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炳贵 《地图》1999,(1):39-43
地图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人类智慧结晶的知识、行为和物质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地图,凝结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创造精神、审美意识;同时,地图作为人类用图形方式表达对世界认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手段、文化工具,它对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地图文化发展历程掠影地图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是与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猿揖别,人类便开…  相似文献   

2.
地图与文化是相伴而生的.更有意思的是,地图作为一种比对的对象,在对文化定义的描述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指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地图与文化相伴而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地图是国际上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地图)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为“国际地图年”,充分说明了地图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地图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的载体,“地图构建世界,而非复制世界”,这就是地图的魅力所在. 地图文化作为一种科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历史、地图哲学、地图产业等密切相关,对探讨地图演化规律,推动地图科学、技术、工程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就是研究地图文化的目的.地图文化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是以文化视野诠释地图,用地图解读文化.  相似文献   

4.
主编寄语     
地图与人们认识世界的历程是相伴相生的.据考证,在史前时代,人们就用各种物件,比如石块、贝壳、树枝等记载自己周边的环境和经过的路线,犹如结绳记事一样.今天,世界已知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古巴比伦是与中国、古印度、古埃及齐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史实证明,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文化发展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地图发展处于最巅峰的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地图是文化的孪生兄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5.
地图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随着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文化和思想产品,在现代,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巨大而多方面的作用。没有各种适当的地图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工程勘察、建筑道路、港口和其他工程设施。解决行政、经济管理任务也必须使用地图。在学校中研究地理、历史和许多其他科学也是不可缺少地图的。此外在国防上还使用着各式各样的地图。这样看来地图的作用是难以表述的。一种或几种地图就能满足上述各方面的要求吗?不,绝不是少数类型的地图能满足上述形形色色的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民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高涨而对地图提出日益增多的要求。从而使地图的种类就愈加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6.
地图可综合反映地理信息、人文信息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自然变迁、社会发展、政区变化、城市化进程等丰富的内容。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地图及其功能的认识也越来越多 ,地图收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地图作为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它是与人类历史共同前进的。我国古代“图书”一词的“图”就是指“地图”或“舆图”。古人做学问 ,提倡“左图右史” ,也就是地图与文字资料相互参正 ,便于理解。近年的地图收藏热正是地图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明证。但要搞好地图收藏 ,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包括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地图和地理课本是地理教学的两个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能否科学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是能否设计、编制、编写出好的教学地图和课本的前提,也是能否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的前提。对二者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一、二者的历史沿革地理教学地图作为地图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种专用地图,是应学校地理教育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现在教学地图还没有形成一门学科,即没有形成自身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地理学在19世纪末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地理教学则仅仅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情。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地理学的简单知识和以图  相似文献   

8.
现代地图设计的发展走上了与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文化与地图的结合让地图不再局限于仅仅做为专业行业内的工具,而更广泛地成为在社会民生、大众文化方面传播知识和审美的有力载体.文化地图设计的创新发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内外均有着重要意义,其创新业务将成为现代地图设计领域的一个新常态化发展及可深入探讨的趋势.随着行业内外对于文化地图产品的要求不断增多,地图设计者应当予以充分关注与思考,寻求合理的价值体系和科学的设计方法.本文以江苏特色文化地图为例,针对设计特点、生产经验、创新目标、人才机制和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看上去很美     
方荔 《地图》2006,(5):62-63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看地图、收集地图的呢?大概是第一次去丽江旅行开始的吧。以前…以前似乎没有太多意识要去买地图,认识地图。我记得中学时,地理课发的两本地图,一本《世界地图册》,一本《中国地图册》,虽然被翻看得烂兮兮,线都拆散了,但还一直保留至今,这大概也是潜意识里的一个起因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质性谈判的完成,我国"人世”可以说尘埃落定.根据中美贸易双边协定,我国将逐步放开文化市场,允许外国文化资本、文化服务进入.地图是文化产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不少人士认为,中国地图市场放开,将会导致地图出版业与国外同行恶性竞争,由于资金、体制、经验等远不能和财大气粗的国外同行相比,因此断言,中国地图出版将陷入困境.其实,这样比较是肤浅的,这种担忧也是多余的.恰恰相反,这不仅不会使我国地图出版陷入困境,反而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1.
百年国图的地图故事 地图作为我国浩繁典籍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自20世纪初京师图书馆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下文简称“国图”)收藏的重要一项.历经百余年的积淀,国图的地图收藏规模在国内的公藏机构中无出其右者.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国家、民族的兴衰转折,而一次次历史的波动,都让国图站在了历史舞台的前面,百年国图的地图故事也在这个舞台上一幕幕地上演.  相似文献   

12.
卷首     
地图原本起源于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认知和出行路线的纪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图已经成为"表达一种空间的主要图形形式".随着人们对社会认识的逐渐加深,地图中融入了更多的意义,承载着许多的历史记忆、环境描述以及文化内涵,乃至于主权的占有与争夺、政治的文明与野蛮.  相似文献   

13.
张燕燕 《地图》2000,(2):7-8
地图是存储和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某种标志 ,也代表着一种文明和文化 ,它的形式和内容因技术与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更新[1 ] 。同时 ,地图的出版 ,使得地图能够更广泛地为大众 ,特别是为许多非测绘专业人士服务[2 ] 。在这个意义上 ,地图与各种书籍报刊一样 ,是精神产品之一 ,地图编辑出版活动同样也就是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编辑活动是从众多的良莠不分的精神产品原稿中把精品选择出来 ,并进行传播。就编辑独特的行业特征来说 ,可以说编辑的基本功能就是选择。当然 ,编辑把选中的精品进行…  相似文献   

14.
谢秀琴 《江西测绘》2012,(1):37-38,41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制图技术、3S技术及4D产品的发展和完善,传统的二维地图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与表达的需要,三维地图是地图发展过程中一种全新的地图模式,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某地区三维景观地图为例着重讨论三维景观地图的实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3,(4)
全国首届地图展览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和所有参展单位的通力合作下,今天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这是我国地图成果的一次大荟萃、大检阅,也是全国测绘行业团结协作的一次空前盛会。它必将为繁荣我国地图市场,促进测绘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有其内在的演化进程。地图是在主观认识基础上的城市形态符号化表达,展示城市形态演化和生命发展历程,并影响着城市治理者和市民对城市的认识理解以及规划构建。以《武汉市地图集》为例,从时间演化、空间变迁、文化构筑、经济发展、功能转换等角度诠释了地图与城市演化进程的互融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浅议地图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宏 《地图》1999,(1):5-8
地图是人类智慧的伟大创造,它是由社会实践产生的,又以自身的不断发展而服务于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信息科学、模型理论、系统理论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及其向地图制图学的渗透,吸引着人们对地图的概念、表现形式、功能等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与探讨。其中,将地图看作所表示现象的模型(即用简化或概括的可视形式表示客观实际某些方面的结构),有助于理解地图的实质。用模型法研究地图,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仪就以下几方面对地图模型作初步探讨。一、地图摸型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在《左传》中已有关于夏代《九鼎图》的记述。我国迄今最早的实物地图是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这些绘制在松木板上的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由此可见,地图除表达地理知识和空间信息以外,还能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地图不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当前,人们对地图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地图不仅深深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地图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身处的位置,以及告诉我们怎样去往其他地方.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地图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其实用功能得到更深更广的拓展,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功能已是众多互联网公司竟相开发的热点.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刘国营  刘平 《地图》2004,(3):47-49
地图对于每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来讲并不陌生,它是认识和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常用手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一直没有被其他的手段所取代。按照专家们对地图的解释,地图是“将地理环境诸要素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