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超深基坑土压力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社琴  赵其华 《岩土力学》2006,27(4):657-661
土压力是基坑支护结构上的主要水平荷载形式。实际工程中由于土压力的大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与理论值相差悬殊,在基坑支护设计时土压力的取值直接与支护结构未来的安全稳定性相关。通过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深基坑工程土压力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坑壁土压力随开挖进行具有不同的分布形式,这对同类工程可靠性设计以及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随之出现了大量超大、超深基坑,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周边建筑环境,给基坑支护工程带来了很多难题,单一的基坑支护体系往往已无法满足基坑稳定性要求。以北京市某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新型组合支护体系——灌注桩-钢管桩复合土钉墙,通过与桩锚支护体系的对比研究,得出该组合支护体系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优越性。利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支护结构位移变形、基坑周边道路沉降等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该组合支护体系对增强结构稳定性、控制边坡位移变形、减小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挖后的基坑,桩后土体有向坑内移动的趋势,对基坑本身以及周围建筑物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案是确保工程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以北京某深基坑工程实例为基础,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加冠梁、锚杆支护形式,通过现场原位测试获得土体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应用Adina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工程的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不同开挖深度下支护桩的水平位移分布规律,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采用Adina软件模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通过改变影响支护结构变形的因素,分析说明在不同情况下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4.
深基坑稳定性问题是重要的工程问题,其中,有效支护结构是保证基坑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本文引入离散元法,提出了基坑及支护结构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采用紧密堆积离散单元构建模型初始地层,引入了离散单元团簇模型来构建表面较为光滑的管桩。以南京某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三维离散元模拟软件MatDEM3D构建几何模型,并根据土体的力学性质设定相应单元的力学参数。数值模拟中,通过预平衡操作实现土层的压实,进而模拟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和管桩的变形。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了基坑支护结构的有效性。这种基坑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在基坑开挖过程的稳定性预判和支护结构的有效性评价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建(构)筑物越来越多的向高空和地下空间扩展,深基坑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进行深基坑工程勘察时,须对地下水开展专项研究,评价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在高水位地区进行深基坑工程勘察,除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外,还应重点分析评价坑底抗隆起稳定性。本文以太原市某高层建筑深基坑勘察工程为例,采用多种勘探手段查清了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通过单井抽水试验,运用Aquifer test软件对场地内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进行计算;结合基坑支护体系,评价了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工程处理措施建议。其工作方法、手段及评价内容可为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对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及开挖方案应考虑周全,否则会对基坑的支护甚至整个建筑物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结合断裂带上深基坑支护的工程实践,对该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地质条件、滑坡诱发因素、滑坡形成与发展过程等进行系统地研究,结合监测资料,揭示影响此类基坑的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坑支护工程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新型支护形式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基坑支护的多样性。本文以衡水市现场基坑支护实验工程为背景,工程将装配式可回收支护结构和桩锚支护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确定本构模型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基坑开挖和支护的全过程,并分析基坑土体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征。对比相同土体和开挖条件下装配式可回收支护结构和桩锚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装配式可回收深基坑支护形式能更好地控制土体隆起变形,更利于限制深层土体的位移,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坑顶水平位移。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简单速度快,且能回收利用,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8.
