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已有研究中,医疗服务水平指标值通常仅以医院卫技人员数或病床床位数概括,未考虑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鉴于此,以深圳市龙岗区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单元,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综合考虑卫技人员与病床床位数,以确定医院的服务水平。结果表明,在对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后,原本可达性较高的横岗、龙岗、龙城街道可达性有所降低,说明这些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横岗街道南部社区医疗设施可达性最差,在今后的医疗资源改进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2.
从交通可达性概念出发,对车牌识别卡口之间的可达性关系进行研究。针对卡口可达性的特点,对计算最短路径效果较好的A*算法进行改进,用于计算卡口间的可达关系,构建可达性网络。  相似文献   

3.
旅游医疗救援作为旅游业面对自然突发灾害时的应急反应,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对游客造成的损失,也可降低对旅游地形象和客源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旅游医疗救援的重点在于为受灾游客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并在城市交通路网环境下,选择合理路径,以快速、安全地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本文分析了影响旅游医疗救援路径选择的因素,从而建立以时效性、安全性和配置合理性为目标的旅游救援定位线路TR-LRP模型,利用多目标规划法确定旅游医疗救援点的定位配给问题,运用GIS网络分析求解路径。并以成都市旅游景区、医疗救援点和道路路网等实际信息为输入数据,通过模型分析该市的旅游医疗救援路径选择,由此表明该模型能适用于实际旅游医疗救援路径选择决策。  相似文献   

4.
以赣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收集处理研究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网络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相关统计算法,计算出道路密度、道路服务指数2个可达性指标,通过指标模型结果对赣州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的可达性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可达性与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可达性呈现相对不均衡,中心城区之间道路密度仍具有提高空间,章贡区的可达性程度最高,与南康区具有连接成片的趋势,赣县区的可达性最低.研究结果对赣州市城区道路网络的优化和未来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为研究区,在考虑距离衰减效应的重力型两步移动搜索法(gravity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method,G2SFCA)基础上,引入Huff模型,并考虑需求点位置要素及地形要素,分别从供给点竞争、需求点定位、路网距离优化三方面对G2SFCA进行改进,并采用改进的G2SFCA对深圳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G2SFCA不仅能很好地揭示深圳市各社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可达性,而且也能有效反映避难场所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分布的空间匹配规律,较其他模型更符合现实情况;已建成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容纳人口及空间可达性的统计与分析结果真实、可靠,相关结论可为深圳市未来的防灾工作以及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配套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空间分布的公平程度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本文引入了威布尔的引力模型,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尝试构建基于引力可达性指数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分析模型,并以福建长汀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供实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采用引力可达性模型、胡弗模型对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站点分布密集的区域可达性较好,约为10%~30%;站点分布稀疏或几乎没有站点的远城区可达性较差,在10%以下。针对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配置不均衡的现状,结合站点与POI点距离、可达性以及人均车辆数,提出了新增站点的选址方案,并对其适宜性进行验证,以期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和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新增站点后整体可达性指标均值约为43%,1 000 m范围内整体人均车辆数增幅10%以上,扩大了覆盖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8.
依托ArcGIS平台,以神农架松柏镇为例,利用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当地道路网络属性,确定合适的通行速度和阻力,构建网络数据集,探究小城镇就医可达性。结合当地居民用地分布特点,计算一定抗阻范围内覆盖的居民地面积与医疗用地可达比,为小城镇偏远地区居民提供抵达全镇唯一的综合医院的耗时最短路径。根据可达性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小城镇医疗用地的布局,为医疗用地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等时线模型支持下的路网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亚坤  艾廷华  禹文豪 《测绘学报》2014,43(11):1190-1196
等时线是道路网中参考于某特定点位的系列时间可达性的可视化表达,其生成需要分析道路网络特性及通行状况,其形态可以反映可达性规律。本文对等时线进行了定义、特性分析及生成方法研究;类比水滴沿木板的纹理扩散的过程,提出水流扩展算法生成等时线,在网络栅格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等时线扩展独特的约束条件,如道路状况、移动条件及时间分段等获得可达性扩展路径,通过扩展凸包和角平分线移位生成等时线。该算法基于场论思想,可以针对网络空间中任意感兴趣部分灵活负载约束条件,方便生成实时等时线;类比等高线表示地貌特征,对基于以上构建机制生成的等时线的排列、疏密、弯曲形式、弯曲方向及延伸方向等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可达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高级中学可达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空间格局评价大多数以空间距离可达性作为分析指标,缺少对时间成本考虑的问题,该文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设计了基于优先队列的可达性算法,并基于南京市区交通道路网络计算了南京市高级中学的可达性,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南京市高级中学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整体可达性、等时线、学校服务范围及分区可达性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区高级中学可达性较好,但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不同学校之间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e quick response of civil authorities after a major disaster event in an urban area is essential for the reduction of damages and impacts to human lives. One of the first crit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at the very early stages of response is the optimum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vehicles and real time knowledge of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road network. In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 of using a number of emergency vehicles as sensors for monitoring the traffic conditions in an urban area after a major disaster event is described. The fleet management system used for this taks is working with ral time DGPS. The system makes use of existing vehicle fleets in the urban area, rapidly collecting data and covering the whole road network. It records travel times with the help of the GPS system for every road segment driven through by each vehicle sensor, thus providing a digital time database from which traffic parameters can be also computed. It can be used for real time monitoring of traffic conditions under disaster or emergency situations where all the previously available data become invalid or unreliabl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2.
