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接收震前电磁辐射方法毛浦森李玲芝(中国北京100080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卫星预报自然灾害研究中心)减少地震损失,关键要有地震短临预报,地震短临预报的失误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要想实现可靠的短临预报,必须有可靠的地震短临信息。自本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2.
引潮力与显著地震关系及其在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荣华  彭克银  薛艳  丁香 《地震》2004,24(1):60-64
对引潮力与显著地震的关系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作了较系统的总结, 进一步完善了笔者提出的基于显著地震特点的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简称CH方法。 1997年至2003年5月应用CH方法所作的全部21次地震短临预报中, 与地震实况比较, 较好和做了一定程度预报的共有12次, 占57%, 这表明用于地震短临预报的CH方法具有较好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与短临预报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丁鉴海  余素荣  肖武军 《地震》2003,23(3):43-50
针对地震短临预报面临的科学问题,分析研究了地震前兆(近场前兆、远场前兆和大尺度动态前兆)预报地震的物理基础;总结了地震短临前兆时空演化特征和同步耦合现象。高空技术在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应用将有利于短临预报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海城地震发生已近五年,这次地震在短临阶段的宏微观异常现象比较丰富,这不仅为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带来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地震短临异常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资料,但过去由于观测条件和当时的研究程度所限,虽然在海城地震的短临预报中也用了这些异常的大部分,并且也获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但从研究地震短临预报的角度来看,必须提供更为充分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对这些异常有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发生5.3级地震,位于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内。震前由本文作者组成的南天山东段6级地震危险区短临跟踪小组于2008年6月中旬提出了短临预报意见。本文回顾分析了这次地震前开展的短临跟踪的工作思路、前兆异常的分析讨论及地震短期预测等,并对地震短临跟踪预报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八五”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攻关进展之六──地热前兆用于地震短临预报实用性研究取得进展多途径探索地震短临预报,深入开展新方法实用性及其前兆机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八五”地震短临预报重点攻关内容之一。经过广大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一些新方法,如地热前兆观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对共和地震短临预报的映震效果,及时、空、强的判据,认为利用地震电磁辐射现象进行地震短临预报是一项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与预报结果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钦忠 《地震学报》2014,36(3):500-513
简述了地震预测的方法与类别, 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几次重要地震预测预报实践特别是地震短临预测预报的情况, 从中凸显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困难以及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和社会需求的紧迫性.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一些大地震预报预测(海城地震、 唐山地震、 日本地震、 美国帕克菲尔德试验场的地震预报实践和汶川地震等)的成功与失败的解读, 试图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地震预测与预报, 尤其是地震短临预测与预报虽然困难, 但并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说明它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震工作者长期的探索与努力,证明了地震短临预报是有可能做到的.但地震的复杂性决定了前兆信息的复杂性,使得我们的地震短临预报面临着一些困境,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在长、中、短、临四个阶段中起着不同的作用。长期预报无疑对工程建设与城市规划有重要作用;中期预报是划分地震危险警戒区和进一步做短、临预报的根据;而短、临预报则是震区能否避免人口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的最后与最重要的环节。1966年至1976年中国大陆地震强烈活动期间,在地震现场的实地观测和预报试验  相似文献   

11.
地震概率预报效能评分和预报发布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耀霖 《中国地震》1992,8(2):23-28
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阶段:我们不但面临地震预报问题,而且面临如何应用决策理论科学地向公众发布短临预报的问题。为此,除了目前已经开展的地震易损性研究外,还要研究预报向公众发布后引起的社会经济效应及采取预防措施所需的经济代价;此外,还应实现从确定性地震预报向概率地震预报的转变。概率预报是地震活动本身特点所要求的科学的预报方法,它可以使我们把长期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短临预报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定量的决策分析,更科学的决策是否和如何向公众发表地震短临预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为了在短临预报中推广概率预报,必须正确理解概率预报的含义和对概率预报效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我仅就短临地震预报简谈以下观点。1 短临地震预报存在的问题如果短临预报的科学含义是 :1月际地震趋势预测 ;2月际内地震事件发生的预测 ;3月际地震趋势和地震事件的社会发布。那么 ,我国短临地震预报就存在有不少基本性的科学技术问题。试以事实为例简析之。1 .1 趋势问题图 1是我国国家级分析预报业务系统对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所作出的短临地震预测趋势标识曲线和实际地震趋势演变曲线。从比较中不难看出 :1差异显著 ,客观趋势的高低走向变化 ,主观预测毫无能力显示 ;2预报者们需要研究科学预报原理 ,避免“猜报”;3预…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在新疆地震危险区内实行短临跟踪预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境内震例研、究和实际跟踪预报表明,跟踪式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地震短临预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民乐、山丹6.1级地震异常及台站实现短临预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了民乐-山丹6.1级地震前张掖中心台范围内震兆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本次地震前该台的短临预报过程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台站如何搞好地震短临预报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北—尚义地震的短临预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正式提出过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测意见,但没能实现短临预报。该文回顾了地震预测的过程,总结了时间预测与地点判定的新的科学经验。为了使首都圈地区未来的地震短临预报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调整科学思路,建立预报工作规范化与改进十大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短临预报量化跟踪决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了数学上降元法解多元方程的思路,分步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报尝试。首先确定了个较大尺度的研究区域,确定所预报震级下限,用多条短临预报指标和自适应加权综合集成概率模式预报时间;又在有时间预报的前提下,利用地震活动性图象确定最危险的具体地点;要根据前兆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异常数量以及宏观异常情况估计可能的震级范围,从而初步实现地震的三要素短临预报。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震前的电磁辐射与短临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地震前兆电磁辐射接收仪在山西太原的观测资料,按照地震短临预报原理,预报了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并与国外同类结果做了比较,指出短临预测原理用于地震预报实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7年后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引人注目的地震。震前曾提出中期预报意见,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预报时间偏长,地区偏大。震前还发现少量短期异常,但难以肯定其是否为前兆;临震微、宏观异常集中在1天至1小时,未能及时发现。据此分析认为,对于中等强度地震,中期预报的主要判据是地震活动性异常;并且只有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优化台网,努力扑捉短临信息;改善通讯条件,及时传送短临宏微观异常信息才有可能实现短临预报;中等强度地震的中、短期预报一般宜在地震系统内部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前及今后数年地震形势预测的角度强调提高短临预报水平的紧迫性,联系地震预报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短临预报水平,提出在重点监视区中选择重点开展以捕捉物理前兆为内容的短临预报现场实验的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