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8年3月30日甘肃肃南5.0级地震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3月30日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一带发生了一次MS5.0地震。本文归纳总结了本次地震的基本地震参数、序列特征,利用P波资料计算了震源机制解,根据地震现场考察结果分析了烈度分布特征。综合本次地震的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分析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清晰。  相似文献   

2.
张北-尚义地震的地震构造环境与宏观破坏特征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冉勇康 《地震地质》1998,20(2):40-145
阐述了张北-尚义地震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解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了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可能的发震断层,认为本次地震是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北西端最新活动的结果,北西向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阐述张家口市尚义M_S 4.0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地震应急调查成果,介绍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和电话调查点的烈度评定,确定极震区的影响烈度为Ⅴ度,圈定地震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修正观测仪器震中位置。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本次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4.
利用P波初动资料,计算2009年11月5日陕西省高陵县ML 4.8地震震源机制解,并从地震现场考察结果分析烈度分布特征.根据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活动背景、震源机制、余震分布、极震区长轴方向,分析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认为,该地震发生在泾阳—渭南断裂上.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凤鸣地震考察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震中区一带地震影响烈度为Ⅳ度,圈定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6.
2003年8月16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发生MS5.9地震。以本次地震为研究对象,结合震中区地震地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和震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b值、波速比(VP/VS)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的变化,探讨了地震前震源区地下介质体的演变过程,并对此次地震的孕震过程做出了初步推断。本次地震前波速比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变化规律对该区域未来中强地震预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10年1月24日发生在山西河津与万荣交界的4.8级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对于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地震现场考察结果依据等震线图、余震分布特征,对震中区附近的主要活动断裂进行逐个排查分析,最终确定为NW向的西辛封断裂.  相似文献   

8.
南迦巴瓦地震台网完整地记录了米林M6.9地震发生的全过程.本文利用南迦巴瓦地震台网的连续波形数据对米林地震序列进行了研究.南迦巴瓦台网的定位结果显示,米林主震位于29.89°N,95.04°E,震源深度为16.7km,余震序列呈NW向展布,分布在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连线的东北部靠近帕隆—旁辛断裂.经计算,本次地震的h值为1.26,b值为0.84,综合序列衰减情况分析,本次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地震.米林地震前,南迦巴瓦峰地区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时间不均匀性,自研究区1992年ML6.2地震以来,研究区每12年左右发生一次ML6.0级以上地震,2017年至米林地震前,研究区6月前与6月后的地震活动差异很大,6月后的地震活动在频度上要明显强于6月前.空间分布上,米林地震震中附近为研究区地震活动性最强的区域,属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和帕隆—旁辛断裂交汇区域.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了华北地区1978—2011年289个台站记录到的24753个地震事件, 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这些地震进行了重定位, 获得了20512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 平均定位误差在EW、 NS、 UD方向分别为0.54 km, 0.57 km和0.57 km。 相比于初始结果和绝对定位结果, 双差定位结果在平面上分布更集中, 沿断裂分布特征更加明显, 震源深度也更加合理。 通过剖面分析, 张北地震带、 唐山地震带、 邢台地震带均为高倾角断裂, 南部剖面6震源深度分布有随时间变浅的趋势。 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 本次研究使用的时间较长, 地震数量较大, 得到了更加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4月11日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和2小时后的MW8.2强烈地震,这是到目前为止震级最大的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本文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及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尽管发生于印度洋板块的沃顿海盆内(巽它海沟西南),但该地区断层发育、中强地震活跃、变形情况复杂,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在向NW方向运动时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这种差异运动导致在板块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因此在板块内部近SN向的断层及附近区域不断积累弹性应变能;同时2004年的MW9.2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该次地震造成了应力加载,起到了触发作用,最终导致了本次特大左旋走滑型地震的发生。此外库仑应力变化计算表明,MW8.6地震在MW8.2地震的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大,增加值超过0.05MPa,因此对MW8.2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该次地震对其周围陆地影响较小,苏门答腊岛处于地震影响区中,库仑应力降低了0.03MPa,发生强余震的风险下降。主震后的余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加区一致。