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本期要览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4月18日,开创中国钻探技术史上新的里程碑、被称为入地工程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竣工典礼,在江苏省东海县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了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地球科学理论研究,加快地球探测技术发展,他还向广大地质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一是加强重大地质课题研究,二是推进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三是深化地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四是重视地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五是扩大地质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第4页)。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  相似文献   

2.
GIS的基本理论问题——地图代数的空间观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分析比较地学各学科的空间概念,深入地论述了地球信息系统的空间概念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指出了地球信息系统的空间数学基础是GIS空间概念的数学定义,揭示并论证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学基础,并相应讨论了“无缝空间数据库”技术的若干基本问题,认为“无缝”不 仅是形式上的“无缝可视”,更重要在于“无缝量度”,“无缝空间分析”,“规范地无缝集成”的实质性能力上,最后通过对“无缝空间数据库”下的空间分析理论和技术,空间(数据)的表达,国家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和技术路线的论述,表明使GIS与各地球科学学科的地球空间完全一致,将全面有益于地球信息科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1 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现状 地学、地质学、地球科学这三个概念在有关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中的差别国内外看法不一。为了统计分析上的方便,本文将“地学”、“地球科学”视为同义词,其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六大圈层(地核、地幔、地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质学”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学卷》的解释,主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类发现火星上有类似地球运河的河道,开始兴奋地幻想“火星人”的存在,还有一部《我的火星叔叔马丁》的电影。可以肯定地说,火星上是没有地球人这样的高级生命体存在的。有没有低等动物或动物化石呢?这还要继续进行科学考察。比较登月,登陆火星显然困难很多。月球距离地球只有5日之遥,而到达火星则需要500天。但是,我认为,再过20年,人类是可以像登上月球那样登上火星的。  相似文献   

5.
引力位虚拟压缩恢复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将地球表面的引力位虚拟地压缩到地球内部的一个球体表面 ,进而求解在整个地球外部空间 (包括地球边界上 )的重力位场以及重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地球年。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同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主题一样——“认识地球,和谐发展”,目的就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使公众深刻认识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形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个全人类共同讴歌地球母亲、保护资源环境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期盼真切地认识地球,尊重地球,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春暖花开、阳光灿烂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第3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在这个全世界共同的节日里,希望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希望人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更好地有效保护和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2010,35(2):65-65
根据美国科学家的预测,在2012年地球将遭遇“超级太阳风暴”,太阳将会向地球喷发数十亿吨的物质,从而诱发电磁暴,人类几乎所有的电子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如果“超级太阳风暴”抵达地球,额外电流将穿过地球上的电网,成千上万个变压器上的铜线都将快速加热并熔化,从而导致多数电网陷入瘫痪状态,人类将重回“黑暗时代”。  相似文献   

9.
成继龙 《地图》2000,(1):37-39
在中学阶段 ,一堂地理课上得成功与否 ,和教师能否充分而又恰当地运用地图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的表面 ,这样巨大的研究对象无法尽收眼底。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 ,通过地图就能对地表“一览无遗”。在课堂上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地图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 ,使他们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因此 ,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创设图景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创设图景即在地图上设置疑点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地理图景之中 ,在…  相似文献   

10.
卷首     
版图是一个地域主权的标志,更是历史上民族、种族之间战争、掠夺、斗争、交易、谈判的结果.在“寸土必争”思想的主导下,国家之间的边界形成了犬牙交错、蜿蜒曲折的形态.不夸张地说,多数边界的背后都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而在一个国家内部,一级行政区域的界线,体现的是历史文化沿革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比如,中国自秦始皇实现大一统以后,逐渐形成了“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使得行政区域与自然区域匹配一致,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但这样容易造成地方诸侯势力割据,独霸一方,影响中央管控,于是便采用“犬牙相入”的做法,人为地使相邻政区彼此嵌入,达到互相牵制的管控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期要览     
今年4月22日,是第37个“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孙文盛部长在《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纪念第37个“世界地球日”》(第4页)中提出,在这个全世界共同的节日里,希望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希望人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资源基本国策,更好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部门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孙文盛部长在重庆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的讲话(第31页)中指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从事了这么多年的天学研究,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宇宙中能找到地球的“伙伴”吗?  相似文献   

