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贵州栖霞组与茅口组的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贵州早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自乐森(王寻)在贵州郎岱附近创立茅口组后,盛金章(1963)对紫云二迭纪(虫筳)类化石作了分带研究,较系统地对贵州早二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本文对贵州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群面貌、两组的界线及栖霞组内的分层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
线永绵 《地质论评》1966,24(3):165-170
一、绪言本文涉及范围南起河南省安阳市以西水冶附近,北至河北临城魏村丰盈一带。该区石炭-二迭纪煤系上覆有一套红色地层(包括顶部100余米黄色地层),向来称为石千峰统,分三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对比认为本区石千峰组可分三段,完全可与山西宁武一带的标准剖面对比。并发现有晚于石千峰世的沉积——三迭系流泉群。  相似文献   

3.
对安徽巢县青龙群时代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正> 安徽省巢县一带是苏、皖长江沿岸海相三迭系发育较好的地区之一。因与江苏宁镇山脉同期地层沉积相似,故已往多将这一地层与宁镇山脉青龙群对比,时代定为早三迭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地质局有关地质队及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在宁镇山脉及安徽铜陵、怀宁、贵池等地的三迭系做过许多工作,由于采到当时认为是中三迭世安尼锡期的菊石,从而将其时代改定为早、中三迭世,并进一步分为若干组。  相似文献   

4.
江西铅山“龙潭组”发现早二迭世(竹蜓)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江西铅山等地,曾将晚二迭世大隆组以下,早二迭世湖塘组(相当文笔山组、孤峰组)以上的含煤地层视为龙潭组。尽管在1964年江西省地质局赣东北大队在铅山雾霖山矿区,于“龙潭组”中部的童家下亚段采到了Schwagerina cf. longifermina(盛金章鉴定),但仍视其为上二迭统。由于龙潭组在大范围内,如苏南、皖南、浙北、赣中、湘中、湘南、粤北各地均可对比,而铅山距乐平仅80公里,两地含煤地  相似文献   

5.
贵州汪家寨矿,煤系为晚二迭世宣威组(狭义)和汪家寨组,含煤三十余层。上覆岩系为下三迭系砂页岩及灰岩;下伏岩系为晚二迭世早期的玄武岩组及早二迭世茅口阶、栖霞阶的厚层灰岩。矿区区域地质构造概况见图1。汪家寨矿位于大河边向斜的北部,地层产状随井田不同部位而异。目前开拓范围内,煤层走向大致为北东40°,倾向南东,平均倾角14°。   相似文献   

6.
滨海区位于华北地台与杨子准地台的交界处,构造单元归属长期不清。在该区找煤勘探中发现了南相地层,其中早二叠世地层厚度之大、化石之丰远非江苏其它地区可比.笔者对该区早二叠世地层作了较为详细的划分与对比、并探讨了孤峰组的时代和大羽羊齿植物群的时代归属.   相似文献   

7.
东南运动是1964年阎俊峰、尚冠雄研究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江西中二迭世乐平煤系和晚二迭世长兴灰岩之间的假整合现象。1965年尹赞勋、黄汲清教授建议改称东南上升,十多年来,对该问题曾有不少争论。近几年,我们在苏南地区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东南运动的存在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证据。详细地研究“东南运动”,有助于上二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对龙潭组煤系分段对比亦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安德  朱德寿 《地质论评》1965,23(4):308-310
闫峻峰等在“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初步研究”一文中将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经赣、苏、浙、皖、湘等区对比的结果,建议以“乐平统”(或乐平煤系)和“长兴统”  相似文献   

9.
工作区为一华北型、全隐蔽式石炭二迭系煤田。第四系厚约150~260米,其下依次为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和奥陶系。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群,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中第三层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厚约5米,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含煤地层在水平方向相当稳  相似文献   

10.
黔中铝土矿是泛指贵州中部及中西部沉积式铝土矿。其成矿时代,为中石炭世及下二迭世。前者分布在修文、清镇、织金、贵筑等地;后者分布在开阳、瓮安、黔西、大方等地。该区与矿床有关的地层全由沉积岩组成。现由老至新,简列于后(图1): (1)下寒武统:灰色页岩及砂质页岩。  相似文献   

