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民政部、总参谋部测绘局:欣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首发式举行,我因故不能出席,谨此致贺!地名,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地域标志,地名的标准化也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我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与教学,以后又从事国家语言文字的行政管理工作,深感推广地名标准化的必要。这一工作无论是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还是对教育、科技,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管理,都有着巨大的意义。这部以“标准政区名称”为专题的大型地图集,第一次囊括了全国所有的乡镇,第一次完全以法定全称表示…  相似文献   

2.
地名标准化是当代信息社会人们交往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地名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书写和读音以及用字等方面,而地名用字、书写和读音则建立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上。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就谈不上地名的标准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1953年第一版《新华字典》就是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地名办语言文字工作喜结硕果由于河北省地名办语言文字工作成绩突出,在国家语委1997年12月下旬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上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这也是全国地名系统唯一一家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的省级及地方地名机构。自地名工作开...  相似文献   

4.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文化的一种语言文字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名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经济交往、信息传递等越来越密切,因此,如何加强地名管理工作,使之与提高文化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日益成为地名工作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康勇卫 《中国地名》2012,(10):48-49
一、问题缘起地名足人类对地球上和其他星球上表示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一种语言文字代号,或者说它是区别不同的方位、范围地理实体的语言文字标志。由于历史原因,地名中存在一地多名、一名多字和重名现象。重名地名更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名,顾名思义就是某一特定地域的名称。它是特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名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特征,犹如商标与商品的关系一样。地名与实地一同构成了地名价值,服务于人类社会。如“井冈山”“延安”等成为了“红色旅游”的资源;上海、北京分别代表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军事地图实际上就是地名线路图。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09,(12):29-30
一、新起点、新要求、新思维 科学发展观给地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地名工作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地名信息的传递速度不断加快、使用频率提高,对不同语言文字地名之间的转译、全球地名单一罗马化、地名国家标准化,及时高效地收集、整理、标准化处理、传输地名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有这些都对我国的地名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运行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地名的战略地位地名作为最合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国家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国内外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地名在未来社会的重要作用将日益显现。一方面,随着国家解体、民族独立、体制变革,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地名大量涌现;另一方面,进入信息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国家、地区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不断加深,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与激烈,地名信息的传递速度不断加快、使用频率日益提高,对不同语言文字地名之间的转译、世界地名单一罗马化、国家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但是世界上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一座地名文化资源的“富矿”。在地名标准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强调对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慎重处理地名用字、更名问题,使地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地名的译写 国际社会很重视地名翻译的标准化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就考虑采用一种简便、通行的方法,以保证在国际交往中地名不会因语言文字的复杂造成混乱。1967年,第二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做出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敛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仅是世界上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每条地名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地名标准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增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使地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语地名研究的新里程──《少数民族语地名国际学术交流会》综述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少数民族语地名国际学术交流会》于1994年3月22日至25日在西双版纳景洪市举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地名学研究会主办,并得到国家民委、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正乡镇、村落地名多产生于民间,又在百姓中口耳相传。一些地名读音和文字音不能很好地对应,形成了不少地名特殊读法。这些读音具有封闭性,多数只有本地人熟悉并使用。地名特殊读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有历史的因素、方言的因素也有民俗心理等原因。这些有特殊读音的地名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我们有必要记录保存它们。本文试就苏州地区村镇地名的特殊读音从语言文字角度作一个简要分析。一、历史语音变化导致了地名的特  相似文献   

14.
地名的标准化,无论是命名取义,还是用字和读音,都主要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应该遵循语言文字的科学规律,而不能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也不能附和政治需要或根据个别权贵的好恶来决定取舍,更不能为图工作方便省事而有意违背语言文字规律。  相似文献   

15.
汉译地名是指汉语、汉字翻译其它语言文字 的地名。 我国的汉译外语地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史记》的《大宛列传》中已经出现了诸如: 安息、条支、奄蔡这些音译地名。 在我国正式出台《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这一国家标准之前,国内一直没有对汉译外国地 名予以规范。众所周知,汉字有时一种发音就可 以写出多种汉字,而有的字有多种发音,基本无 法按发音准确译写。译名者掌握资料不同,方言 读音的存在导致了出现同一地名有的人音译、有  相似文献   

16.
承载着昔日的光荣与梦想,2005年的《中国地名》杂志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地名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它伴随着人类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而更加丰富和完善。在人类活动的历史长河中,地名充满朝气和希望,包涵文化和浪漫,洋溢热情和活力。让我们透过环境、文化、经济等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历史的沿革和变迁。见证历史,地名从中发挥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地名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与我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浩如烟海的地名中,几乎每…  相似文献   

17.
地名素有"凝固的自传"之说,一地之名往往是对当地文化的历史积淀,饱含着地域历史掌故,呼应着周围的地理特征,一个地名未尝不是一部史诗。如此,地名文化即是由以语言文字表征的符号出发,内蕴一地的历史、人文、地理及其风土人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亦指引着先进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9月1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在人民大会堂贵州厅联合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标准地名图集》首发式,向建国50周年大庆献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这部大型专题地图集即席题词程思远:使用标准地名,绘制精美地图。费孝通:规范语言文字,使用标准地名。首发式在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图集副主编靳尔刚主持下进行。民政部副部长、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主编李宝库,总参谋部测绘局局长、图集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李志光分别代表主编单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占8%的少数民族作为主体民族,居住的面积占国土的50%以上,并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初步估计少数民族语地名占全国地名的10%,但地名标准化工作的复杂程度却远远高于占90%的汉语地名。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名分属5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其中只有20种语言有文字,其他20多个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并且可参考的文献也寥寥无几。语言文字发展的不平衡,是少数民族语地名标准化的障碍。我国地名的标准化,包括地名的国家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国家标准化,即采用汉字书写形式使国内地名标准化,也就是说一…  相似文献   

20.
地名的文化感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体讲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种语言文字表现。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如在哈瑞斯堡、俄亥俄河、哈特拉斯海角、纽约市这些地名中,哈瑞斯、俄亥俄、哈特拉斯、纽约是专名,堡、河、海、角、审是通名。其中专名特指某一地理实体并用以区分同类地物,起定位作用,通名则概括某种地物的共性,起定性作用。无论专名还是通名,对于文化而言,地名在体现世界地名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深刻地指示着历史上重大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民族迁徙、宗教信仰等状况。因此,应该说,地名对于理解文化现象,了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