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描述滇西早石炭世双环圆顶海百合2科、4属、12种,含一新科、2新种及1未定种,填补我国海百合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3.
贵州栖霞组与茅口组的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正> 贵州早二迭世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自乐森(王寻)在贵州郎岱附近创立茅口组后,盛金章(1963)对紫云二迭纪(虫筳)类化石作了分带研究,较系统地对贵州早二迭世地层进行了划分。本文对贵州栖霞组和茅口组的岩石特征、生物群面貌、两组的界线及栖霞组内的分层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1988—1990年,笔者参加我队对景洪县城及城郊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时,发现二个化石点:一是城西北1km多的澜沧江西岸,原战备码头附近;另一处是城南约8km、曼醒东南2km多的一条山沟中。分别采得(蜓)科、海百合茎、瓣鳃类以及植物碎片等化石,其时代分别属早二叠世及早三叠世。根据化石及实测剖面资料,对景洪县城郊的地层时代及层序有一些新的认识。(图1) 1.县城西北,澜沧江边化石点(化1)  相似文献   

5.
贵州上三叠统瓦窑组海百合化石群中的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柏艳  白志强  郝维成  孙元林  江大勇 《现代地质》2002,16(3):231-236,T003,T004
在贵州省关岭地区上三叠统瓦窑组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海百合化石群。化石保存在瓦窑组近底部的深灰色—灰黑色泥质灰岩层面上 ,与海百合共生的有菊石、双壳类和牙形石等海洋生物。海百合化石数量丰富 ,保存完好 ,经鉴定分属于创孔海百合属 (Trauma tocrinusW hrmann ,1889emend .Mu ,194 9)的许氏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hs櫣iMu ,194 9) ,关岭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guanlingensisYu ,2 0 0 0 )和新铺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其中 ,新铺创孔海百合 (Traumatocrinusxinpuensissp .nov .)为一新种 ,该种成年个体较大 ,茎板厚度分 5级 ,各级茎板排列顺序为 (1为一级茎板 ;2为二级茎板 ,以此类推 ) :1、 5、 4、 5、 3、 5、 4、 5、 2、 5、 4、 5、 3、 5、 4、 5、 2、5、 4、 5、 3、 5、 4、 5、 2、 5、 4、 5、 1,一级茎板数与二级茎板数之比为 1/ 3。第一个粗羽枝分出在三级腕的第 3块腕板上。据其骨骼排列的精密程度 ,推测该种海百合适合于水动力较弱的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6.
杨海林  陈重泰 《云南地质》2000,19(3):254-262
云南保山西邑地区早石炭世碳酸盐岩地层中海百合化石极为丰富,结合该区碳酸盐岩结构所反映的沉积时期海水的物理性质及能量特点,针对岩层中海百合及伴生化石的埋葬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其指相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1年,我队肖伟民、王洪第、康沛泉、沈邦耀等在贵州六枝郎岱洒志一带,测制了早二迭世地层剖面。化石发育较全,尤以(竹蜓)类化石极为丰富,属种繁多,保存甚好;次为珊瑚、腕足及少量其他化石。其中(竹蜓)类化石经笔者研究,发现茅口组第一段上部深灰色厚层夹中厚层泥晶生物屑灰岩中,保存一类旋壁具纤维状构造之层,壳形与南京(竹蜓)十分相似,初房特大的(竹蜓),定名为Sazhiella gen.nov.,归于史塔夫(竹蜓)科。  相似文献   

8.
甘肃景泰、靖远地区三迭纪地层,早经路兆洽、陈梦雄(一九四八)报道,认为与甘肃西部的下、中三迭统西大沟群相当。解放后,本区三迭纪地层的研究有一定进展,斯行健(一九五一、一九五六)、徐仁(一九五七)、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甘肃省地质局区测队等,均在本区采到一些重要植物化石,从化石面貌、岩性特征等分析,认为可与陕北延长群对比,时代属晚三迭世。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洛大地区位于甘肃迭部县与舟曲县的交界一带(图1)。属秦岭东西向构造带西部白龙江复背斜的北翼,自背斜轴部向北依次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区内泥盆系前人做过较多的工作,然而大都划为中泥盆统。近几年,我们在本区进行普查找矿过程中,在其下部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早泥盆世晚期及中泥盆世早期竹节石带化石,也采获了中泥盆世晚期和晚泥盆世珊瑚、腕足、介形类等重要分子。从而不但证实本区泥盆系上、中、下三统皆有存在,而且也表明洛大一带早泥盆世晚期及中泥盆世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描述的化石,采于施甸县何元寨公社中泥盆统何元寨群的上部层位。这个标本,为一保存完好的海百合萼部。经笔者详细研究,认为是一海百合的新属,将其命名为拟杯形海百合(Parascyphocrinites)。拟杯海百合的萼杯较大,骨板及其排列特征都与杯形海百合(Scyphocrinites)有相似之处,因而它应属于杯形海百合科(Scyphorinitidae)。但是,拟杯形海百合的腕板、间辐板及其它许多部份与怀形海百合又有所不同;特别是杯形  相似文献   

