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建新  王梅珍   《气象》1985,11(8):41-42
1984年3—8月,中南地区组织天气雷达组网、联防试验,由长沙通信台试播了雷达回波综合分析图(下称综合图)。每天播发长沙等14个雷达站9:30、15:30和18:00的雷达回波实况。我台接收了前两个时次的综合图。这些适时有效的预报信息,为短时、短期预报服务提供了依据。下面介绍我们试用综合图的若干分析统计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通过三年试验,83年3月20日起正式投入业务使用。凡配备传真机的台站,83年开始接收上海发播的华东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此图反映降水实况时效快,图象直观,且图上均标注有降水范围、性质、强度、回波顶高度、降水区的移向移速及  相似文献   

3.
王瑞良 《气象》1988,14(9):55-55
天气雷达综合图较直观地反映了降水区域的分布、降水性质、降水区的移动和变化趋势。1984-1986年我台连续接收9点30分和15点30分两个时次的华南区域回波综合图。自1987年3月,我台开始接收使用华中区域回波综合图,为开展短时预报和服务以及提高预报质量提供了依据。我们在接收华南区域回波综合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短时(12小时)预报方法,因两个区域所发布的综合图基本一致,故这一方法开始在华中区域所发布的综合图上使用,效果较好。本文介绍我台1987年使用综合图做短时预报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一、雷达综合图作暴雨 预报的若干统计 当测站四周出现中等以上降水时,由于电磁波的严重衰减,雷达探测距离大大缩短,预报时效受到限制。此时雷达综合图能弥补单部雷达的这一弱点,提供上游地区回波演变的情况,不但延长了预报时效,也提高了短时预报的准确率。下面介绍我们运用综合图的若干分析统计。 1.回波区域的划分及其与本区降水的关系 我们结合地形特点,将对本区降水有影响的上游回波活动范围分成四个区域,即0区、1区、2区、3区(附图)。并规定,凡综合图的上述划定区  相似文献   

5.
袁为栋 《气象》1987,13(6):56-56
1985年,我站开始利用雷达回波综合图进行短期降水预报,应用的实践表明,雷达回波综合图对短期降水预报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一、基本的统计关系 因为是应用于短期降水分析,所以我们确定: 5时雷达观测对应08—20时(白天)天气, 09~(30)时雷达观测对应12—24时(上午到上半夜)天气; 15~(30)时雷达观测对应20—08时(夜间)天气。 根据天气雷达的基本功能,确定以本站为圆心,从本站到宜昌的距离(约155km)为半径的区域作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25日,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出现暴雨天气。文章对这次天气过程发生期间高空、地面观测实况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降水实况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结构及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副热带高压与短波槽共同作用形成的,带状暴雨落区位于副热带高压外围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交汇处;超过30dBz回波区域不断有中-β云团生成,并且带状回波区域不时有较强回波单体生成,特征类似"列车效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动力抬升和充沛的水汽是这次降水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陕西冰雹实例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5年5月30日和8月1—3日陕西4次冰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产品中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QV IL)资料,分析了14个回波中心与实况对应关系,初步得到降雹的QV IL指标:在多普勒雷达回波图上,雷达探测范围50~150 km内,QV IL≥50 kg/m2会出现降雹,QV IL≥60 kg/m2时可出现大冰雹,QV IL最大可达80 kg/m2;降雹前后,QV IL值一般都较大;QV IL大值区对冰雹落区及强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分析还发现距离雷达50 km以内、150~200 km的范围,雷达回波对QV IL值估计过低,这些区域QV IL≥25 kg/m2时,就有可能产生冰雹,应用时要注意订正。  相似文献   

8.
1983年5月30日出现了全区性的暴雨,在这次暴雨预报过程中,综合图起了很大作用。本站711雷达04时观测时,测站西北有一条由块状结构组成的东北—西南向回波带,7:15开机观测时本站四周已出现中等强度的混合型降水回波,由于降水质点对电磁波的严重衰减,探测距离只有50公里,50公里以外连地物回波都探测不到。从高显上看零度层亮带明显,是混合型降水。由于早上没有综合图,只能根据天气图静止锋的位置预报本站6小时内有大雨,9:30本站雷达观测与7:15相类似。收到9:30的雷达综合图后,见到在南昌西部还有中等以上的阵性降水回波,我们就大胆地作了未来6小时还有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本文所说的雷达组网拼图是指将某一区域的所有雷达进行组网,并将其回波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从671-20型绘图仪上输出回波综合图。综合图具有直观、醒目的特点,而且比手工制作更迅速、准确,增强了时效。回波综合图能充分利用雷达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在较大的区域内作短时、短期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的订正预报。也可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起华 《气象》1988,14(2):57-57
随着甚短期和临近预报业务的发展,雷达回波图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雷达回波的传递手段,也由电码报传发展到图片传真和数字化雷达的数据传输。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省范围的小区雷达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仍可能采用电码报传方式向所属电台站提供回波信息。将回波电码人工填绘成雷达回波图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出图速度慢,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我们利用PC-1500计算机的四色绘图打印功能,开发出在该机上自动填绘小区雷达网回波实况图技术。本技术经本台1985、1986年使用,证明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出图快速。现已在湖北部分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7月9∶30和15∶30的中南地区雷达回波综合图(1984-1987年)和华中地区数字化雷达回波综合图(1988-1989年),分析影响区域内的回波特征与本站短时降水的关系,发现其相关性较好.在此基础上,从雷达回波综合图上提取预报因子,并结合本站要素,建立起7月短时有无降水和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预报方程,经历史检验和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天气雷达回波区域拼图实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天气雷达存在型号繁多、开机时间不定等问题,提出天气雷达回波图像功率、时间、空间的归一处理方法,将不同雷达的回波图像归一化,为拼图提供统一的数据源,利用重叠区域回波技术构成组网雷达回波图像,采用球面投影技术,得到较为理想的天气雷达区域回波图。  相似文献   

