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低幅构造区,由于构造幅度低,其对地震资料精确成像和深度预测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深度偏移成为一种常规的处理手段.为了避免深度偏移后地震深度资料经时深转换在时间域造成的构造变形,在深度域开展解释工作尤为必要.本文围绕低幅构造区设计井深度预测问题从处理解释一体化的角度开展研究,分别从速度建模和深度域解释两个方面减小井震深度误...  相似文献   

2.
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核心基础。地震资料的时深转换、构造成像、岩性识别、裂隙检测等都离不开速度,可以说速度贯穿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对构造图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构造成图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东部大港探区在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中所用的传统方法是利用统一的华北速度公式来进行的,由于工区内钻遇深层古生界地层的井较少,且分布很不均匀,所以利用华北地区的井资料综合出的统一的华北速度公式对整个华北地区进行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存在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在复杂构造地区,误差更大,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本文在对大港探区歧南斜坡区内每一口井都进行精细的层位标定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方法中影响时深转换和成图精度的主要因素,指出了传统方法中造成误差较大、准确性较低的原因.采用处理资料的叠加速度、测井速度和地震地质标定速度相结合的技术,在三维空间分析该区速度变化,编制平均速度平面图、立体显示图等,实现空间变速成图.有效地提高了复杂地区速度场和构造图的精度,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渤海M油田区浅层多发育低幅构造,低幅构造区的地震数据对常规层析成像不够敏感,导致常规速度反演方法很难保证低幅构造速度建模的准确性,从而给时深转换工作带来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小尺度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低幅构造的薄层信息,在有薄层信息的地层加密网格分布,从而实现根据地质条件划分网格的策略,进而通过解析矩阵方程实现速度模型的迭代更新.通过实际数据应用证明,对于渤海M油田利用本文提出的高精度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低幅构造区速度建模的精度,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能够大幅提高时深转换的精度,从而指导构造解释及成图工作.  相似文献   

5.
模型正演技术在兴城地区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火山岩埋藏较深,断层发育且倾角较大,构造极其复杂,常规时间域成像效果较差,且火山岩屏蔽作用明显影响到下伏地层成像精度,对构造解释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建立反映该区实际复杂构造的模型,进行正演模拟,然后将模拟的炮集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和叠前偏移处理,重点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模拟结果表明,将模型正演技术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有助于指导实际地震资料中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并且对于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下一步验证构造解释方案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6.
由于深海区地层速度的复杂性会导致沉积层的构造畸变,同时在深海区钻井也非常稀少,因此,其本身深度预测的难度就非常之大.在深海区中央峡谷A构造钻探后,利用现有的时深转换方法得到的该构造主力气组西高点地层埋深在已钻井同一连通气组的气水界面之下,但是通过大量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分析后认为西高点含气可能性非常大,这两者十分矛盾.因此,在全面了解气藏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并分析了深海区海水速度的影响因素、上覆地层对目的层速度影响及地震速度体适用性等条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时深转换方法—基于原始速度体的多元剥层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深度域数据与目前地质认识以及地震特殊处理得到的结果吻合度很高,有效的解决了本区上述存在问题,降低了勘探风险,并为下步钻探提供了依据,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淮北某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内褶皱、断层构造发育,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很难准确成像,给后期资料解释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结合煤田地震勘探特点,对影响叠前偏移处理质量的关键步骤(预处理、静校正、叠前去噪、时间域速度模型建立)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利用叠前偏移数据体解释,最终圆满完成了地质任务.本文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煤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较好,信噪比提高,断点解释更可靠.  相似文献   

8.
基于成像射线的偏移剖面和速度时深转换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度域地震波速度模型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获得精确深度域偏移剖面的基础.本文基于成像射线的概念,阐述了时间偏移域和深度域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时间偏移后的像点是通过成像射线与深度域的散射点联系起来的.在有横向变速的情况下,时间偏移剖面需要经过时深转换才能真实反映深度域层位,同样,从时间偏移剖面上提取的速度也需要经过时深转换才能得到深度域的速度.与前者不同的是,在速度的时深转换中,不仅速度的位置需要改变,且其数值也需要进行校正.该校正因子有几种等价的描述形式:度规量、速度扩散因子和几何扩散因子.  相似文献   

