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作为中国的大都市是国人所公认的,但还称不上世界大都市,这是因为受上海港深水港区不足等基本条件的限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继宝钢建设、浦东开发之后,上海还需要做点什么,才能跻身于世界大都市的行列?毫无疑问,扩展上海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港城关系协调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适用于评价上海港城关系的理论模型,对于准确评价上海港城协调发展程度、夯实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海港城发展的阶段特点,分析建立了包括港口综合能力、城市综合能力两个目标层指标,10个准则层指标和32个指标层指标在内的上海港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上海港城实际发展状况,构建适用于上海港城关系协调评价的理论模型。以期为自贸区背景下的上海港城关系协调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港城协调关系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适用于评价上海港城关系的指标体系和理论模型,测度港城发展协调水平,对于准确评价上海港城协调发展关系、夯实上海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海港城发展的阶段特点,笔者建立了包括港口综合能力、城市综合能力2个目标层指标、10个准则层指标和32个指标层指标在内的上海港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上海港城实际发展状况,构建适用于评价上海港城协调关系的模型,以期为上海港城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提供指标选取和模型运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解放后影响上海的几次台风及相应水位资料,分析了上海港水域增减水过程与台风中心到达的位置,台风路径,台风强度、风向等关系。认为上海港台风风暴潮在天文潮已确定的情况下,还与台风强度、路径、系统配置等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增水以沿海北上台风比在闽、浙登陆的台风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上海港是我国重要的枢纽港,提升上海港国际竞争力对上海市乃至全国意义重大。文章选取港口基础设施、港口运营能力、港口腹地条件和港口发展潜力4个方面共16个定量指标,建立衡量港口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引入动态因子分析法对2010—2014年间亚洲8个主要港口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洲范围内,上海港国际竞争力较强,腹地条件和运营能力优势明显;与新加坡港竞争激烈,在自由度和发展潜力上存在劣势,受到香港、迪拜和巴生等港口的威胁。最后,对上海港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加快深水港和集装箱港建设、加强港口和地区合作以及促进上海自贸区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港与周边港口的国际竞争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航运中心从大西洋转向了太平洋,东亚地区已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核心区域。随着该地区各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大家都在努力争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与上海港直接竞争的是釜山港、神户港和高雄港。本文分析了三港以及上海港的有关情况,通过设置有关的港口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对上述四个港口在软硬件方面的竞争情况作了比较。文章最后给出了港口动态竞争模型,通过对8该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各港口应采取的竞争与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7.
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港口发展规划上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扩大促进面、缩小制约面是规划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港口规划工作者,试就制定上海港规划如何处理与城市的关系作一探讨。一、对上海城市规划的初步认识 1.上海城市发展方向是“要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先进、文化发达、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灵敏、环境整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8.
杨良华 《海洋预报》1989,6(1):57-63
上海港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港口,单就海运来说,每天有各类大小船只15,000条进出港口,许多小船遇到6—7级大风时,经常在港内碰撞沉没,大船在8级以上大风航行时,也会发生碰撞,造成损失。据上海港1979—1982年四年间统计,因大风造成碰撞、沉船事故102次,损失约32万余元,平均每次大风损失3,100余元。冬季,上海港处于东亚南、北两支西风气流的汇合处,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东海、黄海低压活动也较多,而冷空气大风的影响尤为显著。每年11月到翌年1月,阵风8级或8级以上的偏北大风过程月平均有3次,6—7级偏北大风过程月平均有5—6次,大风持续时间一般为1—2天,最长可达10天左右。因此,冷空气大风对上海港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十分严重。为此,本文对单纯冷空气南下,造成上海港8级或8级以上偏北大风的过程,建立开船条件48小时预报天气型,供管理船舶部门在大风前48小时合理调度客货轮和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上海港港口建设以及港城一体化发展,文章采用DEA模型,分析2000—2018年上海港港口经济效率以及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效率,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港港口经济综合效率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6年主要受规模效率的影响,2006年后主要受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上海港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综合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纯技术效率;为此,上海港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港口资源和优化港区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冯铭璋 《海洋工程》1993,11(1):58-69
上海港众多的桩基码头存在着差异悬殊的沉降量。本文通过各码头沉降量及沉降特点分折,认为这些码头集中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大幅度沉降现象是上海地区区域性地面沉降在码头工程建筑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黄浦公园验潮站自1905年到1981年的37次显著的台风暴潮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引发和影响上海港台风暴潮的主要因素是台风路径、台风强度、台风登陆时的入射角和台风行速等等。运用天气学方法,从这些因素中选出最恶劣最严重的组合成模式台风,其中心位于浙江中北部海面,最低海平面气压为921毫巴,行速约30公里/时和登陆入射角约70度等等。根据模式台风所计算。出来的上海港在台风影响下可能最高潮位,与过去五百年的历史资料比较是可信的,因而是有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港口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两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上海港和宁波港,由于其集装箱吞吐量经过近15年来的高速增长,都已经成长为世界集装箱大港。文章利用现有集装箱港口体系理论,研究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港口体系,并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未来的集装箱运输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3.
徐汉兴 《海洋科学》1987,11(5):68-69
在近100多年来,上海港是我国最早有精确潮汐预报的港口之一。据长江口和黄浦江水文报告记载,吴淞水位站始设于1860年;1912年设自记站,使用第一台自记潮位仪。当时利用绿华山、铜沙、吴淞、江阴潮位资料,分析出23个分潮,作出了精确的潮汐预报。据记载,黄浦江的水文测验始于1911年8月14日;其中1913年的那个测验方案,则是我国第一个完整的测验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地理区域和经济腹地相近,面临规划建设、外资引进、腹地货源、中转货源、政策资源、专业人才等各种竞争。文章通过构建港口物流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港口物流营运规模、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港口物流竞争潜力3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比较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热带气旋影响下上海港水位数值模拟和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维台风风暴潮动力-数值模式和二维天文潮动力-数值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天文潮和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综合水位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方法。该方法经对1951-1986年间对上海港影响较大的8场台风期间的综合水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令人满意。运用该方法对9015号台风期间的上海港综合水位的试报和后报结果比较表明,水位误差主要来自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而不是水位预报方法本身。所提出的适用于上海港水位数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江口及上海港附近海域1984年—2013年间船舶溢油事故资料,开展事故事故高发区统计、主因分析及事故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过去30年间,长江口及上海港附近海域船舶溢油事故频次呈逐年下降趋势;年溢油量、单次平均溢油量、年单次最大溢油量均逐年上升;事故分布相对集中,吴淞口附近是典型的事故高发区,金山石化码头与长江口锚地附近次之;大/中型事故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大型事故仅在吴淞口附近、南槽附近水域发生过,中型事故多集中在吴淞口附近;大型事故原因唯一,是碰撞,中型事故主因是碰撞,次因为恶劣天气,小型事故主因是操作不当。  相似文献   

