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湖相沉积是一种非固结沉积物,是风蚀地貌发育的一种重要地质基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育在这种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分布非常普遍,但相关研究较少,尚缺乏风蚀地貌发育过程方面的研究。基于野外调查信息和理论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河湖相平原风蚀地貌发育的外营力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风蚀地貌发育的外营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蚀作用以及重力作用;(2)风蚀作用是风蚀地貌发育的主要外营力,但是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和重力作用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关键作用是形成风蚀突破口,而重力作用和风化作用是促进风蚀地貌后期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3)各种外营力协同作用和互为条件,它们在风蚀地貌发育的各阶段的重要性不同;(4)沉积层特殊沉积构造和外营力作用共同造成了风蚀地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火星风沙地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继彦  董治宝 《中国沙漠》2016,36(4):951-961
作为最活跃的地貌塑造外营力,风力作用在火星表面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对火星风沙活动及风沙地貌的认识是随着观测和探测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明确的。火星沙丘在北极地区连绵成带状分布,在其他地区分布比较零散,且主要与撞击坑、河谷和山谷相伴分布。火星风沙地貌与地球上相应的地貌类型形态相似而规模更大,表明两个星球上塑造风沙地貌的动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火星沙丘主要由玄武岩质(北极部分沙丘为石膏质)颗粒堆积而成,沉积物粒度比地球粗,主要是由中沙和粗纱组成。随着获取影像时空分辨率的提高和着陆器在火星近表面的观测,发现火星上部分区域的沙丘和沙波纹比较活跃。同地球一样,火星风沙地貌也可指示火星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潘志新  任舫  彭华 《地理研究》2018,37(12):2399-2410
美国西部和中国东南部都是世界上中生代红层的主要分布区,形成了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对比研究价值。通过地质资料分析和野外考察,对美国西部红层的分布和形成年代,地质构造背景,岩性和地貌特征等进行梳理,并和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美国西部红层地貌和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都是发育在红层基础上的侵蚀地貌,都有显著的红色陡崖坡,但受控于区域地质构造、物质基础、及主导外营力等因素的差异,两地具体的地貌特征并不完全一致。美国西部红层主要形成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红层堆积的构造环境为大型弧后盆地,沉积环境复杂多变,以陆相为主,尤以风沙沉积最为典型,岩性以细砂—粉砂岩和泥岩为主,砾岩很少,主导外营力为流水下切,红层发育的地貌类型相对单一,总体以高原—峡谷景观为主。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红层多形成于白垩纪,构造环境为内陆中小型断陷/拗陷盆地,沉积环境全部为陆相,以粗碎屑混杂堆积为主,主导外营力以流水冲刷侧蚀为主,发育的地貌类型较为多样,整体以簇群式峰丛—峰林景观为主。  相似文献   

