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11月14日东昆仑8.1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年11月14日的8.1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带西段的一条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上,从卫星影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断裂。断裂沿北西西向的河谷北岸发育,是阿尔喀山的南缘断裂,断裂构造地貌非常清楚,是一条可以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断裂。从运动学背景看,本次地震的主动盘为断裂的南缘,且地震破裂自西向东发展,震源深度较浅,所以位于断裂北盘和西侧的新疆且末、若羌等距离震中较近的地区,地震的震感反映并不明显;而震中东侧的格尔木和南侧地区的震感反映较强。从青藏高原活动构造、运动学背景和现有的地震参数分析,这次东昆仑8.1级地震发生在巨大的东昆仑断裂西段,由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块体向东逃逸和旋转运动,造成断裂左旋扭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0,(1):60-60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报告,南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的圣克鲁斯群岛附近海域当地时间10月12日晚发生里氏6.4级地震,震中位于瓦努阿图桑托斯岛的卢甘维尔以北355公里处海域,震源在地表以下10公里处,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尚未发布海啸警报。  相似文献   

3.
<正>据内蒙古测震台网测定:4月15日15时39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纬39.8度,东经106.3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震中在巴彦木仁附近,人员稀少。震中距乌海市43公里、石嘴山市86公里、阿拉善左旗121公里。地震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迅速应对。一是立即成立了以李世镕厅长为组长的阿拉善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小组成员24小时开机,定期与震区相关盟市联系了解情况,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和应  相似文献   

4.
以芦山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境内省道S210沿线为研究区,利用高分辨率航片,对沿线地震诱发崩塌滑坡进行判识,并通过分析地形、地层岩性及震中距等因子,探讨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确定性系数和频率比例法对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的易发性进行评价,最终通过沿线崩塌滑坡易发性分析结果对道路断道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发现:省道S210沿线芦山地震造成的坡面破坏以中小型崩塌为主,高程集中在750~1 500 m,坡度多位于30°~60°,且位于西、南西和北西坡向的崩塌滑坡较多,岩性以硬岩和软硬相间岩层为主,研究区距震中19~21 km的距离为崩塌滑坡集中分布区域.崩塌滑坡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北段,南段公路同侧也有分布,较低和低易发区位于中段宽谷路段.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11,(9):63-63
13日中午,日本气象厅召开记者会宣布,11日下午发生的日本东北地区的大地震的震级由此前的里氏8.8级调整为里氏9.0级,为世界观测史上最高级别,令世界对这次地震的关注度再次上升。日本气象厅称,气象部门是在对本次大地震的各种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后做出的震级调整。此次地震的震源区域位于北起岩手县近海南至茨城县近海的长约500公里、宽200公里的地域,地震是由大范围的连续断层现象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发生频率与烈度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虑不同区域地震记录具有时间长度不等的特点,对“震中分布分震级网格点密集值”算法进行改进,结合 GIS 的空间分析方法将地震目录中的点数据空间化为能反映地震发生频率的栅格数据;依据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关 系以及地震烈度在空间上的椭圆衰减模型,选择逼近和近似的计算手段,并结合空间插值方法得到中国地震烈度 分布的栅格图。从地震频率分布结果上看,大致以宁夏、甘肃、四川和云南为界,中国西部地区3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 频率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地震烈度分布结果看,中国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北、四川、云南等位于地震带内的区 域在发生地震时产生的烈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地震目录网站获取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全球7级以上地震和6级以上深源地震的震中经纬度数据,运用MapInfo软件将震中位置标注在世界地图上,并与公认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区进行比对,以验证"世界地震大多数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其次分布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深源地震几乎全部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震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数据年段内7级以上地震、6级以上深源地震分布符合上述规律,从而在案例层面实证了地震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芦山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芦山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区震前3 814处和震后新增1 337处地质灾害与各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震后新增灾害数量的88.41%分布在距震中100km范围内,密度随距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新增灾害67.31%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灾害密度随地震烈度减小而逐渐减小。2.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随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震前和新增地质灾害数量和密度在砂砾岩和花岗岩中较为发育。4.震后和新增灾害数量和密度均以海拔500~1 000 m和1 000~1 500 m较大。5.震前和震后新增灾害总数的94.99%和91.85%发生在坡度小于40°的范围;震前灾害密度在随坡度增大逐渐减小,震后新增灾害密度随坡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震前灾害以滑坡为主,而震后新增灾害崩塌和滑坡数量相当。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特征及活动性,历史地震活动,震源错动类型的分析,为地震构造环境评价、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科学依据.了解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规律,对研究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段.  相似文献   

