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海洋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中,生物学指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美国“1976~1978年贻贝监测规划”使用的指示生物就是贻贝和牡蛎。我国的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也选择了贻贝做为指示生物。过去,用贻贝监测海洋环境污染情况,除了人工现场观察外,就是采用海洋生物采样,实验室消化处理后进行化学分析。这样既繁琐,又没有实时性。荷兰环境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2.
贻贝监测的作用及其监测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贻贝监测是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一,它使得在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开展统一的海洋环境监测成为可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洞岸海洋环境污染状况,指示污染物质浓度的时空变化趋势,适宜于长期监测。文中重点阐述了贻贝监测技术和方法,包括采样站位设计,样品现场处理,后勤保障,样品分析和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对我国沿海6个紫贻贝群体12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紫贻贝6个群体中共发现13个单倍型和3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青岛群体单倍型数目是最多的,温州群体、丹东群体和宁德群体次之.6个紫贻贝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为0.569~0.821,核苷酸多样性为0.015 5~0.051...  相似文献   

4.
基于16S rRNA序列初步探讨贻贝属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贻贝属5个物种包括中国的两种贻贝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来初步确定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和了解中国沿海两种贻贝的遗传多样性情况.以Perna viridis为外群,采用NJ法和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5种贻贝(Mytilus californianus, M. corcuscus, M. galloprovincialis, M. edulis, M. trossulus)在系统树上依次进行分叉,呈放射状.M. californianus最为原始,M. corcuscus次之.每一个贻贝物种都形成单系.其中,M. edulis和M. trossulus是非常相似的,M. corcuscus和M. californianus的亲缘关系近.同时发现,我国沿海分布的紫贻贝(M. galloprovincialis)和厚壳贻贝(M. corcuscus)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但厚壳贻贝的遗传多样性要低于紫贻贝,可能是由于厚壳贻贝过度被渔民开采等导致厚壳贻贝群体大小降低的缘故.这里系统发育分析为将来进行物种进化、迁移和育种方面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薛家岛湾采集了扇贝、紫贻贝、牡蛎、竹蛏、杂色蛤和对虾6种生物样品。分析和测定了这些生物体中各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没有一个污染物含量超标。除了紫贻贝和杂色蛤中As的含量约为标准的80×10~(-2)以外,其它污染物在各种生物体中的含量均远低于标准。在6种生物中,杂色蛤对各种污染物的浓缩能力最大,其次是紫贻贝。因此可以把它们当作指示生物,监测该海区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紫贻贝养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养殖产业情况,作者从养殖产量、养殖面积、进出口贸易、养殖生产等方面概述了紫贻贝产业现状,对中国紫贻贝养殖业的种质资源、苗种生产方式、养殖生产流程、养殖方式等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紫贻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从种质资源、养殖模式、设施设备、食品安全控...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胁迫下厚壳贻贝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因对环境污染反应灵敏,且具有降解毒物、抗氧化等作用常被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分子;厚壳贻贝对环境污染物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是重要的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生物,因此研究厚壳贻贝GST分子及其表达特征,对正确使用其进行海洋环境污染预警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厚壳贻贝GST部分序列(Gene Bank序列号为KC176684),经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初步推断所得到的GST基因为pi型。鉴于铜和镉是目前海水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铜和镉胁迫后GST在厚壳贻贝血液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铜(Cu2+浓度为20μg/L)和镉(Cd2+浓度为200μg/L)胁迫均造成GST高水平表达,但最高表达量出现的时间略有差别,Cu2+出现在刺激后第10 d,表达量为对照组的6.95倍,Cd2+则出现在第15 d,约为对照组的6.11倍,说明GST参与了厚壳贻贝重金属的解毒过程,且对于不同重金属胁迫的解毒能力稍有不同。鉴于厚壳贻贝GST对重金属刺激的敏感作用,可将其作为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监测的生物指示基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辽宁大连的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与福建宁德的厚壳贻贝(M.coruscus)为亲本,采用2×2双列杂交设计,构建了紫贻贝自交组(M.galloprovincialis♀×M.galloprovincialis♂)、正交组(M.galloprovincialis♀×M.coruscus♂)、反交组(M.coruscus♀×M.galloprovincialis♂)与厚壳贻贝自交组(M.coruscus♀×M.coruscus♂)4个遗传组合,比较分析了受精率、孵化率、子代的成活率、生长数据等,探讨了紫贻贝与厚壳贻贝种间杂交的可行性,同时为贻贝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自交组与反交组的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正交组与自交组受精率无差异,反交组的受精率及孵化率显著低于正交组与自交组(P0.05),且浮游幼虫不能正常存活;正交组子代具有生长优势,第9、11、13天的浮游幼虫及第78天的稚贝壳长均显著大于自交组(P0.05);正交组与紫贻贝自交组在整个幼虫阶段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在壳顶幼虫期显著高于厚壳贻贝自交组(P0.05)。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生物监测技术手段,特别是传感器对于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采用紫贻贝和霍尔元件结合而研制成的双壳类生理监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和实验。对双壳类生理监测传感器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双壳类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影响双壳类元素组成的可能因素,从胶州湾沿岸不同取样点采集黄海近海常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褶牡蛎(Oystrea denselamellosa)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分别测量了3种壳体的矿物物相类型和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研究表明:3种壳体分别属于文石质、方解石质和混合质壳;Ca,Mn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褶牡蛎和紫贻贝壳体中没有差别,而Mg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壳体中含量较低,在褶牡蛎壳体和紫贻贝壳体中含量较高,Sr元素恰好与Mg元素相反。双壳类壳体中元素组成主要受壳体矿物物相类型的制约,而与水体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弱。  相似文献   

11.