4.
地貌形态是内外营力过程瞬时对抗作用的结果.人类历史与地貌演化的过程相比,不过是非常短暂的瞬间,但是,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自然的地貌演化过程发生了改变.本文以侵蚀过程为例,通过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定量分析,从一个侧面分析人类活动在地貌演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独龙江流域地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首先概述独龙江流域的地貌基本形态结构,分析现代地貌作用的外营力,讨论地质构造和地表物质对研究区地貌形成的作用和影响。作者着重根据现代冰川分布及其特征、古冰川遗迹、冰缘地貌类型和古冰缘地貌遗迹,研究独龙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的构造抬升和气候演变。最后分析研究区坡地形成过程,河流地貌的发展与演变,阐述独龙江流域的地貌发育史。总之,文章坚持将今及古的观点,反对泛冰川和泛构造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划和类型是地貌学研究的两大核心内容。中国地貌区划已有诸多划分方案,比较而言,各种方案存在遴选指标不一、确定等级较少、反映特征各异、划分结果不同、成图尺度较小等不足。应中国地理国情普查等国家专项任务的需求,对较大尺度、多级地貌区划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梳理中国地貌区划的理论,包括板块构造与地貌圈特征、地貌形态与内外营力体系、地貌形态的类型组合与区域分异的基础上,基于2013年提出的中国地貌二级区划的新方案,归纳了全国多级地貌区划分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大区—地区—区—亚区—小区”的全国五级地貌等级分区方案,建立了“大地构造控制下的地势阶梯特征—>区域宏观形态类型组合—>内外营力及基本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内形态类型组合—>区域微地貌形态组合”的五级地貌分区指标体系,提出了五级地貌区划体系的命名规则和编码方式,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进行多级地貌区划单元精确定位的技术与方法,完成了全国1:25万尺度五级地貌区的划分,包括6个一级大区、36个二级地区、136个三级区、331个四级亚区、1500多个五级小区,并建立了全国地貌区划数据库。该研究对于促进中国区域地貌学的发展、基于地貌区划的应用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涪江上游流域地貌特征及其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也可为该区域构造活动和河流发育历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经空间叠加处理的海拔高程数据和地势起伏度数据,在涪江上游流域划分出15种地貌形态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断裂活动状况,从研究区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地势起伏度、干流下切深度、河道水平扭错等方面探讨流域地貌特征对断裂活动性的响应,结果表明:(1)虎牙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带逆冲活动驱动区域性间隙抬升使中海拔地貌区成为涪江上游流域地貌类型的主体;(2)虎牙断裂逆冲作用导致位于上盘的西侧块体具有更高的隆升幅度和海拔高程,并加剧了外营力侵蚀,形成了相对较高的地势起伏形态;龙门山断裂带三条主干断裂的上盘叠瓦式向上推移,使虎牙断裂东侧区域海拔高程和地势起伏度均自北向南逐级降低;(3)涪江上游流域一系列逆断层的差异活动导致位于断裂上盘区域的河道下切深度、下切速率总体上大于下盘区域。涪江干流对流经区域地表的切割,内、外营力的贡献比值大致为1.95∶1;(4)横跨断裂的涪江河道因断裂平移走滑而沿断裂走向发生同步弯曲,龙门山断裂带的区域性右旋作用使涪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流向在龙门山地区发生系统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复杂,种类繁多。这些千变万化的区域地貌景观,都固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宏观上来讲,一般认为反映在地貌上有三条重要界线;第一条是南北向界线,即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第二、三条则为东西向的界线,即天山——阴山和昆仑山——秦岭——大别山。这几条界线相互交切,勾绘了中国地貌形态结构分区的主要轮廓。在第三条界线中的东段秦岭、大别山一线,北部以堆积平原、高原为主,高峻山地不多;南部绝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和小型盆地。因处于东部季风湿润区,在外营力的表现上以流水作用为主。天山——阴山以北的蒙新高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南溹须河流域更新世地貌演变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同区域密集分布的史前聚落与早期城址密切相关,河南溹须河流域地貌演化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但早期研究侧重于宏观时空尺度下的地貌特征描述,地貌类型划分与演化特征分析不够细致,使得后续研究进展困难。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溹须河流域更新世地貌特征与演化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对各类地貌的面积与比例进行量算,并对地貌演变的作用机制进行评述。结果显示,新构造运动控制着区域宏观地势的形成,其对区域东部沉陷和西部抬升具有决定作用。第四纪频繁的气候波动强烈影响着区域水流的强度与频率,并以堆积、侵蚀等不同形式对以河流地貌为主的溹须河流域现代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修塑作用。在构造、气候等作用下,溹须河流域现代地貌逐渐形成。尽管溹须河流域的地貌框架形成于燕山运动时期,但在构造、气候等内营力、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当前的地貌特质逐渐构成,而且依然处于持续的演变当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M的湖南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地貌分类较少关注微观地貌特征信息的问题,该文依据1∶25万DEM数据开展湖南省地貌形态特征分类的实验研究。首先,确定分类实验的最佳分析窗口为0.28km~2。其次,根据可以反映宏观形态特征的起伏度和切割度指数,可以反映微观形态特征的地形位置指数(TPI),构建了分类指标体系并将湖南省按照地貌形态特征分为12种地貌类型。第三,地貌分形维数值是检验地貌形态特征的重要指标,选用研究区5个小流域并分别计算其分维数值,据此进行分类结果检验。研究结果说明该文的实验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微观地貌形态信息。  相似文献   

