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安5.1级地震距离北京、天津市区较近,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震后,地方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都迅速启动地震应急预案,周密安排和部署地震应急处置与救灾行动,取得了圆满的抗震减灾效果。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安5.1级地震的灾害情况和地震应急行动措施,总结了地震应急行动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质》1986,8(3):32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于1986年5月7—15日,在福建省联合召开了“全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1980年我国各地曾发生多起地震谣言,引起社会一些反响,各地地震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一般都采取了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进行了辟谣工作,并较及时地制止了谣言的扩散,解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作为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的一项内容,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在局、所领导的支持安排下对其中某些地震谣言进行了一般情况了解和社会调查,在工作过程中都得到了当地地震系统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的积极协助。本刊第6期发表了他们与之配合的福建省地震局同志写的对闽南地区地震谣传的社会调查报告;这里发表的是他们与山东省地震局有关同志协作进行并合写的关于山东省烟台地区地震谣言的社会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序言     
通过“九五”“十五”项目的实施,各地震台都将完成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从业务上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地震台站至少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任务。(1)维护台站仪器的正常运转,取得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数据,这是第一位的,始终不变。(2)地震台要开展地震预报工作,特别是地震的短临预报工作。(3)地震台站要结合自己的观测以及本地区的特性,开展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4)地震台站要积极配合当地的地方地震工作机构,搞好地震知识的宣传活动,特别是抗震的宣传活动,使台站成为宣传教育的基地。(5)地震台站要在地震紧急情况和应急工作中,承担灾…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作者等三人曾于这次地震后赶赴现场,以其所了解的情况,介绍论述了这次地震的基本概况、地震部门的工作、几个科学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工作等。本文和后两篇文章反映了对这次波及到人口稠密和工农业生产发达地区的地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地震部门有效地采取了应急对策,很快恢复了震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地方地震工作的区域联防是特指在我国内陆跨省(市)、跨地区、按照震害客观分布情况由若干个地方地震部门自愿联合起来的区域地震工作协作组织。“淮海经济区地震联防会”是在我国大陆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期,为适应减轻地震灾害的需要,由苏、鲁、豫、皖四省十六地(市)自发联合,于1989年成立的。本文通过“联防会”的产生、机构性质、主要任务、活动方式、组织管理工作的回顾与思考,提出了一个区域联防的工作模型,在实践  相似文献   

7.
海南地震应急技术平台是海南省地震应急技术联动服务工作支撑平台,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快速评估和指挥调度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海南地震应急技术平台提升建设的工作思路、技术设计等。2022年平台运行以来,海南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与全省19个市(县)地震应急部门实现局域网内互联互通,数据传输和灾情上报,在实际工作中为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提供高效联动一体化的指挥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结合龙岩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分析地方地震部门所具有的社会职能,并从宏观职能、微观职能、联合职能、管理职能4个方面进行探讨,说明地方地震部门应正确行使职能,提出加强地方地震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987年5月11—13日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四川省地震学会、四川省地震局、阿坝州和绵阳市地震学会在成都联合召开了“松潘、平武地震十周年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专家、学者云集,专群结合共同研讨地震预报问题的重要讨论会。有来自全国地震系统科研、业务部门及地方各级领导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地震科技人员共2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0.
针对香港《明报》等报谣传所谓1980年8月将在闽南地区发生8级大震的消息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福建省地震局等有关方面在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措施,果断有力地进行了辟谣,及时制止了地震谣传的扩散,解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安定了社会秩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经验。为有利于开展“地震社会学”的研究工作,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研究室(即第十研究室)与福建省地震局有关部门的同志相互配合,对厦门、晋江等地进行了与此事件有关的社会调查。现将他们的调研报告转载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0月17日至21日,国家地震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地震综合预报清理工作成果汇报总结会议”。地震综合分析预报清理研究是国家地震局1983年开始组织的地震前兆研究重点攻关项目之一,由分析预报中心牵头,17个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参加。在国家地震局领导下,由于各地方地震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225名参加者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12.
1987年5月11日至13日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四川省地震学会、四川省地震局、阿坝州和绵阳市地震学会在成都市联合召开了松潘、平武地震十周年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专家、学者云集,专群结合共同研讨地震预报问题的重要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震系统、有关科研和业务部门及地方各级领导部门的代表约200人参加.陈运泰、梅世蓉、马宗晋分别就“关于震源力学研究中的问题”、“唐山、松潘地震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传达、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地震工作会议及全国1991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国务院在关文件精神,总结地方地震工作的经验,研究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山西省人民政府于2月21~23日在太原召开了山西省地震工作会议。省地震防灾协调组成员、各地市和有关县、企业、地震部门、地震台站的负责同志以及新闻单位的19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中共山西省委、顾委、人大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规模之大、层次之高为我省地震界首次。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达才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震情观念和防震减灾意识,切实加强综合防震减灾体系的建设和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本刊《国际地震动态》系地震科技情报动态研究类中文刊物,附有中、英文对照的“目录”和“主要文章摘要”。本刊办刊的宗旨是把它办成了解国际上和国内外地震科研工作和动态信息的一个窗口,同时并成为宣传和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方面的喉舌。它的主要特色是在报道内容上兼顾我国地震工作的三大主要方面,即地震预报、工程地震和地震社会学;在每期刊登的文章中,中国地震专业学术研究、地方地震工作和地震社会学(包括地震对策)研究的综合汇编类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关怀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4月17-23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召开,大会主题为“地震电磁学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并得到了挂靠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台网在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台网优化改造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地震前兆台站的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广东省地方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为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20个数字化、自动化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观测数据通过有线MODEM和程序电话自动传递到地方地震部门和省局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观测数据快速传递和资料共享。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华南六省(区)的地震科研、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工作和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广东、福建、海南、江西、湖南、广西等六省(区)地震局(办)在国家地震局支持和指导下,于1991年9月25—28日在广州联合召开了华南地区地震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华南六省(区)地震局(办)的领导和地震科技人员80余人。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李宣瑚副司长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朱启淦同志到会指导并讲了话。会议由福建省地震局袁定  相似文献   

19.
Geotech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为推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持续发展,“九五”期间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震局实施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项目,其中有对区域模拟遥测地震台网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技术改造和建设。这些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系统大都采用由国内生产的JCV系列或FSS3型短周期地震计(频带1s~20Hz)和部分FBS3型宽带地震计(频带20s~20Hz)以及16位EDAS3型数据采集器,台网中心采用的是国内EDSPMCRTS实时地震数据处理系统(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3)。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运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些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提…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专家们在一次“地震危险”学术会议上说,地震时最安全的地方可能是地下。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地震台台长博尔特(Bruce Bolt)博士说:“如果呆在地下15英尺深的地方,地震效应将减少一半。如果在地下30英尺深的地方,其效应将只有地面上的四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