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分析研究了嫩江上游地区砂金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后,应用遥感技术和类比的方法,对已有砂金矿床邻近地段的地质和矿产情况进行了推断,预测了砂金储量,并得到了生产部门验证,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成果,缩短了勘探周期,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投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研究了嫩江上游地区砂金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规律后,应用遥感技术和类比的方法,对已有砂金矿床邻近地段的地质和矿产情况进行了推断,预测了砂金信量,并得到了生产部门验证,获得了显著的地质成果,缩短了勘探周期,减少了人力、财力的投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嫩江上游第四纪砂金矿控矿条件和富集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论述了嫩江上游区域地质背景后,总结了该区砂金矿形成的控矿条件和富集规律。提出了决定砂金矿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丰富的砂金物质来源,有利的外营力作用,适宜的新构造运动和良好的沉积环境,而且要经历搬运-沉积、再搬运-再沉积的复杂过程,才能达到工业要求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4.
莱州湾东部是我国滨海砂金矿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区内已探明有残坡积型和冲积型砂金矿床,并在滨海沙堤、沙滩、水下沙坝、水下三角洲、水深小于14m的浅海海域及古岸线、古泻湖、古冲积层中发现砂金异常,特别是海区的发现,为我国浅海砂金的调查开阔了新的前景.本文就该区滨海砂金矿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黄海11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进行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物源和水动力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泥、粉砂、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砂五种类型,少数站位含有砾石。研究区东部沉积作用的主控因素是潮流,西部主要是山东半岛沿岸流。经过本区的黄海暖流限制了山东半岛沿岸流携带的细粒物质向东运移。研究区西部细粒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是不均匀的,南北是不对称的,其形成受控于山东半岛沿岸流、黄海暖流和潮流。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三面环水,伸入渤海、黄海之中,海岸线长达三千余公里,占我国岸线总长六分之一,陆架宽广,砂质海岸发育,为我国滨海砂矿远景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滨海砂矿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半岛区的构造位置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区内广泛出露太古一元古代变质岩系,中新生代火山岩及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发育了以燕山期为主的侵入岩,该区总体长期抬升,基岩裸露、遭受风化剥蚀,为滨海重矿物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半岛面临开阔的渤海、黄海,水动力条件有利于重矿物富集.  相似文献   

7.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626个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包括粒度和黏土矿物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包括砾石、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质泥和泥。依据表层沉积物成因,将调查区分为4个区:苏北近岸老黄河细粒沉积物区、中东部的残留砂沉积区、西北部的准残留砾石区和东北部的山东半岛水下楔形体末端沉积区。研究区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类型与黄河黏土矿物组合类型相同,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于黄河。研究区中东部分布有粉砂质砂和砂,具有滨岸环境的沉积特征,而与现在所处的沉积环境不相一致,它们被解译为形成于全新世早期的滨岸环境,并在海底留存至今,属"残留沉积"。  相似文献   

