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罗明纪 《地质与资源》1994,3(2):107-113
砂金成矿地质条件:砂金物质来源于含金丰度较高的建平群以及具金矿化的构造破碎带和火山岩型金矿床(点);有利的新构造运动,地壳缓慢差异上升,剥蚀作用大于堆积作用,使含金地质体长期处于地表氧化带遭受充分地风化破碎作用,使金容易从含金地质体中解离出来;本区为干燥、多风、少雨气候条件,不易形成冲积型大型砂金矿。建平群出露区、凌源-北票-阜新断裂带两侧、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的氧化带、原生金矿床(点)分布区以及山前、山间、洪积扇、支谷的中上游或源头是寻找残积、坡积、洪积和细各砂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藏北地区砂金矿成因类型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北地区的水系绝大多数为内流水系,地形坡度变化大、冰川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导致该区砂金矿的成因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多数为复成因类型的砂金矿,即冲-洪积矿金矿,冰川、冰水沉积砂金矿、湖滨砂金矿、坡残积砂金矿。砂金虽沿现代河谷展布,但与现代河床无关。许多砂金矿偏离现代河床数米,有些砂金矿富集在现代河床两则的高帮上。本文所总结的砂金成因类型和富集特征,对指导藏北地区的砂金找矿勘查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松辽地区西倍斜坡英台地区姚家组二,,三段,是在干旱-半干旱,源近流短,东倾陡坡背景下,在洪积扇前,由辫状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可明显区分出狭窄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口坝不太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夹浊积砂的辫状河前三角洲三种沉积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由灰色含砾砂岩,粗,中砂岩,少量细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组成。具有明显的正韵律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灰色-绿灰色中,粗砂岩,细砂岩?..  相似文献   

4.
新近堆积黄土,是指全新世(Q_4)近期形成的黄土。因为全新世分早期和近期,所以都用Q_4~2来表示新近堆积黄土。 新近堆积黄土(以下简称Q_4~2)一词的提出,是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反复认识才被确认的。 Q_4~2黄土的成因类型,以坡积、洪积为主,其次为冲积、洪积-坡积及洪积-冲积。主要分布在河漫摊、低级阶地、山间洼地、洪积扇、坡积地带以及黄土塬、梁、峁的坡底等处。岩性为灰、褐黄、黄褐、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内蒙砂金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区内一些主要砂金矿床进行了选矿工艺实验和若干重砂分析.一概况内蒙砂金矿床多属第四纪形成的现代砂矿,主要沿阴山和大青山南北两侧的沟谷、陆盆和阶地分布.就成因类型而言,有残坡积、冲积、洪积、冰积和风成等多种.类型不同,矿体形态、产状也不一样(表1).  相似文献   

6.
滇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成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芒岗金矿是滇西地区具代表性的红色粘土型金矿。依据堆积特征、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可将红色粘土剖面分为6个带,即表土带、坡积带、钙 -沼当带、残积带、腐泥岩带和基岩带。其中,腐泥岩带为岩溶坍塌成因,残积带由岩溶残积形成,钙2结-沼泽带和坡积带为地表水流搬运堆积。矿床成因为在中晚燕山其形成的原生卡林型金矿化基础上,经第三纪上新世的岩深、残积和坡积作用的预富集,由不彻底的红土化作用使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  相似文献   

7.
西藏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砂金矿床类型主要有:冲积河床-河漫滩型,冲积阶地型,洪只型,河湖积型及残坡积-坡洪积细沟型,更新世以来,高原强烈隆升导致主山地区的剧烈风化剥蚀和沉积区的快速堆积,造成了高原地区砂金矿较为特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腾冲—梁河地区砂锡矿形成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慧  何科昭 《云南地质》1991,10(4):337-361
在充分研究区域的地貌、第四纪地层及新构造的基础上,分析了腾冲-梁河地区砂锡矿的形成条件和富集规律。本区形成砂锡矿的有利条件为:砂锡矿的物质来源——含锡母岩;有利于砂锡矿堆积的控盆构造;有利于含矿母岩不断破坏的控风化剥蚀构造;配套的剥蚀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有利于含矿母岩风化的湿热气候;有利于砂锡矿富集的水流动力条件。砂锡矿的富集规律为:云英岩发育的地区很可能富集砂锡矿;靠近原生锡矿的活动断裂带附近有利于富集砂锡矿;风化壳砂锡矿底部及粘土细粒层的表层,砂锡品位相对较高;坡积砂锡矿在接近含矿母岩处品位最高;冲积砂锡矿在区内最为发育,在接近含矿母岩处品位最高。以山寨盆地为代表,洪积及冲-洪积砂锡矿在盆地西缘极其发育,湖滨砂锡在近岸粗碎屑物中较为富集。  相似文献   