11.
湘东地区分布的二迭纪地层,分为两种类型,以北纬27°30’为大致界线,以北是早二迭世的茅口组,其上的龙潭组缺少“不含煤段”,称北型;以南是当冲组,其上的龙潭组有“不含煤段”地层,称南型。这是长期以来的一种主导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个锡石多金属矿带中闪锌矿的成矿期与成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毓川 《地质论评》1964,22(2):111-128
本文所述的矿带,位于某小型拗陷中,其中出露有早泥盆世至中三迭世地层。泥盆纪地层主要是灰岩、泥灰岩、页岩的互层;石炭纪至二迭纪地层为灰岩;中三迭世地层为页岩、砂岩、灰岩的互层。它们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岩层总厚度大于7,000米。矿带内地层普遍受到了褶皱、错断的影响。发育有北西向紧密线型排列的短轴背、向斜,背斜常呈倒  相似文献   

13.
王仁农 《地质科学》1977,12(4):399-400
微山湖西侧地区为一北西、南东向的条带,北至鱼台、单县一带,南至徐州,西南同皖北为邻。区内地层均被第四系所覆盖。华北二迭系历来认为是纯陆相沉积,虽近年来在我国秦岭构造带的东端,通称为“南型北相煤田”的淮南、平顶山等地亦曾有舌形贝(Lingula sp.)化石的发现,但均产于早二迭世下石盒子组及部分晚二迭世上石盒子组的含煤段里,且其地理位置大致皆在北纬33°30′以南。笔者近年在微山湖西侧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在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舌形贝化石。  相似文献   

14.
筠连地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二迭系及三迭系。其晚二迭世地层的下部为峨眉山玄武岩组,一般厚60至100余米;中上部为煤系,划分为两个组:下称筠连组,为湖相砂、泥岩沉积,伴生薄的铁矿层,仅见植物化石,一般厚80-120米;其上谓金鸡(土旁)组,为三角洲相或海陆过渡相砂、泥岩含煤沉积,局部赋硫铁矿层,富含海相双壳纲腕足类、腹足类及稀少的头足类、苔藓虫等,并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一般厚40-70米。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中国南部晚二迭世地层的划分,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整理出了统一地层单位,后来也有人提出了新的划分法,但基本上没有脱离龙潭和长兴两个组(或阶)的传统概念。由于大量的普查勘探工作累积了丰富的资料,日益感到过去传统概念值得商榷,表现在以往划分的地层单位,不能客观的反映晚二迭世沉积过程中的海水进退的程序,以及成煤期的多期性。不利于找煤和普查勘探工作。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蒲圻矿区位于湖北省东南,蒲圻县境内。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区内早二迭世麻土坡组煤系分布普遍(图1)。一、麻土坡组煤系沉积特征麻土坡组位于下二迭统栖霞组的底部,与栖霞组成连续沉积;与下伏中石炭统黄龙群灰岩呈假整合接触。该组地层与鄂西马鞍山煤系、汉中的梁山组层位相当。(一)剖面介绍Ⅰ、随阳3071钻孔柱状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所称鄂南,系指咸宁、蒲圻、通山、崇阳等县辖区(图1),是湖北省重要煤产地之一。区内晚二迭世地层分布广,发育良好,岩相及古生物群(由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和煤科院地质勘探研究所鉴定,笔者曾作部分增添)特征比较明显,同时研究历史较长,但在其划分、对比上依然存有分歧(见表)。笔者近年来观测了一系列地层剖面,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本区晚二迭世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粗浅看法,供商讨。  相似文献   

19.
包头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划分对比及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包头平原第四纪堆积物的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磁性地层的研究表明,该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可与我国华北晚更新世—全新世典型地层剖面——萨拉乌苏河滴哨沟湾剖面对比,并可进一步划分出萨拉乌苏组、城川组、大沟湾组和滴哨沟湾组。这一研究不仅重新厘定了包头平原这一时段地层的层序,完成大区域地层对比,同时也为研究包头地区乃至呼包盆地晚更新世—全新世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变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的新属镇安珊瑚(Zhenganophyllum),系我们在1963年于陕西镇安西口一带测制晚二迭世地层剖面时采得。镇安西口地区的上二迭统自下而上可以分为西口组、熨斗滩组和龙洞川组三部分。镇安珊瑚计有三个种,即:Zhenganophyllum simplex,Zhenganophyllum stercoseptatum,Zhenganophyllum curvatum,它们分别产于前二个岩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