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者对鱼(Miichthys miiuy)的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45日龄幼鱼)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鱼的受精卵在水温21.4℃~22.0℃,盐度25.7条件下,经过29 h30 min仔鱼孵出。从受精卵到仔鱼出膜可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等4个主要时期,然后进入胚后发育阶段。孵出后的3日龄仔鱼已能在水体中平游,极少数个体可开口摄食轮虫。4日龄仔鱼全部开口摄食,并对光反应敏感,出现明显的集群现象。22日龄的后期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形成,鳞片开始出现,进入到稚鱼期。39日龄后,鱼全身披满细小的鳞片,全部分布于育苗池的底部,开始进入到幼鱼发育阶段。根据仔、稚、幼鱼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对鱼的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对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对各时期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并详细记录了各时期全长、口裂、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变化.根据卵黄囊和油球的消失、鳍膜的消退、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缩、鳞片的生长及色素的变化把云纹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包括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水温26.71±1.26℃的培育条件下,仔鱼4日龄开口摄食;至6日龄,卵黄囊和油球消失,进入晚期仔鱼期;至29日龄,鳍膜消失,进入稚鱼期;至41日龄,鳞片开始长出,至59日龄,稚鱼全身覆盖鳞片,完成变态,进入早期幼鱼期.并发现在生态幅范围内提高培育水温,可以提高生长效率,加快育苗速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光唇鱼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光唇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沉性、弱粘性。在水温23—25℃下,胚胎发育历时46h45min,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等阶段。在水温24—27℃下,仔、稚鱼发育历时22d,初孵仔鱼具有较大的卵黄囊,胸鳍原基及肛门原基形成;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体侧8条横斑形成,各鳍均已出现,进入晚期仔鱼阶段;14日龄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基本完成;16日龄仔鱼鳞片开始出现,进入稚鱼期;22日龄稚鱼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相似文献   

4.
鮸状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状黄姑鱼的胚胎和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绝状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0~23℃,盐度26~30的条件下,经24h35min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分为26期。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仔鱼前期;孵化后5~22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23~32日龄为雅鱼期;孵化后33日龄进入幼鱼早期。仔、稚鱼培育水温18~28C,盐度20~30。仔鱼2日龄稍开口,3~4日龄为混合营养阶段,是仔鱼的主要危险期。  相似文献   

5.
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以及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的变化,将斜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8mm(1.60~1.78mm).在培育水温为21.0~28.5℃,盐度为24.8~28.3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5日龄为前期仔鱼,3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6日龄至31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日龄至68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69日龄进入幼鱼期.背鳍第二鳍棘和腹鳍鳍棘的长出与收缩是斜带石斑鱼前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此外,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期发育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星斑川鲽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 ℃,S 27~31,光照度500 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星斑川鲽初孵仔鱼全长1.80~2.08 mm, 1日龄仔鱼平均全长2.89 mm;3日龄开始摄食;5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15~16日龄全长8.84 mm,开始伏底变态进入稚鱼期;20日龄全长10.12 mm,稚鱼右眼完全迁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星斑川鲽仔鱼变态发生日龄与培育水温有关,在12~15 ℃需24~27 d;15~16 ℃需18~20 d;17~19 ℃需15 d.开始变态仔鱼全长9 mm,变态完成时全长11 mm.幼鱼期鳞被形成,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习性.  相似文献   

7.
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对漠斑牙鲆(Paralichthys lethostigma)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73±0.211mm.在培育水温18.1~23.0℃和盐度为33~34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7日龄为前期仔鱼,6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8日龄至30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1日龄至45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46日龄进入幼鱼期.冠状幼鳍的消长、右眼的移位以及体色的左右不对称是漠斑牙鲆早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外部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丝鳍圆天竺鲷(Sphaeramia nematoptera)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其繁殖习性以及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丝鳍圆天竺鲷的繁殖活动由雌鱼主导,在凌晨1点至3点交配,产卵受精后由雄性口孵,产卵间隔期为11~18d,无季节性。雌鱼单次产卵3126~4882粒,受精卵近圆球形,卵径(720±10)μm,内有数颗油球;在水温(27.0±0.5)℃条件下,受精卵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到出膜需187h。丝鳍圆天竺鲷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初孵仔鱼全长(2.8±0.1)mm,口裂高度(0.202±18)mm,孵化后第二天仔鱼开口摄食;孵化后24d鳍条形成,身体出现两条黑色条带,结束浮游阶段,进入稚鱼期;孵化后50d鳞片完全形成,体色斑纹等外形特点与成鱼相同,进入幼鱼期;孵化后360d性腺发育成熟,具备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菊黄东方鲀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菊黄东方鲀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情况.其结果表明:在水温20-21℃、盐度20-30、pH值8.0-8.3的条件下,受精卵受精后2h为2细胞期、15h为囊胚期、30h为原肠期、55h为胚体期、152h孵出仔鱼;孵出仔鱼在水温19-28℃、盐度20-30、pH8.0-8.3条件下,孵化后5d开口、18d进入稚鱼期、40d进入幼鱼期.此外,对胚胎及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进行较详细描述、测量并给出示意图.  相似文献   

