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燕遐 《海洋通报》1994,13(3):24-30
为了解决年来珠江口水域的环境质量,及该水域与其邻近水域的环境质量差异,本文利用1993年有关环境调查数据,选用适当的评价模式,对主要污染物的特征值进行了统计,计算。根据水域的环境特点,划分出六个评价区,对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对各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主要污染物质为无机氮和油类,珠江口水域水质污染较其邻近水域严重,珠江口北部较珠江口南部水域水质差。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根据1992年8月和1993年2月(夏、冬两季)对南麂列岛潮间带的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对水质、底质、生物样监测结果的资料整理而成。调查结果表明,潮间带水质、底质除个别断面外,均处于良好状态。生物体重金属残留量全部低于全国海岸带调查时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根据1990年2月8月宁波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资料,从水质,底质和生物三个方面对石浦港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计算了石浦港的海水环境‘容量和底量环境容量,并预测了三门湾开发中的下洋涂围涂,岳井洋堵港两大工程地石浦港容量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介绍南沙综合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中南沙海洋环境质量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特点。该系统实现对南沙海洋水质及沉积物环境质量调查数据的系统管理。使用该系统可安全,迅速地实现数据的维护,质控,检索和统计,是一套完整的数据库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山东小清河桡足类与枝角类名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对小清河的多年污染生态调查,报道了桡足类13种,待鉴定3种,隶属于3目5科11属,枝角类18种,隶属于6科12属。  相似文献   

6.
铁山港湾水质状况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铁山港湾是广西沿海受径流影响较小的海湾,也是“南珠”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通过1983-1984年和1996-1997年丰、枯水期对该湾的调查研究资料,在对该湾主要环境参数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运用营养状态指数法和水质指数法对该湾15a间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湾15a间盐度呈相对稳定状态,pH,DO和COD变化不大,营养盐中N呈上升趋势,P则相反,Si随枯、丰水期变化而呈升、降趋势;但营养盐结构变化较大,显著N限制状况已转变为接近适宜,而P和Si则从供给充足向相对不足方向演化:水域营养状况属贫营养型,水质状况正在向良好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亦山  薛静 《海洋科学》2004,28(9):75-77
根据2003年10月底和11中旬对红岛海域的大面积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水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大潮还是小潮,海水中的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大肠菌群等项目的量值比较均匀,达《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石油类未检出:无机氮全部超标;PO4^3--P浓度在13、14、15、17监测站位超标;评价区各站位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石油类和硫化物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评价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1991年以来,Anaximander地区的泥火山作用、冷泉烃类气体喷溢现象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情况已经被广泛地开展过调查(MEDINAUT/MEDINETH项目,ANAXIPROBE/TTR6项目),最近的一次调查是ANAXIMANDER(2003—2004)和HERMES(MEDECO2007)项目执行的。  相似文献   

9.
海水淡化工程带给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负担。海水淡化工程产生的大量排海浓海水在温度、盐度、有机物和营养盐、重金属、酸度、余氯、溶解氧和机械卷载效应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会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间接的危害。文章在2018年调查天津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水质状况的基础上,分析海水水质变化趋势。研究表明:2018年调查区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其次为化学需氧量;其局部海域范围内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各自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波动;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附近海域的调查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在饮料行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RO装置的设计做了论述,列举了一个项目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An eco-hydrodynamic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pollutant loads and response of water qualit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Yeoja Bay, Korea. An energy-system model also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uctuation in nutrients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 bordering wetland. Most water quality factors showed a pulsed pattern,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and organic matter of seawater increased when input loads of nutrients increased due to freshwater discharge. The well-developed tidal zones and wetlands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the bay were highly sensitive to input loads. Residence times of water,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within the bay were estimated to be about 16 days, 43.2 days, and 50.2 days, respectively. Water quality reacted more sensitively to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put than to COD. A plan to reduce the present levels of COD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 by 20–30% and DIN by at least 50% in pollutant loads is needed for satisfying the target water quality criteria. The natural removal rate of nutrients in wetlands by reeds was assessed to be approximately 10%.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黄小平  黄良民 《台湾海峡》2002,21(4):416-421
主要利用1998年在珠江口海域连续同步观测资料,研究该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主要来自四个口门的径流,但深圳湾附近的陆源亦有一定贡献;无机氮的形态主要以硝酸氮为主,而在深圳湾附近海域则以氨氮为主;无机氮含量普遍超过0.30mg/dm^3的我国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值,大部分海域已超过0.50mg/dm^3的四类水质标准值,径流对活性磷酸盐含量的贡献不显著,而深圳湾附近的陆源则有明显的贡献,从珠江口附近由沿岸流和涨潮流带来的活性磷酸盐亦有明显的影响;除深圳湾附近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超过0.030mg/dm^3的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值外,其他海域基本符合0.015mg/dm^3的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值要求。该海域的N/P值普遍较高,而且北部海域的高于南部海域;最高值超过300,最小值也大小30;该水域的营养盐主要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春季对莱州湾小清河口的走航调查发现,调查区域大部分水体的DOC,CODMn,NH4+-N,PO43--P高于4类海水的限定值,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水体CHla的浓度范围在1.02~37.92μg/L之间,但DO饱和度却在23%~96%之间,盐度小于15水体的DO饱和度低于50%,水体缺氧严重。河口存在NO2--N含量偏高现象。由河口向外,NO2--N浓度逐渐增加,至盐度24.4的水体达到0.27 mg/L的高值,NO2--N增加主要是NH4+-N的硝化反应产生的。