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三级GPS大地控制网观测数据质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观测数据质量检测在三级GPS大地控制网施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观测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观测数据质量检测的各种不同指标的定义,并讨论了相互关系;利用TEQC(Translate Edit Quality Check)软件对三级GPS大地控制网青海测区48个测点实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测,并结合基线解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TEQC软件用于GPS控制网数据质量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GPS观测数据质量和GAMIT/GLOBK数据处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七,通过TEQC数据质量检测软件和基线解算质量控制指标,研究三级GPS大地控制网数据质量的检测方法,并以三级GPS大地控制网观测数据为例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测和评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影响GPS观测数据质量和GAMIT/GLOBK数据处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介绍了TEQC数据质量检测软件和基线解算质量控制指标,探讨了三级GPS大地控制网数据质量的检测方法,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检测和评定。实践表明,该检测方法是有效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观测数据质量检测在C级GPS大地控制网施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观测数据质量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观测数据质量检测的各种不同指标参数的作用,并讨论了相互关系;利用TEQC软件对广西某地区48个测点实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检测,结合软件Pinnacle基线解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海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大地控制网的现状,从GPS控制网设计与布测、数据处理、控制网质量检测和成果管理等方面对青海地区三级GPS大地控制网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高原困难地区建立GPS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海地区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大地控制网的现状,从GPS控制网设计与布测、数据处理、控制网质量检测和成果管理等方面对青海地区三级GPS大地控制网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高原困难地区建立GPS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结合核电厂工程特点,介绍GPS技术在咸宁核电厂首级平面控制网设计和施测的应用,重点对GPS测量布网设计、数据观测进行阐述,分析实施环节中需关注的问题和相关技术要求,最后对GPS首级平面控制网的观测质量、成果精度进行了评价总结。  相似文献   

8.
GPS站点的观测环境对数据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但影响的规律和量级还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克服。利用TEQC软件,对全国7个省市的GPS控制网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数据处理分析了GPS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的相关性,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研究表明:通过GPS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对观测数据进行初步质量控制,并作为观测数据验收和计算前的数据质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GP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GPS观测数据的质量检测也日益受到重视.及时有效地检测出野外观测数据质量的优劣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在没有粗差时,GPS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的变化应是平滑的原理,对观测数据的质量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GPS野外观测数据质量检测系统(GDD).通过对一个观测数据文件的实例分析,说明了本系统能够较好地检测出观测数据的质量情况,尤其适合于GPS静态作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GPS在测量上的广泛应用,如何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益地建立GPS控制网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就1992年11月份我队施测的扬州市GPS四等地籍控制网,介绍了其选点与埋石的情况,总结了布网与观测的经验,认真分析了数据处理结果,并就检测情况予以评定分析,最后提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党亚民  程传录  陈俊勇  张鹏  王小锐 《测绘科学》2006,31(2):128-129,132
珠峰大地高确定是计算珠峰海拔高程一个关键环节。2005珠峰GPS测量大地高确定主要包括青藏地区GPS监测网、珠峰地区GPS控制网和珠峰峰顶GPS联测三部分;并利用GPS峰顶联测数据直接计算大地高。本文结合珠峰峰顶GPS观测自然环境恶劣的特点,分析比较了各种计算方案,确定了一种较为合理的解算珠峰大地高的GPS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珠峰大地高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各种不同GPS测量的特点和数据处理方法,结合珠峰峰项GPS观测自然环境恶劣的特点,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案,确定了一种合理的解算珠峰高程的GPS数据处理方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地测量学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回顾了我国大地测量工作的进展。面向 2 1世纪前期的我国经济和国防建设及科技和社会发展 ,展望了我国新世纪的大地测量 ,提出应逐步进入精确、动态、实时的现代化体系 ,即完善国家三维空间大地网 ;建立 GPS综合服务体系 ;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测定地壳运动、电离层参数、大气中可降水份等信息 ;精化中国地区重力场参数 ;建立新的国家重力基准网 ;完成分米级精度的中国似大地水准面的推算 ;积极开展海洋和空间大地测量 ,为资源、环境的管理以及防灾监测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Determining the geodetic height of Mount Qomolangma was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missions in the 2005 Qomolangma height survey. There were three GPS networks in the survey: regional GPS crustal deformation network, geodetic GPS control network, and GPS measurement on the mountain summit.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were introduced. The final data processing strategy and reasonable geodetic height were fairly determined based on careful data analysis.  相似文献   

15.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的地壳形变改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情况,将中国大陆划分成不规则的曲线网格.利用高精度GPS网平差得到的GPS速度、地震矩张量和活断层滑动速率。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求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利用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变形场模型。研究分析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中是否需要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值进行形变改正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天文大地网观测点坐标需要改正,但不需要在联合平差中对天文大地网地面观测数据(边长、方位角)进行改正,可以省去天文大地网约30万个观测量的地壳形变改正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利用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了监测天津地区的地面沉降,配合精密水准测量,1995年布设了一个GPS监测网,每年的10-11月进行一次精密GPS测量,并与同期进行的精密水准复测的垂直形变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根据1995-2004连续十年GPS大地高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对比研究,验证了GPS监测地面沉降的精度,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GPS大地高变化完全可以像精密水准测量一样高精度获取水准测量点的沉降值,从而得出在地面沉降监测中GPS测量可用于监测地面沉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立现代大地基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出了现代大地基准要考虑和顾及高精度、涵盖全部国土、三维、地心、动态、国际接轨等6个要素。建议在国家GPS2000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GPS网点和永外性跟踪站,构建有足够数量和密度合理分布的新的大地坐标框架点。现代大地基准应为用户在我国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测定高精度的三维地心坐标提供可靠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8.
The mathemat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imultaneous rotation of both a coordinate frame and a set of physical vectors in that frame is covered and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explained. A practical example related to the secular motion of the pole determined using recent GPS results is addressed. A least-squares adjustment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a possible displacement of the geodetic north pole of the frame caused by plausible changes in the coordinates of the observing stations defining the frame due to the rotation of the plates on which these stations are located. Two examples of GPS networks are investigated both referred to the latest definition of the IGS08 geodetic frame. The positioning and velocities of the points were exclusively obtained using GPS data as pu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 The first case comprises the complete GPS/IGS network of global stations; the second one assumes the closest GPS/IGS stations to the now discontinued International Latitude Service network. The results of this exercise hints at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secular global rotation of the frame caused by plate rotations should be accounted for in order to rigorously determine the true absolute velocities referred to the IGS frame before the actual velocities of the rotation of the plates using GPS observations are pu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