10.
Mian状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鼎勋  洪万树 《台湾海峡》1998,17(2):149-155
本文对Mian状黄姑鱼的胚胎和仔、稚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Mian状黄姑鱼的爱精卵的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0 ̄23℃,盐度26 ̄30的条件下,经24h35min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分为26期。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仔鱼前期;孵化后5 ̄22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23 ̄32日龄为雅鱼期;孵化后33日龄进入幼鱼早期。仔、稚鱼培育水温18 ̄28℃,盐度20 ̄30。仔鱼2日龄稍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菊黄东方纯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情况.其结果表明:在水温20~21℃、盐度20~30、pH值8.0~8.3的条件下,受精卵受精后2h为2细胞期、15h为囊胚期、30h为原肠期、55h为胚体期、152h孵出仔鱼;孵出仔鱼在水温19~28℃、盐度20~30、pH8.0~8.3条件下,孵化后5d开口、18d进入稚鱼期、40d进入幼鱼期.此外,对胚胎及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进行较详细描述、测量并给出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显微观察和测绘法对条斑星鲽早期生长发育的数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条斑星鲽成熟卵子为悬浮性、端黄卵,圆球形,卵径1.7—1.9mm,无油球。在水温(9.0±0.5)℃条件下,受精卵经196.3h孵化出膜。在水温12—14℃条件下,7日龄(DAH,days after hatching)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口,肛门与外界相通,开始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仔鱼开口饵料为轮虫,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轮虫,12日龄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30日龄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40日龄后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生活史无鳔。脊椎骨末端上曲发生在21日龄,至28日龄完成。70日龄幼鱼鳞片和侧线已形成,鳍条数量与成体完全一致。变态过程:32日龄苗种进入变态期,左侧眼睛开始上移,42日龄眼睛转移至头顶,50日龄眼睛转到右侧,完成变态。研究了鳍的发生及生长过程:背鳍、胸鳍、腹鳍、尾鳍、臀鳍分别发生于19、0、20、19、10天,至50日龄幼鱼,除胸鳍外其它鳍的鳍条数与成鱼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犬齿牙鲆早期发育的规律,2006年3-6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观察、测定、拍摄犬齿牙鲆仔、稚、幼鱼各期的发育时间及早期的形态特征.犬齿牙鲆室内人工育苗的培育水温19~21 ℃,S为30,pH为8.2,光照度为500 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初孵仔鱼全长2.2~2.5 mm,身体透明,至4~5日龄,卵黄囊缩小,开始摄食,6~7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至29日龄全长9.0~9.4 mm,冠状幼鳍形成完善,开始进入稚鱼期;43日龄时全长15.0~16.0 mm稚鱼右眼完全迁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幼鱼期鳞被形成完整,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4.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鮋胚胎及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菖鮋(Sebastiscus marmor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在卵巢中发育.胚胎发育的营养靠自身卵黄提供.定期从褐菖鱼由雌鱼体内取出正在发育的胚胎或仔鱼,结合体外培育方法观察胚胎及仔鱼的发育特点.从受精卵发育至孵化,胚胎发育期可划分为18期.仔鱼孵出后继续在母体卵巢腔内发育,直至仔鱼开口后离开母体.因此,雌鱼怀胎期长达12d[(15±1)℃].产出的仔鱼大部分器官已建成,卵黄囊即将耗尽,不久开始摄食.实验表明,胚胎和仔鱼在体外培育可以正常发育,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发育速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岱衢洋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胚胎与仔稚幼鱼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养殖岱衢洋大黄鱼进行人工催产、自然产卵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观察了其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岱衢洋大黄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浮性;2)在水温23.0~24.0℃、盐度22.1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25.5h,主要经历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及孵化期等阶段;3)在水温22.0~24.0℃、盐度22.1~23.4条件下,仔鱼发育经历了前期仔鱼(0~7日龄)和后期仔鱼(8~18日龄);4)19日龄进入稚鱼前期,各鳍齐全;5)29日龄进入稚鱼后期,鳞片出现;6)36日龄以后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仔稚幼鱼生长方程为TL=0.570 3 D+0.750 1(R2=0.965 8),全长和日龄呈极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盘状分裂,中央有一个油球,卵径为(0.89±0.028)mm,油球直径为0.25mm;在水温为24℃、S为27条件下经22.5h完成孵化,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胚后发育阶段,1~3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卵黄囊完全消失,此时仔鱼处于混合营养阶段,进入前弯曲期;6日龄仔鱼油球完全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6日龄仔鱼尾鳍担鳍骨形成,脊椎末端上曲,进入弯曲期;21日龄仔鱼尾下骨后缘与尾索垂直,鳍条数不断增加,同时背鳍、臀鳍和腹鳍原基出现,进入后弯曲期;26日龄鱼苗全身被菊花状黑色素细胞,尾柄处开始被鳞,进入稚鱼期;31日龄以后,鱼苗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在水温为25~27℃,S为26~28的条件下,仔、稚、幼鱼全长与日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黄姑鱼进入稚鱼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明显增大,为减少自残,应及时分池和投足饵料。  相似文献   