嵊泗列岛海域三种贻贝贝体框架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壳长SL、壳宽SW、壳高SH(BD)、OA(壳顶至韧带末端的直线距离)、OB(壳顶至壳背面最高点的直线距离)、OC(壳顶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OD(壳顶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AB(韧带末端至壳背缘最高点的直线距离)、BC(壳背缘最高点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CD(壳后端最远点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为贝体框架变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系统比较了嵊泗列岛海域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贝体框架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所涉9项贝体框架特征指标中,紫贻贝与厚壳贻贝间无显著差异的指标仅为L5(OC/SL)和L7(AB/SL)(P0.05),而"杂交贻贝"各项指标则均与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具显著差异(P0.05),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变异系数大于10%的指标均仅为L7(AB/SL),而"杂交贻贝"则仅为L3(OA/SL);(2)厚壳贻贝与紫贻贝间的欧氏距离最短(P0.05),仅为0.160;厚壳贻贝与"杂交贻贝"间和紫贻贝与"杂交贻贝"间的欧氏距离相近(P0.05),分别为0.452和0.418;(3)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3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928%,其中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可依次归为与滤食功能区水平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与消化功能区水平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和与消化功能区垂直剖面占比相关的贝体框架因子,通过第一主成分仅能较清晰地区分厚壳贻贝和"杂交贻贝";(4)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L1(SW/SL)、L3(OA/SL)、L4(OB/SL)、L5(OC/SL)、L6(OD/SL)和L7(AB/SL)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较清晰区分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三者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94.6%、94.6%和100%,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4%。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绿潮灾害频发,滤食性贝类对浒苔的生物防控是潜在的防控策略之一。本研究基于实验室内可控实验,探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和紫贻贝(Mytilusedulis)对浒苔微观繁殖体的滤食作用,并在江苏如东紫菜养殖区进行了长牡蛎和紫贻贝离底式平挂养殖试验。室内滤除实验结果表明,牡蛎和贻贝均可有效截留浒苔微观繁殖体,平均截留速率分别为6892和1589ind/(ind·h),部分被截留的颗粒失去萌发活性,有效滤除速率为3980和574ind/(ind·h)。现场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长牡蛎和紫贻贝可在紫菜养殖区生长存活,每天约能滤除水体中63.7万个浒苔微观繁殖体。研究证实了两种贝类对微观繁殖体的有效滤除能力及江苏浅滩进行牡蛎和贻贝养殖的可行性。养殖方式的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以及研究江苏浅滩其他滩涂贝类对浒苔的防控潜力,还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嵊泗列岛海域三种贻贝贝体框架性状对壳重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嵊泗列岛海域2+龄厚壳贻贝同生群养殖个体、同域生长的1+龄紫贻贝同生群养殖个体以及混于厚壳贻贝和紫贻贝养殖筏架中的"杂交贻贝"为实验对象,以壳宽SW、壳长SL、壳高SH(BD)、OA(壳顶至韧带末端的直线距离)、OB(壳顶至壳背面最高点的直线距离)、OC(壳顶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OD(壳顶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AB(韧带末端至壳背缘最高点的直线距离)、BC(壳背缘最高点至壳后端最远点的直线距离)、CD(壳后端最远点至壳高性状在腹缘的落点的直线距离)为贝体框架变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系统比较了三者贝体框架性状对壳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3种实验贝壳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贝体框架性状,"杂交贻贝"各测定性状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而厚壳贻贝和紫贻贝间则均接近;(2)3种实验贝各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三者中仅"杂交贻贝"各贝体框架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经通径分析,厚壳贻贝被保留的3个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复相关指数为0.868,它们对壳重的直接作用呈OCSHSW,紫贻贝被保留的2个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复相关指数为0.700,它们对壳重的直接作用呈OCSW,"杂交贻贝"被保留的3个贝体框架性状与壳重的复相关指数为0.931,它们对壳重的直接作用呈SLSHOA;(4)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用于估算厚壳贻贝、紫贻贝和"杂交贻贝"壳重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三种典型POPs对紫贻贝不同组织DNA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彗星电泳技术,比较研究了Aroclor 1254、BaP、DDT三种典型POPs对紫贻贝(Mytilus edulis)鳃、性腺、消化腺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的差异,以期为进一步评价这三种典型POPs遗传毒理机制及其预警监测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Tail DNA%是评价DNA损伤的理想指标,另外,在急性毒性试验中,...  相似文献   

15.
