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中国和欧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科学性,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工具。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借鉴国际尤其是欧盟经验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总结我国及 欧盟国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规划及环境内涵、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 标体系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的空间层次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和欧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差异。 最后从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界定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 内容、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特点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发展规划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方法、加强多 学科、多部门合作以及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美国公众参与理论与实践,以期为中国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提供借鉴。结果表明:美国公众参与理论比较成熟,联邦及州政府法律要求公众参与规划、决策等,部门、协会等制定了公众参与手册,公众参与技术方法多样且有针对性。中国可借鉴美国公众参与做法,加强土地整治公众参与理论研究,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编制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手册,采用多样的公众参与技术方法,从而完善中国土地整治理论,提高土地整治科学性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规划(城规)与土地利用规划(土规)从各自为政到矛盾激化,再走向统筹融合的互动过程,与相关参与主体愈发多元且利益分化格局逐渐复杂有着密切关系。发展趋势表明,政府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但需要从纵向和横向府际关系来细化对政府主体的认识。未来,随着政府角色转型、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城乡统筹用地、市场监管体系成熟,多元主体的相互制衡将成为引导规划编制价值理性的核心机制,从而促使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两规融合。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评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可或缺,它对于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界定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内涵,阐述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研究现状及目的意义,同时探讨了我国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必要性和关键点,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规划环评在目标与过程、管理与制度方面实现一体化的思路和方法,为科学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能有效地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化和解决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摘要:介绍了我国与欧盟战略环境评价相关文件。通过从适用范围、跨国界环境影响和跨国界咨询、公众参与以及信息公开等方面对我国与欧盟SEA的技术导则性文件进行对比分析,借鉴欧盟SEA中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经验,建议正在制定中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正在修订中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我国SEA相关文件要细化文件适用范围,开展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公众参与中更多鼓励相关利益群体、弱势群体和NGO的参与,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避免重复评价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陈玲 《福建地理》2013,(3):85-88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的数据基础.本研究结合福建省规划数据库审查的实际经验,从规划指标提取方法、关键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利用GIS手段辅助进行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指标核查,为规划审批提供数据参考和规划合理性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认为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调整,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规划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配套政策灵活程度,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程度,和规划管理的实施细则等是促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几次修改的主要原因。因而得出通过建立规划动态管理系统,推进"多规合一",出台支撑性政策,建立健全规划弹性理论,丰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积极健全公众参与方式,和建立规划实施监察制度是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有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MAPGIS与Oracle数据库平台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与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平台,提出了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探讨了实现规划管理工作自动化与信息化的技术路线方法,并对系统软件结构、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等进行了设计开发.研究表明,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规划指标动态管理、规划调整及规划管理审批等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规划的实时管理和动态实施提供更有效手段,规划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政府有效地向公众公开土地利用信息,采用自编的土地利用信息心理需求调查问卷,从网上招募了1 242名北京市及其辖区内的公众,进行了土地利用信息的心理需求状况调查。结果表明:69.18%的公众需要公开土地利用信息,其总体需求程度较高,其中对土地征收、地价数据的需求程度最高;在土地征收方面,公众最需要公开土地征收后用途、被征收土地单位面积补偿及征收补偿款分配等相关信息;在地价方面,公众最需要公开房地产交易价格、交易地价等信息;不同职业的公众对土地利用信息的需求程度差异较大;公众在土地利用信息的心理需求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对比的方法,基于我国土地整治研究现状,对2008年以来我国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公众参与、权属管理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当前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土地整治未来发展重点进行展望,以期促进我国土地整治效益评价、公众参与、权属管理三者协同发展,加速推动我国土地整治工作转型。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促进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展。该文分析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论述了国内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存在缺乏理论研究、规划内容不统一、规划基础资料不足及缺少规划实施后评价等问题。小尺度研究将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总体趋势,未来应加大试点村的规划编制,深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布局优化,推进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的完善和成熟,促成国家制定统一的规划规程。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我国刚刚起步。对于评价内涵及内容的探讨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出发,在综合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Ineffec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and-use planning contributes to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ublic and experts, acting as a barrier to successful planning outcome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 whether Participatory GIS (PGIS) is a suitable method to bridge the communication gap between the public and expert knowledge for planning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 of Malaysia. Through a mixed methods approach, we investigate whether expert knowledge converges or diverges with the public's perceived knowledge obtained through a PGIS process and asses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PGIS from public and expert planning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indicate more convergence than divergence in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 indicating that a PGIS process can communicate local knowledge to planning authorities to inform land use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Malaysia. Both the public and planning experts recogniz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PGIS, but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will require major changes in traditional Malaysian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4.