17.
犬齿牙鲆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朴贤 《海洋科学》2012,36(6):64-71
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卵为端黄卵,受精卵浮性,卵径950~1100μm,油球径200~225μm.在水温20.5~22.0℃,盐度33条件下培育,受精后1 h 20 min 进入卵裂期,6 h 10 min 进入囊胚期,11 h 20 min 进入原肠胚期,19 h 10 min 发育到胚孔封闭期,胚体形成,26 h 50 min 尾芽出现,33 h 35 min心跳开始,48 h 10 min 开始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59 mm±0.02 mm,在培育水温为17.0~21.0℃,盐度24~34条件下,胚后发育时序为:1日龄~9日龄为仔鱼前期,10日龄平均全长5.52 mm±0.05 mm,卵黄囊和油球完全吸收进入仔鱼后期;40日龄平均全长20.82 mm±0.67 mm,各鳍鳍条发育形成进入稚鱼期;65日龄平均全长41.13 mm±0.88 mm,全身鳞被完整进入幼鱼早期  相似文献   

18.
圆斑星鲽早期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星鲽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仔稚鱼的变态发育,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描述。受精卵为分离的球形浮性卵,无油球。卵径1.6~1.8mm,卵膜薄、光滑、透明,具弹性。在8~8.5℃水温条件下,经过197h的孵化过程,仔鱼可以破膜而出。初孵仔鱼通体无色透明,眼在头两侧,全长(4.45±0.15)mm,卵黄囊长(2.2±0.05)mm,体高(1.4±0.02)mm。孵出1d后,仔鱼体干和距尾部1/3身长处膜鳍逐渐生长色素,孵化6d后开口摄食,25d尾鳍骨上屈,40d左眼开始上移右转,50d开始伏底,60d的培育稚鱼左眼完全偏转体右侧,体表鳞片生成,完成变态发育成幼鱼。  相似文献   

19.
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为我国东南沿海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养殖鱼类,目前亟待突破其规模化苗种培育的瓶颈技术问题。为探究横带髭鲷仔鱼发育阶段的摄食和生长特性,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4±0.2)℃、盐度为26的条件下对饥饿仔鱼形态发育、生长、不可逆点及投喂状态下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出膜后的初孵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3日龄卵黄囊消耗完毕,油球于8日龄消耗完全,混合营养期为5d。饥饿组仔鱼全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拐点出现在3日龄,在4日龄有畸形仔鱼出现。饥饿仔鱼初次摄食率为10.12%,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7日龄,为85.06%;PNR出现在7日龄和8日龄之间,至9日龄全部死亡。早期仔鱼(7日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7:00、11:00和15:00,晚期仔鱼(14日龄)在7:00、11:00、15:00和19:00四个时间段,摄食高峰均出现在白天,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有所延长。横带髭鲷仔鱼最佳开口摄食时间在3日龄,掌握仔鱼的摄食高峰期,在此时间段驯化配合饲料,对于活体饵料向配合饲料的驯食转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延迟投饵对黑鮸仔鱼摄食、存活生长及体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仔鱼在3日龄时开口摄食,4日龄时卵黄囊吸收完毕,6日龄仔鱼如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即进入饥饿死亡不可逆点(PNR),而延迟投饵3天(6日龄)以上的仔鱼在8日龄前全部死亡。正常投喂仔鱼(16%)和延迟投饵1天仔鱼(15%)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延迟2天投饵仔鱼(9%)。它们的高死亡(日死亡率为5%-6.5%)集中发生在3-8日龄期间,但低于3-7日龄内延迟投饵3天和完全饥饿仔鱼(日死亡率为18.5%)。在7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9.9%)的特殊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延迟投饵仔鱼(4.6%-8.4%)。在36日龄时,正常投喂仔鱼与延迟投饵1天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消失,与延迟投饵2天的仔鱼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延迟投饵引起开口摄食阶段仔鱼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减少,但延迟投饵1-2天的存活仔鱼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可以达到正常投饵仔鱼的营养水平。因此,不论在养殖条件下还是在自然水域,黑鮸仔鱼必须在开口后2天之内建立起主动摄食能力才可能保证其仔鱼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