13.
交叉相关算法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雨燕"临近预报系统的雷达回波外推算法,对三次强对流个例的3 km CAPPI反射率因子、回波顶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进行0~1小时外推预测,将预测结果和组合阈值比较进行强对流天气预警区域预报试验。资料来源于CINRAD-SB雷达基数据经RPG算法处理得到的雷达产品数据。所用的方法是在扩展后的交叉相关追踪算法基础上实现雷达回波移动预测。试验结果表明:3 km CAPPI反射率因子、回波顶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雷达产品与实况有较好的吻合,能较好地预报出回波的形状、变化趋势和移动方向,回波的范围、位置和强度中心与实况相似,外推时间越短,预报效果越好。交叉相关追踪算法外推得到的雷达回波结果在0~1 h内是可用的;外推预测结果经过组合阈值的过滤后,得出的强对流天气预警区域预警结果也是可行的,对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罕见冰雹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2005年5月30日甘肃区域性罕见冰雹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形势以及环境场特征,利用卫星云图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这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云图和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得到了冰雹云在雷达强度回波、速度回波和卫星云图中的特征,揭示了这次强冰雹不是带状冰雹云系移到本地产生的,而是发展成中口尺度(MβCS)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同时,得出了一些做好冰雹预报预警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吴剑坤  陈明轩 《气象科技》2018,46(5):899-909
目前,临近预报技术主要包括外推技术、数值预报技术以及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而业务上主流的临近预报技术以外推为主,主要以雷达资料为基础,采用雷达回波单体质心跟踪算法或雷达回波区域跟踪算法,得到雷达回波以及降水的临近外推预报。本文详细介绍了3种基于雷达回波区域跟踪算法(交叉相关回波跟踪算法、光流法和变分回波跟踪算法)的临近预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基本原理。大量的研究和业务实践结果表明,雷达回波区域跟踪算法作为临近预报专家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方面有较好的可预报性,在临近预报业务时效内,外推预报结果和实况接近,优于数值模式预报。而通过对算法的不断改进,可以提升各临近预报专家系统在临近预报方面的性能。随着天气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气雷达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逐步改进,雷达资料的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在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上,基于雷达回波的区域跟踪技术会凸显其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3-1989年3-9月内江、达县两地区暴雨、大风日的711雷达回波常规、加密观测资料以及对应区内各站的天气实况和逐时降水资料、探空资料等,统计分析了雷达回波强度、顶高、顶温、负/正温区厚度比等参数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柳州“4·09”致灾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覃靖  潘海  刘蕾 《气象》2017,43(6):745-755
利用柳州和桂林天气雷达(SB)资料和相关实况资料,对2016年4月9日夜间柳州一次强雹暴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雹暴发生在低层热低压发展,中层有冷温槽发展东移,高层有急流的背景下。地面干线和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的对流云团在不稳定层结和较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作用下发展为超级单体。(2)超级单体的低层反射率因子呈现出明显的钩状回波或倒"V"型人流缺口。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呈现出典型的有界弱回波区、回波悬垂和回波墙。最大的回波强度出现在沿着回波墙的一个竖直的狭长区域,其值达到65 dBz。相应的中低层径向速度图呈现出一个强中气旋,旋转速度达到24 m·s。该中气旋的发展和维持使得超级单体风暴发展并维持。(3)得出大冰雹临近预警的雷达参数量化指标:最大反射率因子达到60 dBz,中等强度以上中气旋,VIL值和VIL密度分别达到60 kg·m~(-2)和5.0 g·m~(-3),50 dBz以上强回波区伸展到-30℃层高度以上。  相似文献   

18.
赵瑞金  李江波 《气象》2010,36(2):62-69
为准确分析和识别超折射雷达回波,发挥多普勒天气雷达效益,利用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日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进行了射线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产生3层模式超折射回波。超折射回波使得雷达的目标视位置与实际位置产生偏差,特别是对雷达测高影响较大。超折射回波一般出现在大雾天气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为进行雷达空间定位和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714X 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和 5 部拼接的 S 波段雷达资料,对 2020 年 5 月 30 日泸州一次冰雹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是在 200hPa 西风急流、850hPa 切变、地面辐合线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整层大气具有强的不稳定性,存在较强的风切变,各项探空指数也有利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冰雹过程中,X 波段的回波位置和实际降水、降雹区相匹配,但回波强度偏弱;S 波段的回波位置较实况落区偏西,回波强度和实况更匹配。S波段的 VIL 能够较好地反应冰雹粒子的存在。X 波段的 R_(HV) 能够有效地区分冰雹和强降水回波,而 K_(DP)、Z_(DR) 存在空洞现象,应用稳定性较差,需结合其它参量进行冰雹识别。  相似文献   

20.
余志敏  王慕维  郭玲 《气象》1986,12(10):23-27
本文介绍了拼图网格的设计、雷达观测报码的编制方法以及雷达回波拼图的计算机处理等。指出应用这种拼图技术制作雷达回波综合图,可充分地利用713型雷达定量探测的降水回波信息,是气象、航空、水利等部门警戒和预报强对流天气和暴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