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罗迪尼亚超大陆与晋宁运动和震旦系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杰  翟明国 《地质科学》2004,39(1):139-152
云南晋宁地区即晋宁运动命名地的区域地质表明,晋宁运动指的是发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一次区域性造山运动,其大地构造性质和时代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格林威尔造山运动进行对比,因此以下震旦统底界作为晋宁(运动)不整合面的认识有悖于命名地的地质事实,也违反了不整合面地质意义的判定原则。扬子、塔里木等陆块的晋宁期造山作用记录表明,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过程中它们作为小型陆块被包裹在格林威尔造山带之中;而华北陆块可能属于西伯利亚大陆的一部分参与了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新元古代早期,扬子陆块周缘地段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系是大陆裂解作用的产物,标志着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的开始。其中,大部分的裂谷在莲沱期泛海侵沉积之前就已夭折,仅有边缘区的一些裂谷发展成裂陷槽或洋盆。因此,在扬子陆块莲沱期泛海侵沉积在区域上高角度不整合沉积在晋宁期夷平面之上,在局部地段平行或小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夭折的裂谷沉积之上,而在裂陷槽和大陆边缘区则为连续沉积。考虑到国际晚前寒武纪研究的趋势,本文建议将传统的震旦系予以解体:提出震旦系(纪)应只含灯影组(期)和陡山沱组(期),对应国际地层指南中的新元古Ⅲ纪代;建立独立的南华冰纪和扬子纪。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石碌群层间及相邻地层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碌群第三层与第四层属连续沉积,并非角度不整合接触,石碌群各层之间的为连续沉积关系,石碌群同上覆石灰顶组和青天峡组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面,并分别与晋宁运动和加里东运动相对应,这些角度不整合面多因后期强烈的构造作用而破坏,戈枕韧性切带多期活动,形成抱板杂岩逆掩于石碌群之上的构造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康滇地轴中南段元古宙主要铀矿化类型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七个亚类。初步总结了元古宙铀成矿的基本特征 ,提出铀矿化 (96 0 - 6 0 0 Ma)是晋宁 -澄江运动的产物 ,与该区同层位中铜矿化改造富集时期一致 ;并讨论了康滇地轴中南段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成矿条件评价问题 ,提出中、上元古界不整合面附近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吕梁运动新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秀夫  王雪英 《地质论评》1984,30(2):177-178
传统地质学中一个褶皱幕或一个造山运动的确立是根据地层柱中的角度不整合面及其伴生的有关热事件。一个间断时间很长的角度不整合面当然不宜作为运动或褶皱幕命名的依据。吕梁运动最初命名地点在吕梁山北段的鸡儿墕附近(李四光,1939)。后来研究表明,那里的地层是寒武系霍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于野鸡山群(相当于滹沱群)之上。不整合面所表示的时间间隔长达十数亿年,代表了晚前寒武纪期间多次运动的叠加区。因而一些地质学家,包括有影响的地质  相似文献   

5.
山东沂南金矿不整合面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整合包括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角度不整合和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尤其是角度不整合面)因其上下层位成分差异、良好的流通环境及沿不整合面往往更容易形成滑脱构造,从而成为矿质运移、沉淀、储集和保存的良好场所,控制了许多金属和油气矿产的产出(V.Ruzicka,1994;李志伟等,2000;陈开礼等,2001;张振强等,2001;黄宏伟,2002;陈子元,1996;艾华国等,1996;吴孔友等,2002).  相似文献   

6.
绪言美国西部内陆的白垩纪盆地是一个前陆盆地,它的东部是相对稳定的克拉通,西部为活动冲断-褶皱带。拉拉米运动把这个大盆地改变成许多小构造盆地。丹佛盆地就是在克拉通背景上发展起来的典型盆地。对下白垩统地层事件的重建,揭示出海相和非海相地层在整个前陆盆地成交错相变。早期描述的以不整合面隔开的区域性海进和海退事件,现在能够在层序地层学的格架中得到解释。层序地层学是研究由不整合面或与其相当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有关的地层(Vail et al.,1977)。一个不整合面被定义区域性的沉积构造,在那里,二组岩石被一个侵蚀面所隔  相似文献   

