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我国盐类资源丰富,在青藏高原盐湖分布广阔,但盐湖沉积物垂直剖面化学化合物组成分布研究工作报导不多,为了更好地认识盐湖沉积物在垂直剖面内的存在状态,我们研究了青海察尔汗盐湖沉积物50米垂直剖面范围化学化合物的定量组成,借助微型计算机,采用BASIC语言程序处理盐湖盐滩钻井盐样化学分析结果,为盐湖研究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新方法。此法快速精确,可提高工效25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能准确测定盐湖水中痕量铀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饶的柴达木盆地,盐湖星罗棋布,是急待开发的藏宝之地。盐湖水的研究已引起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日益重视。下面介绍一种能准确测定盐湖水中痕量铀的分析方法。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曾先后分析过察尔汗盐湖水及四川自贡盐卤水中痕量铀。盐湖水,尤其是老卤水中含有大量KCl、NaCl、MgCl_2等,比重超过1.3,分析难度高。由于它  相似文献   

3.
大河影响下的河口陆架区陆海相互作用活跃,是有机碳的主要沉积区,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东部陆架海包括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黄河和长江两条大河直接流入该区。从有机碳来源、输运和埋藏保存等方面总结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东部陆架海沉积有机碳源汇过程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本区沉积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有机分子标志物和多元统计分析模型的综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评估近海沉积有机碳的源汇特征;陆架泥质区是长江和黄河陆源沉积有机碳的重要储库;河流输入、沉积再悬浮和远距离物质输运等沉积动力过程显著影响着本区不同来源、不同类型陆源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归宿;大河物质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陆架沉积作用共同支撑着该区较高的有机碳埋藏能力。本区的研究今后需要从海陆结合的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从整体上研究沉积作用过程与有机碳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和响应关系;结合我国东部陆架海特有的沉积物源汇体系特征,揭示从流域到近海物质输运体系中不同来源有机碳的年龄分布和归宿,并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探究不同时空尺度沉积有机碳的输运和埋藏保存及其对大气CO2和全球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一些盐湖粘土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昶 《海洋与湖沼》1988,19(3):278-285
通过经X射线衍射和红外对38个盐湖矿物样品分析表明,我国盐湖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要特征,含少量蒙脱石和高岭石等;盐湖粘土化学成分与伊利石粘土化学成分相似,一般具有冷温带大陆粘土化学成分和盐湖粘土化学成分特征。通过分析认为,盐湖粘土矿物基本上是他生的;不同地区盐湖和盐湖沉积不同阶段中粘土资料的同异性,主要受干旱气候和卤水化学成分所控制;利用粘土的A1_2O_3/MgO比值大小及矿物等资料,可以反映盐湖沉积过程中的相对淡化或咸化,即气候相对干旱或温湿。  相似文献   

5.
西藏盐湖成分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湖成分,是研究和利用盐湖的基础。西藏盐湖星罗棋布,成分复杂,尤其是锂、硼含量丰富,世界罕见。考察这些盐湖成分,研究其成因,对认识我国盐湖基本规律和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探索高原隆起和自然环境的变迁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拟从卤水和矿物两方面,讨论西藏盐湖成分及其形成机理。一、盐湖分布西藏盐湖,约位于  相似文献   

6.
根据盐湖野外考察和钻井记录,盐湖沉积的重要特征是盐类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互层或混层,构成沉积旋回。盐湖碎屑沉积物一般是松散的,或致密的,与石膏和其它盐类,特别是碳酸盐密切共生,多具微层理。我们曾先后对青海、内蒙等地区某些盐湖163个沉积物样品中不溶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本文报导的是对这些盐湖沉积物粒度成分研究的初步结果。所有原始样品均是找室历来野外考察中采取的。由于盐湖碎屑沉积物中常常含有不同量的可溶的、或不溶的其它盐类沉积物,情况比较复杂,以及作者水平有限,本文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太平洋柱样430的古地磁测量结果并结合柱样的岩性、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资料,讨论了钻孔所在海域的沉积史。结果表明,中新世中期至上新世早期(约距今1500—340万年)和晚第四纪末(约距今4万年)以采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在上新世晚期末至第四纪早期(约距今240—90万年)之间的沉积物中可能存在沉积间断。上述有关时期内出现的深海底侵蚀和沉积间断与地史时期南极底层环流形成和增强有关。作者认为古地磁应作为研究太平洋沉积间断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再矿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RiOMars)是陆源有机碳的主要沉积汇,是陆海相互作用最重要的区域,在全球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RiOMars系统内频繁的物理和生物等改造作用的影响,该区沉积的有机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存而被永久埋藏,而是发生了显著的再矿化分解。本文首先对目前常用的基于O2消耗速率和CO2产生速率的两类测定RiOMars系统沉积有机碳再矿化速率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进而从碳的形态转化、表层沉积物混合均匀、形成次氧化的氧化还原条件、有机碳保存效率低、发生反风化作用和微生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等几个方面对RiOMars系统沉积物发生再矿化作用时的主要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剖析,以期深入认识边缘海的再矿化作用及其对边缘海碳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物中碳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4年5月在长江口门区获得的R3、N3、S3和S1四个沉积物柱状样品,对其各种形态碳的含量和垂直分布、TOC/N值以及同位素δ13Corg值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区域的水文悬沙特征,探讨了影响沉积物中碳埋藏的因素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长江的径流量和沉积速率是影响长江口碳埋藏的两大重要因素,对各种形态碳在沉积柱中...  相似文献   

10.
海岸海洋接受大量来自陆源的碳物质和营养盐,涉及大量以碳为中心的相互作用,是重要的碳循环海域;同时,该区域也常发育具有良好圈闭条件的储-盖系统,具有明显的CO2储集潜力。该文以海岸海洋及其下发育的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碳物质在海岸海洋中的循环过程、CO2通量的影响因素和海岸海洋沉积盆地的储碳机理。从“双碳”角度,重点论述了海岸海洋在促进CO2负排放方面的意义、促进海洋负碳排放的潜在途径和在沉积盆地的储碳潜力及面临的问题。海岸海洋是重要的碳汇区域之一,高效率的微生物碳泵和碳酸盐碳泵是增强海岸海洋CO2负排放的核心过程;同时,海岸海洋沉积盆地中的储-盖系统,不但提供了额外的CO2封存空间,也保障了CO2封存的安全性。未来的研究应以抑制海岸海洋中碳物质向CO2转化的进程和保障沉积储层中CO2封存的安全性为主要方向,为CO2负排放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