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约100年前,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赫特纳在形容地理学科地位低时说过:"地理学科在学校像小媳妇似的受到歧视,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这是为什么?大约在20年前,我国中学地理教育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消了地理高考。为什么取消的是地理学科,而不是别的学科?有学生这样说过:"我对地理非常感兴趣,可是把地理当成一门课程在学校学,我就不感兴趣了。"这又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阙维民 《地理研究》2010,29(11):2099-2107
地理学研究中的"构想"意识,其语言结构及其词义均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由哲学、心理、艺术、社会等学科逐渐渗透到地理学科,社会学构想是激发地理学构想的直接对应因素。地理学构想的运用范畴是今日异域、往日本土与往日异域。地理研究中的构想研究,包括四个部分:地理现实、地理的构想、地理学构想、构想的地理。在哲学意义上,即现象、感知、认知与表述四个环节。地理学构想中的构想,具有思想、分析、探索、批评、发现、观念、视野、设计、设想等多层含义,是想像或想象、印象与意象的总称。在理论与方法上,"地理学构想"包括了传统地理学的历史叙述分析方法、现代地理学的科学实证主义方法与当代地理学的人文主义方法。所谓"构想",即"研究";所谓"地理学构想",实质上是贯穿了近代科学启蒙主义、现代科学实证精神与后现代人文关怀的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毛曦  高松凡 《地理研究》2012,31(11):2115-2121
从中国大陆出版的教材及通论性着作的内容来看,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以中国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对国外历史地理学理论方法及学术进展的了解乃至研究较为薄弱。我国台湾省的历史地理学研究与大陆有所差异,陈芳惠所着《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一般原理意义上整合世界历史地理研究成果进行内容编撰,姜道章所着《历史地理学》重点论述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情况。启示如下:建设中国的历史地理学,除了需要继续推进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外,更应系统开展世界历史地理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问题研究,进而在整体推进我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期待有通论性的“历史地理学”教材及着作的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4.
地理是研究什么的?也许在人们还说不清楚之际,当今世界上地理学很多研究课题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地理学的界限。譬如土地是地理学研究的一种自然资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也成为社会、经济、政治活动所支配的一部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当前热潮涌动的房地产开发,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郑度  杨勤业  顾钟熊 《地理研究》2003,22(2):133-139
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历程中,黄秉维院士为推动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促进地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突出地理学学科的基础性,始终抓住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断开拓并指导地理学的许多综合工作。他强调地理学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与实践性,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要为农业服务,面向生产实践;他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思维推动地理学的深化研究,开拓了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他密切注视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动向和趋势,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重视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影响以及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他提出以陆地系统科学为地理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具有鲜明的前瞻性。黄秉维地理学术思想和研究实践,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宝贵财富,将继续指引中国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地理与地理学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为地球上山川土地的描述,后者为研究山川土地规律、关系的科学.本文提出把地理学作为地理的分支是不妥的,应予重新归划.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微机在地理学上的应用,介绍可以从英美市场获得的地理软件,并检讨微机在英美地理教学和研究上的一些限制,以促进其在国内地理学上的应用。现存的软件和硬件基本上可以满足地理教学和研究上的大部分需要。随着微机价格的降低,体积的缩小,计算速度、内外存储器容量以及可携带性的增加,其实际应用将会更广。微机已逐渐成为地理教学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历史聚落地理学作为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文中基于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计量法梳理了100年以来历史聚落地理学的发展成果,旨在管窥其研究领域和发展特征以展望其发展趋势.结果发现,目前国内历史聚落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聚落起源及发展、聚落地域空间结构、聚落形态及内部结构等方面,并呈现明显特征:在空间维度上,研究区域集中性明显,空间范围多位于江南地区;在时间维度上,研究尺度以断代史为主,研究频度多集中于宋、明、清时期;在要素维度上,分析方法基本符合“因地制宜”原则,显示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经济地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过程,国内已有学者陆续进行过系统介绍,但是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还缺乏相关的研究。本文对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将其归纳为五个主要方面:一是市场潜力会提升地区要素价格;二是市场潜力会吸引要素流入;三是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四是贸易引致集聚;五是波动的敏感性。从而为新经济地理理论提供经验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有意义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看教育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地理学在中国的提出时间虽然不长,但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当前地理学者很少涉猎这一研究领域,这与教学地理学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不相称的。在总结分析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研读罗明东教授的著作,初步探讨了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并提出今后地理学者应该重视教育现象的地域分异规律、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及其协调、教育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个方面的研究,从而在这些方面寻求教育地理学研究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试论地理科学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二十世纪以前传统地理学漫长的发展过程,并论及研究内涵、领域的演化。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不仅扩展了研究领域,且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之进展。现代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正经历着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的新的过程,这种既有学科综合,又有学科分化的趋势,适应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潮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的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能力,从而相应地提高了地理科学体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21世纪无疑地将为地理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地理环境的持续发展将成为研究重心。在第三次科学大综合浪潮推动下,改革传统的地理学结构,构建地理科学的新体系与方法论,对其科学价值与功能进行新审视,在理论和应用领域不断进取与开拓,才能释放这门学科所蕴蓄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地理学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提出发挥地理学研究市场策划功能将能适应这种变化。策划研究力在不追求研究因子的完备性,争取时间,以达到研究成果及时出台并投入市场,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这一观点与以往地理研究在观念上存在较大分异。  相似文献   