7.
安徽东至地区晋宁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皖南东至地区晋宁运动,早期为一近 NW向线型紧闭同斜倒转褶皱,晚期为 NW到近SN向 同斜倒转褶皱,末期为 NE到NEE向开阔褶皱,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叠加褶皱。区内存在两个重要不整 合面,并将中、新元古代地层分割成三个构造层。  相似文献   

8.
将浙江省中生代晚期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岩系:(1)下部岩系为建德群和磨石山群,主体时代为晚侏罗世,顶部祝村组和横山组跨入早白垩世;底部以兰江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与下伏中侏罗统渔山尖组和毛弄组分开,其底界年龄为150~155Ma。(2)中部岩系是永康群,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以闽浙运动的区域不整合与下伏地层接触,其底界年龄为120~125Ma。(3)上部岩系由衢江群和天台群构成,成岩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底部中戴组和塘上组属于早白垩世沉积,以丽水运动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为底界,时代为105~110Ma。  相似文献   

9.
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特征及生储盖组合划分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以米级旋回层序为基本工作单元 ,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为基础 ,在南盘江盆地晚古生代地层中共识别出 2 5个三级层序 (沉积层序 ) ;以构造不整合面为准 ,又可进一步归为 4个二级层序 (构造层序 )。根据地层、沉积特征及构造地质涵义 ,把层序界面归纳为 4种类型 :构造不整合面、沉积不整合面、淹没不整合面以及它们的相关面 ,其中构造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 ,沉积不整合面类似于类型 界面。晚古生代南盘江盆地存在两个明显的造礁期。于三级海平面上升阶段主要发育礁滩相灰岩构成的储层 ;而在与三级海平面下降相关的强迫型海退过程中则发育白云岩构成的储层。因此 ,可把南盘江盆地区域性的潜在生储盖组合拟定为 3个 :以孤立台地上泥盆系生物礁和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下组合 ;以石炭系大埔组白云岩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中组合 ;以茅口组上部和长兴组生物礁及礁顶相白云岩、东吴运动不整合面为主要勘探对象的上组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前人研究及已钻井、地震、重磁等资料,发现南沙地块与中沙-西沙地块在地壳结构、重力异常及基底岩性等方面具有对称相似性,认为二者以南海扩张脊为轴呈共轭关系。在三大区域构造事件的控制下,盆地发育三大不整合面:初始裂陷不整合面(RU面)、破裂不整合面(BU面)、碰撞不整合面(CU面)。据此可将盆地划分为3套构造层,并建立起统一的构造格架。整体上,以CU面为界,裂离型盆地均呈"下断上坳"的结构特征:下构造层(RU—BU)主要为双断式的地堑结构,主要发育NE、NEE、NW向大型断裂;中构造层(BU—CU)主要为单断式的箕状—双断式的地堑结构,在继承早期大型断裂的基础上发育一系列近EW向次级断裂;上构造层(CU—海底)为稳定的坳陷结构,断裂不发育。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东部系指东川-昆明-玉溪一线以东(图1)。这一地区的下震旦统,长期以来认为只有澄江组一个地层单位。1960年刘鸿允等[1]通过对陆良牛头山区的调查,在南沱组之下建立了牛头山组,其层位认为在澄江组之上或部分与澄江组相当。  相似文献   

