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兴  吴诗帆 《海洋测绘》2019,39(2):67-70
结合射线法和环绕计数法的优点,提出了有向穿越计数算法,该算法更加高效且容易实现,可作为安全管道判断的首选方法。对3种特定类型的安全管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优化,其中单调多边形管道的时间复杂度提升到了O(log n)级别;通过建立基于概率分布的简单外部或内部边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需一次判断,优化了平均时间复杂度;通过改变顶点排列顺序,将有向穿越计数算法扩展到环形管道。  相似文献   

2.
闭合多边形的旋转方向判定是GIS空间分析和算法中较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现在算法较多,其算法的效率和精确度参差不一。对比分析了基于凸包的闭合多边形旋转算法、基于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闭合多边形旋转算法和基于凹凸顶点判定方法的闭合多边形旋转算法,从算法设计复杂程度、算法效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了基于凹凸顶点判定方法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A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的涠西南凹陷,新近系角尾组二段I油组(J2I)为主要的储层,油组内部不同微相砂体厚度、岩性存在差异,并且A油田为海上油田,钻井少,井网分布不规则,这些因素制约了J2I油组井间沉积微相刻画。本文从井点出发,通过岩心资料确定了井点沉积微相特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运用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区井间沉积微相进行精细刻画。运用分频解释技术和等时地层切片生成层位技术,井震结合,确定了最小等时研究单元,即J2I油组的I-1小层和Ⅰ-2小层。将小层界面作为地震属性提取的时窗,并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属性—砂厚的相关性分析,将相关性最大的属性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通过J2I油组2个小层的沉积微相的刻画,分析了J2I油组"临滨砂坝—浅滩"的纵向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DTM边界线的等值线矢量彩色充填图算法.算法在处理奇异格网点基础上跟踪并存储DTM边界线,通过边界点阵快速建立非封闭等值线与边界线间的双向联系,基于边界线建立非封闭等值线间的拓扑关系并顺序跟踪封闭多边形,通过多边形最小扩展框和转角法(或射线法)建立多边形间的嵌套关系.该算法已成功应用于海量多波束数据成图系统MBChart,解决了常用多波束后处理成图软件栅格充填与等值线之间的失配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西北大西洋、墨西哥湾及蒙特里湾,沿5条航线,确定了包括湾流、环流(LoopCurrent)、陆坡、陆架及近岸水域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和荧光发射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了确定CDOM荧光的方法,该方法使实验室之问的结果能相互比较并能进行航空荧光测量结果的校准。它是使用水的拉曼信号作辐射测量的内部标准,使用硫酸奎宁作外部标准的基础。在现场观测的荧光最大变化率为36%,而在西北大西洋内的变化率仅为12%。给出了用于以水的拉曼归一化荧光发射的航海和航空测量结果,反演CDOM在355和337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的算法,该荧光发射是由355和337nm波长激励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已在沙捞越深水区开展了地震层序地层的解释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可行的确定地层界面的年代地层表,并对地层内部的深积体系和岩相进行识别,编图及解释,用来解释的数据包括8000km的地震测线以及四口钻井资料。该项研究辨认和对比了8个地震层位的顶界面,以南海区域构造事件为基础,又将8个沉积层序合并为四个超层序(A,B,C和D),其中六个地震地层与利用四口钻井和古生物资料,确定其中六个地震层序的年代,另外两个较老的地层通过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比确定其年代。根据四口钻井的古生物,岩性,古岩相资料的GR编录进一步划分层序。在研究区同时开展了地震相分析,解释出四个主要的从非海相到深海相变化的地震相(相I-IV)。超层序C渐新统一下中新统的地震相图表明自下而上含有这四个主要地震相。该超层序为海侵体系,其古海岸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超层序D中中新统至现代地震相图表明其含大部分外陆架到深海相沉积(地震相Ⅲ-Ⅳ)。其古海岸线为东西向展布,已制订出了一个有效的年代地层表,该表可将该研究区的二级一四级层序联系起来。并可将Ru和Pigott(1986)所提出的断陷事件,局部构造演化历史,Shell的Ⅰ-Ⅷ沉积旋回(Ho,1978)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Haq等,1988)进行对比。该项研究同样有助于确定潜在的储集类型。非海相至浅海相的构造圈闭主要集中在超层序C中,而盆底扇的地层圈闭主要分布在超层序D中。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轴磁传感器阵列对水下磁性目标进行定位是典型的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问题,传统高斯– 牛顿(GN)法和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算法在求解该问题时具有初值敏感性问题。通过引入信赖域搜索技术,对 LM 算法进行改进,并基于改进的 LM 算法实现磁性目标定位,又通过设置判断阈值来评估迭代点与最优解的距离,提出一种结合改进 LM 算法和高斯–牛顿法特点的改进 LM-GN 算法,既降低了算法对初始值的依赖性,又提高了运行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方法中受初始值影响较大的问题,对目标特征参数的估计更精确,且收敛速度快,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晓亚 《海洋测绘》2010,(Z1):117-120
针对建筑物多边形化简当前存在的问题,将参数优化的方法引入化简的全过程,在渐进式图形化简的基础上,通过把建筑物多边形的几何特征、结构特征和化简所遵循的一系列约束规则参数化、变量化表示,建立了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来达到化简建筑物多边形的目的。 成果已经应用于数字地图的生产,实践证明该算法的化简效果好,普适性较高,符合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从罗斯海两个海洋地质航次中得到了沉积学、岩土学、地球化学和加速器质谱(AMS)放射性碳资料,这使我们确定了南极西部冰盖的相关系和短暂变化。由于多波束海底成像和高质量的(CHIRP)海底反射系统的应用,冰心位置的选择变得更加方便。一个复杂的但有连续性的相...  相似文献   

10.
多边形的骨架线其本质是对多边形的抽象描述,合理的提取多边形的骨架线能够准确描述多边形的形态。给出了内侧缓冲区算法的定义及特性,提出利用内侧缓冲区算法提取多边形骨架线的模型,并给出了提取骨架线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