8.
李凡  唐宝珏 《海洋科学》1985,9(5):15-19
科德角(Cape Cod)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的一个半岛,面对浩瀚的大西洋,著名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位于这个半岛的西南角。整个半岛犹如一个巨人弯曲的臂膀,从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的新英格兰陆地上伸向大西洋(图1)。半岛上,山丘蜿蜒成弧,象一个巨大的花瓣;海滨沙嘴弯如月,沙坝长如刀;海蚀崖陡峭,砾石滩发育;滨海平原上一排排小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砂金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滨海水域地球物理和地质钻综合调查,业已查明该海区地质的构造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并发现区内砂金分布较普遍,本文从砂金分布的地貌单元,沉积物类型,砂金成因类型,物质来源,古气候,构造作用,砂金成因等诸方面,研究了该海域内砂金特征。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半岛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三面环海,黄海、渤海环绕半岛,海岸线长达3121km,拥有中国沿海类型最多的海滨和沙滩,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山海风光秀丽,构成了独特的滨海旅游风景线,具有多种高品位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发展国际滨海旅游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1.
It has for many years been controversial whether there was a Pleistocene high sea level o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Our investigations in recent years suggest that the red sandy sediment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Yuanyaodun village, Weihai County, the "Liukuang Red Bed" and the loess-like deposits near Penglai County should be terrestrial deposits, and there is will not a convincing evidence to confirm that abrasion landforms found above the 10m elevation oa the coast are of marine origin. From these, it is still not safe to say that a high sea level had occurred in the Shandong Peninsula during the 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引起了地学界的关注,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众多相关论文。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山东半岛全新世泥质沉积体受到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的共同作用,呈现出中间厚、向海向陆减薄的楔形,并沿山东半岛发育,其物质来源主要是黄河注入所带来的沉积物;在形成机制上,受到海平面上升、潮流和黄河入海口的迁移等多种因素的控制,成因复杂;在形成时间上,现今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该泥楔形成于全新世冰后期海平面上升时期。对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山东泥楔的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应该建立多种水动力耦合作用下的泥沙输运与沉积模式,着重从海洋沉积动力学角度进行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山东半岛北部主要地质灾害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半岛北部区域地质构造特点,结合地质灾害历史记录综合分析认为:山东半岛北部地质灾害以沿海城市易发的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和汛期发生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交发性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灾害、矿山灾害为主。其中崩塌、滑坡等灾害频繁但规模较小,多分布于鲁东山区,分布集中.形成条件大致相近,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其诱发因素主要是地震和降雨。人类经济活动如筑路、修建水库和露天采矿等也日趋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并且地质灾害活动有逐年加重之势。本文分析了其发育特点、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为全面认识灾情状况,制定区域减灾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近海砂矿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砂矿产出的宏观海洋环境、矿种、形成时代、成矿作用和微地貌形态等要素,将山东省主要近海砂矿划分为2大类、13类、32亚类。初步探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矿种有建筑用砂、石英砂、锆石、贝壳、球石、砂金等6个矿种,各类砂矿床约计86个。主要分布在莱州湾-荣成-青岛-岚山头一带的滨、浅海地区。近海砂矿资源将是山东省利用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白沙滩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半岛白沙滩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结合相关的地质水文资料,探讨了海岸形态对沉积物粒度的影响.研究区底质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由东北经古龙咀岬角向西南形成S形黏土质粉砂分布带,险岛湾地区沉积物呈带状由砂逐渐过渡到粉砂,潮汐和波浪是本区沉积物输运的主要水动力,岬角的存在影响了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粒度趋势分析表明沉积物整体有向岬角汇聚的输运趋势.  相似文献   

16.
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表层沉积物粒度及矿物成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矿物组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物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与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本区表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现代黄河物质,底质类型主要有黏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3种类型,其中黏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Y”形由西北向东南展布。研究区沉积作用的主控因素是黄海沿岸流,各粒级组分的分布和粒度参数特征与海流的方向和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底质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底质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三种类型,其中粘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侧倒的“Y”字形由西北向东南展布,沉积物各粒级组的含量与海流的方向和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深入发展,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实施新的海洋战略。作为自然灾害之一的海洋地质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2009年在山东半岛南部滨浅海区实测的3 000km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识别出研究区主要潜在的海洋地质灾害因素,着重探讨了浅埋不规则基岩面、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层断层等灾害地质的埋藏特征和分布范围,编制了研究区灾害地质分布图,并分析了这些灾害地质的形成机制及危害性,该研究可为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粉砂是现代陆架和河口沉积物最主要的粒级组分,但由于其复杂的沉积动力学行为,我们对于不同粉砂粒级的沉积学特征和行为并没有完全掌握。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粉砂粒级组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周边近海沉积物类型以泥质沉积为主,但不同粉砂粒级组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极细粉砂、细粉砂与黏土组分的含量变化一致,表明了其相似的沉积动力学行为。粗粉砂组分的含量空间变化最大,在山东半岛的北部泥质条带、东部“泥楔”和南部近岸具有明显的高含量,其含量与其他各粉砂组分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从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分与分布规律,可以证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以黄河携带物质为主,但流入本区的一些中小型河流也明显提供了部分物源,只是其提供物质的扩散范围有限。结合水动力分析和物理海洋学等方面的认识,我们认为造成不同粉砂组分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原因主要受物源、区域水动力学条件、局部地形(底形)等因素控制。另外,还发现了山东半岛“泥楔”沉积物的粗粉砂组分含量偏高、现代沉积速率也偏大,这些现象在空间上与“海洋锋面”位置一致,对于海洋锋面的沉积学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数值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20.
张铭汉 《海洋与湖沼》1995,26(S1):76-82
通过对80年代以来黄、渤海陆架地质调查有关柱状岩芯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地层年代为依据,划分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地层。研究结果表明,未次冰期低海面时期,黄、渤海陆架沉积物受到来自北方于冷气流的作用,形成独特的分布格局,陆架沉积物的综合特征反映出晚更新世末期黄、渤海陆架曾经发生过沙漠化,并形成一系列的风沙沉积。根据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拉度组成将黄、渤海陆架划分为6个沉积区域和4种主要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