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由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法》的有关条款,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用立法的方式来约束之。从而充分体现农民集体及广大村民的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的权益。对农村的稳定与长治久安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农村土地产权和使用权流转方面还存在着制度性的缺位,需要不断地探索。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占全省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的发展是河南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王勇 《辽宁地质》2010,(12):52-5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是加速乡村城镇化步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当前新形势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三亚市土地后备资源有限,人地关系十分紧张,而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紊乱、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不少空地和老宅基地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形成了"空心村",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提出,三亚市用地情况越来越紧张,要改善这一现状,只有通过土地整理,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缓解当前用地紧张的状况,满足三亚市农村城镇化、农村生态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杭州历来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后备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据统计,1996年末中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量的60.2%,低产田面积占18.0%,高稳产田仅占耕地面积的21.8%;农田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全市有35%的农田缺乏排灌设施、81%使用期超过25年。耕地资源数量的不足和质量的不高严重制约着杭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剑甫 《浙江地质》2011,(12):37-39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2.12平方公里。2002年6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沿江(钱塘江)开发、跨江(钱塘江)发展"战略,将高新区与所在地的滨江区(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73平方公里,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为主区域)两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2014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是万物生存之源、立国富民之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而,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资料显示,现全世界人均耕地为3.38亩,而我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一半,只有1.52亩,具体到河南省就更加少了,人均耕地只有1.23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发展,用地需求持续刚性增长与土地供应刚性约束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面对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8.
反思承包制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承包制。这个制度对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复苏以及全国经济快速复苏作用不可低估,历史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胡能灿 《辽宁地质》2011,(10):52-5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反哺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有益实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光辉前景。笔者作为基层围土资源工作者,本文拟就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一浅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闯 《辽宁地质》2010,(6):52-53
农村土地整治是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好事要办好,要落到实处,就必须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依法规范、公众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因地制地推进土地整治,并使广大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比如在撤村并点、旧村整治、"空心村"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方案,让农民事先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确保农民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村内耕地闲置现象较为严重,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从2003年开始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对受采煤沉陷影响的村庄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涉及5个乡街,27个行政村,5274户村民,1.8万人口。使得原有村庄内耕地无人耕种,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当前一大问题。此外,城市的发展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城区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主要依靠县区或外面购置指标完成。近几年,虽然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但补充耕地指标缺口依然很大,政府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任务难以落实,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先 《吉林地质》2021,40(1):66-68
耕地对全国的粮食供应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也是经济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耕地的储备资源,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耕地后备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意义重大.分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原则,总结得出耕地后备资源不宜耕评价指标表.根据相关方案和...  相似文献   

13.
潘有诰  张璀 《湖南地质》2009,(12):81-81
编辑同志:目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推进新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地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双保"目标,增加优质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项目区群众的热烈欢迎。但这一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实施过程中引起重视并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对农村农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能够让农田的抽水、蓄水等工作的顺利展开,以促进农作物的成长,从而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农村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基于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度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将对该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维护、产权管理、人员技能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对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其目的在于为北票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提高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水平及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推动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菏泽市牡丹区针对区内人均耕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急需增加用地日益突出的矛盾。本着"盘活存量,集约用地"的原则,牡丹区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较好地拓展了项目落地空间,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农地更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问题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农民和农村的范畴,它是连接农村与城市的纽带,是各方利益的交接点。  相似文献   

17.
张明明  毕翠红 《山东地质》2011,(5):46-48,51
根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即墨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该文介绍了即墨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依据,适宜性评价及其成果,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柴达木盆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数量及评价的原则,分类体系,标准评价,总结了该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问题,提出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艳 《地下水》2012,(2):112-113
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其表现为:破坏土壤,降低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淤积江河水库,影响农业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进行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20.
菏泽市属鲁西南黄泛平原农业大区,现有土地总面积121.55万hm^2,土地利用率为96%。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城乡用地比例失衡、村庄建设用地量大、后备资源日益匮乏等土地利用问题凸显。该文在明晰现状、问题和潜力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统筹城乡用地结构,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集体用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优化利用土地资源等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途径,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