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梅  王华林 《地震研究》1999,22(3):235-242
本对唐山地震前形变场、应力应变场、重磁电变化场、地下流体变化场的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前兆空间分布与构造环境的内在关系、各类前兆出现顺序与孕震环境的内在关系,以及各类前兆的相关性;在综合大量前兆时间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唐山地震中短临过渡指标,为研究有关地震前兆图象分布规律及提取前兆判据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4):12-18
把研究区划分为孕震区和外围区 ,按层次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的方法 ,分析研究 2 0 0 0年 1月 1 5日云南省姚安 6 5级地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小震群活动、地震危险度D及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变化 ,得出了姚安 6 5级地震孕育过程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其主要特征为 :1 .孕震区地震活动演变方式为活动增强 -异常平静 -发震 ;2 .孕震区外围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 -活动增强 ,当地震孕育进入中期阶段 ,地震活动形成地震密集区 ;3.地震孕育发展中短期阶段 ,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多项前兆手段出现同步异常变化 ,至短临阶段 ,这些异常大多出现转折或恢复  相似文献   

3.
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兆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异常的清理,发现64项前兆异常,9项测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主要在距震中100km ̄300km范围内,异常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趋势异常和临震异常均出现在震中附近地区、异常的空间展布不对称性等。分析了前兆场的时空强特征、前兆异常机理、孕震过程及场源关系。指出,大同--阳高地震是受华北区域应力场控制,在NEE向主压应力作用下,NNE向断层发生右旋走滑错动,N  相似文献   

4.
苏有锦 《地震研究》1999,22(1):81-88
本讨论了地震的深部滑动破裂扩展过程模型和它的前兆意义。结果表明:该模型预示着一个失稳加速破裂扩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时间尺度(前兆时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震孕育的介质环境和应力环境;由此产生的地表应力-应变场在空间上出现反向发展方向,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前兆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场的演化和能量非线性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非均匀介质中“非线性振动的局域能量聚集”过程,模拟唐山7.8级和大同6.1级地震的前兆场演化,发现地震孕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前兆特征与地壳内构造能量的非线性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6.
地壳介质微形变异常与强震短临前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什么是形变观测中可靠的地震前兆 ?虽然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认识 ,但都还是认为应从地球力学和形变应变的变化信息中获取地震前兆 ,形变观测的地震前兆应是由于地震孕育到破裂过程中地壳介质产生形变应变等力学变化的信息 .当然 ,地震前兆存在场兆和源兆之分 ,如构造块体活动产生的区域应力场变化 .场兆与地震的发生是一种间接关系 ,是大范围内的异常现象 ,而源兆则主要是震源区及近源区出现的效应 .显然 ,源兆的捕捉对地震的预报是极为有利的 .微形变观测主要包括倾斜、应变和重力观测 .与 GPS、大地形变测量和流动形变测量相比 ,微形变(倾…  相似文献   

7.
酆晓  丁丽青 《华南地震》1998,18(4):23-30
应用时空域层次分析新思路及我国地震科技攻关成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前兆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对该区的地震前兆场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目前存在的区域前兆异常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现有的前兆监测方法在中强地震发生前呈现出与正常动态变化相异的中期或中短期前兆异常反映,并具有相对丛集的总体特征。前兆异常场由东莞虎门重力、广州水化学等构成。最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近期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内蒙两次5.9级地震与前兆异常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辽宁省长期丰富的地震前兆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内蒙两次5.9级地震与内蒙、东北地区前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地震前前兆异常特征主要有:(1)前兆异常在时间上伴随内蒙巴林左旗5.9级地震事件的发生和结束呈阶段性起伏,空间上存在特征迁移;(2)中短期前兆异常阶段中以地形变为主体,在短临阶段地下流体和地磁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有关前兆及地震预报的研究中,短期前兆问题几乎是最重要的,要求人们予以充分关注。在转入研究不同地球物理场短期前兆异常问题之前,我们试图给出地震前兆的总体定义。在文献[1]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地震孕育过程引起的,伴随并反映这一过程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称之为地震前兆。因而我们将可能解决(尽管仅在原则上)预报三要素,即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  相似文献   