FAO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作为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土地利用评价和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不同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90年代以来FAO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过程为基础,提出不同阶段下FAO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5个趋势:规划重点由协调土地用途的冲突为主走向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并重;规划内容由适宜性评价为主体走向持续性评价和制度安排并重;规划过程由自上而下为主走向上下结合;持续重视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不断发展为规划服务的土地利用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徐勇  赵燊  段健 《地理研究》2019,38(10):2388-2401
“统一用地分类,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城市用地分类,形成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新时期国家推进空间规划和统一规划基础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梳理总结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演化特点和解析中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空间规划和不同部门对用地分类的要求,通过历史继承、部门融合和综合集成,提出既希望服务空间规划、又能满足部门行业需求的基础性土地利用分类方案。研究表明:20世纪20年代以来国内外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的演化进程大致以1960年和1985年为界分为前、中、后三个不同时期;中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在分类方法、分类主体、分类层级、类型构成、类型命名以及适用的数据采集方式和精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不同体系的成果数据相互之间缺乏可比性;研究建立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分类方案由7个一级类型、27个二级类型、79个三级类型构成,与中国现行的分类体系相比,该分类除了在林地三级类型、建设用地部分三级类型吸纳了现行林地分类体系和城市用地分类体系中的合理成分外,对耕地的三级类型、园地的三级类型、草地的二级和三级类型、水域的二级类型等做了重大改进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tracks the changing rol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thought. In doing so,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rol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planning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planning enterprise being undertaken. The definition of the planning problem, the kinds of knowledge used in planning practice, and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context are th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extent of participation offered to the public. The paper therefore contributes to thinking about how to evaluate public participation by showing that it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decision-making context in which it is embedded. Specifically, it makes little sense to evalua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erms that are not shared by the planning model itself  相似文献   

17.
张姗琪  甄峰  秦萧  唐佳 《地理研究》2020,39(7):1580-1591
科学准确地感知社区居民参与现状、诊断存在问题,及时广泛地了解社区居民需求与诉求,对于提升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规划的能力与水平意义重大。借助网络和移动设备等技术手段,采取以人为主体的参与式感知方式获取数据,可实时感知和分析居民的情感、行为和所处的环境,进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广泛性和时效性。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对面向城市社区规划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尚缺乏系统深入的机理探索和方法研究。本文针对中国城市社区规划的实际需求,构建了面向城市社区规划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概念模型,提出实现参与式感知与计算的技术框架,并探讨其中涉及的具体技术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深化面向城市社区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城市社区规划的公众参与和科学评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in climate change decision-making in Alaska's National Parks. We place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within literatures on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 decision-making. We conducte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two planning workshops to investigat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our findings are three-fold. First, the inclusion of diverse stakeholders expanded climate change decision-making beyond 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Second, workshops of th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Planning Project (CCSPP) enhanced institutional understandings of participants' attitudes towards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change decision-making. Third, the geographical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influences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s the first regional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 decision-making within the NPS, the CCSPP serves as a model for future climate change planning in public land agencies. This study shows how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keholders can contribute to robust decisions, may move climate change decision-making beyond institutional barriers, and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attitudes towards climate change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