本次MW8.6特大地震后,全球范围内的M≥5.5地震活动性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该现象在本世纪以来其他5次M≥8.5的强震之后并未出现;同样,该次特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震后中国大陆地区M>4.5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的山东数字地震台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东数字地震台网承担山东地区及附近海域的大震速报和微震监测任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在“八五”期间建设了济南无线遥测地震台网;“九五”期间改造建成了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十五”期间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建设后,台站布局、监测能力、大震速报效能得到加强,为地震研究、地震速报、地震应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For a long time, a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energy radiated by seismic wav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basic study of seismology. Up to now the well-known relationship of lgE=l.5MS+11.8 created by Gutenberg and Richter (1956) has still been a better experiential statistical rel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energy of seismic waves. Since the creation of seismic dislocation model in the 1960s, seismologists have studied a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energy radiated by seismic waves. F…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字地震台目前所采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存在下列不足:1)不能对含lg震相的地震定位;2)不能计算mB、mb震级;3)不能自动生成月报;4)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和独立完成地震速报;5)近震参数计算误差较大;6)地震定位效果不好。为此,我们基于VisualBasic软件平台,开发出智能化网络地震监控和实时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除克服了以上不足外,还实现了数字地震仪工作状况的实时监控、地震参数计算、地震速报、各种地震单台定位、地震事件检索查询、地震编目、震相反推分析、数据传输等功能。该软件囊括了数字地震台全部日常工作,减轻了台站人员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地震监测质量,充分发挥了数字地震仪的优越性。该系统在洛阳台近1年的试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SHM在数字地震波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地震学向数字地震学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国“九五”期间陆续建成了48个国家数字地震台站,记录了丰富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介绍了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一套软件SHM,并给出了部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山东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新建、改建、扩建为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建成后的台网与“九五”期间建设的观测系统比较,提高了整个台网的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台站的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的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震前兆数据一直是地震分析预报必不可少的重要数据资源。随着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开展,地震前兆模拟记录将逐步被数字化记录所取代。我们结合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实际情况,采用先进的网络关系数据库模型构造了辽宁省数字地震前兆数据库。该数据库直接面向整个地震系统,为地震预报提供详实的数据服务和先进的研究手段。本文对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及数据共享服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We have developed an autonomous portable digital seismometer for measurements in the field,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and in hard-to-reach places. The seismometer is a monoblock including an SM-6 seismic receiver and digital seismic recorder. The SM-6 seismic receiver is a highly effective device for field work on investigating a microseismic wave field and for use in systems of seismological monitoring. Field tests of these seismic receivers in comparison with well-known SM-3 devices were carried out. The basic part of the seismic recorder is an MSC1213Y5 system-on-chip representing a precision 24-bit ADC coupled with an 8051 compatible microcontroller. Autonomy of the seismometer up to 30 days is provided with data recording into a flash memory chip of 1 Gbyte capacity.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seismic data is provided with the PPS second mark received from a GPS receiver. A preproduction model of the portable digital seismometer was manufactured and tested. As a result of tests, the working capacity of this preproduction model has been confirmed and its basic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8.
—A regional dial-up PT telemetric network of eight digital short-period seismic stations has been in full opera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1995 in Greec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full operation, thre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sequences struck different regions of central and northern Greece. The dial-up network managed to successfully record more than 85% of these seismic events including foreshocks, main shocks and aftershocks, and 45 of these events were selec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seismic source parameters by spectr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ismic moment correlates very well with earthquake magnitude, fault radius and fault displacement. The determined scaling relations a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other studies for Greek earthquakes that used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Since digital seismic instrumentation is now expanding in Greece, these first results from spectral analysis of digital short-period data can be considered useful for future seismic hazard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广州(珠江三角洲)数字无线遥测地震台网是我国第一个全套引进的数字无线遥测地震系统的数字地震台网,采用24位数字地震采集、无线数据传输、地震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对增强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展和推动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系统介绍了广州台网的建设过程和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遥测地震台网联网中使用的有线、无线电VHF和UHF地震信号及数字数据的传递技术原理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