10.
汶川M_S8.0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8—2008年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的观测资料,获得了南北地震带地区的重力场及其动态变化,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区域重力场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重力场变化既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同时又具有与活动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和与地震孕育发展有着内在联系.重力场动态变化图象较清晰地反映了汶川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重力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11.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12.
高旭  李志雄 《地震》1994,(6):1-10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13.
钱晓东  李琼  洪敏 《地震学报》2015,37(3):386-401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地震目录资料,以地震应变能作为地震释放量度,基于应变释放加速模型对前兆地震序列进行非线性模拟.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1966—2013年发生的115例MS≥5.0地震中,具有加速特征的有79例,占69%;具有减速特征的有28例,占24%;数据太少无法判断加减速特征的有8例,占7%. 主震为孤立型的前兆地震序列,其减速或数据少类型所占比例远大于加速型;主震为走滑型的前兆序列,其加速型序列要比主震为正断型或逆冲型序列多15%左右. 搜索半径与前兆序列持续时间呈反比关系. 对前兆地震序列模拟结果表明,主震的预测震级和时间误差为±0.3和0.5年.   相似文献   

14.
丁鉴海  张国民 《地震》1996,16(1):9-16
利用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资料,探索区域应力场应力增强标志和动态监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大地震前月相效应的变化;区域地震活动和前兆场时空演变特征;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群体的空间转移;大区域前兆场短期动态突变;大地震发生后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追踪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区域应力场的动态监视,对开展地震形势预测,提供大地震发生的有利背景乃至地震的中短期预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00年9月12日兴海6.6级地震的震前异常,认为震前异常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存在前兆场出现-地震活动场的变化-前兆场的转折变化-地震活动场和前兆场继承性同时变化-宏观(含动物异常)和微观的巨变异常-发生强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八五”攻关推广的有关震群参数计算的软件 ,对华北地区 (33°~ 43°N,1 1 4°~ 1 2 4°E)自 1 970年以来所发生的 40次震群事件的各项参数 (b,U,H,K,F,ρ等值 )进行了计算 ,旨在依据前兆震群的判定指标 ,寻找前兆震群与中强以上地震 (MS≥ 434)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 ,无论是单项指标或综合指标的报准率均在 65%左右 ,仅有个别达到 75%以上 ,并且有约30 %具有前兆意义的震群属于漏报和虚报。所以 ,如何判定前兆震群和充分利用前兆震群预报地震和监视未来地震活动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郑熙铭 《地震》1994,(5):36-43
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1983年菏泽5.9极和1989年大同6.1级.1991年大同5.8级四次地震的非测震学前兆异常(短水准、地电、水氡含量、水位等)的研究,发现在这些地震以前,邢台地区的非测震学前兆观测值均有异常出现,显示出该地区不仅有地震活动性的窗口效应,而且有非测震学前兆异常的震情窗口效应。其它地区也有相类似的情况存在。这对区域应力场研究和前兆场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强震的预报  相似文献   

18.
古浪窗口地震的ECRS方法异常指标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种地震学参数的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以祁连山地震带5.5级以上地震为目标地震,分析研究了目标地震前古浪窗口小震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特征,提取了古浪窗口小震活动的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指标。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5.5级地震前,利用地震活动性多种参数的综合对应谱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其对应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认识青海东南部及其邻近地区构造背景和深入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中国震例》资料,系统总结和研究了青海东南部地区中强震前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阶段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获得了青海东南部地区具有区域特色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的震例资料及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20.
1995年内蒙古临河地区出现中等地震增强活动,之后,阴山地震带西部、中部、东部全部演化出小震异常有序分布图象,主震前震中区无前震活动,阴山带震情窗口反应不充分,强震孕育、发展过程显示出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