NH4+-N生成NO2--N主要受DO和NH4+-N比例与浓度的影响,DO饱和度在30%~70%,NH4+-N大于3.33 mg/L的水体中NO2--N生成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惠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为其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利用2016年春季和夏季惠州市海洋环境综合调查数据,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4个环境因子,分析其近岸海域和海洋基本功能区的海水环境质量,并评价海水有机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优于夏季,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为主要超标因子;港口航运区海水环境质量良好,其他功能区均有环境因子超标现象;近岸海域受到有机污染,旅游休闲娱乐区在2个季节均受到有机污染;海水环境尚未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水域营养盐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大亚湾水域溶解氧,氮、磷、化学耗氧量、盐度、PH等环境因子的调查,对该水域溶解氧的含量分布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湾内NO3-N、NO2-N、NH4-N及PO4-P的时空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并以氧的饱和度、PH、化学耗氧量、无机氮等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研究了该水域的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钦州湾海水中石油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月至11月对广西钦州典型养殖海湾-钦州湾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分析该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探讨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石油烃的质量浓度在0.001~0.095 mg/L之间,平均值为0.022 mg/L;季节变化呈现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的特点,夏、冬季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石油污染,春、秋季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水平分布上总体呈现春、秋季节外湾大于内湾,夏、冬季节内湾大于外湾的特征。钦州湾水产养殖活动及陆地径流输入是影响石油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春季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与温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夏季石油烃和溶解无机磷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上钦州湾海域目前受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仍有一定接纳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海区环境质量状况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6年2月、5月、8月、11月胶州湾东北部养殖海区现场调查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对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受到无机N、P污染;COD在夏、秋季符合一类,但在冬、春季只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O全部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通过站位间的比较发现,东北部沧口水域环境质量最差,全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介于轻度到严重污染之间。红岛附近水质较好,不存在有机污染,只有春、秋季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主要受陆源污染,且与现有污水处理不能有效去除无机N、P营养盐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17年11月(秋季)和2018年4月(春季)对惠州考洲洋海域开展的两个航次水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考洲洋海域表层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和石油类(OIL)等典型水质因子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季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分别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考洲洋湾顶海域和盐洲岛东南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无机氮在整个考洲洋无明显区域分布差异,无机磷含量呈现考洲洋内湾到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化学需氧量、无机磷均在考洲洋湾顶出现高值区域,无机氮在盐洲岛以东附近海域出现高值区,而溶解氧和石油类无明显变化。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考洲洋海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平均含量均比春季高;无机氮、无机磷则相反,平均含量秋季低于春季。同时,文章还分别利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方法对海水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可充分考虑多种水质因子,更适合对考洲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到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9.
Biologically important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Dokai Bay have declined as a result of reductions in anthropogenic inputs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A decrease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ffects phytoplankton growth, thereby changing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utochthonous particulate matter. We therefore investigated changes in the C/N/P molar ratio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in the summer, when phytoplankton growth is vigorous, before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EQSs) were attained (1995–1998) and afterward (2006–2009). We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particulate organic nitrogen (PON) to particulate phosphorus (PP) changed in conjunction with changes in the ratio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to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 that resulted from reductions in nutrient loading. Furthermore, we suggest that because the DIP concentration in seawater was high before EQSs were attained, inorganic phosphorus was possibly adsorbed onto SPM. After the attainment of EQSs, however, the DIP concentration fell, and PON/PP was high. Phosphorus limitation of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the mouth of the bay may explain the high PON/PP ratios after EQS attainment.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的生态环境演变与营养盐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人为影响海洋研究与海洋学基础研究的典型海域,胶州湾历经90年的科学调查和研究,获得了系统的对胶州湾海洋学的认识。本文总结归纳了近年来胶州湾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营养物质输入以及百年来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结果和结论。近年来,胶州湾海水呈现“高氮-低磷-低硅富营养化”状况较明显,浮游生物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输入到胶州湾营养物质的量巨大,总溶解态氮的年输入通量为6 945.4 t/a,其中无机氮、有机氮分别为4 453.1 t/a,2 492.3 t/a。点源和河流是总溶解态氮的主要输入方式,分别占无机氮输入通量的39%和20%,有机氮输入通量的31%和41%。总溶解态磷的年输入通量为160.6 t/a,其中无机磷的输入略高于有机磷,二者分别为88.0 t/a,72.6 t/a。河流和点源是无机磷的主要输入方式,分别占无机磷输入通量的40%和30%,而对于有机磷而言,河流是其主要的输入方式,可占其输入通量的51%,而地下水和点源也分别占输入通量的24%和15%,这些大量输入的营养物质对胶州湾生态环境变化起了关键作用。胶州湾百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以前,胶州湾受人为影响很小,其化学要素水平基本呈现“背景值”且比较稳定,从20世纪80年代起,胶州湾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其沉积物中的化学组分持续增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到2000年达到高峰,2000年后,由于环保治理措施的加强,沉积物中的化学组分呈明显降低趋势,基本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