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4种重金属离子对海洋三角褐指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于1993年4月-1993年5月以Zn^2+,Cd^2+,Pb^2+,Cu^2+不同浓度的海水对三角褐指藻进行生长影响的研究。实验表明,Cu^2+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毒性最大,其96hEC50为0.017mg/L。Pb^2+的毒性最小,其96hEC50为0.468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顺序是Cu^2+>Cd^2+>Zn^2+>Pb^2+,除Cd^2+外,其他3种金属离子对该单细胞藻的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90年9月-1991年1月采用离体灌流培育方法对鲤鱼脑垂体促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脑垂体基础促性腺激素(GtH)分泌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Ca^2+);但脉冲式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刺激的GtH分泌,则依赖于细胞外Ca^2+且细胞外Ca^2+的作用至少部分通过电位敏感性Ca^2+通道。50mmol/L高浓度钾离子(K^+)显著刺激脑垂体基础GtH分泌,K^+的  相似文献   

3.
海水中Ca2+,Mg2+, K+含量对黑鲷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 ̄1993年,用不同Ca^2+,Mg^2+和K+含量的人工配制海水,孵化黑鲷(Sparus macroephalus Basilewsky)受精卵,培育前期仔鱼。实验揭示了:在没有Ca^2+的海水中不能孵出仔鱼,在没有Mg^2+的海水中能孵出少量畸形仔鱼;低K^+对黑鲷受精卵孵化无明显影响,但对早期仔鱼的影响明显。针对咸淡水域海水鱼类育苗的特点,提出了调配海水中适宜的Mg^2+/Ca^2+  相似文献   

4.
金属离子对长毛对虾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几种金属离子分别对健康虾和病虾酸性磷酸酶ACPase(EC3.1.3.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2+、Mg^2+、Cd^2+对酶无明显抑制作用,Zn^2+、Cu^2+、Hg^2+对酶活力抑制明显。当Hg^2+离子浓度达0.5mmol/dm^2时,酶活力被抑制96%和95%;各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强度依次为Hg^2+〉Cu^2+〉Zn^2+〉Pb^2+〉Cd^2+、Mg^2+〉Ni^2+  相似文献   

5.
于升松 《海洋与湖沼》1996,27(2):125-131
根据1985-1987年来1989-1991年对青海湖及其水系的考查资料,研究其化学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水系在萎缩过程中,水系总矿化度增加,逐渐咸化。除尕海水的Mg^2+;耳海水的K^+,SO^2-4,CO3^2-;人湖河流水的SO4^2-离子浓度减小外,青海湖、尕海及耳海本中Na^+,Cl^-,SO4^2-离子增加速率较大,Ca^2+,Mg^2+等离子增加速率较小。尕海  相似文献   

6.
四种重金属对海洋钙质角毛藻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章程 《台湾海峡》1999,18(3):303-308
研究了Hg^2+、Cu^2+、Zn^2+、Cd^2+4种重金属,其单一及4种混合对海洋单胞藻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utrans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一的重金属毒性强于4种重金属混合,而且不同重金属对单胞藻的毒性效应有所不同,其毒性均Hg^2+〉Cu^2+〉Zn^2+〉Cd^2+。  相似文献   

7.
钟硕良  陈月忠 《台湾海峡》1997,16(4):449-454
随着养殖进程,底质中NH^+4-N,S^2-和异养细菌的含量一直呈升高之势,其变化主要受控于底质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寡,水温只是其影响因素之一。虾池底质中NH^+4-N,S^2-和异养细胞的含量分布:沟泥-滩泥-池水,异养细菌和NH^+4-N,S^2-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锗对几种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锗对微囊藻、聚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锗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因种类而异:微囊藻对锗的耐受能力较强,在培养范围内(0 ̄25mg/dm^3,GeO2),锗对其生长具促进作用;钝顶螺旋藻的正常生长浓度要低于25mg/dm^3,当锗浓度达25mg/dm^3时,生长受明显抑制;聚球藻对锗较敏感,锗浓度超过12.5mg/dm^3时会抑制其生长,甚至起毒害作用。文中还探讨了锗对藻类生长影响与藻细胞所  相似文献   

9.
汞、镉、锌和锰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恒温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Hg6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Hg^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毒性顺序为Hg^2+〉Cd^2+〉Zn^2+〉Mn^2+。根据重金属日本对虾仔虾的96hLC50值计算的Hg^2+,Zn^2+,Mn^2+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2,0.0342,0.0449,0.0950mg/dm^3。  相似文献   

10.
裙带菜配子体对三种重金属离子毒性耐受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于1994年采自威海市俚岛养殖场。1995年2月-1997年3月,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mol/L)的Cu^2+,Cd^2+和Zn^2+处理裙带菜配子体,研究这些重金属对其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的抑制效应最强:在1μmol+L时已出现抑制效应,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升高;10μmol/L时,配子体生长几乎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噻唑盐(MTT)比色方法研究在紫外线辐射损伤条件下扇贝多肽对免疫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扇贝多肽对胸腺细胞和脾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扇贝多肽具有抗紫外线氧化损伤的作用,可减轻或抑制紫外线对胸腺细胞和脾细胞的氧化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扇贝多肽在0.5%-10.0%的浓度范围内,其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在正常条件下可显著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并且可拮抗雌激素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提示扇贝多肽不仅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而且具有免疫增强使用。  相似文献   

