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资源》2014,(6):47-47
<正>由我国自主研发的3,000米级全液压动力头式岩芯钻机正在紧张作业。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这台XDL-3000钻机已钻进2,500米,经过实战检验,其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完全能够替代昂贵的国外产品,成为我国深部探矿的又一利器。据了解,XDL-3000钻机是山东省地矿局2014年的重点科研项目,由山东省地质探矿机械厂研制,能够满足3,000米深孔钻探,其NQ最大  相似文献   

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一句气势雄伟的豪言壮语书写着他们骄人佳绩背后的不懈追求。成立于2009年2月天津华勘钻探机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钻机、Q系列钻  相似文献   

3.
长螺旋钻机施工CFG桩,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目前以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超流态混凝土压灌)成桩为主要工艺方法,该工法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  相似文献   

4.
《西部资源》2012,(4):14-15
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练好本领,才能担当重任。初上岗位,杨武成虽然有满腔的激情和远大的理想,但对地质勘探这一行几乎是一无所知,文化水平又不高。但他深知,钻探工作责任重大,只有刻苦钻研,虚心请教,才能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有过硬的技术。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不论是烈日当头的正午,还是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每天坚守在钻机上,常年奔波在野外,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老工人,不懂就问,坚持阅读有关钻探技术的书籍。在师傅们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他很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煤田地质钻探的钻机机长。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头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非农经济发展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定量揭示了经济非农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动态联系,并对我国城镇化水平、动力结构、测试指标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曹妃甸深槽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渤海湾湾口曹妃甸岬角地貌特征明显,紧贴甸头前沿发育有渤海湾最深的巨型潮汐深槽。该深槽的发育有着一定的地质构造基础,曹妃甸沙岛形成的岬角地貌构成了深槽的边界条件,由此引起的局部潮流增大成为深槽形成与维持的主要动力条件。曹妃甸深槽长期以来边界条件与动力条件已基本适应,周边滩槽形势基本稳定,海床以轻微冲刷态势为主。近年来随着曹妃甸港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各种工程建设对深槽冲淤演变的影响日益增强,但由于并没有改变曹妃甸深槽的边界条件及动力形成机制,深槽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国际钻探市场现状以及固体矿产钻探技术的进展,归纳总结了近10年来我国固体矿产钻探技术的主要进展.并对发展我国固体矿产钻探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头泉叠层石与古地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古代叠层石是研究古地理变化的重要材料。井陉县头泉村叠层石显示了原始的群落状态,经鉴定其时代为元古代高于庄组,代表性分子为拟灌木藻板锥叠层石、多角紊乱锥叠层石、圆筒锥叠层石、杨沙候锥叠层石和高于庄叠层石。叠层石形态分异多样,与滨海、浅海相白云岩伴生,个体有较强的铁染现象,在纵向剖面上多期生长;它反映了当时古海洋的温度、盐度条件基本稳定,水动力、水深、光照条件有一定变化,古地理演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我国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研究以沉积学和地貌学的方法侧重静态描述,动力地貌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不多,与缺少动力地貌模型技术有关。本文介绍了中长时间尺度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模型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讨论了决定动力地貌演变的泥沙余输运及引起泥沙余输运的主要动力因子,介绍了动力地貌模型的应用进展,进而分析了河口海岸地貌过程的机制和地貌平衡系统。本文指出对淤泥质及复杂动力条件下的河口海岸动力地貌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谷国锋 《地理科学》2008,28(3):320-324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动力,解决动力问题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长期研究的重点领域。单一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一定的功效,但缺乏系统动力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分类与综合分析,提出了"合动力网络"的概念,以自组织结构动力、技术创新动力、制度创新动力和文化动力为子系统,初步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并分析了动力系统及其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吉林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单元,借助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人口城镇化水平和国有动力、非国有动力、农业动力及外向动力等因素的空间相关关系,并以此解释人口城镇化分县域(市辖区)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有动力对吉林省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作用最大,影响强度由中北部向西南、东南两个方向递减;农业动力和非国有动力分居二、三位,但差别不明显。其中农业动力的影响强度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向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力较弱,影响强度各地区差别较大。吉林省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应重视非国有动力的影响和农村现代化的作用;关注人口城镇化动力多元化,考虑实现错位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顾及地貌结构特征的黄土沟头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岭  汤国安  赵明伟 《地理研究》2013,32(11):2153-2162
沟头是黄土地貌中发育最活跃的地貌部位,沟头的个体与群体对黄土沟间地的蚕食,成为监测黄土高原地面侵蚀演化的重要标识。有效获取并分析沟头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系统、深入地研究黄土地貌的空间形态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类型区为实验样区,设计并实现了基于5 m分辨率DEM的沟头提取算法,获取了各实验样区的沟头空间信息;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沟头的空间分布特征。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顾及沟沿线的沟头自动提取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精确性;同时,从黄土塬区、黄土残塬区到黄土丘陵沟壑区,随着沟壑发育程度的增强,沟头逐步逼近分水线,其空间分布呈现“远分水线聚集—随机—近分水线聚集”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新疆哈密盆地初冬鹅喉羚的地理分布与种群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行宜  姚军 《干旱区地理》2006,29(2):213-218
