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地减少碳的排放量,气候变化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目前全球最为紧急的任务是阻止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低矮的太平洋岛国消失,否则,居住在这些岛国的人们将不得不失去他们的家园。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低矮太平洋岛国的消失似乎并不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看到的事情,近期人们关注的事情,是这些岛屿上的基础设施受到强烈台风的破坏,而这些强烈台风大多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环境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和福祉,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气候变化加剧、海洋污染持续、局部海洋生态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减、珍稀物种消失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部分海域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  相似文献   

3.
近期,朝鲜进行的核试验、伊朗的核野心、美国政府对核武器的重申、保障核材料充分安全性的失败以及美国和俄罗斯持续拥有的大约26000件核武器均是地球上这种灾难性最大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人们还一直在关注对人类文明造成威胁的各种人为因素,结果发现,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险丝毫不逊色于核武器。短期内,气候变化所形成的影响似乎不及核爆炸,但在将来的三四十年中,气候变化将给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将气候变化描述为对于这个星球来说远比恐怖活动更为糟糕的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12-13
<正>2009年12月,本该在19日凌晨结束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进入"加时阶段"。世界人民对这场马拉松式的谈判的期望远不只一份柳暗花明的协议,或者一句慷慨激昂的承诺。拯救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种种可预见性灾难的计划再次搁浅,年结候会加时阶  相似文献   

5.
奇云 《海洋世界》2005,(4):14-16
兰德尔说:“这听上去有些悲观,气候变化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十分特殊,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敌人拿枪指着你。所以我们非常被动,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走向灾难的道路上所处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8,(4):6-6
多国生物学家最近表示,全球升温可能会在未来100年内将鲨鱼等海洋捕食动物引向南极,彻底改变南极海域生物圈结构,给那里的海洋生物系统带来灾难。他们警告说,受全球升温影响,南极海域水温将逐步回升,惧怕低温的鲨鱼等海洋捕食动物可能乘虚而入,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7.
杨娟 《海洋世界》2009,(12):49-53
在哥本哈根即将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人类为阻止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灾难而达威最终协议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上。经济发展目标和全球商贸利益,究竟是谁造成了眼下的状况,究竟是谁使人类置身危难之中?事实上,说气候变化之灾起源于每一个家庭的说法并不为过。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发展中的世界里扮演了造成此难题的不光彩角色。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8.
游佳 《海洋世界》2010,(1):30-33
<正>2009年12月7日,引人注目的世界气候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超过130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了此次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所有与会领导人都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所有国家都表现出了要采取行动的意愿。各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并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同时,各国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也展开了讨价还价。此次会议被称作"拯救地球命运的最后  相似文献   

9.
施征 《海洋世界》2004,(1):38-40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资源全部来自海外。光从这一点就迫使日本不得不大力发展海军,以保护其漫长且脆弱的海上交通线。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8,(6):6-6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冰层融化对北极熊和其他北极海洋哺乳动物来说,意味着灾难。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冰冰情变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台风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强度和频率加大等事件的发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渤海和北黄海的冰情持续偏轻,2006年中国海域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全球水平。从我国海岸和近海工程安全与未来规划和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伴生事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野外调查、土层厚度测定、室内粒度分析、CaCO3含量分析和微结构鉴定资料,研究了西安地区约8500aBP来气候变化与风尘堆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末次间冰期第1阶段气候相比具有频繁变化和变异特点;3100aBP以来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比75~10kaBP之间的末次冰期还要强,风尘堆积与沙尘暴活动强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干。全新世黄土发育条件分析表明,黄土高原的黄土可以发育在冰期,也可以发育在与现代气候相近的间冰期,可以发育在冬季风占优势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发育在冬、夏季风活动强度相近的条件下。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为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深入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异特点对预测未来长期气候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岛市是中国北方典型海岸带城市代表,常年受到风暴潮灾害影响。本文以青岛风暴潮淹没风险为例,以适应策略制定为出口,构建一种基于适应的城市气候风险空间评估体系,该体系将风暴潮淹没从风险辩识、风险整合到风险分区有机关联到一起,有效评估基于中长期尺度的海岸带城市风暴潮淹没风险。通过研究发现,在未来各种情景下,淹没风险较高的区域分别为大沽河、洋河、墨水河及其沿岸,对于上述区域在未来中长期时间尺度内,在考虑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并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暴潮淹没带来的风险。从某种程度上基于适应的风险空间综合评估体系,可以将未来不同情景下的风暴潮淹没风险与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国家宏观适应方针等有机结合,有效评估基于中长期尺度的海岸带城市风暴潮淹没风险,并为实现从气候风险评估到适应策略制定的转变奠定一定的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海洋生态变化,确定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营养盐硅和水温。营养盐硅是主要发动机,水温是次要发动机。对此,杨东方等提出了营养盐硅的补充机制。文章揭示了"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模式":近岸地区和流域盆地的气候模式、内陆的气候模式和海洋的气候模式。由于这样的气候,产生了3个不同的区域:近岸地区和流域盆地成为多雨区,内陆成为干旱区,海洋成为风暴潮区。这个"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模式"在以后的年代中逐渐得到证实,在2010年的天气变化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此,应该充分了解这样的气候变化模式,积极应对它给人类带来的旱涝灾害和高温,为中国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以及水产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影响一直是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重新审视渔业与水域生态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渔业管理中考虑生态问题,在海洋环境保护中发展渔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将从气候变化的表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入手,分析气候变化对渔业以及水产养殖的影响,在气候变化与渔业的互动关系中寻找渔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对比人们对气候系统的观测记录发现,气候变化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并且广泛地影响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拿大地处北美地区,三面临海,沿海地区受到气候变化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本文以《气候变化下的加拿大海岸》为蓝本,首先对气候变化的涵义与影响现状予以解释,然后介绍加拿大沿海地区的社会、自然和气候特性,及其目前不同行业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情况,之后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主要介绍加拿大沿海地区的预测气候变化及其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加拿大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适应目标和措施,以及正在开展和未来需要采取的方案、措施等,并指出气候变化下,加拿大沿海地区所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近期,世界顶尖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专家在呼吁政府削减财政开销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指出对于气候变化的不作为所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6,(4):3
正人类一直都在设想由于气候变化或者核战争等灾难导致地球毁灭的情景。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灾难的发生。这座种子库位于挪威和北极之间一座偏僻的小岛上,它被建造在一座山体内部约120米的地方。这里储存着来自全世界的贵重农作物种子,最近由于叙利亚内战的爆发,它首次为人类提供了帮助。斯瓦尔巴全球种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世界顶尖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专家在呼吁政府削减财政开销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指出对于气候变化的不作为所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3,(11):48-4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期在斯德哥尔摩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已经翻了一倍,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将面临不可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