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清镇林歹铝土矿赋矿层位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含矿层序具有典型的炭质页岩—铝土矿—铁质岩结构。本研究以铝土矿层顶、底板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林歹铝土矿顶板炭质页岩、底板喀斯特面及紫红色泥岩开展野外调查、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古生物化石鉴定等研究,结果发现在铝土矿顶部的炭质页岩中含大量的黄铁矿、丰富的植物和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主要为芦木、裸蕨类,由化石组合确定铝土矿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在炭质页岩中发现含腕足、腹足化石的白云岩夹层,证明炭质页岩形成于滨岸近海环境,由此推测铝土矿也形成近海湖泊环境。对含大量黄铁矿炭质页岩进行蒸馏水浸泡试验,发现炭质页岩浸泡液体pH值为1.5~2,呈现出强酸性,结合清镇林歹、小山坝等地铝土矿层与炭质页岩叠覆特征,认为铝土矿形成后,上覆炭质页岩在大气淡水淋滤下会对下伏铝土矿层起脱硅除铁作用,使铝土矿品位进一步提高。在铝土矿底板发现强风化白云岩砂、溶蚀裂隙、钙结层、湖泊沉积纹层等,认为寒武系白云岩中紫红色泥岩夹层很可能是铝土矿成矿母岩,且具有一定的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武铝土矿是指宁武盆地北东端石炭系本溪组下段的G层铝土矿。宁武盆地本溪早期的古地理景观为泻湖及近岸湖泊。本溪组下段。有四种岩相类型:铁质-铝质岩岩相,铁质-粘土岩岩相,含黄铁矿粘土岩岩相及砂-泥土矿结构的成因类型反映了铝土矿沉积是水流机械分异作用到胶体化学沉积分异的过程,微量元素显示铝土矿形成于海陆过渡环境。  相似文献   

3.
中国丰宁统(下石炭统)腕足动物的地层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式溥 《地质论评》1980,26(6):471-478
中国南方(贵州、湖南)丰宁统的腕足动物化石曾经丁文江、葛利普(A.W.Grabau)(1931—1933)和田奇(璀乃)(1934,1946)系统研究过,可惜其著作未曾发表。近年来对中国各地石炭纪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采集和描述,已经累积了不少资料,证明中国丰宁统腕足动物至少可以区分三个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华南区、北方区和喜马拉雅区。本文主要对以上三个区系的腕足动物化石分布特征,三个区系之间的相互发展关系,以及各区系腕足动物群组合序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宁武盆地北东端石炭系本溪组的底砾岩汤明章,冯拴龙,刘香玲(山西省地质矿产局216地质队)笔者等在宁武盆地北东仰起端进行铝土矿普查时,发现宁武的姬庄、麻地沟、盘道梁、下白泉、马邑所、小庄子,朔州市的郝家沟和原平市的将军墓等地石炭系本溪组的底部有底砾岩和...  相似文献   

5.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对同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当时研究区属于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辽宁太子河流域石炭系下部红层腕足动物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  相似文献   

7.
区内早泥盆世沉积为卓木巴斯套组,产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以极为丰富的腕足为主要特征。通过地质路线调查与剖面测量,采集到大量的腕足、珊瑚、三叶虫、苔藓虫、角石、菊石等动物化石,其中,腕足类占90%以上。本次工作鉴定出腕足化石24属48种。根据动物化石组成及面貌将其定为"东准Spinatrypa khalfini动物群"。主要特征是腕足在动物群中的含量占绝对比例,而且石燕类、无洞贝类占绝对优势。依据化石组合类型及产出层位将其划分为下部Leptocoelia sinica组合及上部Spinatrypa khalfini组合。将北塔山地区与我国北部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中的腕足动物群进行对比发现:北塔山地区的腕足化石的产出层位与内蒙古地区东乌珠穆沁旗敖包亭浑迪组、东北地区金水组、霍龙门组、黑台组、乌努尔组大致相当;并根据个别属种在世界范围的时代意义,确定了卓木巴斯套组的时代为埃姆斯期。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中部的二道沟组、小绥河组、张家屯组的时代归属,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争议的问题之一。根据无脊椎动物化石鉴定结果,张家屯组的时代为志留纪Ludlow晚期至Pridoli早期,小绥河组为志留纪末Pridoli期或泥盆纪初Lochkov期,二道沟组为早泥盆世Lochkov早期。根据上述地层中珊瑚和腕足动物化石,推测它们当时是生活在正常浅海的生活环境中,大致相当于底栖组合BA3。我国东北地区中古生代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动物地理区:华北地台北缘产Retziella腕足动物群和Carlinastraea珊瑚动物群,吉林中部就位于这一个动物地理区范围之内;西伯利亚地台南缘产Tuvaella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9.
<正> 重庆中梁山北风井剖面经杨遵仪等(1987)和朱梅丽、张世家(1987)研究后,目前已成为华南地区长兴阶重要剖面之一。笔者曾在此详细采集了长兴组的腕足动物化石。现就腕足动物群性质、组合序列等问题作一探讨。 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了重庆煤校张世家的帮助,室内整理期间朱梅丽给予了帮助,廖  相似文献   

