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于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举行.中国地质代表团一行七十八人,在代表团团长、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朱训率领下参加了大会.我院杨遵仪教授和张本仁教授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本届大会.被这届大会接受的学术论文有二百多篇,其中有我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王鸿祯、杨遵仪、朱上庆、张本仁、翟欲生、颜同微、沈孝宇、王根元、卢作祥等人的论文以及与其它人合著的论文共十三篇被收入大会论文摘要集,包括构造、地层古生物、矿物、矿床、地化、  相似文献   

2.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3.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为庆祝其建立六十周年大庆,于1982年7月19日至30日在英国埃克塞特召开第一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来自50多个国家近460人参加了会议,我国派出了由水利电力部、地质矿产部及中国科学院的有关单位组成的中国水文工作者代表团6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分为6个专题讨论会,高山地区水文问题为专题之一,共收到51篇论文,编入论文集的有34篇。该论文集分以下七个内容: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组团参加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组成十五人代表团参加了1996年8月4日一8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是第一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地质大会,也是世纪之交的国际地质大会。这次大会肩负总结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5.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7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代表共5888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地质代表团由地矿部、中科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统配煤矿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12个部门60名代表(其中煤炭系统3人)组成。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000多篇,列入报告和展讲议程的3000多篇。我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论文集(英文版)4册,共120篇论文,其中50篇论文进行了宣读和展讲。  相似文献   

6.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派出了由2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大型代表团,中国地质大学有27人参加了这次国际地学界的盛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与会的科学家共同探讨了地球科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趋势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概 况 第十二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WCEE)于2000年1月30日至2月4日在新西兰的臭克兰举行。中国地震局派出以中国工程院谢礼立院士为团长的代表团前往参加这次大会,代表团共有10名成员,其中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名;兰州地震研究所2名;武汉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中心、福建省地震局以及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各一名。本届大会的正式代表1524人。 大会收到论文2700余篇,内容主要围绕地震工程方面,可以归纳为十个主要议题(后面简要介绍)。这些论文通过多种形式在会上进行交流。每天都安排2…  相似文献   

8.
国际矿物学协会第十四届大会已于一九八六年七月十三日到十八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召开。与会代表701人,来自34个国家。中国矿物学家代表团20人。由于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提交了论文“中国金矿物产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第三届国际大会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四日至八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共有五十五个国家,约八百余名代表参加。大会由西班牙工程地质协会具体筹备。 由国家地质总局、国家建委、中国科学院、水电部、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的十六名代表组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刘国昌教授和谷德振研究员分别担任正、付团长。 我国代表二人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九月二日  相似文献   

10.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以程裕淇教授为团长、叶连俊教授等为副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代表团由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统配煤矿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等12个部门60名代表组成。加上通过其它各种渠道,我国参加会议的学者过百人,是1976年以来我国参加国际地质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来自江苏的代表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吴望始、金玉玕、陈丕基、孙伟国和周祖仁:中国矿业大学刘焕杰以及南京大学杨怀仁和张忠英。现将本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情况作一介绍,以飨广大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第26届国际地理大会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共有71个国家1130余名代表到会。以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为团长、黄秉维为顾问的中国地理代表团(45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分成14个专业组进行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地貌学、气候—水文—海洋—冰川学、生物地理与土壤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2年12月10至15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我国工程地质代表团由中国科学院、地质部、水电部、冶金部、煤炭部、化工部、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兵器工业部、铁道部、国家地震局、贵州省建委等12个部门代表22人参加了大会和理事会活动。这次大会的议题和讨论大体上反映了国际工程地质学的现状和近年来的进展、有些问题值得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注意和借鉴。本刊将陆续发表介绍大会情况的有关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属学会第一次矿山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5月22日至26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廿二个省市、一百卅四个单位的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有九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15.
缪奋 《地质论评》1980,26(2):173-174
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于1979年10月29日—11月4日在西安市共同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煤田地质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大会的共181个单位,220名正式代表和113名列席代表。会上宣读论文142篇,连同书面印发交流的一共有424篇。与会代表对这些研究成果按专业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在这次学术交流中,提  相似文献   

16.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国际遥感地质专题会议于1991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召开。会议代表来自30个国家,共480余人。我国共派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们是作为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参加会议的。会议的大会共4天,分9个学术单元进行。在大会宣读的论文共60篇,展示论文250篇。这次会议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彩,采用大会宣读和展示两种学术交流方式,专业覆盖领域全面,学术水平很高。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科学意义的学术会议,一系列遥感地质新科技成果预示着遥感技术在地学科学中的地位及实际作用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会议上给代表们印象深刻并有启迪意义的新科技成果及动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2日—10日在苏州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为大会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二百人。大会收到论文317篇,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水平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进行了大会论文宣读和小组中心议题发言及讨论。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学术  相似文献   

19.
《地球学报》1985,7(1):54-54
<正> 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84年8月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来自世界112个国家的5000多人(其中苏联2500多人)参加了这次大会,50人以上的代表团有苏联、美国、中国、捷克、法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加拿大、意大利、英国等十一个国家。大会除安排22个分组讨论和九个专题报告会外,还安排了80条地质路线的旅行。与此同时,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地质机械仪器展览和地质图件展览。  相似文献   

20.
1981年11月6日至12日在长沙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全国矿物学学术大会,来自全国各地、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冶金部、教育部、二机部、建材部、化工部、煤炭部、石油部、国家海洋局及地震局、基建工程兵等系统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地质队以及中国科协与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共计300多人参加了大会。大会收到科学论文677篇,约宣读了250篇。这次盛会规模大,代表多,内容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在我国矿物学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