9.
库车坳陷复杂高陡构造地震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构造地震成像主要取决于叠前地震数据品质、偏移速度可靠性和偏移算子成像精度. 库车坳陷异常复杂的近地表条件导致极低信噪比的地震采集数据. 该区逆冲推覆高陡构造刺穿盐体大面积分布, 盐层厚度变化大、顶底面形态复杂, 盐下断裂带破碎、小断块发育, 形成异常复杂的地震成像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三个关键环节:(1)精细的叠前地震预处理研究: 根据该区地震地质复杂性和地震资料特征, 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技术和技术组合从振幅与时移的大、中、小尺度变化三个层次来解决资料信噪比问题, 重建深部反射信号; (2)三级偏移速度分析研究:利用库车坳陷盐刺穿逆冲推覆构造建模理论及变速成图配套技术解决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时深转换问题,利用井约束低频速度地震迭代反演技术解决连井层速度场与偏移速度场的融合问题,实现从DMO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分析到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机衔接,建立拓扑结构相对保持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3)基于退化Fourier偏移算子的半解析波动方程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研究, 极大地改善了地震偏移过程中高波数波的成像问题. 通过对库车坳陷大北、博孜、却勒、西秋4和西秋10等复杂高陡构造的叠前时间和深度偏移地震成像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是否能够正确地建立深度域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Deregowski循环 ,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 ,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技术 .借鉴时间域CDP(共深度点 )道集上常规叠加速度分析的策略 ,在深度域CRP(共反射点 )道集上 ,提出剩余慢度平方谱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实现技术 .导出深度域中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之间的关系 ;按照串级偏移原理确定偏移循环过程中初始速度、剩余速度及修改后速度之间的关系 ;采用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算法实现从剩余慢度平方谱中自动拾取层速度 ,讨论了其地质速度约束条件和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的收敛准则 ,使得所拾取的层速度模型具有合理的地质意义并获得最佳偏移成像效果 .SEG EAGE理论模型数值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在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工区 ,5 8km2 三维资料的速度模型建立并获得满意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  相似文献   

11.
南堡凹陷C油田沙河街组发育一套披覆在潜山之上的生屑云岩储层,为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生屑云岩分布不稳定,横向变化较大,先期钻探的5口探井有2口落空。基于周边油田分析,古地貌是生屑云岩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受上覆火成岩的影响,该油藏速度横向变化剧烈,古地貌恢复困难,使预测储层分布范围困难较大。考虑到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利用传统的时深转换方法难以准确地计算构造深度进而恢复古地貌。本文从多口已钻井的时深关系精细对比分析出发,明确了该区的速度影响因素主要有压实效应和火成岩厚度,同时基于对传统时深转换方法的适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回归的时深转换新方法。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构造深度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有效恢复古地貌和预测生屑云岩的分布,该时深转换方法对于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速度分析参数选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辉  丁志峰 《地震地质》2006,28(4):597-603
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是当前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主要方法,勘探精度不仅受激发、接收等因素的影响,还与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密切相关。速度分析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它的准确与否对动校正、共深度点叠加、叠后偏移及时深转换等都将产生影响。针对浅层地震资料目的层较浅、叠加次数少和城市背景干扰大等特点,文中对速度分析的参数选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相邻CDP道集内各接收道炮检距的分析,以及单个和多个CDP道集的对比,提出了用于速度分析的CDP大道集的抽取原则。并通过对不同的CDP大道集、速度扫描间隔、计算时窗长度、动校切除比例等所获得的速度谱的对比分析,对速度谱扫描过程中各参数的选取提出了建议,并对速度分析及时深转换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王衍棠  林珍 《华南地震》2007,27(3):49-56
概述了北黄海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和速度分析的原理,通过对北黄海盆地速度谱的解释和计算,得到了层速度、平均速度、砂岩百分含量等信息,利用这些速度资料识别多次波、辨别坳陷区和隆起区,进行时深转换、构造分析以及岩性分析,为北黄海盆地地震资料解释、沉积相分析以及资源量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Bohai Bay, along with its adjacent areas, is one of the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in North China. Understanding its crust/upper-mantl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te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medium in this are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seismogenic environment, thus improvimg the level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studied the area by gravity and magnetic methods (FENG, et al, 1989), geothermal field (WU, et al, 1988; TIAN, ZHANG, 19…  相似文献   

