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陆相含油盆地大都以薄层砂、泥岩沉积为主,地层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均较大,而这些地层的厚度远低于常规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为解决薄互层储层预测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短时傅里叶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优缺点,通过实验模型及实际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与短时傅氏变换与连续小波变换相比,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的频谱分解技术在分析薄互层储层时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更客观地刻画地质体;从平湖油气田地震、测井数据分析,基于Ric-ker子波匹配追踪算法更有效地刻画出储层的空间形态,并且与实钻数据储层的分布吻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辫状河道沉积砂体是一类常见的油藏储集层,砂体构造规律性差,油水关系复杂,油藏预测困难。利用地震道的子波分解来重构地震道,通过把地震道分解成一系列不同属性子波,用这些不同属性子波表述的地震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地层反射。由匹配追踪得到的地震信号具有很高的瞬时谱聚焦性,使得时—频分解技术完全重构地震信号非常简单。采用匹配追踪时—频分解技术对垦东701井区地震资料进行了解释,极大地改善了油藏储层的可解释性,使得地震资料反射特征和井资料相关性较好。基于该技术的处理结果,对垦东701井区明化镇和馆陶组地层的辫状河道沉积砂体的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的储层分布辫状河道特征十分明显,并利用预测结果部署了3口井位,预测结果和钻遇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
海上中深层薄互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是一大难点问题,中深层的地震资料往往品质较差,分辨率低,且常常存在盖层强反射的遮挡问题,制约单砂体预测研究。为解决此类薄砂层预测难点问题,这里提出了一种面向海上中深层地震强反射干扰背景下的薄弱储层预测方法,从地震资料出发进行两次优化处理,以提高地震对薄层的分辨率,通过子波反褶积对地震资料开展以储层预测为导向的拓频,提高地震对薄层分辨率,再考虑去除盖层强反射的影响,采用匹配追踪算法对地震资料进行分解,通过强反射层频率范围约束原子匹配过程,识别出区域上的强反射层地震信息,从拓频后的地震资料中剥离强反射轴,利用二次优化后的地震资料开展叠前反演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范围,基于此策略解决复杂中深层储层预测难题。具体介绍了拓频和去强轴二次优化处理的原理,并通过模型正演分析了薄砂层地震响应及盖层强反射轴的形成机理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南海西部某目标区块储层预测应用中,该方法能很好地预测薄砂储层的分布特征,提高了隐蔽型目标层的油气预测精度,为此类中深层强反射干扰背景下隐蔽油气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成型"致密砂岩气的勘探重点是寻找相对高孔渗砂岩,基于该观点,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古生界为研究对象,以"相控储层"为思路,结合构造、沉积等研究成果,开展测井约束反演工作,以此寻找相对高孔渗优质储层。研究区有利储层较为成功的预测表明,依据地质、测井资料,采用拟声波重构技术可有效提高测井曲线岩性识别能力,并为砂岩识别提供波阻抗门槛;利用自动迭代子波扫描求取每口井的最佳子波,实行多个子波同时参与反演,可获得初始模型与井旁地震数据的最佳匹配。另外在构建地质模型时,针对不同储层的沉积特点,选取了不同的插值方式进行分段反演,有效划分出不同层段中有利区带及最佳目的层段。  相似文献   

5.
针对渤海中深层薄互层储层普遍存在的埋藏深、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厚度薄,薄互层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等特点,以及开发程度的加深对地震分辨率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在分析储层组合和地震沉积学基础上,提出地震相控非线性反演方法,以期提高储层预测精度。该方法通过非线性最优化理论综合约束反演与模型反演的优点,根据实际地震资料建立反演目标层段的宏观相控模型,在测井资料约束下采用非线性随机算法逐道、逐次进行外推反演,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K油田应用表明,该技术提高了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为类似油田的储层预测、注采连通、井网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砂泥岩薄互层非均质性强、单层砂体薄、储层识别困难的工区,进行了地质统计学反演,并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只能识别大套砂体,无法识别薄互层小砂体,而基于储层参数地质统计分析和随机模拟技术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充分发挥了测井数据的垂向高分辨率和地震数据的横向高分辨率优势,可实现砂泥岩薄互层储层砂体分布的精细描述,变差函分析及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技术对于厚度在5m以下的小砂体也能较清晰地刻画。  相似文献   

7.
辽河西部凹陷清水洼陷沙河街组二段作为辽西凹陷勘探开发的主力层系,具有挖潜的价值。传统的物探方法和沉积理论对于指导薄互层预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该区薄互层难以识别的问题,依托三维高精度大连片地震数据,建立并细分该研究区沙河街组二段的体系域格架,开展各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研究。研究中发现,清水洼陷区具有"振荡沉积、物源迁移、储层互补"的特点,综合运用90°相位化、基于波阻抗反演的地质统计学反演、频谱分解等技术,进行体系域内部不同沉积类型薄储层的精细雕刻。经钻井证实,预测结果和勘探成果吻合良好,清水洼陷区薄互层预测技术系列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后期勘探风险,而且对于同类型盆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鄂尔多斯东缘A区块为例,通过岩石物理正演分析,论证了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的敏感性,确定利用纵波阻抗与纵横波速度比参数进行储层的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演模拟,研究了地震的极限分辨率及不同厚度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运用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研究区太原组进行储层预测研究,以解决该区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单一岩石物理参数无法区分岩性等问题。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预测厚度大于3 m的储层。对比研究区内11口测井解释厚度与储层反演厚度表明,储层反演预测厚度平均误差为7.5%,其中5口盲井的平均误差为10.2%,一口新钻井的砂体厚度预测误差为1.73%,为该区的井位部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9.
苏里格气田盒8气藏属低孔低渗气藏,已有的地震预测方法与技术已难以满足当前水平井开发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形成了以地震属性分析与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叠前反演技术与高精度时深转换技术为核心的开发地震预测技术系列。首先,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宏观预测主砂带的展布,进行横波速度曲线预测与岩石物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叠前反演、高精度时深转换,准确落实有效砂层的空间分布及其深度。应用结果表明,均方根振幅属性能宏观反映盒8主砂带的空间展布;Xu-White模型法是预测横波速度曲线的有效方法,泊松比是准确识别砂岩、含气砂岩与泥岩的敏感参数;高分辨率叠前反演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纵向分辨率,有效解决了盒8段砂泥岩薄互层的单砂体地震识别难题;高精度时深转换技术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为水平井位的部署、井轨迹的设计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这一技术系列是陆相致密碎屑岩性油气藏进行储层精细描述与高效开发的有效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0.
针对薄互层储层结构难以识别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不同类型薄互层地质结构的反射系数时间序列,与其振幅谱的数学表达式,并经计算分析后发现,前人由三层介质二个反射系数时频关系得出的陷频周期倒数,等于时域层间时间厚度的结论,并不适合多层情况。经深入研究后进一步发现,可描述振幅谱特征的主瓣周期及其个数,旁瓣周期及其个数,f=0点和f=fn点的振幅值等参数,都是确定薄层、薄互层,或薄层夹厚层地质结构的重要参数。当薄层结构特征不太复杂,采集和前序处理不丢失高、低频信息的情况下,可用削除子波或部份削除子波影响后的记录振幅谱,甚至也可用记录的对数谱等的结构特征参数,来识别或预测薄层或薄互层等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