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人机遥感图像及其三维可视化在汶川地震救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几何变形原理,对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图像拼接与几何校正,正射精校正等处理后与高精度DEM融合,制作出了研究区景观的三维遥感虚拟动态模型。通过分析三维可视化图像,结合地形资料,对汶川地震重灾区安县荼坪河流域由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地貌变化造成的堰塞湖和相关灾害,进行了高分辨率、低空遥感的灾害信息获取和灾情评估。实践表明,在灾害应急和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无人机低空遥感及其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能够对震后各种实时情景进行精确描述,为决策者提供了准确、详细、及时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2.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程度的快速制图,对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房屋倒塌程度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房屋倒塌分类标准不统一、解译标准缺乏等,在考虑人员和经济损失状况、灾害救助、恢复重建难度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支持下的重大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程度的分类体系,分为未倒塌、轻度倒塌、中度倒塌、重度倒塌、完全倒塌5级。系统描述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解译规则,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瓦砾信息开展房屋倒塌程度的遥感识别方法。最后,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房屋倒塌程度识别精度达到92.73%,完全能够满足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的需求。该方法体系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洪灾遥感监测与损失风险评价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灾遥感监测与损失风险评价系统,是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平台,由洪水灾害信息接收与采集,洪水灾害模拟和洪水灾害损失组成的较完整的系统,将数据库与模型库集成,当系统接受和采集了实时获取的洪水灾害的遥感监测与常规观测的信息后,通过图像处理与信息融合,能迅速确定洪水灾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实时地提供洪水淹没范围并估算经济损失,为专家调度决策、指挥救灾抗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快速全面的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对于减少灾害损失、预防次生灾害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凭借其快速、大范围、高精度地获取地面信息的特点在震后信息提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光学遥感数据由于受到震后多云雨天气的影响,往往难以获取有效数据。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全天候获取数据,已成为震害评估的重要数据源。随着遥感图像向着高分辨率方向发展,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更有利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本文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例,采用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图像为数据源,从道路震害分析、滑坡次生灾害提取、同震形变场计算等多个角度开展应用研究,对此次地震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结合高分辨率光学和SAR遥感影像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全面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遥感在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石菊松  吴树仁  石玲 《地质论评》2008,54(4):505-514
在对常用的光学遥感卫星影像、InSAR,LiDAR等遥感技术方法介绍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些方法在滑坡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从滑坡风险评估中的基础地形数据获取、滑坡编录与制图、监测、滑坡因素制图、承灾体制图等5个方面阐述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中的支撑技术作用与应用前景。从遥感影像在滑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解译能力、影响解译的因素、精度评价和遥感数据源选择等角度阐述了常用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评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 ① 遥感技术在滑坡风险评估中的主要作用为数据、信息的获取与更新;② 滑坡的遥感影像解译能力取决于影像空间分辨率与待识别滑坡大小的相对关系,影像的时间分辨率、滑坡与其周边环境的对比度、立体影像的获取能力是利用遥感影像开展滑坡探测、识别与制图的关键要素;解译方法和解译员的专业素质是滑坡遥感解译的重要影响因素;③ 遥感影像与GIS空间分析、3D可视化的综合可有效增强滑坡识别与制图的效率和精度;④ 对于遥感解译滑坡的精度评价应针对具体影像的可解译性从有效解译,错误解译和遗漏解译三个方面予以客观评价;⑤ 滑坡风险评估应针对具体应用,从成本效益比的角度,本着“够用为止”原则合理选用遥感数据源。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预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吉林省50县市1951-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暴雨灾情损失数据,1:5万DEM数据、水系、TM遥感卫星影像资料以及GDP、人口等数据,探讨了吉林省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确立了各因素的权重系数,构建了吉林省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过程预报降雨量对2013年8月14-17日的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进行了预评估.结果表明:重大暴雨过程灾害损失综合风险的高值区分布在四平、辽源大部以及长春、吉林、通化城区附近,风险偏高区位于中南部,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为中低风险区.灾害损失风险评估模型预评估效果良好,可在实际的暴雨过程灾害损失风险预评估业务中使用,由于通过该模型的评估结果可迅速圈定各级洪涝风险区,对提高重大暴雨过程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以及防灾减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尤其是巫峡高陡岸坡发育区域,历来是滑坡灾害高发区,对三峡库区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为了厘清巫峡高陡峡谷区滑坡灾害发育的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特征,本研究以高精度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以巫峡高陡峡谷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面对对象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的高精遥感影像进行分割和分类,结合多尺度分割和ESP(Estimation of Scale Parameter)工具确定最优分割尺度,选取典型的滑坡对象样本进行最近邻分类,探索基于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的高陡峡谷区滑坡灾害识别技术方法。经试验得出高陡峡谷区基于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滑坡灾害识别的最优分割尺度为720,形状因子和紧致度为0.5,在分割基础上,进行分类和滑坡信息提取。通过对比已有滑坡灾害资料,基于遥感影像自动识别滑坡灾害技术得到的研究区滑坡灾害分布结果总体精度达到了0.8696。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精度的遥感影像自动识别滑坡灾害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分割与滑坡识别,精度评价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研究结果为巫峡高陡峡谷区滑坡灾害的识别、调查、预测和防治提供依据,对三峡库区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灾区地灾评估结果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紧急组织开展了四川、甘肃、陕西受灾地区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估。通过遥感调查和实地排查,共确定汶川地震灾区84个受灾县(市)的主要地质灾害点16644个,其中四川灾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点218处。这些地质灾害点威胁大量居民地和水库、损毁公路和耕地林地、危害河道和桥梁等。评估成果将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领导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近年突发性灾害遥感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突发性灾害遥感应急调查的实际需求,确立了湖南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遥感应急监测数据库的内容,包括遥感影像、基础地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土地覆被、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8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每种类型数据的来源、采集方法及数据组织方式等,首次建立了湖南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遥感应急监测数据库,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初步形成了突发性灾害遥感应急调查体系。  相似文献   

10.
