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东部第四纪海侵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沿海平原和陆架浅海,都是第四纪洋面升降引起海岸线迁移的范围。近年来的大量钻孔资料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凡有平原发育的地方,都曾经遭受第四纪海侵。在大平原区,海相沉积分布范围可以从现代海岸向内陆延伸近百公里,甚至沿河谷上溯数百公里处还有间冰期时海水内泛的踪迹。因此,海侵地层的研究应当是沿海平原第四纪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2.
吴良士  秦思婷 《矿床地质》2014,33(1):233-236
正斯里兰卡位于印度半岛的东南隅,为一岛国,其南北最长434 km,东西最宽225 km,全国面积约65 610 km2,人口近2000万。境内中、南部为高原山地,山丛拥立,最高峰皮杜鲁塔拉格勒山,海拔2529 m;北部和沿海地区为平原,其中北部沿海平原宽阔,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相对狭窄,海拔均在150 m左右。岛  相似文献   

3.
吴子荣 《地质科学》1979,14(1):100-100
在深入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的大好形势下,中国科学院于一九七八年八月廿四日,就恢复《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活动在京召开了座谈会。会议由杨钟健副主任委员主持,刘东生秘书长介绍了国,内外第四纪研究的现状。与会委员谈到该委员会是自一九五七年在已故李四光主任委员的亲自关怀和领导下发展起来的,对开展我国第四纪研究,组织学术交流,与国际第四纪有关部门联系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为加强我国第四纪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同意,恢复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第四纪海进海退现象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了解华北平原第四纪海进海退现象,对于华北平原,乃至其他沿海省份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山麓地区,我们可以用冰碛物作为标志层,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而沿海平原没有冰碛物,单从岩性特征,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就感到困难。再者,在华北平原第四纪百米以下的地层中,往往很难分析出孢子花粉。因此,研究海相层和陆相层的层序和它们展布的规律,就成为华北平原第四纪地层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海相层不但化石丰富、层位稳定、分布广、规律性强,而且海水的进退与冰川的消长是密切  相似文献   

5.
香港近海第四纪研究──(香港)地区与全球对比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维枢 《第四纪研究》1996,16(3):283-287
通过对WB7钻孔的研究及过去资料的分析,香港近海第四纪地层层序至少可以识别出10个海相与陆相交替的沉积序列。WB7钻孔位于香港西薄寮海峡,对该钻孔进行了连续取样。本文列出了两张地区性与全球沉积序列对比表,最早的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年龄分别早于倒数第4次间冰期和倒数第5次冰期,地层对比表中把香港的第四纪地层与磁性地层、氧同位素地层、超微体化石组合及澳大利亚南部滨岸沙丘序列,新几内亚Huon半岛和印度尼西亚Sumba半岛的海岸阶地,美国大西洋海岸平原氧同位素序列,中国黄土阶段及海侵,东南亚的海岸和近海沉积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华北区第四纪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昆叔 《地质科学》1984,(2):165-172
文中华北区是指燕山、辽南一线以南、吕梁山以东、渭河谷地与准阳丘陵以北地区。该区属暖温带,即蒙古和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域与华中和华东亚热带区域之间的过渡地带,故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气候的变化,对本区的影响表现得很强烈,它引起第四纪植被的明显演替,是我国第四纪植被变化较大的两个区域之一(另一为青藏区)。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安宁河、金箐等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并且成为安宁河地震带的发震构造。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迫切需要论证地壳稳定性和研究地震活动性。断裂活动年代是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我们对含淤泥的冲积层做了C14年龄测试,对典型第四纪断层进行了野外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本文。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第四纪沉积物发育,类型多样。因此是第四纪地层学、第四纪古气候以及第四纪其它学科研究的极好场所。但是,雷州半岛的地质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形复杂,不同地方第四纪沉积物的厚度差别也很大。