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最近日本列岛地震台网的加强揭示了日本西南部呈带状分布的低频持续颤动事件的发生。在那里,菲律宾海消减板块达到30~40km的深度。选择具有相对清晰的P波初动的颤动段估计出颤动源的深度。颤动源区被认为对应于地壳最底部,位于地壳、地幔楔和消减板块之间的三角形边界地区。较长的颤动持续时间表明了与产生颤动相关的流体的存在。根据高温高压实验数据,最有可能的流体被认为是消减板块中的绿泥石和闪石在脱水过程中产生的水。带状分布的北部可能以地幔楔的边缘为边界,因为蛇绿岩建造吸收了流体水。  相似文献   

2.
J.  L.  Rubinstein  J.  E.  Vidale  J.  Gomberg  P.  Bodin  K.  C.  Creager  S.  D.  Malone  王小琼 《世界地震译丛》2007,(5):30-35
在火山附近观测到非脉冲的地震辐射或“颤动”已有很长时间了(McNutt,2005),最近在消减带附近也观测到了类似现象(Obara,2002)。尽管非火山颤动观测资料的数量一直持续增加,然而人们对其发生机理依然知之甚少。有人将非火山颤动归结为流体的运动(Obara,2002;Kaoet al,2005;McCauslandet al,2005;Katsumataand Kamaya,2003;Seno and Yamasaki,2003),然而大地测量学观测发现非火山颤动与有规则间隔的慢滑动事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ogers and Dragert,2003;),这让另外一些人将非火山颤动发生的原因解释为板块边界的滑动(Rogers and Drager…  相似文献   

3.
对称为舒马金地震空区的阿拉斯加-阿留申弧的地震平静段新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未来20年那里可能要发生一次大震。阿留申群岛处于阿拉斯加半岛顶端的延伸部位,就象一条虚线那样散布着,同时亦位于世界上最活跃的消减带上。沿该弧曾发生过一些记录到的最大地震。该弧从苏联堪察加附近延伸到阿拉斯加大陆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加拿大)沿海。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象9.2级大的一些地震及其余震已使阿留申群岛大部分发生破裂。然而,该弧的某些地段,包括苏联的科曼多尔群岛,美国的乌纳拉斯卡岛和阿拉斯加半岛南部的舒马金群岛周围地区,表明了过去一些大震(Ms≥7.75)的历史迹象,但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4.
周少贤  薛梅 《地震学报》2022,44(3):374-387
阿拉斯加地区由不同地质时期的地体向北增生而成,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地质构造复杂。ANF (Array Network Facility)网站新近提供的来自USArray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台站观测数据填补了阿拉斯加地区西部和北部的观测空白,本文选取该区域中345个台站记录的5 638个地震事件的P波、S波到时数据,采用区域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了该地区的岩石圈三维P波速度模型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阿拉斯加西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倾角较大,深部地幔楔表现为P波低速异常,推测由俯冲板块顶部脱水产生的流体释放到地幔楔并触发部分熔融所致,这些熔融物质上升到达地表形成阿留申火山岛链;中部亚库塔特(Yakutat)地体与太平洋板块发生耦合,俯冲倾角减小,一方面使地壳压应力增加,引起地壳增厚和楚加奇(Chugach)山脉隆升,另一方面导致该处地幔楔降温从而使产生的熔体减少,并随着地壳压应力的增加部分地壳裂隙闭合,阻断了熔体上升至地表,从而形成迪那利(Denali)火山空区;亚库塔特地体与东部兰格尔(Wrangell)火山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分界,兰格尔火山区下方的低速区(与岩浆活动对应)集中于西北侧,火山区的岩浆来源可能与环形地幔流沿太平洋—亚库塔特板块边缘的上升流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阿拉斯加地区深部复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导致了其地表复杂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活火山区记录到的微震活动,通过对微震的相对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推断了有关该火山的构造及长期动力学的信息。1988~1999年期间,夏威夷火山观测台地震台网8个以上地震台记录到发生在冒纳罗亚和基拉韦亚火山的32000次地震。我们研究了其中的17000次地震,并对70%以上的地震进行了再定位,定位精度为10~500m。约75%的再定位地震位于深度8~11km的近似水平的脱顶面附近。但再定位结果反映出的走向特征是多个作为逆断层活动的向东南陡倾的断层面,这些断层面明显地位于脱顶面的下方并与之相交。如果这个脱顶面像许多作者所假设的那样与前冒纳罗亚海底重合,那么这些逆断层就造成了前冒纳罗亚海底洋壳破裂。火山的重量和岩浆存储系统内的压力可能是引起这些破裂的原因,这与Gillard等(1996)所计算的局部应力张量完全吻合。这些逆断层可能产生了由沿脱顶面千米长水平滑动垂直线理所揭示的断层崖以及大规模粗糙的凹凸体和正应力变化。这些因素能导致粘滑、大震级地震、基拉韦亚火山南翼观测到的微震空间分布模式以及希利纳型失稳。与脱顶面相交、使脱顶面产生大规模粗糙度的破裂可能是控制夏威夷火山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利用布设在镜泊湖"火山口森林"附近的14个24位宽频带三分量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的地震资料,对镜泊湖火山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观测结果表明镜泊湖及周围地区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但活动水平不高,经综合分析认为所记录的地震大部分为火山构造地震。从地震定位的结果看大部分地震震源深度在10~30km之间,震级大部分小于ML2.0,震中主要集中在"火山口森林"和穿过火山区的敦化-密山断裂附近。在记录条件较好的2号台,记录到2种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的事件,其波形特征与长周期火山事件(LP)和火山颤动事件的波形特征有相似之处,但频率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7.
腾冲火山区地震波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2年腾冲火山区地震监测台网所记录到的火山区内的102个Ts-Tp≤5.5s地震事件波形进行分析发现,腾冲火山区存在火山活动所引起的S波湮灭的地震事件、火山微破裂引起的高频地震事件、火山颤动引起的包络地震事件及火山活动引起的小震群地震。  相似文献   