12.
扬子西缘广泛出露的新元古代澄江组是一套与晋宁运动密切相关的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限对华南新元古代区域地层格架、地层划分对比及古大陆再造具有重要意义。出露于滇中易门地区的新元古代澄江组底部发育有厚数米的凝灰岩夹层,本次采集凝灰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表明,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12±5. 5Ma(n=17,MSWD=0.46),可以代表滇中澄江组的底界年龄,从而进一步确定澄江组底界年龄为812Ma左右。此外,凝灰岩中捕获的锆石年龄信息指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2. 5Ga、1. 8~1. 6Ga、1. 5Ga、1. 3Ga及1.0Ga等数期重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3.
西藏班戈-切里错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时代确定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班戈-切里错地区广泛分布的去申拉组中酸性火山岩详细研究认为,去申拉组中酸性火山岩角度不整合于沙木罗组(J3-K1s)之上,被竟柱山组(K2-3j)角度不整合覆盖,同时获126Ma(Rb-Sr)同位素年龄值,证实去申拉组火山岩时代为早白垩世(K1),为同造山期火山岩。去申拉组火山岩的时代确定,并将其从东巧蛇绿岩中分离出来,为蛇绿岩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为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中段早白垩世造山事件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白口群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秀夫 《地质科学》1976,11(3):246-265
青白口群地层学的研究,涉及我国震旦系的范围和界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对震旦系的深入研究,目前有更好的条件重新讨论青白口群的层序、界面、内部分组、区域分布、对比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 一、青白口群岩石地层单位的讨论 表1概括地表示青白口群及其地层单位划分和时代界线的研究史略。  相似文献   

15.
甘肃龙首山区及马衔山区前震旦纪地层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前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及阿拉善区,可分南北两带。北带分布于龙首山及北大山一带,前人称“阿拉善群”,1967年,我队在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其改为龙首山群,向西出露在三危山至东巴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敦煌群”;南带分布于阿尔金山及中祁连山一带,向东出露在兰州马衔山一带的前震旦系称“马衔山群”。此外,在北山区的洪格尔吉山及雅布赖西山等地尚有零星出露。  相似文献   

16.
云南晋宁地区柳坝塘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90±9Ma、834±34Ma)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有利于云南晋宁地区青白口系的年代定位,为中国南、北方青白口纪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通过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探讨昆阳群与八街群的关系,对比华南块体青白口系区域地层和构造演化序列,特别是对晋宁运动底界年龄进行限定。对柳坝塘组凝灰岩样品LBT26-3和LBT26-4进行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柳坝塘组凝灰岩主要来自于中元古代的岩浆物质,几乎不含地壳组分。样品LBT26-3的εHf(t)值较高,二阶段Hf模式年龄较小,说明其组分为更年轻的岩浆物质,显示在柳坝塘组形成时期可能发生了持续的陆壳增生事件,此区域可能更多为洋壳组成。上述年龄为云南青白口纪地层的对比增添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东亚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约在6亿年至20亿年的阶段为晚前寒武纪时期(表1)。该时期内海、陆地壳的演化表现强烈,留下了较丰富的地质记录。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的演化,无疑是在早、中前寒武纪的构造基础上发展的,并且对寒武纪以后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研究晚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演化,对于揭示现今大地构造特征和探讨早、中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沉积充填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具有4个充填序列,分别代表盆地的4个发展阶段。其中,序列I为柳坝塘组及陆良组下段,沉积时限为820~800 Ma,属低密度浊流和深水饥饿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快速沉降阶段;序列II为澄江组、陆良组上段及牛头山组,沉积时限为800~725 Ma,属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代表裂谷盆地的成熟发展阶段;序列III为南沱组,沉积时限可能为725~635 Ma,属大陆冰川沉积,代表裂谷盆地开始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转换的阶段;序列IV主要为陡山沱组,沉积时限为635~551 Ma,属潮坪沉积,为裂谷盖地层。进一步研究揭示,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由幼年期分布局限的小型同向半地堑盆地群演化为成熟期统一的大型半地堑盆地,属上叠滑脱盆地。综合研究证实,滇中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应为陆内裂谷盆地,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THE EVOLUTION OF LANPING RIFT BASIN FROM LADINIAN IN MIDDLE TRIASSIC EPOCH TO EARLY JURASSIC EPOCH  相似文献   

20.
论震旦系划分与对比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22年葛利普根据我国早期地质工作者的资料和要求,把“震旦系”作为一个时间地层单位古生界的第一个系提出来,而其含义过于笼统而广泛,可以装进大量的、时间范围很长的地层。1924年李四光在长江峡东区确定了一个厚不过800米,时间范围较小的“震旦系”。1934年高振西等在河北蓟县又确定了一个厚达10000米,时间长达10多亿年的大“震旦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