15.
ntroductionInrecenttenyears,researchesonthe3Dcrustalstructureandtectonicshavebeenpaidmoreandmoreatention,studiesofrelevantme...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地震波数据进行地球物理反演时,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效应会对地层物性参数的准确反演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利用黏弹性声波方程进行反演更符合实际情形.本文在考虑地层衰减效应进行频率空间域正演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黏弹性声波方程的频率域逆散射反演算法并对地震波传播速度进行反演重建,在反演过程中分别用地震波传播复速度和实速度来表征是否考虑地层吸收衰减效应.基于反演参数总变差的正则化处理使反演更加稳定,在反演中将低频反演速度模型作为高频反演的背景模型进行逐频反演,由于单频反演过程中背景模型保持不变,故该方法不需要在每次迭代中重新构造正演算子,具有较高的反演效率;此外本文在反演过程中采用了基于MPI的并行计算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反演计算的效率.在二维算例中分别对是否考虑地层吸收衰减效应进行了地震波速度反演,反演结果表明考虑衰减效应可以得到与真实模型更加接近的速度分布结果,相反则无法得到正确的地震波速度重建结果.本文算法对复杂地质模型中浅层可以反演得到分辨率较高的速度模型,为其他地震数据处理提供比较准确的速度信息,在地层深部由于地震波能量衰减导致反演分辨率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7.
The problem of conversion from time‐migration velocity to an interval velocity in depth in the presence of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s can be reduced to solving a system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this paper, we formulate the problem as a non‐linear least‐squares optimization for seismic interval velocity and seek its solution iteratively. The input for the inversion is the Dix velocity, which also serves as an initial guess. The inversion gradually updates the interval velocity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s that are neglected in the Dix inversion. The algorithm has a moderate cost thanks to regularization that speeds up convergence while ensuring a smooth output. The proposed method should be numerically robust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approaches, which amount to extrapolation in depth monotonically. For a successful time‐to‐depth conversion, image‐ray caustics should be either nonexistent or excluded from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The resulting velocity can be used in subsequent depth‐imaging model building. Both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在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布设的57个台站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为期一年的垂直分量连续地震环境噪声数据,通过短周期地震环境噪声成像方法,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地壳25km深度范围的S波精细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龙门山断裂带周边区域10km以上的速度结构与地表断裂的分布形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速度结构控制了龙门山主要断层的深部延展特征;在15km及以下深度,S波速度结构呈现沿龙门山和沿岷山隆起走向的交叉构造格局,由此造成的速度结构差异可能影响了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2)速度结构随深度的分布特征为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断层的深部延伸形态给出了良好的约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龙门山断裂中段的高角度铲型断裂构造特征;(3)研究区的南端发现了龙门山断裂下方20km以下深度具有与松潘地块中地壳低速层相关的低速结构的迹象,这可能是汶川地震破裂带南段22km左右深度存在脆韧转换带的一个证据.研究结果显示出密集台阵和短周期环境噪声成像方法在地壳浅部精细结构和断层探测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深部基底地层的地震时深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地深部基底的地震解释需要时深尺.而钻遇基底的探井通常很少且仅揭示基底顶部,致使常规VSP时深转换曲线难以达到基底研究所涉及的深度.为此本文提出深部下延段校正的VSP时深转换方法,即用深井和钻遇基底井VSP数据与深反射地震、双船折射地震和重磁数据在深部下延段选取控制点的时深数据,重新拟合时深转换的二次多项式,使其可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