10.
吉林中部志留─泥盆纪生物地层、群落生态及生物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吉林省中部的二道沟组、小绥河组、张家屯组的时代归属,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争议的问题之一。根据无脊椎动物化石鉴定结果,张家屯组的时代为志留纪Ludlow晚期至Pridoli早期,小绥河组为志留纪末Pridoli期或泥盆纪初Lochkov期,二道沟组为早泥盆世Lochkov早期。根据上述地层中珊瑚和腕足动物化石,推测它们当时是生活在正常浅海的生活环境中,大致相当于底栖组合BA3。我国东北地区中古生代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动物地理区:华北地台北缘产Retziella腕足动物群和Carlinastraea珊瑚动物群,吉林中部就位于这一个动物地理区范围之内;西伯利亚地台南缘产Tuvaella腕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1.
戎嘉余院士     
《江苏地质》2001,25(1)
地层古生物学家。 194 1年 12月 7日生 ,浙江宁波人。 1962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 ,196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国际志留系分会选举委员 ,英国古生物学会海外代表 ,国际古生物学会刊物“Lethaia”编委。戎先生对我国奥陶、志留和泥盆纪腕足动物化石及相关地层研究的系统性、创造性重大成果有 :①发现并鉴定、描述了我国奥陶—泥盆纪腕足动物的大量新种、新属和一些新科 ,厘定了 5 0 0多个已知种 ,改变了过去我国早中古生代腕足动物化石贫乏、研究基础薄弱的状况 ,对腕足动物系统分类研究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腕足动物是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末期生物群中重要分子之一。早在1932年,黄汲清就曾报道长兴灰岩的腕足动物化石6属11种,并以Oldhamina为标准化石。但由于当时材料比较局限,未能概括动物群的完整面貌。经多年的实践,证明Oldhamina的地质历程  相似文献   

13.
哲斯敖包位于内蒙鸟兰察布盟北部的达茂旗满都拉公社境内。该地层最早由美国人葛利普(A.W.Grabau)等于1923年至1931年间进行过研究,主要根据腕足动物化石与印度盐岭地区的中长身贝灰岩对比,并认为与苏联乌拉尔地区的Schwagerina灰岩的腕足动物群关系密切,其时代定为二迭纪,命名为哲斯洪格尔组(Jisu Honguer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柯坪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康克林组和巴立克立克组腕足动物化石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6属82种,根据垂向分布将腕足动物群划分为5个组合,其中康克林组自下而上划分为Avonia-Dictyoclostus组合,Schizophoria-Brachythyrina组合,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和Compressoproductus-Enteletes组合;巴立克立克组划分为Plicatifera-Liraplecta组合。区域对比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生物古地理区属于特提斯大区,混有少量北方大区冷水型分子,早二叠世混生的冷水型分子较晚石炭世明显增加。从Orthotetina-Chonetes组合开始,明显出现早二叠世分子。腕足动物的演化阶段特征表明,腕足动物群对石炭系-二叠系界线的响应明显滞后于牙形刺和类等生物门类,即明显变化发生在康克林组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15.
张建东  朱志新 《新疆地质》2004,22(2):160-163
依据英吉沙县卡拉巴西塔克山新发现的牙形石化石,结合所发现的腕足、珊瑚等化石,认为库山河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阶中晚期.其生物群面貌与中国南部同期陆架相(珊瑚一腕足相)地层生物面貌相似.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泥盆一石炭系界线位于库山河组和克里塔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16.
元谋盆地的新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宗冠福 《地层学杂志》1996,20(2):138-145
元谋北部芝麻地段新发现的动物化石层位相当于小河组下部的湖相地层,据之将小河组分为上下两部分,并进一步探讨元谋盆地含古猿动物化石层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7.
杨殿忠  夏斌 《新疆地质》2004,22(2):143-150
收集了全球范围内晚石炭世早期(Bashkirian--Moscovian期)的腕足动物化石共176属,同时参考珊瑚、菊石、植物等生物化石资料,将晚石炭世早期全球腕足动物划分为北极大区、特提斯大区和冈瓦纳3个大区.北极大区包括北美北部、北亚,晚石炭世早期腕足动物特征属为:Orulgania、Praehorridonia、Pseudosyrinx、Horridonia、Attenuatella、Tomiopsis、Syringothyris、Jakutoproductus、Alispirifer、Levipustula等凉水型分子;冈瓦纳大区包括南美南部、非洲南部、澳大利亚、我国藏南地区、印度、阿富汗等地区腕足动物典型属为:Levipustula、Alspirifer、Kitakamithyris、Syringothyris、Trigonotreta等凉水型分子;特提斯大区分布于晚石炭世早期中低纬度地区,包括西欧、中南亚、非洲北部、格棱兰岛北美南部、南美北部等地区.腕足动物特征属为Enteletes、Orthotichia、Neochonetes、Juresania、Derbvia、Retfculatia、Kutoreinella、Meekella、Anthracosoirifer、Kozlowskia等暖水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福建省建阳县虞墩剖面所采集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获6属5种,2个未定种,其中Paracrurithyris pygmaea,Tethyochonetes quadrata和Acosarina minuta在虞墩剖面为首次报道。综合化石时代分布和区域对比,将该动物群的时代确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含该动物群的地层为大隆组,而非文笔山组或泉上组。通过对该腕足动物群的古生态分析,并结合该套地层的沉积特征,判断沉积环境为温暖条件下的浅海相。  相似文献   

19.
马爱双 《福建地质》1998,17(4):188-202
通过总结福建省石炭纪-白垩纪地层中Ting及珊瑚、腕足、双壳、菊石、叶肢介和植物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为省内石炭纪-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铝土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侧述V/Zr、Sr/Ba、B/Ga的比值特征及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经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河南铝土矿具多物质来源、多成矿阶段特点,属多阶段多成因类型矿床,即红土-岩落沉积-海湾泻湖沉积(或近海沼泽沉积)加改造富集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