紫贻贝(Mytilus edulis)对4种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紫贻贝对 4种重金属 (As、Hg、Cd、Pb)的生物富集实验 ,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紫贻贝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 、排出速率常数k2 、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 / 2 等动力学参数。实验海水盐度为 32、温度分别为( 1 2 .34± 2 .2 8)℃和 ( 6.63± 3.1 2 )℃、溶氧量 >6.5mg/L。得到的Hg、Cd、Pb的动力学参数k1为 8.71 2— 30 1 .5 ;k2 为 0 .0 0 942 5— 0 .0 30 64;BCF为 783.4— 1 1 75 4 ;B1 / 2 为 2 2 .62— 73.5 4。比较结果得出 :吸收速率常数k1 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且基本呈正相关 ,说明紫贻贝是比较理想的重金属Hg、Cd、Pb污染的指示生物。紫贻贝排出Cd的生物学半衰期要长于金属Hg、Pb、As。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紫贻贝与厚壳贻贝种间杂交的核相变化,并评估其杂交优势,本实验以两种贻贝亲本为材料建立了4个交配组合,分别为:紫贻贝自交组EE(Mytilus edulis♀×M.edulis♂)、厚壳贻贝自交组CC(Mytilus coruscus♀×M.coruscus♂)、正交组EC(M.edulis♀×M.coruscus♂)和反交组CE(M.coruscus♀×M.edulis♂)。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观察的方法,对4个交配组从受精、减数分裂到卵裂的核相变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孵化后幼虫到稚贝期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记录。结果表明:正反交组的受精细胞学过程与自交组较为相似,但第二极体排出时间延长。对各实验组子一代早期的生长和存活研究表明:浮游阶段,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不明显;附着变态后,正交组EC在壳长及壳高等生长指标的杂交优势表现明显,且正交组(EC)大于反交组(CE)。自交组的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均高于杂交组。  相似文献   

17.
仿生人工贻贝在湖海水石油烃污染监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生人工贻贝(Semi-Permeable Membrane Devices)是近年来海洋污染监测中新技术,其制作简单,吊挂取样方便,在湖纳潮进水渠和排污出水口进行夏、冬应用实验,结果显示湖内石油烃污染仍然较严重,其每g甘油三油酸酯中石油烃浓度夏季可达2.1~7.8mg.退潮排污出水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为纳潮进水口的2倍,冬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又为夏季的1.5倍.同时也说明仿生人工贻贝(SPMD)可克服天然贻贝因性别、生长期、健壮程度和海区条件引起的差异,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贻贝营半固着生活,依靠足丝将自己牢固地黏附在底物上.足丝的结构和性能对贻贝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为研究热液区极端环境下深海贻贝足丝的结构和性能,采集了印度洋龙旂深海热液区的贻贝(Bathymodiolus marisindicus)足丝,对其力学特性、结构特征和组分进行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发现与近海贻贝(Mytilu...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海洋双壳类的固碳能力,以紫脲酸铵-萘酚绿B、铬黑T为指示剂,采用络合滴定法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文蛤(Meretrix meretrix)、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等6种海产双壳贝类贝壳中的碳酸钙含量、碳酸钙和碳酸镁总量进行了测定。6种贝类贝壳中的碳酸钙含量占干重比例介于93.99%~97.35%之间,其中虾夷扇贝的含量最多,紫贻贝的含量最少;碳酸镁含量介于0.61%~1.79%之间,其中紫贻贝的含量最多,虾夷扇贝的含量最少。目前的结果表明,六种贝类均具有较好的固碳能力,基于碳酸钙和碳酸镁总量估算,6种贝类单位湿重固碳力介于0.023 2~0.074之间。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As(Ⅲ)对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肝胰腺和鳃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测定了1、10、100 ug/L As (Ⅲ) 暴露30 天后,肝胰腺和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的活性 变化以及谷胱甘肽(GSH) 和丙二醛(MDA) 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As(Ⅲ)暴露对紫贻贝肝胰腺CAT、SOD、GST 活性 以及GSH 含量无显著影响,高浓度As(Ⅲ) 暴露可诱导MDA含量的显著升高;对鳃组织而言,中等剂量暴露组CAT 活性 以及GSH含量较对照组水平极显著升高,高剂量As(Ⅲ) 暴露组MDA 含量较对照组也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 As (Ⅲ) 长期暴露即可导致紫贻贝产生氧化胁迫,导致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且As(Ⅲ) 对紫贻贝鳃组织的影响 较肝胰腺组织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