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应用AR谱估计的Marple算法对1983年9月-1987年9月的地球自转序列ERP(SHA)87L01和ERP(SCR)88L01中的极位置序列(xp,yp)SHA和(xp,yp)CSR进行了谱分析,其结果如表。以上结果表明两个极位置序列除了强德勒项和周年项外均没有发现其他周期项。(两序列的强德勒项的周期和振幅基本相同,周年项的周期和振幅稍有差别)。本文还对这两个极位置序列的测定精度进行了外符栓核,结果表明两序列的外符精度对xp为2.0mas,对yp为2.1mas。  相似文献   

2.
本采用国际时间局(BIH)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日长变化序列(LOD)和美国气象中心(NMC)及日本气象厅(JMA)推导出的大气角动量(AAM)来重新检测固体地球和大气之间的季节性差异。从4种滤波序列中发现由AAM推出的LODatm周年变化高于观测的LOD约17%,而LOD的半年振幅变化超出LODatm的约30%。本还讨论了几种因素,例如洋流中季节性变化,气象中的系统误差,平流层风的贡献,核的惯量矩作用,空气质量的重新分布补尝及其他未知的激发源来解释它们之间不平衡,今后10年,在研究角动量不平衡中,将用固体地球-大气-海洋动力学系统来代替简单的固体地球--大气的两体动力学系统。海洋对这季节性不平衡可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800-1995年的日长年均值(△LODY)观测资料表明:日长(△LODY)的十年波动明显大于观测噪声水平。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LODY观测资料,表明△LODY的十年尺度的周期为60a(年)和30a(年),所对应的振幅 1ms和0.5ms左右。文中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EOPC0497)的日长(△LODC0497)序列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  相似文献   

4.
地球物理现象和太阳活动中的高频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震年 《天文学报》1995,36(1):65-72
本文用几种谱分析方法了从1976年7月-1992年9月期间的地球物理资料(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太阳活动及1976年7月-1987年12月的日冕指数。结果证实所有序列中呈现出40-60天的振荡,同时也表明:它们的振幅和周期是随时间变化的。本文研究了谱结构的时空分布和讨论地球物理象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84-1992年期间日本气象厅(JAM)推算出的大气激发函数序列(χ1,χ2),和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Spac3极坐标序理经过反卷积而的测地激发函数(ψ1,ψ2)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比较了极移(x,y)和从大气激发序列归算出(经过卷积)激发极移(m1,m2)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4日欧空局批准了两项空间科学探测计划,旨在对行星系统进行探索,了解宇宙的起源。这两个分别命名为远红外和亚毫米波望远镜(简称为FIRST)和“普朗克”(PLANCK)的探测器将于2007年用阿里安5火箭同时发射,并且都将定点于日-地拉格朗日点...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日长变化中某些短周期项的可能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根据1974.0-1980.0年的日长(LOD)资料,太阳黑子相对数(SP),以及计算得到的日心相对于太阳系质心相同时期的轨道角动量变化率序列·/J⊙,对它们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LOD的短周期变化中,近95天和120天项可能来自太阳的周期性活动,而大行星的轨道运行引起日心的周期性轨道角动量变化率或许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外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气角动量资料源的变化对研究日长变化激发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报》1998,39(2):122-130
本文采用1979—1995年间由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观测和归算的日长变化(△LOD)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与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各自归算的大气角动量(AAM)序列,重新分析、研究和估计了大气对△LOD的激发作用,比较了上述各个大气角动量序列对△LOD激发贡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NCEP/NCAR用同化后的全球气象资料重新归算的AAM序列比原来NMC的序列具有系统均匀化、噪声小和分辨率高的特点,以及和日长变化的符合度更好.2.采用NCEP/NCAR重新归算的AAM来研究大气在从亚季节性到年际时间尺度上对非潮汐△LOD的激发贡献,得到进一步改善的结果,尤其是在准两年时间尺度上.但是大气仍不能解释全部△LOD化,可能存在其它激发源.3.大气对△LOD高频潮汐项的估计值影响较小,并从△LOD中解算出周年和半年潮汐参数估计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杨本有  陶桂琴 《天文学报》1996,37(4):368-376
本文根据Markov随机过程理论,给出了周年极移振幅ra序列的一阶Markov链概型,并建立了ra序列增加年R与减小年D游程以及(R十D)游程循环(周年极移循环)的概率分布模式,经统计假设检验,一阶Markov链可以很好拟合。序列的变化过程.得到了ra不同状态的平均首次到达时间矩阵,其值大多与实测符合.ra的基本周期为2年、6.07年、6.54年、7.08-8.50年、21.25-28.33年和85年,而6.07年是它的一个主要周期.由Markov链的遍历性定理得到,预报ra时取用在此之前的第6—13个以内的样本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JYD1962-1986年的地极坐标值X、Y用6年滑动平均法求得其平极的长期分量X0、Y0。并以BIH的地极从价值系统为基准,对JYD系统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YD系统在1976年以后线性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从1988-1999年的现代技术测定的高精度极移序列EOP(IERS97C04)推导出激发函数χ^m)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CNEP/NCAR)提供的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χp和χib^p,使用几种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气对极移高频振荡(12-42cpy)激发贡献,复数小波变换和功率谱分析表明,χ^m和χ^p序列在高频段内呈现比较强的谱峰,它们具有相似的谱特征,比较而言,χib^p在这个频率段内比χ^p要弱些,χ^m和χ^p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逆向)和0.6(顺向),两个序列之间的平方相关谱的估计值分别在0.5-0.9之间(负频)和0.4-0.6(正频),相位谱表明χ^p(AAM)超前x^m一天左右,这些大气是极移高频变化的主要激发源,特别是在逆向运动上具有更大的贡献,由于它们之间位相差和振幅变化的不稳定性,说明可能存在AAM以外的其他激发源,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χ  相似文献   

