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从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氛”理论及配阴离子理论出发,以降低目标离子运移过程的阻力为目的,提出多电极组合电提取离子法。电提取离子法和直接激电相结合,可同时测量目标离子提取量(△C,指示电极上目标离子含量),极化率(ηs),视电阻(ρs),自然电位(△V)。测量这些参数,能提高对异常属性的判断力,缩短电提取离子法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电提取法时量曲线测量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铭  卢军 《物探与化探》1993,17(5):368-373
本文针对电提取法时量曲线测量中存在的一些方法技术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给出了补液取样和不补液取样的时量曲线浓度校正公式及校正方法;明确了电提取离子含量与供电电量Q=I·t有关,即由供电电流强度(I)和供电时间(t)的乘积来决定;证实了采用间断供电方式时,只要累积电量与连续供电相等,则其提取结果和时量曲线变化特征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谭登科 《铀矿地质》1990,6(2):113-115
本文介绍的找金新方法——电提取离子法,通过在已知金矿点上的试验,不仅取得了较好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提取电源的试验对比,证明选用微型电池(1.5V)进行提取也可获得满意结果,从而大大提高了方法的野外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地电化学提取法(简称电提取)是一种物理化学相结合,以离子晕为基础的找矿方法,即用人工电场力富集,提取自然状态的微量离子晕中的元素信息,以达到直接找矿或区分物化探异常源性质为目的新兴找矿特效方法.我单位在90年代初引进此方法以来分别在辽宁省阜新排山楼金矿、盖县猫岭金矿、开原市李家银矿、北票二道沟金矿等已知矿床上进行了方法试验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在阜新排山楼金矿已知矿体上的方法试验结果对比,在已知金矿外围双山地段,通过做电提取金矿勘查工作,发现电提取金异常带,经槽探工程揭露发现平均品位1.05×10-6,最高品位2.4×10-6的含金矿化体,经打钻验证,在深部发现工业矿体,现今成为中型金矿.通过对收集的国内外和我单位电提取实地勘查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在典型金、银矿电提取找矿规律.  相似文献   

5.
电提取法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金铭  卢军 《物探与化探》1992,16(4):275-285
本文从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电化学性质出发,根据传导类电法的电场分布理论,以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为例,对点源电流场中离子迁移一定距离所需时间和电极(液态、固态元素接收器)提取的物质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量曲线的模拟实验结果给出了离子淌度、迁移距离和迁移浓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提取离子法找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强调建立“参照系”采样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以“提取系数”作为成果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浸染型金属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它在黄铁矿化、碳化、石墨化等含电子导电矿物的岩层及多数金属矿上,皆能显示异常,造成异常解释的多解性和局限性,导致物探工作难以得到良好的地质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费锡铨研究了一种直接找矿的方法——地电化学找矿法(自然电极电位法,电提取离子法)。既能区分矿与非矿异常,又能指示矿种。本文着重介绍地电化学法在吉林省四平地区(伊通县、梨树县、四平市山门)提取Au、Ag、Co、Ni、Cu、Pb、Zn、S离子试验效果、野外方法技术、仪器设备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提取离子法中离子来源深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文龙  肖力 《黄金地质》1999,5(1):56-58
以“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通过简单的分析和逻辑推理给出了离子来源深度的估值公式,应用所得公式试算了某金矿区是提取离子法所得异常的离子来源深度,同时以该矿区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正演试算。由此说明了电提取离子法中所提取的离子的来源深度不超过1m,甚至数十厘米。  相似文献   

9.
矿物和矿石电化学性质的综合研究产生了新的矿床勘查方法:部分提取方法(PMEP和热磁地球化学方法(TMGM),一种新型电地球化学提取技术已与野外低色层分离方法联合应用于测定金,金是以离子形式迁移并沉淀在插入土壤中的电极上。这项技术在几个含金地区测试已取得了含人满意的效果。金可以被活化成为无机络合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晕中Au离子可能被驱向电极,在电极上集成并增强。相反,这项实验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种离子晕在金矿床周围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两个角度论证了以下结论:在电提取离子法工作中不应该统一各指示电极的电流强度,而应该统一各指示电极附近的电场强度。或者说,各指示电极的电流强度大小与指示电极上的提取量无关。  相似文献   

