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辽三小佟家堡子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及成矿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国平  艾永富 《矿床地质》1998,17(4):289-296
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为隐伏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矿体寄主岩石以变粒岩为主,次为大理岩、云母片岩。不同类型容矿岩石对比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渗透性,同时又是成矿溶液物理障和化学障的岩石是细脉浸染状矿床的最有利容矿岩石。围岩与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反映了成矿溶液早期为氧化、偏酸性,晚期逐渐变为还原、偏碱性。矿化元素组合、矿化过程微量元素变化特征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等表明该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  相似文献   

2.
戴屋金矿床位于大瑶山成矿带,其矿化主岩是寒武系浅变质细碎屑岩和板岩。岩石具较高的Au、As、Ag、Sb、Hg含量。区内广泛发育酸性斑岩类(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石。斑岩类岩石经历了明显的热液蚀变作用,主要的蚀变作用是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绢云母化。蚀变花岗斑岩内存在Cu、Au、As(Ag)矿化。赋存于变质岩内的金矿化体分为石英脉型矿体和硅化砂岩型矿体。石英脉型矿体受近EW向褶皱和NEE、NWW向断裂控制,硅化砂岩型矿体具层(岩)控特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体类型表明,该矿床类似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夏勇 《矿物学报》2007,27(Z1):532-533
黔西南地区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区卡林型金矿床,就其产状、形态和构造控制可分为断裂型和层控两大类型,断裂型金矿如:烂泥沟、丫他、板其、紫木凼(上部矿体)等金矿床,金矿多产于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中,赋矿层位一般为中、下三叠统地层,容矿岩石主要是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4.
藏东类乌齐赛北弄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北弄锡矿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阿堵拉组的砂板岩、细砂岩、粉砂岩的裂隙或断裂破碎带中,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从矿体的产出特征、矿物组合、成矿温度及成矿物质来源,初步判断为中温热液矿床。按锡矿化组合,属锡石-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5.
康古尔塔格金矿床位于天山东段。附近还有一些金矿点和金化探异常,构成长达110km、宽约5km的金矿化带。容矿岩石为一套海相火山-沉积岩系,以火山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有安山岩、英安斑岩、凝灰岩、霏细岩、流纹岩夹浅变质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及灰岩等。金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有膨胀狭缩、分支复合现象。矿体最长850m,厚0.5~11m,向下延伸380m,含金2.6~8.7(g/t)。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绿泥石、石英、绢云母、方解石、重晶石。  相似文献   

6.
山东龙口市大磨曲家金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东侧,招平成矿带北端。矿床矿化类型为含金蚀变岩型,矿床经历了热液和表生 2 个成矿期及 5 个成矿阶段,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钾化等。通过对 302 号脉坑道及钻孔岩心原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提出矿体前缘指示元素组合为 Hg-- As--Sb,近矿或矿体指示元素组合为 Au--Ag--Cu--Pb--Zn,矿体尾晕指示元素组合为 Bi--Co--Ni; 据此,建立了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7.
哈尔科金矿点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产于奥陶纪浊积岩中,含矿岩石主要为板岩及砂岩,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金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砂板岩型、破碎带型,矿石品位变化较大。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蚀变信息表明:金成矿与热液活动紧密相关,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探工作则显示哈尔科东部是重要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方策 《贵州地质》2014,31(3):175-181,194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观金矿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矿区T/P接触带为主要导矿构造和次要容矿构造,南北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矿与容矿构造和次要导矿构造,矿体主要受陡倾斜断裂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岩石.