17.
1 上海港必须是深水港自从国务院作出开发和开放浦东的决策以后,上海港的前途举世瞩目。现代海运业要求国际枢纽大港水深至少在12m(指当地基准零点以下,下同)以上,但上海港受长江拦门沙制约,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上海以港兴城,海港地位的衰落将严重限制城市的发展。上海港目前在国际海贸业中的重要地位已受到挑战,如不能解决深水航道问题,将难以成为太平洋西岸的一个核心港;长江黄金水道也将长期被闲置。这种情况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是十分不利的。长江自建成南京大桥以后,大型海轮已  相似文献   

18.
邮轮旅游是"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邮轮旅游业在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在总结和介绍邮轮主要污染类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作为目的地市场接待邮轮乘客产生的污染物量进行定量估算,并着重对上海港邮轮环境污染进行控制情景分析。由此对我国邮轮环境污染控制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制定政策法规、燃料和排放标准以及科技创新、经济激励和宣传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林承坤 《海岸工程》1989,8(4):51-60
中国最大港上海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198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11290万吨。目前吞吐能力不足。为解决此困难,必须建造若干新港。根据沉积、河流冲积过程和入海航道水深来选择港址,作者建议选择杭州湾的金山咀和长江口的七丫口为最佳港址。前者码头泊位的规模宜确定为3.5万—5万吨级,后者为1万—2万吨级。  相似文献   

20.
八哥 《海洋世界》2014,(4):24-27
<正>"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国际客运中心项目的建设正应了这句话。从2006年第一艘以上海为母港的国际邮轮定期航班——"爱兰歌娜"号到港,到如今北外滩"惊为天人"的园区设计,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吸引了全球的瞩目。俗称"一滴水"的客运综合大楼外形时尚,充满了现代气息,彰显出上海这座开放型城市充沛的活力。在诸多客观因素影响下,曲折动荡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很难找到邮轮旅游的踪迹。当"伊丽莎白二世"号穿梭在五洲四海之时,多数中国人还对邮轮旅游一无所知。比之欧美蓬勃的邮轮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