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引 言  目前高空台站在使用“5 9- 70 1”探测系统的高空探测处理程序中 ,当水银气压表与探空百叶箱不同高度时 ,本站气压需进行高度差订正 ,而瞬间气压不需做高度差订正。这样一来瞬间气压会给高空探测资料带来误差 ,为此进行误差分析。2 高空规范的规定   (1)《高空  相似文献   

2.
1 思路在省局业务处《气业发(1991)038号》文件中规定,一般航危报站应用地面测报程序《DMCX—A_2》编发08时小图报时,为求三小时变量△P_3需用08时气压自记订正差值去订正05时气压自记读数,用订正后的05时气压自记值来代替三小时前本站气压。这种计算方法需单独启动程序DEF·Z来计算气压值,并要经过两次手工计算,比较繁琐且易出差错。实际上,若用08时气压自记订正差值来作为05时气压自记订正差值,便有:P05=PJS+(P08-PJ8)  相似文献   

3.
气象观测资料是一切气象工作的基础.已有的气象观测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仍不能满足气象业务和服务的需要.因此必须通过短期气候考察来获取更多的信息(主要是在特殊地形条件下).长期以来不少气象工作者对短期气候资料的订正、延长等做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试图对气温资料超短序列订正的传统作法进行一些改进,使订正的效果更加精确.1 传统的订正方法气温资料超短序列的订正是实际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传统订正方法的主要思路是按逐日总云量分成晴昙阴三种情况,考察不同云天状况下基本站与订正点之间的温度差异,根据全概率公式进行订正.在具体运用中我们发现,有时(特别是夏季)用这种方法进行订正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压同化递进式OMB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佩廷  徐枝芳  朱克云  王婧  李泽椿 《气象》2017,43(9):1138-1151
文章首先通过波谱分析对夏季(2013年6—8月)五个重点区域6 h一次地面气压观测场和T639分析场进行周期和振幅特征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递进式OMB(observation-minus-background)质量控制方法对我国及周边地区地面气压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模式与观测地形高度差异较大区域,必须通过压高等方法进行订正背景场资料才能较为准确地描述观测周期振幅特征,采用压高与双权重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订正模式与观测之间的偏差,为地面气压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递进式OMB质量控制方法使得观测增量接近正态分布,相对OMB方法更有效识别离群资料,更能保障质量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气压资料的不均一性检验及订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红玲  张强  祝昌汉 《气象》2010,36(10):57-61
利用RHtestV2软件包,对三峡库区逐月气压气候序列进行了均一性检验并做了初步订正。发现RHtestV2软件包对大部分台站都能基本检验出与元数据资料中给出的迁站信息基本一致或接近的不均一或突变出现的时间,同时,也能合理地订正逐月气压气候序列,这有利于进行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分析水库蓄水后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有平行观测资料的秭归站,对用差值法和用RHtestV2软件包订正的气压序列做了对比,可以看出两种方法订正后的结果比较接近,都能合理地对气压气候序列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6.
根据本人的摸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用BA-SIC语言制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的简单方法。本程序使用非常方便,简单准确。几年来经在巴州气象台、轮台县气象局等台(站)局使用,效果明显,目前全州发报台站已推广使用。本程序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计算出基层气象台站使用的本站气压简表和海平面气压佝表。设本站气压读数为r,测站纬度为qq,气压表器差为PP,技海高度为hh,附属温度为T。水银气压表读数三步订正值为:(l)仪器差订正:PI=P+PP;(2)重力差订正(C。)分纬度重力差与高度重力差两种。纬度重力差订正…  相似文献   

7.
自数值预报问世以来 ,在客观分析方法的研究过程中 ,经历了多项式法、逐步订正法、最优插值法。目前最优插值法仍是业务上用的最广泛的客观分析法。但采用统计方法 ,容易造成分析场的平滑 ,使得一些中尺度系统不能如实得到反映 ,从而影响了中尺度模式的预报。变分法最早是由 Sasaki.Y (1 958)引入客观分析 ,并对此作了理论研究 ,建立了基本框架。Gram.M (1 985)和 L.Kaplan对 GOES的 VISSRAtmospheric Sounder(VAS)探测资料进行了变分同化试验 ,指出对 VAS资料的同化改善了对流不稳定区和强度的预报。我国 1 980年以前 ,分析用的…  相似文献   

8.
两种客观分析方法的比较—逐步订正和最优内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苏志侠  程麟生 《高原气象》1994,13(2):194-205
本文利用逐步订正法和最优内插法对高空和地面风、温、湿(u,v,T,RH)要素场和地面气压(Ps)进行了客观分析和预报试验。利用逐步订正分析时,为使一些中-α尺度气象场特征得以体现,设计了多重权重函数-圆形、椭圆形和曲率椭圆形。最优内插法利用一元二维高斯相关模型。客观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料密集区域两者基本一致;在资料稀少区域最优内插法好于逐步订正法。预报结果表明:对于24小时预报结果,逐步订正法优于最  相似文献   

9.
焦春梅 《贵州气象》2001,25(3):47-47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 ,气象基本数据记录都已科技化 ,如气压、温度、湿度都有仪器的自记记录 (自记纸 ) ,但 2 4小时内的气压极值挑选仍需人工挑选。在挑选过程中 ,我们通常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之规定进行挑选 ,即必须从自记迹线中找出一日 ( 2 0~ 2 0时 )中最高 (最低 )处标一箭头符号 ,读出自记数值并进行订正 ,订正后的数值一般都能代表当天的极值。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却不能挑选到当天 2 4小时内的真实气压极值。例如 :2 0 0 0年 8月 4日的自记气压最高值是 883.2 - 5 .2 =878.0 ;883.2是当日 ( 2 0 -2 0…  相似文献   

