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美中大陆裂谷系是世界上一条大型的元古宙裂谷带,延伸长达2000公里,伴生有大量的火成岩,也是世界上巨大的火成岩省之珂提供有关元古宙地幔特征的重要信息。裂谷带还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2.
北美中大陆裂谷系是世界上一条大型的元古宙裂谷带(其时代约为1100Ma),延伸长达2000公里,伴生有大量的火成岩,也是世界上巨大的火成岩省之一,可提供有关元古宙地幔特征的重要信息.裂谷带还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3.
裂谷盆地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油气产地。如何在剩余的、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有效地找寻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一个焦点。裂谷盆地内火成岩发育区和蒸发岩沉积区是两个值得重视的、需要深入研究的、可以“增储上产”的区域。火成岩发育区火山矿物与油源岩和储集岩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该区的油气生成、圈闭和成藏作用产生很大变化,必须采用新的方法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蒸发岩相不仅可形成优质没源岩,而且蒸发层系中的油气生成  相似文献   

4.
砂箱实验模拟了正向和外向裂谷的三维演化过程,裂谷作用的方位角α(α为裂谷轴和伸展方向之间的夹角)分别取90°(正向裂谷)、75°、60和45°(斜向裂谷)。实验模型分别在水平和垂向上做切面。正向裂谷模型以长、直的边界断层和内断层与拉伸方向正交为特征。外向裂谷模型以短、分段的边界断层和内部断层为特征。在科向裂谷模型中,边界断层呈雁行排列,并与基底伸展带平行;裂谷内断层与伸展方向大角度相交。在中度外向和斜向裂谷(α=60°和45°)中,随着拉伸量的增加,裂谷内断层朝着平行于边界断层方向发生旋转。在所有实验中都没有发现走滑或斜滑断层。所有模型中,裂谷边界断层和内部断层沿走向分段,在断层重叠部位形成中继断坡构造。共轭正断层组成的调节带能够实现裂谷系统走向方向上半地堑不对称性的转变和沉降中心的错开。实验产生的断层样式可与现代年轻裂谷中断层样式进行很好的对比,在这些现代裂谷中,也没有发现由基底控制的走滑或科滑转换断层。实验模型得出断层的几何形态可以作为识别正向和斜向裂谷中断层样式的样板。  相似文献   

5.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物岩石》2001,21(3):135-145
沉积学研究表明,华南新元古代沉积盆地具典型裂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代表裂谷盆地早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冲洪积相组合、陆相(或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组合、滨浅海相沉积组合、淹没碳酸盐台地及欠补偿盆地黑色页岩相组合;而代表中、后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滨岸边缘相至深海相组合,冰期冰积岩相组合、碳酸盐岩及碳硅质细碎屑岩相组合.华南裂谷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5个重要的时期,整体上反映了一个由陆变海、由地堑-地垒相间盆地变广海盆地、由浅海变深海、盆地由小变大的演化过程.裂谷盆地的形成经历了裂谷基的形成、地幔柱作用与裂谷体的形成、被动沉降(下拗)与裂谷盖的形成三个阶段.华南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时期的裂解作用密切相关,它是超大陆解体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裂谷盆地的火山热液活动和油气生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金强  翟庆龙 《地质科学》2003,38(3):342-349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力烃源岩中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玄武岩和辉长岩等基性火成岩,并且伴有规模不等的热液活动。火山热液活动会给烃源岩带来热量,促使有机质快速生烃和异常成熟。玄武岩活动期间的热液作用为烃源岩提供了大量矿物质和养料,使周围泥质岩富含碳酸盐和有机质,可以形成优质烃源岩;热液活动向烃源岩提供了大量过渡金属元素,作者的实验证明了过渡金属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使烃源岩在较低温度下生成较多数量的油气;火成岩周围的烃源岩可以提前进入生烃门限。  相似文献   