12.
磁性微球吸附法研究盐藻细胞的疏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正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苯磁性微球。由于微球表面的聚苯乙烯是疏水性材料,可用于制定微生物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用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吸附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期盐藻细胞的表面疏水性,以及pH值、NaCl浓度、Fe^3 浓度、(NH4)2SO4浓度对盐藻细胞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藻细胞表面具有疏水性质, 其疏水性与细胞生长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秋水仙碱对坛紫菜体细胞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4.
以牙鲆血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选用聚乙二醇(PEG)作为细胞融合剂,将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P3 X63 Ag8U1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出3株生产抗牙鲆红细胞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1C7、286、3A1)。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法(IFAT)研究3株单抗与5种常见养殖鱼类(大菱鲆、花鲈、真鲷、许氏平鲉、鲫鱼)红细胞的交叉反应,结果显示,3株单抗与5种鱼类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单抗识别的蛋白分子量,结果显示,单抗1C7与大菱鲆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为52kD、47kD、45kD、32kD、29kD、27kD,与花鲈、许氏平 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52kD、29kD,与真鲷结合的为29kD,与鲫鱼结合的为44kD、29kD、28kD;单抗286与大菱鲆、花鲈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带分子量是30kD、28kD,与真鲷结合的为30kD,与许氏平 结合的为29kD、28kD;单抗3A1没有Western blotting反应。结果表明,这6种鱼红细胞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蛋白成分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王爱民  阎冰  苏琼  叶力 《海洋科学》2002,26(10):4-9
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0外套膜组织培养过程中各种细胞的生长变化和活动状况的研究,重点是对上皮细胞分泌活动的观察。最初从外套膜组织迁出的上皮细胞为圆球形,细胞表面近似光滑,但有走向规则细而浅的花纹;培养到第4天,上皮细胞形态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成A型和B型两种细胞,A型上皮细胞内颗粒物少,是处于合成分泌物的早期阶段或尚未开始合成分泌物,B型上皮细胞处于旺盛的分泌物合成阶段,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培养到15-16天的B型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变大,细胞合成并聚集了大量单层膜包裹的颗粒物,培养到第31天的B型上皮细胞分泌活动减弱,上皮细胞逐渐失去分泌功能,进入衰老,死亡,胞体明显萎缩变小,整个培养过程持续了65d。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大水体高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Eriocheur Sinensis)俗称河蟹、毛蟹,为高等甲壳动物。中华绒螯蟹适应性强,价值高,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极好的增养殖对象,也是水产品中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种之一。中华绒螯蟹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为14%,脂肪为5.9%,碳水化合物为7%,每100g蟹肉中维生素含量高达5960个国际单位,热量5.6×105J。近年来,我国河蟹养殖发展较快,苗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故人工育苗的产量急需提高。中华绒螯蟹育苗共分六期(Z1,Z2,Z3,Z4,Z5及大眼幼体),1998年,河蟹大水体人工育苗在注重高科技的前提下,使Z1变态Z2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Z1到Z4的成活率达到66.7%,Z1到M(大眼幼体)的成活率达到31.4%,单位水体出苗量8.94×104只/m3,出池的大眼幼体单位数量为7.84×104只/500g。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利用酶解技术得到单个体细胞,较详细地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对体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从而确定出体细胞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进一步利用条斑紫菜体细胞育苗这一新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鳗弧菌对魁蚶血细胞形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快速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后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几种血细胞的形态变化,研究不同种类血细胞的免疫功能。魁蚶血淋巴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经免疫刺激后均发生形态改变,属于免疫防御的应激反应。经鳗弧菌免疫刺激后,红细胞无丝分裂现象增多,并参与病原菌的吞噬作用;白细胞变形运动、吞噬和融合现象普遍,细胞表面具有粘性,参与血栓的形成;血栓细胞主要表现出粘连和凝血的特性,偶有吞噬病原菌的现象;研究中检测了2种常规抗凝剂的抗凝效果,结果表明,2种抗凝剂分别改变了血栓细胞和白细胞的表面粘连特性,从而阻止它们参与凝血,因而都具有抗凝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魁蚶血细胞分工明确,能共同防御病原菌的入侵,细胞免疫在魁蚶血淋巴液抗菌免疫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免疫功能分析可为后期研究魁蚶抗菌机制和筛选抗凝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观实CHIMEHERB有效成分,对新生小白鼠和人包皮外板的表皮细胞的生长影响,本文对7个实验浓度13次实验,112组592个组织块进行了组织培养的资料分析和机理的初步探讨,结果说明CHIMEHERB对表皮细胞无任何毒副作用,能100%的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其相对生长率:小白鼠组为142.73%,人包皮外板组为440.58%,实验结果与临床应用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褐牙鲆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褐牙鲆(Paralichthys olrvaceus)鳃氯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褐牙鲆鳃氯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叶基部,具有微细小管系统和分泌腔。有丰富的线粒体,细胞核基位。根据氯细胞结构的不同,将其分为4种类型:I型氯细胞、Ⅱ型氯细胞、Ⅲ型氯细胞和Ⅳ型氯细胞。I型氯细胞胞体较大,细胞基质密度较低。微细小管系统发达呈细管状;Ⅱ型氯细胞外形不规则。胞体较大,细胞基质密度较高,微细小管系统主要呈粗网状;Ⅲ型氯细胞外形不规则,细胞基质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微细小管系统不发达,胞内存在大量线粒体,分泌腔小;Ⅳ型氯细胞为扁平状,细胞体积较小,具有较大的分泌腔,但微细小管系统不发达。褐牙鲆鳃氯细胞系统是主要的渗透压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