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继红  李思谕 《江苏地质》2006,30(2):158-160
废弃矿山治理是目前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介绍了田村沸石矿宕口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喷播复绿方案及实施,消除了边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使景区的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对其他地方的宕口整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盱眙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军  邓涛 《江苏地质》2009,33(4):443-446
矿业开发对盱眙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历史上的乱采滥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废弃宕口遗留的高陡边坡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关停和矿山整合等措施的落实,保护矿山环境;通过废弃宕口的地质环境治理,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基础上,让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宕口披上绿装,修复生态,再造青山绿水,真正做到开发、保护、治理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4)
生态环境治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矿山修复技术是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环节,结合眉县某中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从岩石裸露边坡设计和管理配套设施设计两个方案,分析了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方案,通过采用截水沟+拦水坝+蓄水池等工程措施,结合植被恢复生态措施,可以改善矿山生态破坏严重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边坡绿化技术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更注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强化了防治工程的绿色环保意识,使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恢复工程建设中因开挖大量边坡而遭到破坏的植被,我国在灾害治理和边坡防护工程中的生态防护技术方法及边坡绿化的草种选择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边坡生态治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6大类植生卷铺盖法、挂三维网植草、液压喷播、生态多孔混凝土绿化法、浆砌空心砖培土种草及喷混植草.边坡绿化草种的选择,应考虑边坡的地域、气候、土壤、当地植被,绿化的持续年限(防止植被的退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露采宕口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建立系统评价的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分级,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极差区、较差区和一般区的范围和面积.结果表明,该区山体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地质灾害隐患多.但经过适当的恢复治理,大多数宕口和矿山废弃土地可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6.
谭骏 《地下水》2023,(4):206-207+241
为了消除露天矿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矿山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无为市石涧镇打鼓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削坡、对残丘采坑进行推高垫低、地形地貌整理、覆土复绿等工程施工方法,消除因采矿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可为其它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灰峪村废弃采石厂,多年来的矿山开采形成高陡岩质边坡造成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次生地质灾害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恢复难度大。针对区内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拟对治理区内裸岩边坡进行坡面危岩清理、挂网喷播绿化、坡面种植槽绿化工程等修复措施,以恢复地形地貌景观和坡面植被。边坡修复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乔灌草品种,恢复重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环境,使之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裸岩边坡生态修复后,将对提升治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周边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以清水毕家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SNS主动柔性防护系统在废弃矿山采区,边坡地质灾害防治设计中的技术方法、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并探讨该方法在矿山治理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程规划投资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废弃露采矿山治理概化为岩质边坡绿化和废弃地整治两大工程,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法,分析确定治理工程投资的社会经济状况、岩质边坡形态特征、环境破坏程度等影响因素系数,并用工程实例确定岩质边坡工程绿化单价系数和废弃地整治单价系数。根据上述方法估算了镇江市规划期内(2006~2010年)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总投资。  相似文献   

10.
罗晓娟  余勇利 《江苏地质》2015,39(1):153-157
目前,废弃露天矿山的治理不仅需要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需要进行生态环境治理。滚石灾害是高陡边坡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滚石的弹跳高度和落点分布范围,同时合理运用台阶植被绿化等生态治理措施。以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荆溪山废弃矿山高陡边坡为例,通过对落石运动轨迹模拟分析,提出综合生态治理方案,为相关边坡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顺关脚电站厂区后坡,系一间歇性古滑坡,因压力管道明槽开挖增加新的临空面及工程弃碴堆放欠妥,遇1991年汛期短时间内特大降雨量的影响,导致古滑坡复活,毁坏了压力钢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了制止滑坡的活动,保证已成建筑物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在对滑坡进行了稳定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工程治理手段,诸如滑坡减载、排水明沟及盲沟、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坡面整治及绿化等。经过4年多的观察及1992年7月17日厂房三机联合满载甩负荷试验的检验证明,滑坡工程治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格宾技术在长江三峡三斗坪镇护岸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格宾护坡技术因其较以往传统方法具有柔性整体强固、透水性能好、经久耐用、利于植被生长等优点,近些年来逐渐在我国堤防治理、边坡防护等工程中加以应用。