7.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前奏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剑  刘宝珺  潘桂棠 《矿物岩石》2001,21(3):135-145
沉积学研究表明,华南新元古代沉积盆地具典型裂谷盆地沉积演化特征。代表裂谷盆地早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冲洪积相组合、陆相(或海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相组合、滨浅海相沉积组合、淹没碳酸盐台地及欠补偿盆地黑色页岩相组合;而代表中、后期形成阶段的成因相组合有:滨岸边缘相至深海相组合,冰期冰积岩相组合、碳酸盐岩及碳硅质细碎岩相组合。华南裂谷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经历了5个重要的时期,整体上反映了一个由陆变海、由地堑-地垒相间盆地变广海盆地、由浅海变深海、盆地上小变大的演化过程。裂谷盆地的形成经历了裂谷基的形成、地幔柱作用与裂谷体的形成,被动沉降(下坳)与裂谷盖的形成三个阶段。华南裂谷盆地的形成演化与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时期的裂解作用密切相关,它是超大陆解体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裂谷是分布在宽阔隆起上的地堑、半地堑,像一些狭长的裂缝,裂陷向两侧扩展,始终受边界断裂的控制。国际上研究较多的裂谷系有北美中陆裂谷系,第聂泊一顿涅茨裂谷系、奥斯陆裂谷系、北海裂谷系、贝加尔裂谷系、欧洲新生代裂谷系、瓦林设裂谷系、潘诺盆地构造、北美西部盆—岭构造、中国东部裂谷系、中国山西裂谷系、东非裂谷系、红海—苏伊士湾裂谷系、死海裂谷系、西非中非裂谷系、巴西东部裂谷系以及板块构造与裂谷,裂谷演化,裂谷与地幔的关系,裂谷的构造模式与沉积模式,裂谷动力学,裂谷与地热等等。  相似文献   

9.
论福建省闽中裂谷带成矿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闽中裂谷带有一套与裂谷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矿床组合。裂谷演化的各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成矿作用,形成了相庆的矿床类型裂谷张开和大洋形成阶段形成层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裂谷事碰撞阶段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后裂谷阶段形成岩浆热液矿床。各类(式)矿床的常是构造化各阶段伴随的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和改造的产物,表现为成矿的多阶段和物质的多来源。因此将裂谷构造环境及其化各阶段成矿作用和种类矿床作为一个整体,称之谓闽中裂谷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苏门答腊弧后盆地带包括北、中、南三个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新生代,经历了同生裂谷、后裂谷以及构造反转三个阶段。根据裂谷作用阶段和相应的储层特征划分出上部、中部、下部和深部共四套油气成藏组合。深部与下部成藏组合主要发育同生裂谷期湖相、海陆过渡相砂岩,中部与上部成藏组合主要发育后裂谷期海相碳酸盐岩、海陆过渡相砂岩。中部油气成藏组合最具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于田普鲁—阿羌石炭纪裂谷 ,发育于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被动陆缘之上。裂谷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早石炭世裂谷形成发展阶段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敛合阶段 ,形成发展阶段主要为双峰式火山岩建造 ,敛合期以钙碱性安山岩、基性玄武岩为主间夹灰岩、砂砾岩等。该裂谷为塔里木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带的一部分。活动带内大量火山岩浆活动为以铜为主的多金属成矿提供良好条件 ,同时深大断裂活动使金刚石成矿成为可能。对该活动带的深入研究不仅对古特提斯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指导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山裂谷构造带,呈北东东—北西西向展布,是在塔里木地块太古界、元古界的基础上开裂演化而成,总体呈两地块夹裂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O-S、C-P三次大规模的裂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晚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点),并划分了多个Au成矿亚带。本文所论为新疆北山晚古生代金(铜)Ⅴ级成矿带金矿的成矿规律。根据赋矿岩系划分为6类,矿石建造划分为四类,分别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中酸性岩浆热液型,以石英脉 破碎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为沉积建造(火山岩—碎屑岩及炭质岩系)、韧—脆性断裂、岩浆岩等;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成矿作用与各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是在前震旦纪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大陆裂谷盆地,始于早震旦世,结束于晚奥陶世.裂谷的轴部自西向东由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英吉苏凹陷(包括库鲁克塔格南区)组成,向东延伸到罗布泊以东地区.裂谷轴部与地幔隆起带和高磁异常带相对应.裂谷东部主要以半深海-深海相的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笔石页岩为特征,裂谷西部和翼部则以浅水盆地相和台地相的碳酸盐为特征.裂谷早期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东部的切谷内,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玄武岩属低硅高钛富碱型.据区域动力学背景、沉积特征、沉降速率,将裂谷演化划分为幼年期,成年期和衰亡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若尔盖-九寨沟地区产有30余处金矿床(点),另有铜、锑、铁等金属矿产;金矿石分石英脉型和微细浸染型,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热液型和构造岩浆热液接触交代型.金成矿与裂谷的演化息息相关,金矿主赋于裂谷强烈期的三叠系地层中,分布受裂谷带控制,金矿化具明显的岩性-岩相选择并与一定的围岩蚀变相伴产出.  相似文献   

