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每月变星     
《天文爱好者》2011,(8):18-19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9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3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5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7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10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7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2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4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的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月变星     
浩淼 《天文爱好者》2010,(11):18-19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每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发刊的当年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在寻找变星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星图把变星和星空联系起来,不同的变星需要的星图也不一样。变星的类型、亮度、位置等决定了观测(寻找)它需要的星图,同时也决定了观测它的难度。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来了解不同难度的变星的寻星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δScuti型变星是赫罗图上A3~F5区间的主序及其以上的一种周期短于0.3 d的单周期或多周期小变幅脉动变星.与它们相关的变星有矮造父变星、γ Dol变星、蓝离散星、金属线星、A型特殊星、λBoo变星和δDel变星.有些赫比格Ae/Be星也存在类似的脉动.对自1964年起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给出了1995年后新发现的相关变星数和最可靠的周期变化表,提出应当用双星轨道光时效应来解释实测得到的变星周期变化中的幅度很大的成分.统计表明自转越快变幅越小,因此年轻星团中不可能存在大变幅变星.变幅随周期的分布有3个极大值,最大变幅是周期0.17d处的1.0 mag.恒星系统内变星的平均周期越短系统的年龄越大,金属丰度也越低.  相似文献   

12.
蒋世仰 《天文学进展》2002,20(3):245-255
δScuti型变星是赫罗图上A3-F5区间的主序及其以上的一种周期短于0.3d的单周期或多周期小变幅脉动变星,与它们相关的变星有矮造父变星,γDol变星,蓝离散星,金属线星,A型特殊星,λBoo变星的δDel变星,有些赫比格Ae/Be星也存在类似的脉动,对自1964年起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给出了1995年后新发现的相关变星数和最可靠的周期变化表,提出应当用双星轨道光时效应来解释实测得到的变星周期变化中的幅度很大的成分,统计表明自转越快变幅越小,因此年轻星团中不可能存在大变幅变星,变幅随周期的分布有3个极大值,最大变由是周期0.17d处的1.0mag,恒星系统内变星的平均周期越短系统的年龄越大,金属丰度也越低。  相似文献   

13.
每月变星     
在本栏目介绍的变星大致是2011年6月15日21:00左右地平高度较高的变星,同时它们在当月亮度比较适宜观测。在表格的后面有各星的介绍。这是颗比较明亮的半规则变星,位于牧夫腰部eps Boo(牧夫座ε)、rho Boo(牧夫座P)、sig Boo(牧夫座σ)下方,与牧夫座R也很靠近。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曲变星类型中,北冕座R型变星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由于亮度原因,这类变星发现的数量非常稀少,甚至比超新星还要少得多。但它们有着各种不同寻常的行为,包括光变曲线、光谱、消光曲线、红外辐射等等。自1795年第一颗北冕座R型变星发现以来,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但至今仍有很多谜团有待我们解决。  相似文献   

15.
热超短周期造父变星的周期≤0.~d1、变幅≥0.~m2、光谱型为A.在银河系中呈延仲球状分布;在银晕星族的球状星团和年老盘族的运动星群中都有.在色星等图上,处于造父不稳定带的左外侧而温度较高,故简称热造父变星.球状星团中超短周期造父变星现知五颗.三颗是热造父变星:半人马ω的V65星(M_v= 0.~m82),M56的V11星(M_v= 0.~m10)和M15的K1082星(M_v=0.~m09)。它们在色星等图上的位置紧邻,亮度和天琴RR型星相近,但色均较蓝.它们都处在银河系中呈延伸球状分布的贫金属星团中.银河系中已知超短周期造父变星的周期变幅图上,有可用0.~m2简示的变幅分布隙,和两条周期分布隙.其中变幅≥0.~m2、周期≤ 0.~d1的-群共九颗,是银河系一般星场的热造父变星.其银纬分布除一颗是b= 10°44′外,余均为|h|>20°.这九颗中的两颗是年老盘族的运动星群的成员,-颗具有空间速度高和金属线强度ΔS≥2的星族Ⅱ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仙王β型变星是一类早型(08-B6,Ⅰ—Ⅴ)、短周期、低变幅的脉动变星。本文综述了这类变星的观测物理特性,并着重从实测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一些研究进展,新变星的寻找,高精度测光,高分辨率的光谱观测研究,光学偏振,紫外,红外,X射线探测等。仙王β型变星的脉动机制至今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PTF10gvf和PTF10gvd两颗IIn型超新星的测光和光谱的观测情况,并对这两颗超新星做了精确测光和光谱拟合。通过对光谱的分析,得到这两颗超新星的抛射物的外层激波速度为~103km/s,其前身星的星风速度为~102km/s,并根据ChugaiDanziger(1994)提出的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身星质量损失率。PTF10gvf的质量损失率为~10-2M⊙/yr,PTF10gvd的质量损失率为~10-4M⊙/yr。由于这些物理参数与亮蓝变星星风速度和质量损失率的典型值相符合,推测这两颗IIn型超新星的前身星有可能是亮蓝变星。这个结论为IIn超新星与亮蓝变星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支持,与之前Gal-Yam A V等人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夜晚 ,银河穿过牛郎、织女星之间 ,向西南“流”过人马、天蝎这两处明亮星座 ,经过半人马座的一对辉煌明星南门二和马腹一 ,以及有名的南十字座 ,再往前 1 5度光景 ,就来到船底座伊塔星的所在。伊塔是第七个希腊字母的译音 ,写为 η。由于它离天球南极只有大约 3 0度 ,如果限于地面观测 ,我国只有很南方地区才能看到它 ,在南半球地区对它观测就方便多了。船底座伊塔是亮度大明大暗 ,剧烈变化的变星。片断的历史资料反映它从 1 60 0年起的 2 0 0年间 ,有时是 2等星 ,有时是 4等星。 1 9世纪 ,人们惊奇地观测到了称为大爆发的目视亮度剧变 ,除…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89年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60/90/18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及Thomson红敏CCD对14个PG候选激变变星进行光度观测.其光变曲线特性表明:PG0027+260,PG0818+513,和PC1030+590为激变食变星,PG1341—079 是一个可能的激变食变星,PG1551+719为SU UM_a型矮新星,此外还有6个天体的光变曲线有激变星特有的闪变特征.因此PG样本中,激变变星的成功率为79%.PG1030+590的轨道周期为3~h279,PG1717+413的闪变变幅在二个月内有明显变化,它与本身的亮度无明显相关,说明闪变变幅的变化可能是亮斑的局部效应.  相似文献   

20.
鲸鱼座怪星     
冬天的夜晚,疏淡的银河横贯天空。从低垂东方的天狼星,往西越过参宿七星,再行一倍多点路程,就进入鲸鱼座,这里,十来颗暗弱的小星,稀稀落落,毫不惹人注目。可是,就在这片平淡无奇的天区,有一颗红色的恒星,亮度变化,行为怪诞,因而获得了"鲸鱼座怪星"的外号。我们知道,有几颗变星是肉眼容易看到的。其中之一就是鲸鱼座怪星,中文名"■藁增二"。1594年8月,荷兰天文爱好者法布里修斯在鲸鱼座见到一颗三等星,在当时的星表和星图上均无标志;数月之后,这颗亮星渐渐变暗而看不见。过了几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