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阐明了“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便不期而至”的道理。本文中的“细节”主要指地理教学内容的适度延伸或拓展,它使教学内容更富内涵,教学实效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细节的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能戴上"名师"桂冠的教师,一般对教育领域有重大贡献和影响。但是,我要把后面的"名师"两字改为"明师",即明业之师,做一个精通专业的老师。反思,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对专业知识"明明白白"的老师。在学习"热力环流"的时候,"山谷风"是老师们必讲的一个内容。关于山谷风的成因,听到过不同的解释,也曾是一个让我困惑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4.
正一、金屋藏娇朋友,也许您听过古代皇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吧。说的是汉武帝刘彻小时候,有一天,他的姑母长公主抱着他问是否想要妻子,他回答说想。于是,长公主指着左右侍女问他,他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阿娇好吗?"刘彻笑着回答:"若得阿娇做妻子,我会专门修金屋给她住。"长公主大喜。后来,刘彻被立为太子,娶了阿娇。武帝即位,阿娇被专宠了10年之多。"金屋藏娇"这个  相似文献   

5.
徐健 《地理教学》2014,(8):31-34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形式,是教师面对同行、评委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说明指定课题的教与学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本文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为例,论述了说课与上课的差异,说课的基本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说课与上课的差异在于内涵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活动形式不同、评价标准不同;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设计、说学生活动设计、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钟有长 《地理教学》2012,(17):14-17
学情是地理有效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一、立足学情:地理教学起点确定有据可依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  相似文献   

7.
一、向“戏化”活动课说“不” 活动课“戏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做秀”、“演戏”。  相似文献   

8.
伏成云 《地理教学》2013,(11):50-51
正常言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错误能启迪思维,开悟心智。错误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课堂教学中错误也是一笔重要的资源,课堂可以因"错"而精彩。不重视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浪费。叶澜教授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  相似文献   

9.
李国新 《地理教学》2014,(5):38+17-38,17
正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导入这一环节,总是费尽心思激发学生的兴趣,绞尽脑汁开好头,但对于课堂结尾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大部分老师没有过多的设计,甚至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令人惋惜。美国著名的演说家、教育家戴尔?卡内基说"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古人做文章也讲究"凤头豹尾",一堂课也如写文章一样,既要有凤头般色彩艳丽的导入,更要有一个余音绕梁的结尾。课堂结尾虽然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很小的环节,但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结尾处理的好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回味无穷,有时甚至关乎一节课的成败,可以说结尾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0.
近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全区测绘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区测绘工作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转变测绘发展方式,从而实现测绘事业新突破"。会议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的测绘成就,并对"十二五"期间测绘工作做了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1.
张煜 《西部资源》2012,(4):17-17
近日,内蒙古地质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呼市隆重召开。大会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赵保胜当选为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赵保胜理事长说:"新一届理事会将发挥学会的资源优势,力争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推荐和培养科技人才、科技咨询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为发展内蒙古地质科技事业做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芦怡婷  赵媛 《地理教学》2012,(24):21-23
教师和学生是地理教学中的互动主体,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成果,课程标准对教育实践有着重大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这就要求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管仲,梁启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春秋时代很难找个政治家可以代表全部政治的。管仲似乎可以。"而被中国历代君主尊为圣人的孔子说得更形象更有震撼力:"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就可能沦为野蛮人!为什么对管仲的评价这么高?一句话,因为管仲在国家管理上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虽然管仲只是春秋诸侯中一个国家的官员,他也不像孔子、孟子、墨子等思想家那样,创造出以求进身、邀功名的思想体系,但他却是春秋时期最成功的社会管理实践者,他所创立的社  相似文献   

14.
正"不"是一种否定,更是对新事物的一种推进,它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否定过去的勇气,需要大胆尝试的魄力,需要创造新事物的坚定信念。高三要上一节公开课,恰逢在高三第二次月考之后赶上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部分的内容。还沉浸在月考反思的我,感悟到了学生身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思维定势!这次关于地球运动的月考题非常简单,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不好?看看这道题对我们的震动:  相似文献   

15.
胡岩 《地理教学》2012,(21):1-1
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聪明,在于他们善于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明的老师之所以高明,在于他们善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下面的这则事例是笔者亲历所为,今记述下来,以资各位地理同行在参考之余能有所启迪。半年前,到学校视导时与一位高三学生谈心,得知其地理学得不好,感知她很郁闷。她说,老师,地理好难学啊!何以见得呢?我问道。不是吗,大家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她反问道。是的,有这种说法,我答道,地理你最怕做什么题?她说,我最怕综合题。你语文学得怎么样?我又问道。语文是我学得最好的,她无不  相似文献   

16.
曹军 《地理教学》2015,(6):51-52
这些年,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感,开始很多人觉得教后感空洞而无价值,似乎成了教师"额外"的负担。但我坚持写了几年之后,觉得教后感并非是形式的东西,教后感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它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最有价值的课堂一线的写真和感悟。我写教后感有如下几点体会:一、记录"亮点",积累经验亮点就是教学中独特、新颖、成功之处。它可能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个恰到好处的案例等等。凡是能让教师激动兴奋、感到得  相似文献   

17.
田野调查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然而我国的实施状况却并不乐观。美国中小学地理田野式教学实践经验已经十分丰富,值得借鉴。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中小学田野教学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做地理",且以访谈和调查为主要方式;美国田野式教学深受学校重视,并已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美国社会氛围提倡地理田野式教学,各类野外学习项目"百花齐放"。并提出了美国中小学地理田野式教学对我国的启示。转变观念:地理田野式教学并非只是口号;扩宽思路:中学地理田野教学的组织者并非只有教师;增强弹性:中学地理田野教学的教学时间并非只有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18.
导入是影响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自然地理一直都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从知识层面来看,高中自然地理知识较为抽象,概念及规律较多,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从学生层面来看,15~16岁的高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前花功夫查资料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是每一个教师理所当然必做的工作。但在教后再次备课却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地去做,他们大都认为时光不能倒流,课又不需重上,而不愿对上过的课,再花功夫深入思考,深入探究,作重新设计,再次备课。  相似文献   

20.
郑守德 《地理教学》2012,(20):22-23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且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把握教学的深度。无论作何选择,都感觉难以实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的核心目标。一、学生水平差异分析英籍犹太裔物理化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