2004年11月2日至2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哈密盆地鹅喉羚的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证实:鹅喉羚广泛分布于哈密盆地及其周边各类地理环境中,并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密度区,各密度区的栖息密度和种群数量分别为,3.33±0.24头/km2和12 431±896头,0.95±0.055头/km2和21 651±1254头,0.056±0.042头/km2和3 026±2 270头,资源总量为37 108±4 420头。并讨论了过牧对草场的破坏和鹅喉羚生存面临的环境压力,提出了改良家畜饲养模式,以草定畜,恢复天然植被,在高密度区和中等密度区计划猎取鹅喉羚,控制种群数量,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借鉴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四维视角分析方法,构建城镇化动力因子指标体系,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西藏2000—2015年城镇指标体系的数据,对西藏城镇化动力机制进行研究。面板分析表明:行政动力是西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次之,外部动力的作用较弱,西藏城镇化发展更多地依靠中央和各省援藏资金、项目来推动。时序分析表明:1)近年来,西藏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行政动力的贡献度在逐步降低,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的贡献度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外部动力有明显的上升。2)城镇化发展的各个动力,有时候会受到外部机制的明显干扰,产生阶段性波动。空间分析表明:内源动力、市场动力、外部动力与区域社会基础有较高关联度,单纯依靠内源动力和市场动力来推动城镇化发展,区域城镇化发展会产生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通过行政动力来平衡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城镇化动力的多元化是缓解这一不平衡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户清丽  李家清 《地理教学》2012,(24):16-20,9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策略圈由环心问题聚焦策略、内环认知性动力策略和外环情意性动力策略构成。其中,认知性动力策略中的呈现信息、示证新知、应用新知和环心问题聚焦策略为基本策略,激活旧知、融会贯通为片断增量策略,动机激发、目标导航、人际互动和激励评价等情意性动力策略为附加策略,每个动力策略又可分为"初—中—高"三级效能标准。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策略及其效能等级与标准体系,可作为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策略设计,提高地理教师有效教学适应性技能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增长动力与区域收入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颖  苗振龙 《地理学报》2021,76(8):1882-1894
为探究数字经济增长的动力构成、地域差异以及与区域收入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中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浙江省为样本,构建了数字经济增长动力要素指标体系,并首先提出了数字经济“增长动力指数”构想。借助Weaver-Thomas模型、灰色关联分析以及GIS分层设色法,从地级市层面对浙江省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构成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并验证了其与区域收入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 浙江省数字经济增长动力类型特征呈弱波动状态。② 从整体空间格局来看,数字经济增长呈现以杭州和宁波为核心的“双核心”空间格局现象,产业供给动力主导型主要分布在浙西南地区;市场需求动力主导型、信息应用动力主导型及创新驱动动力主导型主要分布在浙西北地区。③ 数字经济“增长动力指数”与区域收入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较高的数字经济增长动力指数对应的地区收入也处于较高水平,反之亦然。数字经济主导动力结构的变化正在形成一种复杂多样的区域经济增长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RTK-GPS技术的干热河谷冲沟沟头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精度实时动态差分GPS(以下简称RTK-GPS)技术对干热河谷冲沟进行野外调查,获取36个不同活跃度类型沟头的形态参数,研究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沟头的形态特征差异,并分析集水区、沟床植被盖度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沟头不同活跃度类型之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差异最为显著,可作为沟头活跃度类型野外判别的主要参考指标;沟壁坡度、宽-深比等的差异较为显著,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沟头活跃程度。2.沟床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显著,表明沟床植被盖度可作为形态参数的综合替代性指标。同一活跃度类型的沟头,其跌坎高差、沟床比降等与沟床植被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沟床植被盖度的增加(或减小),跌坎高差、沟床比降均呈减小(或增加)趋势。3.集水区植被盖度与各形态特征参数的关系不显著,表明干热河谷集水区植被盖度对沟头发育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8.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拉开了新时代政府改革的帷幕。改革中最主要的策略是应用信息技术再造政府,电子政务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在新阶段,电子政务要得到较大发展,就不能忽视时代动力对它的影响。在认识电子政务内涵的基础上,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组成,并借助绘制系统图看清楚电子政务背后的动态性复杂关联。系统结构图显示,中国电子政务的动力要素既包括外在动力要素(即软、硬件设施),也包括内在动力要素(即分别来自各阶层间关系及生产力发展的结构性冲突),并且该结构图中还隐含着一个舍本逐末的环路。强化外在动力,解决结构性冲突以及缩短时间滞延是加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动力的根本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最终确定了会展旅游动力体系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5个,并对各动力要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动力要素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计算了长沙会展旅游动力体系各要素现状分值和发展动力值,得出以下结论:(1)长沙区位优势明显;(2)长沙会展旅游业属于潜导型城市;(3)服务质量和经济实力需要加强;(4)动力体系中各要素对会展旅游发展缺一不可。最后试图依据结果探讨有利于长沙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系统学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在最近50年来的演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社会经济子系统急剧扩张,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人口从1949年的72879人发展到2004年的689317,55年人口增加了9.5倍;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牲畜数量从1949年的110.6万头只(大畜27.7万头,小畜82.9万只)增加到了2004年的677万头只(大畜64.8万头,小畜612.2万只),55年呼伦贝尔草原承载的家畜增加了6.1倍。呼伦贝尔草原的沙漠化的系统学机制是:在微观层次上,各子系统内部,及系统的内外环境均存在有利于草原沙漠化的因素,并且各组有利于沙漠化发生的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耦合,这构成了草原沙漠化的微观基础;在宏观层次上,由于草原社会经济子系统近年来急剧扩张,草原生态系统的系统结构不合理及系统功能混乱,在全球气候外因的作用下导致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草原基质子系统和草原植物子系统局部崩溃,这构成了草原沙漠化的宏观动力。本文的目的是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更全面更科学地分析草原沙漠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