8.
夏威夷岛的Kilauea火山(综述)林邦慧1)竺敏2)1)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中国北京100039北京市地震局引言自1790年夏威夷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绝大多数记录到的夏威夷群岛的火山喷发都发生在群岛的东南端最年青,最...  相似文献   

9.
夏威夷群岛之一的一座海底火山的一侧已发现向海洋发生了滑坡。尽管只监测到几厘米的位移,但可能预示着一次巨型滑坡即将来临。眼见为实。尤其对于地球科学家们,这句话的分量更非同一般,因为能“看见”的事件实在太少。地质记录表明山脉不断被建造,又不断被冲刷进海洋;整个大洋盆地像一扇门一样开开闭闭;全球表面多次被1英  相似文献   

10.
地震、形变、火山气体地球化学等观测结果表明2002~2005年长白山天池火山经历了1次扰动事件。长白山站地震台(CBS台)记录到了扰动事件前后连续稳定的宽频带地震观测资料。前人的观测研究结果认为长白山天池火山扰动期间的火山地震类型主要为构造型火山地震,伴随少量的谐频型地震。本文通过匹配滤波技术,对1999~2007年扰动事件前后CBS台单台三分量地震观测数据进行模板扫描,获得3763个清晰的火山地震事件,其中谐频(HS)事件125个,构造(VT)事件3618个,并发现长周期(LP)事件20个。进而将火山扰动期间火山地震事件分为3种类型:构造型事件、长周期事件和谐频型事件,并提出2002~2005年长白山天池火山扰动机制模型:深源地震-火山能量传递模型,即汪清深源地震能量释放和传递,引发长白山火山区岩石圈应力状态波动。地幔岩浆房受应力干扰后,岩浆通道打开,少量岩浆侵入地壳岩浆房。岩浆混合脱气导致地壳岩浆房升压,引起顶部岩石微破裂,产生构造型火山地震,气体和流体填充这些裂隙,从而产生LP和HS型火山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