这使半岛不同地方和不同类型的沉积物的时代划分和相互对比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蓟县北部山区居燕山中段南翼,以我国北方震旦纪地层发育著称。本区地质屡经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唯第四纪地质至今尚少人注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兴修水利工程,特别是山区寻找地下水源,都需要着重解决第四纪地质问题。 1974年春和1975年夏,我们先后两次在本区下营、小港等地进行调查,发现一些丘陵顶部黄土层之下埋藏着一种具有冰川作用痕迹的泥砾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从泥河湾层花粉分析谈南沟冷期等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下限问题是地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故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分布在大同、阳原等盆地的泥河湾层,沉积厚,又有玄武岩穿插其间,剖面出露和接触关系清楚,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并有人类化石与石器,是罕见的第四纪典型剖面。近年来,我们对该区泥河湾层进行了花粉分析,现就其古植被、古气候和地层等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邴智武  陈曦  赵旭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3,22(5):383-387
采用钻探手段,通过14C、OSL测年,利用4孔岩心,计算了辽宁省海岸带主要河口区一万年来沉积速率,并分析了海平面波动情况.研究表明,辽宁海岸带长期平均的河口海岸区的沉积速率较低.其中,辽东半岛东北部黄海海岸带鸭绿江平原全新世早期处于剥蚀环境,大洋河平原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1.4 mm/a,辽东湾北部下辽河平原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1.52 mm/a,辽西海岸带大凌河冲积扇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1.87mm/a.全新世Ⅰ海相层或海陆过渡相层总体上表现为一次海侵,与下辽河平原区盘山海侵相对应,但各地段海平面波动情况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2.
1975年我们报道了泥河湾盆地怀来及蔚县境内发现半咸水有孔虫化石,当时认为它们的层位可能属第四系上部,后来进一步工作证实应是泥河湾组上部沉积。1977年我们对华北平原第四纪海进海退现象作了初步报道,认为华北平原在早更新世时发生过海进(渤海海进),并引用陈方吉在北京东南发现海相介形虫资料,说明早更新世渤海海进时海水曾经到达这一地区。1978年李鼎容等在北京市顺义县早更新世地层中发现大量有孔虫化石。进一步证实北京地区早更新世确曾发生过海进,使我们解释怀来及蔚县所发现的半咸水有孔虫来源,有更多证据。这一发现,对于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新构造运动判别和古地理恢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纵瑞文  龚一鸣 《中国地质》2019,46(6):1259-1269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的和布克河组已被证明是洪古勒楞组的晚出异名,本文在西准噶尔克拉赛勒克山原划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的碎屑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三叶虫Phacops sp.,菊石Manticoceras sp.,腕足类Tylothyris sp.,Aulacella sp.,"Mucrospirifer"sp.,Cyrtospirifer sp.,植物Leptophloeum rhombicum,Syringodendron sp.,Knorria sp.,其时代显示为晚泥盆世。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其厘定为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组,而非"和布克河组"的替代名称洪古勒楞组。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证明了西准噶尔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内没有洪古勒楞组的分布,其晚泥盆世地层仅由铁列克提组组成,洪古勒楞组只分布在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两个地层小区的界线为孟布拉克北侧至谢米斯台山南坡的深大断裂。晚泥盆世两个地层小区沉积分异明显,直到早石炭世早期才进入统一的盆地演化阶段,地层小区的分区性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14.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0,(4):315-323
本文描述了在辽南晚前寒武五行山群南关岭组中新近发现的宏体化石,包括丰富的蠕虫Pararenicola huaiyuanensis Wang, Protoarenicola baiguashanensis Wang, Huaiyuanlla minuta Xing以及分类未定的化石Tawuid。这一发现为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增添了宝贵的资料,提高了辽南与淮南两地晚前寒纪地层的可对比度。  相似文献   

15.