11.
张令臣 《贵金属地质》2000,9(2):105-110
地电化学提取法(简称电提取)是一种物理化学相结合,以离子晕为基础的找矿方法,即用人工电场力富集、提取自然状态的微量离子晕中的元素信息,以达到直接找在放或区分物化探异常源性质为目的新兴找矿特效方法。我单位在90年代初引进此方法以来分别在辽宁省阜新排山楼金矿、盖县猫岭金矿、开原市李家银矿、北票二道沟金矿等已知矿床上进行了方法试验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在阜新排山楼金矿已知矿体上的方法试验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以某铅锌矿床为例,对从天然电磁场实测数据中提取的不同激电参数及其地质效果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当前条件下,利用先进的电法仪器,在矿体(矿化段)上可以观测到天然场激电效应.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与异常体对应的激电信息.  相似文献   

13.
浅议高密度电法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浩斌  王传雷 《地质与勘探》2003,39(Z1):120-125
高密度电阻率法自从引进我国以来,应用范围广,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对其中的许多问题研究还欠深入.在简要回顾高密度电法历史的基础上,就高密度电法中、英文名称问题,电极排列问题,电极滚动测量问题,极化补偿、测量时间(供电时间问题)、接地电阻问题,深度问题,噪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高密度电法在堤坝水位检测监测、树根探测特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高密度激电、三维、人体电阻率成像等是高密度电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电提取离子法在提取离子时是一个动态过程,提取量不但与提取时间有关,而且与指示电极的位置有关。检查工作量应布置在有电提取离子法异常的地段上,把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合并。第一、二次提取的异常明显存在,相对误差在20%以内,是矿致异常;第二次撮以量大于第一次几倍或更多,显示有隐伏金矿体存在;第二次提取量比第一次稍大,相对误差大于60%,提取量的数值小于或稍高于背景值,是背景区。2次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δ≤45%为合格,一个级。对四级质量的成果应扩大到20%的检查量,若质量仍达不到要求,应在检查量所代表的范围内返工。  相似文献   

15.
地电化学提取法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长林  李惠玲 《福建地质》2003,22(4):187-194
通过系统地研究几种矿物及土壤中的铜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溶出机理及迁移规律,得出地电化学提取法中的一般规律。在激发电场作用下,土壤中矿物的成矿元素可被加速溶出,并发生难溶形态→溶解度稍大的形态→可溶形态转化。同时离子的扩散系数最大比未加电场时增大约500倍.离子的迁移速度也增大了约50倍,流量也有明显提高。地电提取法提取的元素异常主要来源于电极周围附近的土壤(及所含的矿物)中。该异常是深部矿物所形成的离子晕的结果.并且与土壤中矿物元素的化学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元信息寻找隐伏锑矿 ———以云南木利锑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希泉 《地质与勘探》2009,45(5):595-599
本文通过地球电化学、次生晕、电吸附、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多种新方法在已知矿体上方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分析矿体上方的异常,最终提取有用的多元信息为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和土壤吸附相态汞异常,且它们异常必须共生。在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和土壤吸附相态汞范围内或旁侧(与电导率异常局部重叠吻合),出现明显的As、Sb、Ag等地电提取的峰值明显的离子异常,唯这些离子异常比电导率异常和土壤吸附相态汞异常幅度窄一些。  相似文献   

17.
陈水生 《江西地质》1994,8(2):148-155
本文对电提取离子法在东乡虎圩金矿田的运用作了基本阐述,介绍了其工作的技术方法、找矿效果,为在第四系覆盖区寻找隐伏金矿体提供了相应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18.
依据提供的物性参数的不同,广泛应用于找水工作的电法手段可分为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两大类,其中电阻率法提供电阻率参数,主要解决与赋水有关的构造问题(如赋水层位或断裂构造)。方法上有常规电法、电磁法,可根据地区赋水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极化法则利用含水层的激发极化效应进一步确定目标层位或构造的赋水性。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相互配合,在找水工作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碘的分析现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葛力明  肖惠祥 《岩矿测试》1993,12(3):217-227
综述了碘(主要是痕量碘)的分析概况及进展,包括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容量法、离子色谱、电分析化学方法、中子活化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质谱、X荧光光谱及测温法)及分离富集方法,还介绍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测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阳离子交换实验方法,将天然蛭石转化为羟基Al3+型蛭石,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研究铝离子在蛭石层间域中的赋存状态.结果显示,Al3+交换蛭石中的层间铝不能用KCl溶液将其提取出来,但可用柠檬酸钠溶液可以将其提取出来,是一种非交换性的聚合羟基铝.Al3+的离子电势虽然很高,但Al3+交换蛭石的脱水温度却低于蛭石原矿.表明Al3+进入蛭石层间域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2+和Al(OH)2+从而降低了Al3+的有效离子电势,使其脱水温度降低.Al3+进入蛭石层间域后发生水解反应,其可能的水解反应式为[Al(OH2)6]3+〈=〉[Al(OH)x(OH2)6-x]3-x+xH+,其中x<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