本护岸防治工程位于长江南岸三斗坪镇一带,上距三峡大坝4.5 km,该段岸坡全长3 137 m,其中土质岸坡2 917 m,其护坡材料主要为格宾石垫,工程治理后,该段护岸面貌已焕然一新。工程监测结果表明,截止2005年10月,该段岸坡无变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在以后护岸工程治理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地处湘西山区的湘黔、焦柳铁路沿线分布众多的红层边坡。因其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边坡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列车的安全运行。文章首先对这一地区红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边坡破坏形式、规律、机理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分布在湘西铁路沿线的红层具有岩性多变、软硬互层、浸水崩解、遇水软化、结构面众多及泥化软弱夹层发育等工程特性;红层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有风化剥落、坡面变形、崩塌落石和顺层滑坡等。文章通过湘西湘黔、焦柳铁路沿线12处较大红层路堑滑坡的调查及综合分析,得出这一地区红层路堑滑坡形成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滑坡体物质及滑动面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该地区红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并提出红层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的质量对高速公路建设至关重要。在焦晋高速公路采空区注浆治理工程中,为准确评价其治理质量和治理效果,应用钻探、岩土测试、综合物探和变形监测等方法对治理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各种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在综合物探检测方法中,首次提出了高分辨率地震利用反射波品质因数评价注浆效果的新思路,并推荐了各种检测方法评价采空区治理效果的评价指标和针对不同工程特点的检测方法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突变级数法在边坡稳定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边坡的稳定性受地质、工程等众多因素影响,且其变形破坏机理复杂,危害巨大,因而边坡稳定问题分析研究一直是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引入突变理论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利用突变数学和模糊数学结合引出的突变级数法,提出边坡稳定性评判指标--突变级数, 从而建立了新的稳定性评判模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坡稳定性评判法,综合考虑了边坡各种要素对其稳定性的不同影响程度,真实地描绘了边坡系统的稳定状态。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评判结果准确,精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某库段岩体裂隙网络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荣冠  周创兵  朱焕春  刘佑荣 《岩土力学》2004,25(7):1122-1126
为合理评价三峡水库某库岸岩体结构特征及工程整治提供依据,对区内岩体进行了裂隙调查及网络模拟研究。研究基于Monte-Carlo模拟方法,在技术上进行了探讨和一定改进。如采用了聚类分析法确定裂隙优势产状、用直接法产生随机数、广义RQD t及裂隙线连通率的计算等。根据野外调查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研究区发育有3组优势裂隙、平均迹长1.45 m左右。间距一般服从对数正态或负指数分布,而走向和迹长基本上不服从常规分布。裂隙线密度在3-6条/m、t = 0.1 m时RQD t值在90 %左右、t = 0.7 m时RQD t值为10 %-20 %、RQD t值变化可能影响库岸岩体在不同方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工程学——21世纪的环保产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传璧 《物探与化探》2002,26(6):411-414,421
地球化学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系统论为指导,把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与保护放在天然地球化学系统中来考虑;依据地球化学的原理和规律,充分利用废弃物和被废弃天然物料的特性,开发废物利用工艺;工艺设计与自然条件和天然地球化学作用相结合,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地球化学工程学在产业化方向上的完善和推广,需要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认知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广西平果铝厂平南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治理广西平果铝矿氧化铝厂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的环境问题,阐述了堆场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及岩溶渗漏的途径与方向。对岩溶渗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了评价,并提出了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研究认为,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治理措施是切实可行的,治理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高斯过程机器学习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边坡工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采用常规的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对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高精度与快速性的要求,为此,提出对处理非线性复杂问题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一种有概率意义的核学习机--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来解决边坡稳定性的合理评价问题,建立了相应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斯过程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是科学可行的,该方法能很好地表达边坡稳定性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能方便快捷地给出合理可靠且具有概率意义的边坡稳定状态评价结果,为实现边坡快速设计的工程实践要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系统查阅谷德振先生的生前论著,发现他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而且还是我国工程地震研究的开拓者。早在治淮工程开始就注意工程建设中的地震问题,1959年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后,特别关注工程地震问题,提出了工程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的科学思路与技术方法,提出了活动断层的新概念,建议把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称为活断层,并提出了从区域构造发展历史出发识别活断层的方法,提出了水库诱发地震是水库水体荷载与沿断裂带库水下渗引起的强度弱化和孔隙压力共同作用的科学观点等。他把上述观点、思路与方法,成功应用到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治理、葛洲坝工程与丹江口工程坝址勘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