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敏 《地理教学》2021,(15):9-11
我国传统区域地理八股式教学导致学生知识碎片化、迁移能力弱等问题现状,国内相关研究者借鉴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展开了以学习进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研究.本文依据核心概念强大的整合和解释能力,将"区域"这一核心概念作为组织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框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细致的概念理解体系.通过整合科学概念理解的发展层级模型和布卢姆认知过程水平分级,构建了高中区域地理学习进阶教学框架,旨在促进"教、学、评"相互联结、共同进阶,进一步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魏伊 《地理教学》2019,(6):26-29,61
概念教学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以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取向,整合"教"和"学"的双方,充分考虑地理概念教学的特点,对其五个环节进行重塑,建构起地理概念教学的五个环节:进入情境,概念注意与期望阶段;独立探究,概念习得与编码阶段;协作学习,概念存储与概括阶段;学以致用,概念提取与应用阶段;效果评价,概念反馈与强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张燕妮 《地理教学》2014,(18):11-13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支持和补充即支架,使学生能够完成原先凭借自身力量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本文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搭建问题支架-借助图片支架-实践反思等四个方面,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焕焕 《地理教学》2023,(8):43-45+56
框架是对教学任务概念化分解成的基本元素再构建的基本知识单元,框架元素具有整体性、连续性、渐进性的特征。基于框架式教学的活动设计是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融于框架,使活动亦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渐进性,使基本知识框架内涵更深刻、更丰富。本文以上海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中“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一课为例进行框架式教学及活动设计,以“基本知识框架—活动框架—深度知识框架”的路径,实现对地理概念与原理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文对福建某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的地理课堂进行支架式教学的对照实验,并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进行支架式教学前后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变化。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对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有提升作用,且支架式教学水平越好,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速度越快。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支架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孙超帅  赵媛 《地理教学》2021,(17):13-16
准确把握地理教材中核心概念的内容表述,对于地理的教与学至关重要."城乡内部空间结构"是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四版本教材对其的处理不尽相同.本文在研读课标内容要求及四版本教材关于"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内容表述的基础上,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相关概念的演变历程、总结提炼概念的界定维度与内容表述特征,为教材新增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提供分析框架,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内容特征,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教材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教材来组织教学。本文以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城镇与乡村"为例,在课标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教材中"城镇"与"乡村"概念表述的异同,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城镇"与"乡村"概念的界定,来辨析与明确基本概念在教材中的含义,并对概念理解、教材编写与教学组织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理教学中概念呈现碎片化、概念教学片段化、概念结构不清晰等问题逐渐凸显,考试评价对学生地理概念理解的要求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系统整合地理概念,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本文从系统整合的角度切入,梳理地理概念体系建构的路径;以“河流”为例,通过提炼地理概念、联系地理概念、划分概念层级,形成围绕学生理解认知、实现教学内容重组的地理概念体系;讨论指向教学内容整合的地理概念体系的价值,即理清地理概念教学的逻辑线索、增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效果、提供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支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承包土地发展农业"为项目主题,通过设计分工任务、提供学习支架、开展项目探究、设计评价方案、课堂展示评价等环节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项目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户清丽  陈宁 《地理教学》2019,(5):16-19,7
地理教学论将"基于项目式学习"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引入翻转课堂,构建了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项目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情境化重构,并对翻转课堂"网上自学"和"课堂探学"学习时空进行了学习进阶和行动支架设计,以解决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网上自学动力不足和课堂探学效果不佳的实践难题。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助于地理师范生基于项目情境开展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活动,实现其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雪忠 《地理教学》2021,(18):17-21
大概念体现学科本质,理解大概念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大概念对于改善当前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细节、忽视学科本质,促进知识理解与迁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概念的教学意义具体表现为"聚焦""联结""进阶"和"迁移"四大方面.地理教学设计应以大概念为中心,制定目标、明确评价、收集资源、设计学习活动等各环节都要指向大概念,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大概念.  相似文献   

12.
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所提及的培养目标切实落地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核心概念,整合重构了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的"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产业转移"内容,设计了指向区域发展的大概念单元教学,并梳理出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基本环节:确定单元主题—构建单元大概念—构建单元知识结构—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体系—确定单元教学问题体系—创设情境整合教学素材—设计单元探究任务—设计教学评价目标.实践证明,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理解并认同我国现行的国家发展战略,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刘兰 《地理教学》2005,(10):9-11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手段。按照奥苏贝尔的观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就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新知识网络的过程。这种新的知识网络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点联结起来,可以生成一个知识结构图,概念图则是大脑内部所建构的知识结构图的外显图示。概念图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表示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从而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形象化地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某一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王兆红 《地理教学》2021,(19):30-3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使课程内容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基于此,本文选取"广东英德红茶产业"为主题情境,以大概念为相关课程内容组织核心,以"确定大概念—外显大概念—活化大概念—建构大概念"为教学设计步骤,并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问题式教学方式,力求为基于大概念的"主题情境+问题式"相关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理概念教学中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提炼和把握,具有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串联概念相关内容、明晰知识网络、接近学科本质的教学价值.本文紧密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提出了提炼地理概念本质属性的比较法,并依照地理学科逻辑,以概念本质属性为核心将概念相关知识串联与结合,构建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实现高效的概念教学,并根据人教版必修一"土壤"一节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王珏  罗洁 《地理教学》2014,(11):7-8
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为目标,选取"城市化"这一内容为突破口,由青年教师和经验型教师先后对这一内容进行了三轮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从"学科的知识框架逻辑结构"到"问题式教学",再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实践研究,探寻这一类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罗秋官 《地理教学》2013,(1):19-21,25
正"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概念,也是高考题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但对于"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却存在分歧,这给地理教学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与困惑,学生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或判断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本文试图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问题的形式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探究,以期能够解开这些困惑。一、主导因素只有一个还是有多个  相似文献   

18.
正一、电子书包的概念与特点电子书包(e—school bag)是一套针对学习者设计的电子化教学辅助系统,它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融入了网页、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交互应用,使学生能够进行在线学习、提交作业、自我测评;教师能够在线布置、批改电子作业,进行在线的辅助指导;而家长也能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总而言之,电子书包"从硬件角度上讲,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教育教学的系统功能架构看,它是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环境"。"电子书包"相比其它的教育技术手段,其特点表现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朱庆龙 《地理教学》2021,(13):40-43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愉悦的情境氛围以及学习者的自由.文章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含义、操作程序以及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20.
牛民吉 《地理教学》2021,(18):29-32
在教育领域中,深度学习是由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的深度认知组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模型和具备自学能力,能对给定的地理事象从多个角度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则是从技术层面上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在会话中完成深度理解.为此,本文通过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搭建学习支架,设计不同维度、层级和梯度的问题链来推动课堂流程,探究"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在课堂"深度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