15.
秦岭造山带二叠纪裂谷发育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治平  赵培荣 《地球科学》1995,20(6):631-640
  相似文献   

16.
刘雪亚  王荃 《地球学报》1993,14(2):1-14
本文基于沉积建造及岩浆岩的研究,确定龙首山是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古裂谷带。裂谷型建造以中-晚元古带的墩子沟群和韩母山群为代表;岩浆岩组合则是富含Bi—Cu矿产的超镁铁岩及镁铁岩。河西走廊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是阿拉善南缘的造山带,由永昌—武威冒地斜和冷龙岭—古浪优地斜2个单元构成;西段是祁连造山带北祁连优地斜的一部分。二者分别属于2个古板块,其间的缝合线位于高台至民乐一带。笔者在该区(包括祁连山)共识别出7个构造—地层地体,其中1个具外来属性,其余均为增生地体。  相似文献   

17.
刘雪亚  王荃 《地球学报》1993,14(Z1):1-14
本文基于沉积建造及岩浆岩的研究,确定龙首山是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古裂谷带。裂谷型建造以中—晚元古带的墩子沟群和韩母山群为代表;岩浆岩组合则是富含Bi-Cu矿产的超镁铁岩及镁铁岩.河西走廊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是阿拉善南缘的造山带,由永昌—武威冒地斜和冷龙岭—古浪优地斜2个单元构成;西段是祁连造山带北祁连优地斜的一部分。二者分别属于2个古板块,其间的缝合线位于高台至民乐一带.笔者在该区〔包括祁连山〕共识别出7个构造—地层地体,其中1个具外来属性,其余均为增生地体。  相似文献   

18.
中西非裂谷系是沿中非剪切带及邻区发育的一系列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成因机理一直存在争议。中西非裂谷系的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其中在早白垩世进入强烈断陷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阶段。以早白垩世中西非裂谷系的地质背景为基础,运用弹性力学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分析,为中西非裂谷系形成的力学机制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早白垩世非洲大陆内部走滑和伸展作用并存,中非剪切带不是所谓的"转换断层",而是与中西非裂谷系同时形成和发育的构造。中西非裂谷系是在中新生代泛大陆裂解时期,非洲板块绕西北非地块逆时针旋转,非洲内部不同地块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由于伸展和走滑的差异作用形成和发育的。   相似文献   

19.
攀西裂谷的多期活动性及其深部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裂谷具有明显的长期、继承和多期活动性特点,为一“上叠裂谷”,其基底在晋宁期就已存在裂谷系。是海西—印支期时,随着攀西由板内—低纬度被动陆缘—中纬度活动陆缘—板内的变化,裂谷活动和地幔涌流特点也有所不同。攀西裂谷的演化提供了一个深断裂诱发地幔涌流,并随板块飘移而移动的典型例证。这种壳、幔关系可能正是地槽多旋回活动的主因。自第三纪以来,攀西浅、深部地壳应力场明显不一致,这种现象有可能是不同构造学说结合的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