13.
“奋进”号航天飞机于今年 2月 11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太空发射中心升空 ,载有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 6名宇航员 ,第二天即展开工作 ,利用新研制出的三维测绘雷达测绘地球立体地貌。经过 11天紧张的工作 ,于 2月 2 1日完成了地球测绘任务。“奋进”号这次太空之旅的任务对外声称是地貌测绘 ,但说穿了 ,其实就是为了测绘军事价值极高的立体地图。地图绘制完成后 ,五角大楼的专家们就可以对全球军事与经济目标一览无遗 ,从而掌握最清晰最详尽的地理信息。这次测绘 ,取得了从北纬 6 0°到南纬 5 4°之间的数据 ,把地球 75 %的…  相似文献   

14.
地球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美国于1992年开始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和前几年美国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SD在中国常称为“地球空间信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从体系上来讲主要包括4个部分:①地球空间关系数据集,它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遥感》2007,(1):40-40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商业卫星遥感公司——美国地球之眼公司(GeoEye),将于2007年春发射一颗迄今技术最先进、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地球之眼1”(GeoEye-1,地球之眼公司的前身轨道成像公司的“轨道观测5”(OrbView-5)卫星)。该卫星不仅能以0.41m全色分辨率和1.65m多谱段分辨率搜集图像,而且还能以3m的定位精度精确确定目标的位置。因此,该卫星一经完全投入使用,将成为当今世界上能力最强、分辨率和精度最高的商业成像卫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89,(1)
很古的时候,人们把能看到的一片地面,当成了地球的形状——平面;而把天空当作笼罩在地球上的一个圆“罩子”,因而得出“天圆地方”的错误结论。到了公元前625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地球应该是个球形(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状),但并未被普遍接受。过了二百年左右,亚里斯多德提出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扁平的。其理由是:当一个人从北向南或者从南向北旅行时,在他前方的地平线上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星星,原先看到的一些星星则会消失在后面地平线下。  相似文献   

17.
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一种能输入海量与地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多分辨率、三维动态描述的系统。它包括“用户界面”一个不同分辨率尺度下的地球三维可视化游览界面和一个快速增长的网络化地理空间信息世界,还包括多源信息的集成和显示机制。它是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由海量数据集成、多分变率立体表达地球表面景观和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虛拟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重力聚点与参数椭球的地球重力学性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参数椭球”的地球重力学性质 ,在纬度 3 5°2 1′3 2″处 ,发现了地球的“重力聚点”,给出了适用于地球的“密度分布定理”、“物质流动定理”和“重力聚点定理”;为研究地球密度的整体变化 ,提供了有用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还没有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仍停留在借助高端天望远镜观测的水平上。但据《星光快讯》的主办齐锐讲,目前观测也只是针对火星某一局部区域的探测,如美国宇航局是向火星的“古谢夫环形山”投射“勇气号”的,它只能对此区域附近的环境进行仔细的探测。而在地球表面借助天望远镜进行观测,能对火星的宏观大环境有个总体把握,知道星球的季节变化,极冠变化和地貌整体变化等信息。  相似文献   

20.
"数字城市"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字地球”是一个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法。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探讨如何实施本国的“数字地球”战略,力争在当今科技制高点上台据一席这地。在实施“数字地球”战略时,作为地球表面人口,资源,环境,信息最密集的地区,城市必然成为主要切入点之一。“数字城市”研究是当前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数字地球”不同,“数字城市”是在城市数字化基础上建议的一个能够实现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的,虚拟的,具有开发放性的城市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