姚爱军  张新东 《岩土力学》2011,32(Z2):378-382
以某城市轻轨换乘车站基坑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深基坑两侧在不对称荷载作用下围护桩桩身水平位移、桩顶水平位移和钢支撑轴力的变化以及基坑开挖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找出深基坑围护变形规律,以对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经验指导。分析结果表明:不对称荷载对基坑围护桩桩身水平位移和桩顶水平位移产生的不对称变形作用非常明显,在基坑一侧围护桩仍有较高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另一侧已经超限。基坑开挖导致两侧建(构)筑物产生不同的沉降。由于围护桩产生不对称变形,钢支撑的支护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
刘毓氚  李协  陈福全 《岩土力学》2008,29(6):1535-1539
“软托换”是近年来工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概念,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基坑与既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距离)、建筑物重量、基土工程性质、可能产生破坏的类型和破坏的范围,以荷载传递和应力转移的原理为指导思想,设计用更少量的托换结构构件来达到防倾、抗倾的目的。以深基坑软托换工程为研究对象,借助Plaxis ver7.2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既有建筑物情况下的深基坑开挖过程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软托换设计,并进行有限元模拟,以此来研究软托换对支护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通过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基坑离既有建筑物的距离、软弱层厚度是影响软托换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季节性冻土区域的基坑工程可能会经历过冬,其支护结构会受到土体冻胀的影响。研究了土体冻胀引起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问题。基于冻胀理论分析了土体冻胀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机理。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构建了土体温度场与应力场基本方程,定义了有限元分析的相关热力参数和力学参数。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温度变化、锚杆轴力变化和桩身水平位移变化。模拟结果与实践监测结果基本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为后续类似深基坑越冬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体耦合蠕变模型在基坑数值模拟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实践表明,软黏土地区基坑施工具有显著的时空效应,时间硬化幂函数法则与Druker-Prager屈服破坏准则耦合的蠕变模型可以反映基坑施工中的时间效应。通过室内三轴流变试验数据拟合模型中的参数,并将其用于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模拟,重点分析了支护时间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特点。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为同类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长江下游地区地下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其基坑呈现开挖深、规模大、形状复杂等特点,由于这一地区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其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难度非常大。本文以南京江边某特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工程为例,探讨地质环境条件研究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重要作用。该地下交通工程为地下三层结构,最下层连接过江隧道,上部两层连接附近场馆和多条地面道路,基坑开挖深、深度变化大、形态异常复杂。该工程位于南京青奥中心西侧,靠近长江岸堤。这一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近地表主要为新近沉积的软土,且厚度较大,下部为河床相砂性土,地下水丰富,且多为承压水,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这里主要针对这一特大型基坑工程的核心区,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结合基坑功能及形态对其基坑范围内土层从平面及剖面上进行分区和分层,以此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优化分析,提出采用放坡开挖(上部)和地下连续墙(下部)相结合的支护设计方案,有效解决大型异形基坑群施工技术难题,而且施工速度快、建设成本低。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类似特大型异形超深基坑的支护及施工设计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基坑设计和计算中常遇到的关于超载对支护结构设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考虑了超载的大小、离基坑边缘的距离及其作用宽度和相对作用深度等方面因素.结合成都地区某建筑的基坑工程,分别对预定的支护方案可能发生的超载的形式进行了详细设计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超载作用形式对深基坑的支护方案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建筑超载与支护形式选择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董建忠  黄飞 《探矿工程》2015,42(12):34-38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特点并结合工程周边的环境情况,对处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浙江建设科技研发中心项目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的技术。并通过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分析,为类似深基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免疫RBF神经网络的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坑工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岩土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坑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周围环境、建筑安全等级等对变形进行严格控制。通过现场量测的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信息资料,对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神经网络对支护结构的变形作出预测,以保证基坑安全施工。研究了一种基于免疫识别原理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该算法将所识别的数据作为抗原,抗体为抗原的压缩映射并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隐层中心,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权值,提高了RBF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和精度,将人工免疫RBF神经网络应用于时间序列预测中,工程实例计算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时间序列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生彬  刘志伟 《探矿工程》2010,37(11):32-34
北京市某深基坑工程深19.7 m,采用土钉墙与桩锚相结合的复合支护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支护效果。采用有限差分法对该工程的典型支护形式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在分步开挖过程中,土钉墙支护中土钉的工作方式和受力历程,以及桩锚支护中护坡桩与锚杆之间的受力协调过程,并与基坑边坡位移及支护体受力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深基坑复合支护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坑工程中微型桩和止水帷幕的复合土钉墙是常用支护结构型式之一。在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时布置微型桩与帷幕的位置具有随意性,普遍忽视微型桩在帷幕内外不同位置对于支护结构力学性状的影响。依托济南某基坑工程,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获得微型桩在帷幕内外两种位置条件下支护结构位移、土钉内力等变形及受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桩的位置不影响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的总体趋势;无坡顶荷载时,微型桩位置不同产生的差别不大;存在坡顶荷载时微型桩位于帷幕内侧时支护结构变形较小,土钉受力更合理,建议实际工程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8.
白晓宇  张明义  袁海洋 《岩土力学》2015,36(4):1167-1173
以青岛地区特有的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Plaxis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岩基坑中吊脚桩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桩身变形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基坑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基坑上部软弱土层,吊脚桩嵌岩处产生应力集中;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较大,但其动力响应最小,而嵌岩处水平位移较小,但其动力响应最大;嵌岩处、桩身最大正弯矩处及最大负弯矩处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大,且移动荷载刚经过时刻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土岩结合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