10.
"4·20"芦山地震为龙门山断裂带南端上的浅源构造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马边沟,最大烈度达IX度,龙门乡99%以上房屋受损。乡境内因地震形成35处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分别占40.0%、60.0%,乡境内5个村有分布。崩塌失稳模式为震动-剥落、震动-拉裂-滑移、震动-拉裂-错落;滑坡失稳模式为震动-拉裂-蠕滑。地震地质灾害除受控于地震触发作用,陡峻的地形、地形与高程放大效应特征突出外,强风化卸荷作用也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乡境内以崩塌危害较为严重。开展震中地震地质灾害特征研究,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区安置点规划、灾后3 a恢复重建都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3-04-20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 km.截至4月29日地震共造成196人遇难,21人失踪,13484人受伤,200余万人受灾.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开展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及危险性评估工作.作者定义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析了次生山地灾害的活动特征、形成机制与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并与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进行了对比.初步查明芦山地震诱发了1460余处崩塌和滑坡,大量落石和4处堰塞湖.次生山地灾害具有规模小、群发性和高位破坏的特征.崩塌和落石成群发育于坚硬岩石形成的陡坡上,主要发育区段有:芦山县的宝盛乡金鸡峡、双石镇大岩峡以及省道S210线K317路段和灵关镇以北小关子段,对沿河公路及救援生命通道影响严重.滑坡数量较少,以中小规模为主,主要发生于砂岩、页岩和松散堆积层中,仅发现一处大型滑坡并转化为碎屑流.堰塞湖主要由崩塌、滑坡形成,均为低危险性小型堰塞湖.芦山地震次生灾害的主控因素为构造、岩性、结构面和地形,崩塌破坏主要表现为顺层滑动破坏型、切层倾倒破坏型和结构面控制破坏型3种模式.芦山地震诱发崩塌、滑坡的数量、分布范围和规模比汶川地震小得多,其数量仅为汶川地震的5.53%,造成的地表破坏面积(3.06 km2)仅为0.57%.芦山地震区两次地震扰动的叠加效应,大大降低坡体的稳定性,震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活动性增加,增幅有限,活跃期也相对较短,但震区山地灾害的隐伏性和隐蔽性强,给隐患排查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2.
张艳林  李敏  刘宇文  李佳  侯钰婧 《地理科学》2022,42(6):993-1004
基于“学籍信息中的家庭地址承载了学生空间位置”这一假设,通过学籍信息收集了湖南省株洲县小学生的家庭地址,借助高德开放平台提供的地理编码和POI搜索服务,获得到了株洲县小学生的空间位置和分布,并基于最短路径分析和高斯型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了株洲县小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及其特征,尝试为区域教育资源的空间均衡性分析与规划配置提供新的数据源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① 基于学籍地址和地理编码技术能够较准确地获取株洲县小学生的空间分布。② 株洲县小学生就近入学距离的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1.83 km、2.10 km和1.81 km,就近入学距离小于2.0 km的学生仅占55.46%,为株洲县兼顾公平和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带来了挑战。③ 株洲县北部城镇地区因学校数量较多,平均就近入学距离较小,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普遍较高,且空间差异小,均衡性好;而东南部的乡村地区,平均就近入学距离较大,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普遍较低,且空间差异大。④ 基于情景分析,在不造成局地生源稳定性问题的前提下,新增3所学校后,东南部地区的平均就近入学距离和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有很大的改善,龙潭镇和龙门镇的平均入学距离由3784 m和3520 m降低到3116 m和2636 m,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分别由0.0492和0.0982提高到0.0762和0.1496。  相似文献   

