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高层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杆模型编制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FEANT。采用该程序对一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
将桁架-拱模型理论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分析研究,以T形截面混凝土宽肢异形柱为例,提出了T形截面宽肢异形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通过桁架-拱模型理论建立混凝土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可行的,文中还与异形柱现行规程提出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该方法可为混凝土宽肢异形柱受剪承载力分析和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措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提高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若干措施进行了探讨,包括带暗柱异形柱的应用、底部矩形柱上部异形柱的应用以及限制轴压比的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线性全过程数值仿真算法确定不等肢T型、L型、十字型柱截面曲率延性比。再根据异形柱框架结构受地震作用时应具有的柱截面曲率延性水准确定不等肢T形、L形、十字形柱轴压比限值,为不等肢异形柱设计提供了必须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震区多层异形框架柱-框架结构体系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形框架柱-框架结构是由异形框架柱、普通矩形框架柱和框架梁组成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等效长宽比不同的竖向异形截面构件分别按柱计算和按墙计算的差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周期、层间位移值、基底剪力及倾覆弯矩等主要动力指标和构件在水平力作用下变形特点认为长宽比为3~6的异形截面竖向构件在以框架为主体的多层结构中按异形框架柱进行计算和设计是可行的,并给出了该类构件按框架柱设计和按剪力墙设计的区分原则.振动台试验证明了异形框架柱-框架结构体系的安全性能.文中所给的2个工程实例可为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不考虑结构整体扭转的前提下,假定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异形柱为单向偏心受压且为弯曲型破坏,给出了异形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异形柱框架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方法简便实用,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底部矩形柱上部异形柱边框架抗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底部矩形柱上部异形柱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种结构的承载力1风度及其衰减过程、延性、滞回特性和破坏特征。试验表明,这种框架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异形柱框架结构较传统框架结构能有效地改善建筑内部的使用空间,但目前应用较多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抗震性能方面限制较严,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加劲钢管约束混凝土异形柱可有效提高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改善其滞回性能。为研究加劲T形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2个T形组合柱的压弯滞回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外包钢管越长,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也相应越高;相比T形钢筋混凝土柱,T形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刚度、承载力以及耗能性能均明显提高;对拉钢筋加劲肋能有效限制钢管局部屈曲和阴角处钢管与混凝土脱开。提出了适合T形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数值分析程序并将数值程序计算所得的水平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由于截面几何性质的特殊性,在进行该类结构的抗震计算时,地震作用方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对异形柱截面和异形柱结构的计算结果分析,说明了无论是在异形柱框架结构中,还是一般结构中部分采用了异形柱,都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地震作用方向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等肢异形柱延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非线性全过程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不同保护层厚度的L形、T形和十字形钢筋混凝土等肢异形柱在多种工况下的截面曲率延性值,发现了保护层厚度对混凝土等肢异形柱的截面曲率延性有重要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不同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等肢异形柱在各抗震等级下的轴压比限值的调整及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一中高层大开间钢筋混土异形柱框架结构1/6比例模型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构从弹性,开裂,屈服直至破坏等各地震反应,揭示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及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可靠的试验数据,对黄土场地典型断面地铁车站大型振动台试验方案进行设计与研究。根据试验目的和特点,提出黄土场地与地铁车站动力相互作用模型体系相似设计原则,并基于Bockingham的π定理对模型结构进行相似设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模型材料配合比、力学特性及模型制作技术;采用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数值建模方法,分析黄土场地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振动台试验中的传感器布设方案进行研究;根据西安及周边地区地震环境特点,确定振动台试验输入地震动与加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结构宏观震害与数值模拟结果较吻合。本研究可为黄土场地地铁车站、地铁隧道及地下商业街等地下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软弱场地土上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 S为平台,采用记忆型嵌套面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和动塑性损伤模型,分别模拟土体和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维、三维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三维模型可更好地模拟软弱场地与地铁车站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及模型结构的动力反应。数值模拟结果和振动台试验结果可相互验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村镇隔震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应用于村镇砌体结构,将隔震层设置于地坪以上,本文给出了隔震构造的具体做法。选取典型村镇2层未设构造柱的砖砌体结构房屋为试验原型,按1:2缩尺,设计有隔震层和无隔震层的振动台对比试验。首先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对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分别选取三条地震波,然后通过数值分析,研究隔震和非隔震结构在输入不同地震波时的地震反应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设计结构振动台试验中的传感器布置和加载方案。本文设计的砌体隔震振动台试验方案已试验成功,可为振动台试验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幢安装了粘滞阻尼器的复杂体型高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1/15缩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梁、柱构件的多弹簧模型并组建了整体结构的计算分析模型,运用此计算模型首先对试验模型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以同样方法对原型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结合试验结果研究探讨了此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效果。结果表明:该结构未出现明显的薄弱层,能够满足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阻尼器发挥了一定的消能减震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R.C.框架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和面向设计的时程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是抗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还滑有比较简单实用肯计算可靠的方法。本文进行了两个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通过分析试验模型的自振特性、变形形式、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和破坏开矿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际震害,建立了面向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弹塑性里程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方法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结构采用层间剪切模型,  相似文献   

17.
模型试验的动力相似理论是结构抗震试验技术中的一个基础性研究课题。本文设计实现了1/10、1/20和1/30三个不同比例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对三个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动力相似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本文的动力模型的设计施工及试验要求进行的不同比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高层建筑的振动台试验,在自振频率、振型、加速度放大系数、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剪力等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试验结果一方面说明对这三个模型采用的动力相似关系和制作方法是合理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采用较小的1/30比例进行振动台试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the large shaking table test results on irregular section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in soft soil, an overall time-hist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nonlinear dynamic interaction of the soil-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 Typical test results, including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oil, acceleration, and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were analyzed. Satisfactory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is verifi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results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maximum inter-story drift ratio was approximately 1/472 under input PGA ​= ​0.54 g. The strain responses of columns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side walls and slabs. The components in the lower layers of the irregular subway station structure, particularly in the central columns, underwent cumulative damage. The research results could provide a simplified analysis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damage of irregular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 soft soil.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结构大型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可液化土层上土-地铁车站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以软件ABAQUS为平台,将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视为平面应变问题,采用记忆型嵌套面黏塑性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土体的动力特性,采用混凝土动塑性损伤模型模拟车站结构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建立了土-地铁车站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种试验工况下地基土-地铁车站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体现出了相似的规律性,相互印证了计算分析的力学建模和振动台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