西藏墨脱公路的灾害地质遥感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墨脱县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缝合带上 ,那里是地质灾害的博物馆。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隔以及交通、气候等条件的限制 ,无法采用常规手段进行公路的灾害地质勘察。为填补西藏墨脱地区地质资料的空白 ,作者采用了LandsatETM +、Ikonos- 2及航空遥感等多源遥感资料 ,并基于多层次地学遥感分析技术研究墨脱地区的地质灾害现象及其区域分布规律 ,准确地确定了路线通过的灾害地质体 ,为墨脱公路最佳路线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已成为区域地质灾害及发育环境宏观调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应用法国SPOT5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调查与监测,按照建立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室内遥感解译、野外实地验证、室内再解译的技术路线,共解译出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505处,并对灾害重点片区进行详细遥感调查.通过野外验证取得较好应用效果.SPOT5影像数据不但满足l:5万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且完全满足1:1万重点片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许多震例表明,恰当的应急反应可以有效地减轻地震造成的灾害,尤其是能减少人员的伤亡。地震发生后,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调查震害、评估损失,粗略地提供灾区的范围和受灾程度,使政府有关部门对灾情有宏观上的了解,从量级上掌握地震现场的破坏情况及灾情可能发展的趋势,及时部署救灾工作,以便有效地降低灾害的影响。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图像获取方便等特点,遥感手段在震害的评估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成为一种方便、快捷、便宜的信息源,可以期望,遥感手段能够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宫本旭  李亮 《贵州地质》2011,28(3):230-232
随着遥感领域的发展,遥感航拍数据成为了部分行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但是在贵州等多云多雾的地区,由于常年处于云雾天气,对卫星航拍造成数据难以接收、影像使用率低等问题,而无人机遥感数据即可解决云雾天气影响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无人机遥感数据的获取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遥感影像提取震害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基于GIS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震害遥感快速提取与损失评估的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 ,介绍了巴楚—伽师地震的航空与卫星遥感资料的获取、图像数字处理与震害提取过程 ;描述了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与地质灾害的遥感图像特征 ;根据以往震害遥感影像统计经验与本次地震震害遥感特征 ,提出了遥感震害分级分类标准和地震烈度划分标准 ,进而得到基于震害遥感影像的伽师地震等震线图。文中对所得到的地震烈度与地面实际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要求与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时效性分析 ,认为我国利用航空遥感与卫星遥感资料获取地震灾情信息已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泥百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性的测算和统计。它是泥石流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泥石流灾害,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可能伴有潜在的间接影响。此外,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的不同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所以,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需要通过适当的指标来反映。根据承灾体特点,文章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指标,分别为人员损失、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费用,并且对于每个指标给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人员损失主要由因灾死亡损失和因灾伤害损失两部分构成;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集在在建筑、资产、交通、管线、资源5个方面,间接经济损失则通过与直接经;声损失的比例关系来进行换算;救灾投入费用是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治理、恢复等所花费的费用。最终的灾害总损失等于上述3部分损失之和。在此基础上,综合时间和地域因素,提出了灾害损失的时空比较方法,从而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为定量反映灾情、进行泥石流救灾优先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遥感技术具宏观性、直观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经济效益好,成本低、收益高以及实用于地面工作困难地区等优点,因而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以及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蓟县北部矿山开采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晖  杨士道 《华北地质》2005,28(3):180-186
矿产资源开发遥感动态监测工作的基本做法,是通过遥感图像的信息提取、解译,结合实地调查,对矿山开采规模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客观的反映。在进行不同时相遥感影像融合实验中,运用不同的增强处理,分别赋予红、绿、蓝三色于各波段,提取不同传感器在不同时间所获取的影像不一致性和互补性产生的异常信息,直观的反映了不同时期矿山开采的变化。此方法对矿山开采动态监测在边界确定、圈定范围、数据更新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解决了以往这些资料的获取途径和方法存在的误差大、速度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受山洪灾害影响突出的云南文山城区为研究区,从承灾体属性特征和社会承灾能力二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山洪灾害易损性分析的方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完成城市土地覆盖类型解译,在此基础上应用GIS定量分析城市山洪灾害易损性。对承灾体属性特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城区50年一遇山洪淹没范围内的承灾体中城市房屋建筑的易损性最大。对易损性要素中的社会承灾能力分析认为,由于文山城区段防洪河道行洪能力低,蓄滞洪能力弱。山洪灾害的易损性仍然较高,山洪对文山城威胁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信息系统所集成的是在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以多种数据方式存贮的基础遥感资料、专题解译资料、辅助分析资料以及综合调查资料。文章从数据格式转换与属性传递、数据配准、影像全波段镶嵌、数据分切与检索、数据集成显示等四个方面对RS、GIS信息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湖南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巨量数据的有效集成和质量保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藏羊卓雍错湖面遥感监测模型及近期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羊卓雍错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 其水域变化受到当地老百姓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 应用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等遥感数据可以方便、 准确地获取湖泊面积、 周长等信息, 但是由于Landsat 等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影像受到卫星重复周期和卫星过顶时多云天气的影响, 无法实现湖泊面积变化的常规业务化连续监测. 为此, 以Landsat 等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为主要遥感信息源, 结合羊卓雍错水位观测资料, 建立了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与水位波动之间的相关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利用该湖泊面积遥感监测模型, 结合近期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羊卓雍错湖面面积变化特征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