13.
打水沟为宝兴河右岸的一级支流,位于宝兴县城城区,流域面积1.01 km2,主沟长度1.85 km,主沟比降640‰.受芦山“4·20”地震的影响,流域中下游直接引发了大量的崩滑体,加之地形陡峻,且位于青衣江-鹿头山暴雨区边缘,极容易发生泥石流.一旦发生泥石流,将会对沟口建筑和人员的安全造成巨大危害.通过对打水沟地震前后遥感影像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综合判定该沟为地震触发的潜在性泥石流沟.进一步分析估算,由于地震震动导致流域内发育6处崩塌体,总面积20375 m2,松散固体物质总量为15.20×l04m3.在分析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打水沟泥石流减灾方案,并对泥石流排导槽梯形最佳过流横断面进行了设计.通过计算分析得到,在排泄设计标准的泥石流时,排导槽的最佳过流断面宽度为2.38 m,深度为2.23 m.  相似文献   

14.
正天山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呈东西走向,全长约2 500 km,南北平均宽250~350 km,最宽处超过800 km,主体位于中国的新疆,是新疆境内的主要山系之一。天山山系由3列山脉组成,由北往南分别是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天山是欧亚大陆腹地的"天然水塔",其积雪融水维系着当地及周边地区生物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重灾区水土流失初步估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5·12汶川地震诱发大量的崩塌、滑坡、堰塞湖,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基于北京一号小卫星影像数据,在重灾区共解译出崩塌、滑坡点总面积2 264.53 km2.通过对重灾区内距离地震破裂带分别做5 km、10 km、30km、50 km 100 km的缓冲区,分别统计不同区段的崩塌、滑坡体的面积,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简易测量数据来确定不同区段的松散土体厚度,初步计算出重灾区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量为相当于全国一年的水土流失量.通过对重灾区34处重点堰塞湖的堰塞坝堆积方量进行计算,估算所有堰塞湖的堰塞坝水土流失量为1.87×108t.重灾区山地灾害的水土流失总量为55.86×108t.讨论估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多 《地理教学》2010,(10):29-31
一、救灾项目概况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深切割的四川省龙门山高山峡谷区发生Ms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北川-映秀断裂是划分高、低龙门山现代地貌的边界,地形高差极大。在高震级地震导致的强烈地面振动和地表破裂错动的共同作用下,  相似文献   

17.
胡凯衡 《山地学报》2007,25(5):F0002-F0002
东川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境内的蒋家沟流域,地理坐标1113°0B′E,26°14′N,海拔1 320m,占地面积约4.7 km,距离铜都镇20 km,距离昆明城区200 km。蒋家沟面积48.6km2,主沟长13.9km,是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平均每年暴发15次泥石流,最高达28次。这里属于被誉  相似文献   

18.
<正>澳大利亚是一个大的岛国,海岸线长3万km。澳大利亚红树林生态系统(图1)覆盖20%的海岸线,红树林总面积约11500km2,它们向南延伸至维多利亚州的科列澳地区(南纬38o55'),但在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海岸分布的广度和多样性最大。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1,(9):60-61
大范围多处断层错动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11日发生该国有地震观测记录以来最高震级地震。日本专家认为,震中区域发生连锁反应,出现大范围多处断层错动,是此次巨震成因。此次地震的能量相当于1995年里氏7.3级阪神大地震的约180倍。日本气象厅说,此次地震属逆断层型地震,在从岩手县到茨城县南北约400公里、东西约200公里的范围内出现了断层错动。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网络来收集、整理、归纳相关信息。2.增强避灾、自救意识。。3.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方式的多样性。4.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震中位置的确定,地震中的逃生方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互联网教室,学习任务单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