洪武扬 《测绘通报》2019,(11):12-16,25
通过研究交通网络的空间连接及由此决定的节点间联系的连通程度,可观测交通可达性水平。本文对地下轨道交通和地面道路交通构成的立体拓扑网络进行了建模,采用空间句法形态分析变量构建了基于轨道站点的通达性模型,分析了深圳市轨道站点通达性水平和空间特征,并探讨了站点通达性与周边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轨道站点通达性平均值为0.088 4,通达性数值离散程度较低,在空间上形成了福田中心区、华强北商业区、东门商业区和后海片区4个高值热点区;商业用地、办公用地与站点通达性的相关程度最大,工业仓储用地受轨道站点的影响较小,轨道站点倾向于商业及办公用地等人流量集中的空间节点;轨道站点基本可承载周边的土地开发,组合类型为"高-中""中-低"的27个站点需提升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功能。笔者从拓扑网络耦合的思路,客观评价了深圳市轨道站点通达性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研究对象由线路向站点转换的研究视角,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中基于图形通达性的田间道路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田间道路规划的重点为道路的通达度,因为田间道路的交通流较小,道路宽度设计要求能够保证通行农机车辆。基于这个考虑,尝试将农村田间道路网通达度问题简化为图形通达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田间道路网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来衡量道路网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居住小区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单元,居住小区交通可达性是衡量小区环境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0.6m甚至更高,使得从居住小区的尺度研究交通可达性成为可能。本文从区域交通环境、路网可达性和设施可达性三个影响因子出发,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构建了居住小区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厦门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选取的50个居住小区的交通可达性做出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城市交通可达性评价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娜  广晓平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3):68-71,81
针对青岛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研究了该区域路网的综合可达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基于GIS平台,建立了青岛市中心城区路网模型;选取最小阻抗(时间和距离)、交叉口服务指数、路网密度和路网连通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分别从路网距离关系、路网结构合理性、路网密度和路网发育程度4个方面分析了该区域的路网可达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岛市中心城区路网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路网以多中心多圈层形式分布,整体可达性良好;西南区域路网密度低,南部外围区域机动性差,南部地区可达性较差,应不断加强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与路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分+”,探索以“高分+地质灾害”模式对10·11与11·3金沙江滑坡灾害开展灾情应急分析,利用灾害前后的高分遥感影像解译了滑坡灾害的基本灾情信息,分析了灾害前后孕灾及变形蠕动特征,对灾后白格堰塞湖及周边开展了隐患灾害排查,查明了堰塞湖两岸存在疑似裂缝与次生滑坡隐患点,开展了二次滑坡灾后灾区道路通达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分+”模式对类似金沙江滑坡等山区自然灾害巡排查、灾情跟踪监测及灾后应急抢险道路优选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一般特点,自然灾害管理工作内容与功能需求及信息需求,探讨了GIS技术应用于自然灾害管理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GIS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S(Remote Sensing)以及其他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多维性、动态性,更好地为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分析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应急服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城市的某些区位中提前布置,才能保证需求发生时能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需求位置,提供应急服务。布置区位时,需要根据时变交通条件的变化,适当考虑时空的合理分布,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较为公平的服务覆盖。传统最大区位覆盖模型较少考虑服务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在时变交通和复杂大规模路网条件下,缺乏对公平量度的显式建模。基于目前区域覆盖优化模型的最近进展,扩展了传统最大区位覆盖模型,建立面向公平分配的时变应急服务覆盖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启发式高效求解方法。利用武汉市数据进行实验验证,证实模型求解得到的区位配置解较之传统模型,不仅提供了更加公平的应急服务覆盖,也考虑到了时变交通条件,改善了应急资源在时空上的均衡配置水平,整体上提高了应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抢险救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如冷冻、地震这种大型自然灾害在应急管理上的功能需求。综合3S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国情,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对减灾救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短信的时空地震灾情收集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  徐敬海 《测绘科学》2011,36(6):172-174,166
地震现场各种信自获取与传输是应急指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关灾情的资料是政府部门防震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研究了震后灾情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探讨了灾情信息的时空特性,阐述了T-GIS在地震灾情信息获取与发布工作中的应用,在基态修正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短信的时空地震灾情收集与管理模型,采用ArcGIS二次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