岩石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As、Sb、Hg和Ba前缘晕元素组合特征,对比区内盆地相卡林型金矿床控矿要素,认为大观金矿深部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沉积岩型金矿床地球化学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沉积岩型金矿床是我国主要金矿类型,集中产在两个“金三角”区,储矿岩为寒武-三叠系的细碎屑浊积岩、热水硅岩和泥灰岩。背斜、穹隆和次级断裂控制矿体,地球化学指标与卡林型金矿相似。元素组合与现代温泉和海洋热水沉积物中的基本一致。有机质参与成矿,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被加热改造的大气降水,成矿热源可能为异常地热。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金在高碳质沉积变质岩中的偏高富集日益引起许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的任务是分析在黑色页岩中形成金矿时金在岩石中重新分布的特征,这可能成为解释有关这类矿床成因相互矛盾设想的一个新的观点。 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某个含细分散金的矿床的矿石,金在经交代改造的岩石中和石英脉中产出,并与硫化物密切相关。矿体分布在下古生界文德(Beng)组炭质粉砂岩和碳-硅-云母页岩中,与不含碳的粉砂岩、砂岩和绢云母-绿泥石页岩呈互层。容矿岩石被挤压褶皱并且被不同规模和走向的裂隙所破坏(图1)。在矿田范围内这种次复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个Ⅰ类型卡林型金矿床——水银洞金矿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银洞金矿床是中国近年来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第一个Ⅰ勘探类型卡林型金矿床,具品位高、厚度小、多层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的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条件、构造、岩石组合特征、热液蚀变类型以及金矿富集规律等,并提出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金坝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金坝超微粒型金矿床有30多个矿体,划分6个矿带.矿带NE向展布,带长350~2000m.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串珠状产出.者桑复背斜控制矿化带的分布,断裂构造为含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具体储存部位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赋矿层位以上二叠统为主(含5个矿带),还有下中三叠统.容矿岩石有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凝灰岩、凝灰岩、泥质白云岩、细碧岩、辉绿岩脉等.矿化类型:地层岩石破碎带蚀变岩型、脉岩破碎蚀变岩型以及石英脉型.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碳酸盐化等.矿石类型按自然分类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按岩石类型划分为凝灰岩类矿石,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类矿石,泥质白云岩矿石,辉绿岩矿石以及细碧岩矿石.矿石含金品位0.5×10-6~15.9×10-6.原生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氧化矿石金属矿物有褐铁矿、臭葱石等;而脉石矿物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容矿岩石.矿石的化学组成:SiO2比原岩低,(Fe2O3+FeO)高于原岩,富K贫Na.微量元素Au、Ag、As、Sb、Cu高于原岩.矿石为泥质结构、细碎屑结构、凝灰结构、辉绿结构、粒状结晶结构、环边环带结构;碎裂构造、角砾构造、浸染状构造、结核状蜂窝状构造等.金以微包体金的形式赋存于褐铁矿、毒砂、黄铜矿中.  相似文献   

13.
朱拉扎嘎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拉扎嘎金矿是一个大型矿床,赋矿围岩为中元古界变质钙质砂岩、粉砂岩、板岩、大理岩、流纹岩.主矿体和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划分出两个矿带,总体走向35°.矿体受层间裂隙控制,共发现56个矿体,规模为长10余米到300 m,厚度几十厘米到4.5 m,延伸可达200 m.主要蚀变有透辉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冰长石化,还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矿石类型有蚀变变质砂岩型、蚀变火山岩型、交代岩型、喷流沉积岩型和石英脉型.自然金和银金矿是矿石中金的最主要赋存形式.含金较高的原始沉积岩层,比较发育的层间裂隙或破碎带,与多次构造活动相伴的多次热液活动和多次矿化作用,便形成本区的岩浆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正>泥堡卡林型金矿床紧邻峨眉山玄武岩,产出于凝灰岩分布区内。陶平等(2005),刘平等(2006),孙军等(2012)和郑禄林等(2014)对泥堡金矿地质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工作:泥堡金矿床的矿体主要有层控型和断控型两类,层控型矿体以茅口组灰岩与峨眉山玄武岩之间不整合面附近的矿体为代表,赋矿岩性主要是含凝灰质的岩石,如蚀变凝灰岩、凝灰岩、含凝灰质生物碎屑砂岩;断控型矿体以区内F1断层控制的Ⅲ号隐伏矿体为代表,赋矿岩性以蚀变沉凝灰岩为主。但是有关金的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15.