12.
本系统地研究了简并双星的形成,提出了简并双星形成的三种形成途径;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公共包层途径,公共包层-公共包层途径,核暴露-公共包层途径,并对简并双星的形成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探讨了模型参量(潮汐星风增强系数,稳定的洛希瓣物质交流过程中物质转移效率,双星初始质量比分布,公共包层抛射效率)对结果的影响,本模型成功地解释了简并双星的形成,解释了简并双星的质量分布,质量比分布和周  相似文献   

13.
厄尔尼诺与太阳活动的50d振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志安  林巧 《天文学报》1996,37(4):443-448
本文分析研究了1981—1994年太阳辐射流量(2800MHz)、太阳黑子相对数、大气角动量和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序列的50d振荡.振荡周期的变化范围从40d至60d,它们的变化规律极其相似。1981年-1994年期间发生的3次厄尔尼诺均出现在太阳活动的50d振荡周期的谷值时期.这说明太阳活动的50d振荡可能是引起厄尔尼诺事件的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利用AR谱估计的Marple算法分析了ERP(SHA)序列中的谱结构,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和极移)的一些基本周期在谱结构中的存在表明,ERP(SHA)序列伯可靠性以及它在天和地球物理方面的可应用性。本还给出了ERP(SHA)序列的高频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1800 ~1995 年的日长年均值( △ L O D Y) 观测资料表明:日长( △ L O D Y) 的十年波动明显大于观测噪声水平。用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 L O D Y 观测资料, 表明△ L O D Y 的十年尺度的周期为60a ( 年) 和30a( 年) , 所对应的振幅为1 ms 和0 .5ms 左右。文中采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提供的( E O P C0497 的日长( △ L O D C0497) 序列以及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 C E P/ N C A R) 利用全球气象资料归算的大气角动量( A A M) 序列进行低通滤波分析, 日长和大气角动量在十年尺度上的波动不一致, 大气角动量只影响到日长短于年际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文中用理论近似来计算核幔电磁耦合力矩的轴向分量, 它与天文观测△ L O D 资料推出的力矩量级相当, 核幔电磁耦合假说可作为△ L O D 的十年尺度波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DE303/LE303星历表在激光测月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利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星历磁带DE303,在计算机内存在中创建DE303/LE303星历表和月球天平动LLB303文件的过程,并应用这一最新历表处理了1987年10月至1990年12月的全球4个测月站的观测资料,求得了UT0-UTC序列SHA90M01。同时,对不同历表解逄的UT0-UTC结果也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DE303/LE303星历表LLB303天平动历表照片得到的UT0-UTC序列的外部精度略好于用DE200/LE200星历表及LLB200天平动历表归算所得结果序列的外部精度。  相似文献   

17.
应用在IBM4341计算机上建立的Hansen摄动计算方法的软件,快速自动出了Flora群里五颗其周日平均运动n-997″小行星:(261)Prymno,(587)Hypsipyle,(753)Tifis,(783)Nora,(1598)Paloque和一颗n-975″小行星(855)Newcombia所受木星摄动的三角级数解,与过云用Bolin群法计算所得近似解作比较,因现在计及了(3E-10θ)长周期项和精化了(E-3θ)等主要周期项的系数,使得这些小行星普遍摄动计算的结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利用依巴谷暂定星表(H37)为统一参考架解算出的地极坐标序列的POLE95序列,分析了地极价值的长期变化、Markowitz变化和其它低频变化。从两个序列得到地极移动长期漂移速度的平均值为3.86mas/yr,方向为西经82°.7;对Markowitz波动的分析表明,其周期约为25-30年,周期和振幅的变化程度分别为10%和40%。  相似文献   

19.
章动序列的不准确引起春分点和黄赤交角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射电源的赤经、赤纬。利用IRIS网五天一组的VLBI观测资料,我们解算了定组观测的13颗射电源的赤经、赤纬,从射电源的位置残差解算出黄经章动和交角章动的改正,并估算了章动周年项(365.3天)和半年项(182.6天)的系数改正及自由核章动的振幅。  相似文献   

20.
海尔-波普(Hale-Bopp)彗星的观测刘学富1997年春天要发生的两大重要天象:一是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可看到日全食;另一个是1997年春(2月中旬~4月底)可能出现亮度壮观的海尔,波普彗星,为了帮助天文爱好者朋友们开展天文观测,特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