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李长青 《地下水》2005,27(3):161-161,178
为了寻求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本文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城市集蓄雨水利用及拦蓄降雨径流回灌入渗补给地下水、涵养水源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开发利用雨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邓永光  邓悦敏 《地下水》2012,34(6):42-43,63
分析在桂西北建设岩溶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地下水库建设和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出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修建地下水库,工程、生物、农业措施相结合,充分调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解决桂西北大石山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区坡地水文地质特性与渗流集蓄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行山片麻岩区的浅层地下渗流是一种普遍现象,多以壤中流和裂隙潜流的形式出现在坡地的下部或流域的出口处,对这部分水资源进行合理收集是我国北方石质山地雨水利用的重要方面。以四水(降水、地表水、土壤水、裂隙水)转化为出发点,在分析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文地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岩土二元结构体"的概念,并通过坡地岩土水分与水势的测定,得出了坡地岩土不同埋深处的水分特征曲线,同时,根据岩土水分特征曲线,对坡地介质的复杂性与空间变异性从机理上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坡地渗流进行集蓄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对传统雨水集蓄形式的发展与创新,对北方土石山地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绿化屋顶的产流规律及雨水滞蓄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物屋顶作为城市的"第五面",是城市立体化绿化的重要方面。通过屋顶绿化植被和土壤层的蓄滞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城市径流,并改善局地微气候条件。开展了绿化屋顶的人工降雨径流观测实验,通过对降雨、径流的观测分析了绿化屋顶的雨水滞蓄效果。建立了描述绿化屋顶降雨产流过程的一维入渗模型HYDRUS-1D,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并应用模型模拟分析了降雨频率、土层厚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绿化屋顶雨水滞蓄效果的影响。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绿化屋顶具有较好的雨水滞蓄效果,10cm土层厚度的绿化屋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蓄滞量可达到16.1~21.6mm;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蓄滞效果更明显;就雨水蓄滞效果而言,壤土比砂土和粉粘土更适合于绿化屋顶。本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雨水集蓄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的一条经济、快捷、有效的途径。通过对西峰区下垫面类型和降雨条件综合分析,在降水保证率为75%时,该区不透水集雨面可收集雨水量为2 964.96万m3,其中李岭村雨水可收集量为14.328万m3,对李岭村雨水可收集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可知,每年大约可为该村用水费用节约25万元,并结合西峰区自身特点,提出雨水综合利用的基本途径和措施,这对解决西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渗透的雨水,可补蓄地下水。倘若,经人工强化其补蓄,并有效地开发利用,就能实现人工补蓄地下水的目的。人工补蓄地下水,分为直接注入于蓄  相似文献   

7.
读者论坛     
《地下水》1990,(2)
城市蓄雨回灌的潜力首先,既然各城市地下水都形成严重的漏斗区,这就是说地下都有着巨大的库容量,只要建立蓄雨回灌工程,雨水就会很快渗入地下,而不会过久的在地表滞留。其次,目前城市地表90%面积为建筑物,沥青、混凝土等所覆盖,即使降6~7mm小雨,也会形成径流,也会随规划好的流向进入蓄雨工程,并渗进地层深处。这就是说,在城市小雨也有回灌效果。第三,许多城市地下都有地层裂隙、断层或溶洞。如济南市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活动式集雨场的技术方案,分析了该技术方案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利用活动式集雨场技术可以广泛增加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使用空间,部分实现自压供水,并且能够节省土地,提高水质。高分子材料技术的发展为该项技术提供了可行性。该项技术的结构和操作简单易行,适宜在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应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魏家兴  闫勋吉  李京玲 《地下水》2007,29(2):108-109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德政工程、为民工程,如何加快实施和运作该项工程是各级各部门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费县大力开拓供水市场,吸引社会各界资金,并且在该县新桥镇通过招商引资方法解决了该镇多年来的盼水梦想.文中总结了费县村村通自来水的经验和采取的各项措施,并提出了社会化运作农村自来水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防工程设计应满足承担公共教育、社区活动等公益性服务功能要求·督建下凹式绿地、路面透水铺装及雨水调蓄池以加强建筑、小区及市政工程雨水排蓄与利用能力本刊讯报道近日,针对人防工程设计及雨水利用工程设计问题,北京市制定了《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建筑、小区及市政工程雨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两项地方设计标准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1.
