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地球物理科学研究已十分广泛地应用现代计算技术,使得许多实际应用和基础研究得以有效开展,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计算地球物理学。为了交流学术经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3年12月2日至7日在郑州举行了计算地球物理专题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7个单位的一百五十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3篇,采取大会小会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计算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8.12.20—12.23在北京举行。会议收到论文44篇,内容涉及地震波传播问题,地震层析成象方法和试验,地震震源理论及近场地震学,位场和电磁场的反演问题,地球物理测井理论研究等。这些报告反映了一年来我国计算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其中波动方程反演问题已开展了非线性问题的讨论;偏移问题已开展弹性波偏移的研究;进行了三维非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研究。还有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数值模拟研究,噪音干扰下的广义  相似文献   

3.
计算地球物理进展学术讨论会于1984.11.5—11.9在福州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福建省地震学会联合举办的,有31个单位72人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傅承义教授和常务理事曾融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报告,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王宠教授也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大会收到论文53篇,其中33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发起组成的“中国勘探地球物理联合会”(UCE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决定于1989年5月23日—27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会议将交流近几年勘探地球物理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进展。重点是:①寻找隐蔽油气藏及深部隐伏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②直接寻找油气和间接寻找各种矿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③寻找复杂地质条件下各种矿藏的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球物理中的电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地球物理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海洋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曾为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本文综述了适用于海洋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电磁方法,详细讨论了海洋中电磁场的特征、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最后介绍了海洋电磁法的应用方面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回顾与展望——21世纪的固体地球物理   总被引:3,自引:13,他引:3  
回顾了20世纪固体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对地球科学发展的贡献,阐述了地球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和地位,并以中国反射地震方法取得巨大成功的实例,说明国民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是地球物理学发的重要动力。最后,给出了21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强调地球物理学科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油气藏地球物理方法应用至油气田开发中,直接关系着构造、储层和流体表征精度和准确度.为了详细梳理油气田开发中油气藏地球物理研究核心内容和新进展,为该项研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流体描述等3方面梳理该研究核心内容.结果认为,构造描述中地球物理研究主要包括井震结合构造精细解释、基于密井网资料构造精细解释,储层预测中地球物理研究主要包括基于地震资料属性提取和反演预测的储层精细刻画和基于测井二次精细解释的有效储层划分.油藏流体地球物理研究主要包括四维地震剩余油表征和水淹层测井精细解释等.指出油气田开发中油气藏地球物理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测井解释方法的创新和流程优化、开发地震在构造解释和储层描述等开发实践中的推广应用、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和生产动态资料结合验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与地球物理方法结合提高解释精度降低应用成本、非常规油气开发对地球物理研究新需求等5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期油气勘探地球物理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回顾了近期石油勘探地球物理的一些进展,指出应用地球物理正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特别是油气勘探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着重讨论了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所取得的成绩,指出石油的有效供给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2l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实现石油的有效供给的前提。除了地震勘探方法的不断创新外,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解放和勘探思路的开拓。另外指出,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将在新世纪地球物理研究的新挑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技术是观测、监测与证实CO_2地质封存安全性及确定CO_2-EOR效果的核心技术。虽然CO_2地质封存地球物理监测技术源自常规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技术,但是CO_2地质封存的地球物理监测需要长期开展,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CO_2地质封存的目标出发,研究了地球物理技术在CO_2地质封存的选址及监测中的任务。在总结国内外CCS(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项目中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与我们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球物理技术,重点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中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难点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海洋地球物理导航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在水下航行器应用研发中的重要价值,总结了地球物理导航的理论方法,指出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中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发展方向,阐明了海洋地球物理导航与惯导系统的组合是实现实时、连续、精确、安全隐蔽、完全自主水下导航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倡议和主持的环境地球物理研讨会于1997年10月28一刀日在成都理工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局、地质矿产部、国家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长春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学院等20个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刘光鼎院士和陈颗院土出席会议并主持大会发言,有17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涉及环境地球物理的有关问题包括:环境保护中的地学问题;环境与地球物理;地球内部物质与环境地球物理;空间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球物理与生态环…  相似文献   

12.
2016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地球物理与资源环境,会议论文涉及工程、环境、生态、水资源和灾害等领域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和仪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新进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重大工程中的新近应用成果,反映出国内外环境与工程探测领域的发展动态.结合本次会议,提出该学科主要前沿问题是:地球物理高端装备研发、地球物理大深度探测问题、矿区环境下的强噪声去除问题以及地下目标体的精细探测问题等.  相似文献   