首次在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了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化石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Sublepidodendron grabaui,S. mirabile,S. cf. mirabile,Sublepidodendron sp., Lepidodendropsis sp., Mesocalamites sp., Sigillaria sp., Rhodiopteridium?sp.,Knorria sp.,证实了该组的时代可延续到早石炭世。根据研究区塔尔巴哈台组和上覆黑山头组的生物组合面貌及二者的接触关系,论证了塔尔巴哈台组顶部和黑山头组在准噶尔西北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前者从杜内期延续到维宪期,后者从杜内期延续到谢尔普霍夫期。与植物化石共同保存的深水相遗迹化石指示了塔尔巴哈台地区在早石炭世早中期为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不同于东部吉木乃地区同期的滨浅海沉积环境,说明准噶尔西北部在早石炭世存在着不同的沉积体系。北疆地区早石炭世广泛的海侵活动以及额尔齐斯-斋桑洋向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是造成这种沉积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造成了塔尔巴哈台组和黑山头组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玛米雪山北坡的腕足动物化石。玛米雪山北坡含此化石的地层过去划归白垩系,腕足动物化石在此地的发现是第一次,它对于本区地层系统的建立及重建本区地质历史和古地理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玛米雪山北坡腕足类化石、数量非常多,本文共描述了12个属15个种,其中新属1个,新种6个,它们是:Trichochonetes xizangensis sp.n.,Neo-chonetes gigantea sp. n.,Canorneilla semicircularis sp. n.,Ovatiamamixueshanensis sp. n.,Lissochonetes sp.,Marginifera sp.,Tib-etospirifer xizangensis gen.& sp. n.,T. mamixueshanensis sp.n.,Brachythyrina stranywaysi(Vern.),B.rectangula(Kut.),B.lataChao,Choristites cf. xianzaensis Yang,Neospirifer sp.,Punctos-pirifer sp.,Dielasma spp..并依据岩性和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一个新的地层单位—玛米雪山组,时代为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7.
保山西邑铅锌矿区香山组一段灰岩牙形石丰富,包括5属7种1个相似种及2个未定种,分别为:Ancyrodella curvata,A.nodosa,A.spp.,Ancyrognathus triangularis,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sp.,Palmatolepis hassi,Pa.simpla,Polygnathus webbi,Po.cf.tenellus和Po.sp.。该牙形石组合面貌可与上泥盆统Late Palmatolepis rhenana带对比,表明研究区内香山组一段的时代为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晚期,并非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8.
晚更新世末期北方陆架区沙漠-黄土堆积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晚更新世末期,强劲古季风活动的结果,在中国西部形成沙漠-黄土堆积群(黄土高原及其以西或西北的沙漠区),当它到达陆架区以后,风蚀作用继续存在,会产生同样的地质效果,因而在中国东部陆架区,形成两个新的沙漠-黄土堆积群。其一为渤海沙漠-黄土堆积群,包括渤海海底、渤海海岸一带的古沙漠活动区和辽东半岛西岸、庙岛群岛以及山东蓬莱以西的含有孔虫的黄土沉积。其二为黄海沙漠-黄土堆积群,包括苏北浅滩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前的沙漠活动区和南京一带的下蜀黄土。   相似文献   

19.
张威  马瑞丰  刘亮  杨蝉玉  刘畅  柴乐 《沉积学报》2022,40(5):1355-1366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古气候重建工作对现代气候环境的研究与保护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从辽东半岛全新世沉积物入手,详细汇总了其分布、类型与岩性情况,并收集主要孢粉及贝壳堤信息对全新世气候及海平面重建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全新世沉积物分布较为分散、层序多样且存在缺失,剖面/钻孔大多集中于辽南地区的金州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及丹东东港市,且多集中于黄海海岸;2)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潟湖/湖沼沉积物、海积物、坡积/洪冲积物3种;3)该区全新世气候演变过程为干冷—湿热—干冷的模式,其中8.0~3.0 ka B.P.是气候最适宜期,沉积记录显示在5.6 ka B.P.前后,出现一次降温(变干)事件;4)该区最大的海侵发生在6.5~5.0 ka B.P.,在9.3~8.0 cal. ka B.P.经历了一次海退事件。后期需在技术应用、学科交叉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藏北申扎一带下奥陶统拉塞组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西藏北部申扎县一带首次发现一套富含北方珠角石动物群Armenoceras sp.,Wutinoceras sp.,Discoactinoceras multiplerum Kobayashi,Adaomsoceras sp.,Sactoceras sp.,Ordosoceras sp.,Oncoceratida,Ormoceratidae,? Curtoceras sp.,Ormoceras sp.,Liulinoceras sp.,Deiroceras cf.globsom Zholt et Shen及腕足类、牙形刺、苔藓虫、海百合茎等化石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该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群面貌与区内已知的地层存在明显的差异,其地质时代也明显早于区内已知的其它古生代地层,故建立下奥陶统拉塞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