雨水滞蓄措施在城区减洪之水文机制及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雨水滞蓄设施在城区减洪之设置方式及容量计算,以就地消减雨洪(On-site Control)及分散配置原则提出设置规划流程与容量计算方式。对于雨水滞蓄措施之减洪机制进行水文分析,并选择台湾台北县汐止地区为算例进行规划。与目前以减少开发增加洪峰量为目的之滞洪设施规划方式相比,本研究提出之规划方式可同时减少开发增加径流峰值与体积,且所需设计容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西北部集雨水利用的投资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土高原西北部为研究区,通过中国科学院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2000-2001年雨水集流试验与春小麦、西瓜、西兰花和黄瓜的补灌试验,对各种集流场的年产流率和集流费用、蓄水窖(池)的贮水费用、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各作物集雨微灌的投资、产值与单方水产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集流面平均集流费用和各蓄水窖(池)的平均贮水费用都很高,分别为1.07元/m3和5.08元/m3,且贮水费用显著高于集流费用。净产值和单方水产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日光温室黄瓜、大田西兰花、砂田西瓜和大田小麦。如把人工计算在内,大田小麦不进行补灌,其净产值为负值,进而补灌导致了净产值的大幅度减小。集雨水用于微灌砂田西瓜、西兰花和日光温室黄瓜都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并提出了日光温室集水-贮水-高效用水的"一池一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变流域下垫面条件来蓄滞雨洪,在减少城市雨水地表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补给地下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增加流域雨水下渗量、利用雨水回补地下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回补量化的难题,本文对国内外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情况,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补给的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德政工程、为民工程,如何加快实施和运作该项工程是各级各部门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费县在该县新桥镇通过招商引资方法解决了该镇多年来的盼水梦想,总结了新桥镇村村通自来水的经验和采取的各项措施,对推动农村自来水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雨水花园对暴雨径流的削减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地蓄渗雨水径流、降低城市发展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在西安市开展的一项连续4年对雨水花园入流与出流水文过程的监测研究,分析了雨水花园对暴雨径流的削减效果,并根据花园内土壤入渗率及颗粒组分随时间的变化,讨论了雨水花园运行效果的可持续性.结果显示:蓄水深度为15 cm,汇流比为20:1的试验用雨水花园,在4年监测的28场降雨中,仅有4场暴雨径流汇入雨水花园后发生溢流,且溢流量很小;试验期内,有2年未发生溢流,雨水径流全部入渗;最多的1年发生溢流3次,但年径流削减率仍高达96.8%;导致雨水花园发生溢流的均为短历时高强度暴雨.研究中还发现,雨水花园土壤入渗率在4年运行期内没有显著变化,一直稳定在2.4 m/d左右,花园内表层土壤砂粒含量由7.36%增加到20.55%,而粉粒和黏粒的含量则相应降低.可见,研究区雨水花园能够显著减少暴雨径流,且入渗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解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其本质是要实现有效的径流控制,不仅要从形成雨水径流的源头着手,而且要考虑城市“海绵体”的岩土性质,其渗透能力(降雨渗透系数)、储存雨水能力(地下含水层储存空间大小)及储存雨洪的危险性(诱发环境地质问题)等。这些问题与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密切相关,不可或缺,是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前的最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王维平  曹彬  何茂强 《地下水》2011,(6):218-219
城市雨水作为第三水源开发利用,在其3种汇流介质(屋面、道路、绿地)中,屋面雨水水质相对较好、便于收集,宜于直接利用.以济南大学西校区第1教学楼为例,进行了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工程及主要构建物的设计,并预算了工程年平均可利用雨量.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老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为背景.对天然降雨、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示范工程处理过程雨水径流以及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示范工程对雨洪的处理利用效果,探讨雨水回灌至地下能否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沧州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钰 《地下水》2011,33(5):177-178
沧州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之一,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沧州人民的生存环境,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汛期雨水,科学调控和蓄存过境洪水,除害兴利,搞好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闫春燕 《地下水》2020,(1):94-97
绿色环保型建筑自然雨水利用规定,绿色环保型建筑自然雨水采集技术,自然雨水综合利用过程中的节水及能耗分析。本研究结合工程案例,借助概念规范阐释与重点技术指标数理计算结合的方式,对绿色环保型建筑雨水综合利用过程的节水及能耗专题开展分析探究,以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助力建设雨水综合利用的环保型建筑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