金顶铅锌矿床是一个以沉积岩(灰岩与砂岩)为寄主岩石的超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在对矿区构造和矿床基本特点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砂岩型和灰岩型)的构造类型、矿石显微构造及矿石组构的特点。本文研究表明,极其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是兰坪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基本特点,在盆地边缘、盆地内部普遍发育了具有薄皮式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组合特点的成矿前断裂,它们造成矿区内大规模地层倒转与堆叠现象;盆地中发育了由构造角砾岩与透镜体带构成、宽度达近3km的NE-NNE向成矿期中轴断裂,它控制着矿体或矿床的发育与分布;近SN方向的成矿后地堑构造对于矿床具有破坏作用,并使之剥露于地表。金顶铅锌矿床主要有两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即板状或层状砂岩型矿床和角砾状灰岩型矿床,它们分别位于白垩系钙质长石石英砂岩与三叠系沥青质灰岩构成的两个逆冲席体内。以凤凰山矿区为典型,金顶铅锌矿床具有3层结构:上部的三叠系白云质灰岩岩盖,中部的砂岩型矿体和下部的灰岩型矿体,三者之间被两条作为圈闭存在的重要逆冲断层带间隔。砂岩型矿体与灰岩型矿体之间由几个角砾岩筒连接,作为成矿时期的矿液运移通道存在。破裂与微破裂构造、块状构造、对生脉状构造及假晶构造等是最常见的显微构造型式,它们的存在揭示出破裂与碎裂、充填和交代作用过程在铅锌矿化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就位,直接受构造作用控制。成矿前的逆冲推覆作用为高压成矿流体的形成以及成矿圈闭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成矿期中轴断裂的活动性促使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而灰岩与砂岩的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力学属性)则制约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的出现。致密的灰岩渗透率较低,含矿流体加热了灰岩并使之软化,同时高流体压力使得围岩易碎,形成由早期到晚期的细角砾岩、粗角砾岩和破裂,成矿物质同时沉淀结晶,胶结围岩角砾形成角砾型灰岩矿体。高压流体通过流体通道进入低孔隙度的砂岩后,便迅速弥散于其中,沿着颗粒边界或裂隙充填,并交代岩石中的钾长石碎屑及方解石胶结物,形成块状的砂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6.
雪峰山中段金矿类型众多,其中,近年来新发现的砂岩层控型金矿分布广、品位富、工业价值大。芙蓉溪群砖墙湾组(Ptfz)长石石英杂砂岩和震旦系长滩组(Zc)含砾长石石英杂砂岩均具明显的控金作用。砂岩层往往大面积发生矿化蚀变,矿体严格受砂岩层控制。在多种蚀变叠加及NW与NE向两组构造交汇部位往往形成"T"状富金矿柱。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北部砂宝斯蚀变砂岩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齐金忠  李莉  郭晓东 《矿床地质》2000,19(2):116-125
砂宝斯金矿为我国最近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发现的一大型蚀变砂岩型金矿床 (平均品位 4 .0 2× 10 -6)。矿体仅赋存于侏罗系二十二站组砂岩中 ,其下伏地层并不含矿。矿体分缓倾顺层矿体和陡倾穿层矿体 ,分别受 NS向缓倾断裂和陡倾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有蚀变砂岩型和构造破碎蚀变砂岩型 ,为少硫化物型矿石 ,其中金主要为微细粒金。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成矿流体是以天水为主的中低温热液。  相似文献   

18.
湘中高家坳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如华 《黄金地质》2001,7(3):59-63
高家坳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区域性白马山-龙山EW向隆起带中部大乘山穹隆SW倾伏端,桃江-城步NE向基底断裂和邵阳-郴州NW向基底断裂交汇处。金矿化蚀变带展布于隐伏的NW向基底隆起的NE斜坡上方。金矿体赋存于泥盆系半山组第三段蚀变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呈NW向似层状,透镜状,脉状顺层或平行不整合面产出。土壤地球化学Au,As,Ba异常可直接指示金矿体的存在。岩石地球化学具Hg-Ba-As-Au-Sb-Cu-Pb(Zn)的轴向分带,前缘晕为Hg,Ba,As ,矿体晕为Au,矿尾晕为Sb,Cu,Pb(Zn).Au,As,Ba异常规模直接反映矿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封开七星顶金矿的发现过程作了阐述,矿床的发现经历了成矿预测、初战告捷、反复和综合研究、突破性进展等过程;对矿床特征进行了论述,矿体的容矿岩石为寒武纪高滩组钙质砂岩、杂砂岩、粉砂岩、板岩、炭质板岩,以夹有白云岩、钙质砂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黄铁矿层为特征,矿体形态为透镜状、似层状,矿石类型为石英细(网)脉金矿石;根据矿床的发现过程,总结了在矿点评价和找矿思路等方面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埕岛油田沙三1段储层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三1 段是埕岛油田重要储集层之一,其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研究对该油田的滚动开发及勘探选区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了沙三1 段储层沉积特征。研究认为 :⑴沙三1 段储集层为一套粗碎屑沉积岩,属河流 -滨浅湖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相,⑵块状层理粗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相、波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和平行层理细砂岩相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岩石相;Sf→Mm相组合、Sm→Mm相组合、St→Mm相组合以及Sr→Sh相组合是最发育的岩石相组合类型,也是最有利油气储集的岩石相组合,⑶物源方向主要为北东和西南;沉积相展布受构造控制,呈北北西 -南南东方向展布;沉积面貌具有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