10.
用滤波方法对两次强风暴天气过程进行尺度分离,得到与强风暴天气区相对应的中尺度扰动流场,分析结果表明:(1)强风暴天气—般出现在前期的层结不稳定区域内非热成风的大值中心附近。(2)在强对流的活跃阶段,在行星边界层的较下部和对流层的中部,分别有一无辐散层;从地面往上,辐散辐合依次相间出现;在强对流区的上空,存在明显的中尺度辐合和辐散中心。 此外,文中对中尺度扰动和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海海面气象资料稀少、海陆交界处风资料又很不连续的情况,在做南海海面风场的细网格客观分析时,本文充分考虑海域和周围陆地的气压信息,用新的“四点法”扫描先做气压客观分析,然后才用假地转(梯度)风原理和实况风记录的订正去求得格点风资料。根据本分析原理设计成一整套功能齐全的微机计算和资料管理程序,操作方便,计算省时。经五个月的业务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一个全球谱模式(T63L9)和1994年4个时段个例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探讨了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误差订正方法。个例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定常误差订正和时空平滑误差订正方法,误差订正效果显著,可考虑在业务系统中采用。  相似文献   

13.
蒋国荣  沙文钰 《气象科学》1999,19(4):381-387
本文利用一个全球谱模式(T63L9)和1994年4个时段个例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探讨了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误差订正方法。个例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定常误差订正和时空平滑误差订正方法,误差订正效果显著,可考虑在业务系统中采用。  相似文献   

14.
果成  吕文德 《气象》1981,7(10):28-28
为了简化Tm值的计算方法,我们提出了用t t_(12)值代替Tm值查算气压高度差订正值的方法。 大家知道,Tm=(t t_(12))/2 h/400 (1)式中Tm为气柱平均温度,t为观测时的气温,t_(12)为观测前12小时的气温,h为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 我们可以把上式改写为: (Tm-h/400)×2=t t_(12) (2) 这样在查气压高度差订正值时就不用计算Tm值,只要计算出t t_(12)值就可以了。 具体做法是先用已做好的气压高度差订正表中的  相似文献   

15.
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中尺度分析及业务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欣  龚佃利  盛日锋 《气象科学》2009,29(1):121-125
介绍了采用Barnes逐步订正客观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建立的基于自动气象站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的精细天气分析和业务应用系统.系统提供了地面风、压、温、湿等气象要素分布及反映大气近地面层动力、热力和湿度条件的物理量产品,并通过MICAPS系统显示,可为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精细分析资料.以2006年4月28日影响山东的一次强飑线过程为例,检验了系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业务应用价值,对业务使用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短时预报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太平洋涛动的季节演变及其与我国冬春气候异常的联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王林  陈文  冯瑞权 《大气科学》2011,35(3):393-402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的观测资料,首先定义了季节平均的北太平洋涛动(NPO)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季节中NPO的时空变化特征,特别对冬季和春季NPO与我国气温、降水异常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北太平洋地区海平面气压(SLP)年际变化的第二模态,NPO具有相当正压的结构,在地面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中国降水序列均一性检验与订正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取中国近50年(1951~2004年)月降水资料中具有连续观测20年以上记录的681个台站资料,通过对各站年代际分量的EOF分析及North判别检验,结合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发现所检站点中约有4%的台站降水序列存在非均一性.利用比值法对非均一降水序列进行了订正,结果表明对年降水序列的订正量在-3%~7%之间.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现有台站观测网的密度不够,影响了对非均一降水序列的订正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一至一九八○年全国地面基本气候资料统计方法》(以下简称《统计方法》)规定,全国统一对旬、月平均气温,旬、月降水量共4项作资料插补订正。其他项目(站点)是否作插补订正,各省自定。我省要求各站对旬、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最缺测资料都要作插补订正。  相似文献   

19.
使用RHtest均一化方法结合元数据信息对中国825个基准、基本站的地面气压月值数据进行均一性检验与订正,结果发现有400个站的气压数据均一,425个站存在系统误差。对于后者,使用静力模式订正可消除255个站的系统误差,另外170个站采用均值订正,均值订正的断点共245个。对气候趋势和个例的分析表明,上述方法对气压数据均一化订正效果明显。均一化之后站点气压长期趋势的空间一致性更好,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气压表现出下降趋势,中部地区主要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概率密度匹配法对中国区域卫星降水资料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概率密度匹配法 (PDF方法) 对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适用性,基于逐日和逐时我国地面观测降水量资料,引入PDF方法,分别对逐日0.25°×0.25°水平分辨率和逐时0.1°×0.1°水平分辨率的CMORPH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 卫星降水产品的系统误差进行订正。在分析CMORPH卫星降水产品误差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资料不同的时空分辨率和误差特点,调整概率密度匹配时选取样本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设计相应的订正方案。评估结果表明: PDF方法订正后, 两种分辨率卫星降水资料在中国区域系统误差均显著减小,达到了理想的订正效果。在我国站点稀疏的西部地区,订正后的CMORPH卫星降水产品仍保持卫星观测的降水空间分布,降水量也明显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量。可见,PDF方法是中国区域卫星反演降水产品系统误差订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