9.
张庆奎  李忠臣 《辽宁地质》2000,17(3):180-186
金厂沟红土型金矿在辽南地区属首次发现。该金矿为改造红土型金矿,产出于原生矿体之上或其附近的残坡积红土中,划分为三种类型:残积型、坡积型和残坡积型。矿体总体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开发利用前景较好。根据矿体出露形态特征、地质特征及初步取得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对勘查评价工作手段、工程网度及工业品位指标的选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东部的金矿分布地区,大致呈东西向带状延伸。金矿以石英脉型为主,只有个别硫化物型矿床和沿江分布的冲积型砂金矿床。某些规模较大的含金石英脉,风化剥蚀后,形成了残坡积型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黄仲权  史清琴 《云南地质》2001,20(3):270-278
根据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及矿床特征,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砂金矿床,可划分为:残坡积、洪积、冲洪积、冲积和冰碛等五种类型。成矿主要受碰撞带、深大断裂、大断裂及其派生断裂、基底岩石、地貌、水质和水化学环境等综合控制。以巨甸-大具及中江街-金江街两片区最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岩溶型砂金矿的普查在国外越来越引起重视.该类型金矿床在苏联乌拉尔、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地区均有突破.过去在我国寻找砂金矿,多集中于残坡积型、冲积型、洪积型等,成效显著,提供了很多储量;但对岩溶型砂金矿,则未予以注意,认为其规模小,虽品位高而工业意义不大.目前已知仅在广西垄针、叫曼,湖南岩口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红土型金矿类型、成因和找矿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根据典型矿床的剖面结构、控矿构造、与矿源关系等将中国红土型金矿划分为残积和迁积型两种。对比研究了中国红土型金矿与澳大利亚博丁顿金矿( 典型红土型金矿) 的差异,认为中国红土型金矿主要是由矿源( 矿体、矿化体)经风化残积、坡积而形成,其红土化仅为初级、中级阶段,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山东迄今发现的蓝宝石砂矿和原生矿位于昌乐地区。根据成因蓝宝石砂矿层分为冲积砂矿层、洪积砂矿层和残坡积砂矿层;洪积砂矿层中蓝宝石最富。蓝宝石原生矿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临朐群牛山组和尧山组的玄武岩中,与高钾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金平银厂坡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厂坡金矿位于金平断凹西部哀牢山深大断裂南缘。控矿因素为地层、构造、岩浆岩。为岩浆期后热液通过富集作用形成的残坡积土型金矿。系统介绍银厂坡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给出该区理想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台山沿海一带的地质构造环境,并对比东南亚滨海砂锡矿的成矿条件。提出了台山滨海砂锡矿工业矿物的主要来源:①来自含矿母岩;②来源于矿化地质体;③来源于陆上残坡积、洪积、冲积砂矿。同时分析了矿化富集条件,主要是气候、河流冲刷、海浪和潮汐作用、沿岸流、地貌和第四纪沉积等。最后指出成矿远景区及今后找矿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绍六 《湖南地质》2001,20(3):177-178,210
原生矿床中金的主要性状有自然金与金的碲化物,自然金可分为“明金”和“微细粒金”,“明金”的次生作用,使金的成色得到提高,粒度更大,往往有利于残坡积型砂金矿床的形成,“微细粒金”的次生作用,常形成卡林型氧化金矿或红土型金矿和铁帽型金矿,显然,以“明金”为主的矿床及金的重砂异常区,不存在找红土型金矿的可能,应寻找脉金矿床,而在有低值金的重砂异常叠加的化探Au异常区,有望找到中小型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桂林附近第四纪堆积物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菊伟 《中国岩溶》1990,9(1):52-59
本区第四纪堆积物,其成因有冲积、冲洪积、坡洪积、残坡积、坡残积、残积,沼泽堆积等类型。各主要土层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组合,并含较多的针铁矿和三水铝石;有化学稳定性强的重矿物组合;砖红壤,红壤的古土壤性质;喜暖的古植物和古动物群,以及现今所见桂林以峰林地貌为特征的典型热带岩溶的强烈发育,说明本区第四纪以来,特别是小晚更新世以来是属于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至多到北亚热带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甘肃玉门马鬃山以北矿区位于河西走廊以北的残山丘陵及丘间盆地,距玉门市300余公里。这里环境脆弱,荒漠(主要为岩漠)化严重。地表为冲洪积、坡积和风积砂砾石、角砾土、砂及粘性土等,残山和残丘为华力西期侵入岩。侵入岩中储藏铁矿和金矿。这里降水量仅50mm左右;而蒸发量达3000mm以上。这里在矿山开发中将矿坑水任意排放,任其蒸发而损失。笔者在本区工作后认为:应重视地下水的重复利用,其一是将矿坑水排放于废弃矿井中,使用时在抽出;其二是将矿坑水排放于废渣中,做好渗滤层和集水池,上部做好防蒸发装置。  相似文献   

20.
松辽地区西部斜坡英台地区姚家组二、三段,是在干旱一半干旱、源近流短、东倾陡坡背景下,在洪积扇前,由辫状河入湖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可明显区分出狭窄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口坝不太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夹浊积砂的辫状河前三角洲三种沉积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由灰色含砾砂岩,粗、中砂岩,少量细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泥岩组成。具有明显的正韵律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灰色-绿灰色中、粗砂岩、细砂岩、少量的含砾砂岩,成正韵律或反韵律夹在灰绿色、灰黑色泥质岩中。辫状河前三角洲沉积多为灰绿色、灰黑色泥质岩,可夹少量砂质浊积岩。上述沉积特征明显地区别于正常河流三角洲沉积和扇三角洲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