13.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杰  赵鹏军  周尚意  邓祥征  王琛 《地理学报》2021,76(9):2083-2093
本文属于《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学科规划的系列成果之一,写作组在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判研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侧重介绍未来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发展临近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类活动的经济社会过程对人文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已成为探讨和理解变化的人文地理过程和格局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也呈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集成的特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揭示了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的科学规律,成为调控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科学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制定、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应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根据学科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产出结果,中国人文地理学可按照5个分支学科群进行学科战略布局,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新时期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下,具有其优先发展领域与重点方向,相互协调,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李小建 《地理科学》2023,(5):816-827
基于理论著作和其他文献,分析经济地理学家提出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地理学和关系经济地理学四大学派的特点和交叉,认为:政治经济地理与制度经济地理学在制度研究上有交叉;政治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学都重视“过程”或“演化”研究;政治经济地理与关系经济地理学在人与组织关系上有共同之处;关系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共同注重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与经济演化的关系,关系经济地理学关注制度与经济互动的关系,它们与制度经济地理学形成交错。各学派的核心特征为:政治经济地理聚焦政治经济(生产关系)的地理过程,制度经济地理学研究特定地域制度塑造或制约经济行为及经济结果,演化经济地理学关注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空间演化,关系经济地理学注重形成经济景观的各相关因素的关联作用。这些学派弥补了经济地理学规范分析的一些不足,同时在普遍规律研究上有明显缺陷。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建设在鼓励学术观点争鸣的同时,应注意兼顾现象的特殊性和理论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10 ̄14世纪中国学者在西域的各种旅行及所作游记的记载,分析了他们的地理认识,以揭示中西地理学交流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的发展回顾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士恩  甄峰  张捷  周其楼 《地理科学》2012,(10):1214-1219
信息地理学研究人类信息传播的地理学问题,包括信息传播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结构及其空间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以及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地理学问题等。南京大学系统性的展开了信息地理学的研究,并深植于传统的优势地理学科,形成信息时代空间的形态、信息时代的空间效应、数字与信息城市、信息技术与旅游、信息时代的居民行为活动5个重点研究领域。面向全新的移动信息时代,以及信息地理学在社会文化及人文方面的研究不足,南京大学信息地理学面临五大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深入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研究、移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行为地理研究、信息技术与旅游结合的地理学研究、移动信息时代的智慧城市研究、物联网的地理学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金晓斌  曹雪  周寅康  黄贤金  高怡 《地理科学》2012,(10):1186-119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实现了全面复兴。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和《地理研究》3个中国地理学综合学术期刊所刊载的文献进行统计,以人文地理学论文为对象,分别从载文的时空特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梳理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并对后期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生态地理学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和辨析,并将它与相近学科如生物地理学、生态地理区划、宏生态学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界定了生态地理学的概念。研究认为:生态地理学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或/和时间演变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耦合机制的学科。生态地理学的目的是揭示不同环境梯度下或不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各组分关系和生态过程的普适性规律及其成因。同时,结合国内外野外实验平台介绍,在全球变化等研究领域列举了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全球不同气候带森林凋落物分解和碳汇功能的研究;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汇功能研究;中国东北样带和南北样带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中国北方草地样带尺度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主要目的是在辨析生态地理学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生态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欧阳漪  黄剑  陈晓亮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18-2128
论文梳理了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研究以及在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探讨在“文化转向”范式下移民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趋势。指出:① 地理学对移民的研究包括宏观上的迁移模式和动力机制的研究,中观尺度上移民的社会文化互动与地方协商问题,以及微观尺度上移民的日常生活、认同与情感;其中,“移民—地方”的核心人地关系,特别是移民的空间实践与地方协商成为了移民地理学关注的重点。② 受“文化转向”的影响,移民地理学研究正从宏观尺度的规律总结和普适性理论转移到研究移民日常生活、情感和认同背后的权力和社会关系,以揭示移民多样化的诉求。③ 移民地理学对中国移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乡二元制度框架下对乡—城流动人口的关注,需要拓展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的移民群体的考察。研究试图拓展中国移民地理学的研究议题,思考基于发展中国家话语下的移民研究新知。  相似文献   

20.
物流地理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的研究,试图从物流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物流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为物流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内部分支包括理论物流地理学、部门物流地理学、区域物流地理学、城市物流地理学及企业物流地理学;具体研究内容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主要包括物流地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物流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及区域差异,行业物流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城市(乡村)物流系统规划,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与空间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