11.
艾南山  陈洪凯 《地理科学》1996,16(4):298-304
根据沙依德格尔的对抗性原理,研究了新构造应力场对公路水毁的影响问题,发现在高应力区,如果公路走向平行于新构造应力场的剪切面或垂直于这个应力场的主压应力方向,公路的稳定性即将变坏。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河流纵剖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下凹度指标定量地描述河流纵剖面特征,华北平原诸河下凹型的纵剖面不仅与河长有关,而且也与水能有关。在综合分析影响河流纵比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造运动的形变率、床砂粒径和来沙系数三要素的复式回归方程,此式体现了内外营力对河流比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休宁白垩系红层盆地的沉积特征和地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宁白垩系红层盆地是晚侏罗纪初,早白垩纪末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形成以后接受白垩纪的红色沉积物,沉积总厚度为2350—3929m。在喜马拉雅运动中盆地抬升,在构造、沉积和外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红层地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将因外生环境被破坏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责任、资源消耗、人力资源等指标纳入监控范畴,使因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外部成本可以在会计核算体系中得以披露.通过对环境经济学的剖析,结合中国实际,探寻一条中国环境会计核算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土壤硒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按垂直自然带谱研究了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山地草旬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潮土中硒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硒在土剖面上的分异,除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外,淋溶和粘人作用强烈地制约着硒在剖面上的迁移;(2)不同机械组分中的硒含量以粘粒中最高,呈明显的粘粒>细粉粒>中粉粒>砂粒序列。因此,成土过程中,不同机械组分以及次生或们生矿物和垂直运动和自然分选作用对土壤硒的地理分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易于淋溶失的有机态或钙结合的硒对所研究的土壤表层硒的贡献都大于50%。提出淋溶作用是我国低硒带形成的主要外营力。  相似文献   

16.
《Basin Research》2018,30(2):344-369
The position and mobility of drainage divides is an expression of exogenic landscape forcing and autogenic channel network processes integrated across a range of scales. At the large scale, represented by major rivers and continental drainage divides, the organization of drainage patterns and divide migration reflects the long‐wavelength gradients of the topography, which are exogenically influenced by tectonics, isostasy, and/or dynamic topography. This analysis utilizes long‐wavelength topography synthesized by a low‐pass filter, which provides a novel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the direction of divide movement as well as an estimate of the ultimate divide location that is complementary to recent studies that have focused on the χ channel metric. The Gibraltar Arc active plate boundary and Appalachian stable plate interior, two tectonically diverse settings with ongoing drainage system reorganization, are chosen to explore the length scales of exogenic forcings that influence continental drainage divide location and migration. The major watersheds draining both the active‐ and decay‐phase orogens studied here are organized by topographic gradients that are expressed in long‐wavelength low‐pass filtered topography (λ ≥ 100 km). In contrast, the river network and divide location is insensitive to topographic gradients measured over filtered wavelengths <100 km that are set by local crustal structures and rock type. The lag time between exogenic forcing and geomorphic response and feedbacks cause divide migration to be unsteady, and occur through pulses of drainage capture and drainage network reorganization that are recorded in sedimentological, geomorphic, or denudation data.  相似文献   

17.
建议用“土地侵蚀”一词取代“水土流失”这个术语.土地侵蚀是地球陆地表面的固体组成物质(岩土体)在内外营力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风化、运移和堆积过程.按土地利用实情,土地侵蚀分为土壤侵蚀、矿山侵蚀、道路侵蚀、城镇侵蚀、岸坡侵蚀和本利用地侵蚀等.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倒春寒灾害性天气的标准,对1960~2004年的倒春寒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倒春寒过程的天气特征和造成的严重灾害,发现其中的最严重的倒春寒过程的特征,对倒春寒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且提出建立较为统一的倒春寒标准的建议。对云南冷空气过程进行了路径分析,发现云南冷空气路径有4条,它们是:西北路径、北方路径、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而倒春寒过程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北方路径和东北路径,东北路径是云南省最多的一条冷空气路径,而北方路径却造成云南省最强的一次倒春寒过程。  相似文献   

19.
渭南黄土台塬晚新生代环境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馨  邢肇祺 《地理研究》1989,8(2):16-27
根据对W7、W8两钻孔中的孢粉、微体古生物化石和矿物成分分析,结合野外考察及古地磁地层年代资料与标准剖面对比,作者提出本区第四纪地层划分的初步意见并阐述了晚新生代环境.根据W7、W8两孔相当层位的深度变化,推断张性正断层的存在,进而讨论了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地下水资源和黄土塌陷问题.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urkey is a republic that borders on, regularly interacts with, and actively seeks to define itself as a part of neighboring regions. As such, it provides a significant example of how Middle East nation‐states are not only affected by globalization but also deeply involved in contributing to the related processes of regionalization and regional (re)definition. Far from a unique phenomenon, regionalism involving Turkey is flexible and multifaceted, profoundly dynamic, and inextricably linked to virtually all aspects of the nation's foreign and domestic affairs. Regionalism in Turkey demonstrates clearly how processes of globalization are not simply economic but also directly implicated in contemporary shifts in national identity and even in the very nature of the nation‐state itself. This study surveys and analyzes the constructs and dynamics of regionalism that are shaping the Turkish nation and state, contributing to varieties of transnationalism, and reconstituting the scales at which Turkey is located, both in the Middle East and elsewhere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