13.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在地球物理技术自身进步和油田开发技术需求的"双驱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油藏非均质性和动态性,从而提高油藏模型建立精度及流体预测和监测水平.通过多年深入研究,攻关形成了高精度三维地震、井间地震、3DVSP、多波多分量地震、非一致性时延地震、微地震、多尺度资料联合拓频、多尺度资料联合储层反演和多尺度资料约束配油藏建模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对复杂陆相油藏进行精细研究的油藏地球物理集成配套技术.该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以KX71断块为代表的典型复杂岩性油藏、以YX油田为代表的典型复杂断块油藏等试验区进行了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油藏模型精度,显著提高了油气采收率.最后,本文探讨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学报》1992,35(4):427
北京地球物理学会于1992年3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每年一度的年会--第4届学术年会。来自首都地球物理学界有关部门各单位的会员代表和学会理事约70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地球物理学的发展与面向问题,会上共宣读17篇学术报告。探讨发展方向的报告有: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之若干问题;岩石层研究与地球物理学发展;地球物理学优先资助课题及今后设想;地球物理在医学、农业等方面应用的想法。多数报告介绍了地球物理工作面向国民经济建设所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计算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15—18日在武汉举行。到会代表39名,他们分属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石油工业部、高校系统等35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35篇,大会宣读29篇,会议由计算地球物理专业组组长陈运泰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的地球物理研究是深化认识高原本体和东亚壳、幔结构、隆升机制与大陆动力学响应的基础,故为中、外地球科学家们所瞩目.为此本文主要讨论以下4个方面问题:(1)问题的提出与背景;(2)率先进行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研究取得的第一批重要成果与进程;(3)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和得到的启迪与国际影响;(4)当今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的核心科学问题与当前青藏高原地球物理学要做些什么与思考.研究结果表明:(1)在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中只有在清晰思路指导下,取得高分辨率的数据才能反演,并刻画其壳、幔介质的精细结构;(2)青藏高原地壳巨厚、岩石圈相对较薄的层块结构与壳、幔结构分区特征,特别是存在地壳低速层和地幔低速层及其不均匀展布;(3)在多维力系作用下、深部物质重新分展、调整、运移和在多要素约束下的物理-数学模拟及陆-陆碰撞动力学响应;(4)当今在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圈层耦合及其深层动力过程.中国地球科学家们应当清晰地认识到,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研究乃是中国地球科学家摘取"桂冠"的一个契机,故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建立起具有特色中国地球科学的理论和和运动学与与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徐行 《华南地震》2021,41(2):1-12
海洋地球物理场是一个四维的动态复杂变化系统,涉及多物理场、多界面和多尺度问题,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基于海洋地球物理场特征,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历史以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现今的技术发展受科技进步驱动,反映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技术发展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依据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及其探测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以下技术展望:优化传统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加速并完善多样式探测平台的建设和科学载荷的研究;构建"空-天-海-潜"海洋地球物理立体探测体系;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大港探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遵循沉积盆地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思路,运用重力、磁力、地震多种数据,通过重磁正反演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提供大港探区的深部地球物理场和深部界面的信息,阐明沉积层和基底的磁性特征和密度特征,通过这些地球物理方法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加深对沉积盆地结构与演化的认识,从而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9.
'97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国际研讨会(ISEEG'97)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召开,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成都理工学院主办,成都理工学院承办,将于1997年10月28至30日在中国成都市成都理工学院召开.与会同期还将举办技术与设备展览.会议的主题是:(1)浅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浅层地震,地质雷达,时域和频域电磁方法,电阻率方法,井中及井间地球物理方法,放射性方法等)口)反演理论与解释技术(非线性反演,层析成象,地质统计,三维可视化技术等)(3)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应用研究(岩体与主体评价,地质灾害评价,管线勘测、市政工程…  相似文献   

20.
1 工作特点美国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家们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 (地球物理、地质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来确定水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的状况 ,围绕如何保护环境 ,预测未来地质灾害 ,利用土地资源等问题开展工作。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地球和水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地质学家 ,同时也包括地球物理学家们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他们研究地球运动 ,试图预报地震与火山会在何时何地发生 ,以及它们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虽然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领域密切相关 ,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地质学家研究地球的构成、过程和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