11.
王仁农 《地质科学》1977,12(4):399-400
微山湖西侧地区为一北西、南东向的条带,北至鱼台、单县一带,南至徐州,西南同皖北为邻。区内地层均被第四系所覆盖。华北二迭系历来认为是纯陆相沉积,虽近年来在我国秦岭构造带的东端,通称为“南型北相煤田”的淮南、平顶山等地亦曾有舌形贝(Lingula sp.)化石的发现,但均产于早二迭世下石盒子组及部分晚二迭世上石盒子组的含煤段里,且其地理位置大致皆在北纬33°30′以南。笔者近年在微山湖西侧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在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舌形贝化石。  相似文献   

12.
一、上前寒武系沉积岩的生物地层对比在巴西上前寒武系地层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化石。在巴西的前寒武系地层中,目前已知有迭层石产地达15处以上,而微化石及可能的微化石的产地也有十余处,还有无烟煤和可疑化石。从1971年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帮布威群(Bambaui)中首次发现清楚的迭层石(Conophyton)以来,就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迭层石的生物地层。从那以后,在巴西的东南部帮布威群及与其相当的网申吉(Acungui)群及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古老  相似文献   

13.
南好组是晚古生代海进序列底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反映的岩石组合特征为石英细砂岩、砂岩与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产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化石。厚度>156 m,未见顶,与下伏早志留世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选层型剖面第2层上部粉砂质板岩中产腕足类(Ⅲ31)Fusella sp.,Leptagonia sp.,Chonetipustula sp.,剖面中尚含腕足类Eochiristites sp.,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岩关期。第2层下部粉砂岩中产腕足类(Ⅲ17)Tenticospirifer cf.supervilis,Ptychomaletoechia sp.,Fusella sp.及海百合茎。前二者时代为晚泥盆世锡矿山期。而Fusella及海百合化石时代应为早石炭世,具有共生特点。此外在同为南好地区的锌山剖面及东部相邻的万宁县峰膏岭剖面均未发现泥盆纪化石,因此将南好组划下石炭统。近来有人在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志留纪化石,认为选层型剖面属志留纪而非石炭纪,南好组与下伏地层也非不整合接触,主张南好组应废弃。笔者认为所谓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的志留纪化石实际上是采自南好组下伏的志留纪地层中,南好组不存在废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二迭纪     
二迭纪(Permian)的名字来自俄罗斯北部贝尔姆省的名称,因为那里的二迭纪地层特别发育.其两分的由来是因为德国这个纪的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得名.世界二迭系(1841年莫迪逊确立了二迭系.1900年巴黎国际地质会议尚未承认二迭系,现在一般都承认了)标准剖面最初建立在西乌拉尔贝尔姆〔狭义的萨克马尔组(Sakmarian)〕,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又建立一条剖面.这两条标准剖面的上部均为含盐建造,化石稀少,远没有我国二迭系剖面完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的分类、分布及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贵州关岭地区晚三叠世(卡尼期)小凹组(=瓦窑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库中产有大量完好保存的创口海百合(Traumatocrinus)(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化石。根据对此类海百合分类、分布和形态构造及古生态的研究,特别是大量完好保存、且附着在漂浮木头上的群体化石标本的发现,进一步证明这种外形似海百合花的创口海百合营假浮游的生活方式。这类特化的海百合分枝起源于另一类底栖中三叠世石莲海百合科,很快占领了卡尼期初期的生态境,至卡尼期末创口海百合衰退以后,它的生态境在诺利期时为形态发生的趋同变异的链海百合(Seirocrinus)和五角海百合(Pentacrinites)所占领。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栖霞组的界线和化石分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南京地区早二迭世栖霞组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我国南方发育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栖霞组最早称栖霞石灰岩(李希霍芬、1882年),泛指南京东郊栖霞山附近五通石英砂岩与龙潭煤系之间的一段海相地层,时代为泥盆纪。其后,经李四光和朱森,李四光,黄汲清,陈旭,李毓尧,李捷和朱森等人不断详细研究,才将船山灰岩与孤峰层之间的一套灰岩层确定为栖霞组范围,自下而上划分为臭灰岩、下硅质层、栖霞灰岩(狭义)、上硅质层四部分,并建立四个筵类和三个珊瑚化石带(见下表)。时代相当于早二迭世。  相似文献   

17.
引言湖南二迭纪地层早在十九世纪末叶德人李希霍芬就在湖南南部进行地质调查,以后田奇瑞(1929、1933、1936),黄汲清(1932),王晓青、许原道(1933),李毓尧(1934),徐瑞麟(1936)等对地质、构造、矿产等方面曾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对本区二迭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的确定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迄今,本区二迭系地层的划分,一贯沿用中国南部所通用的分法,即二分法:下统称阳新统,上统称乐平统。阳新统包括栖  相似文献   

18.
西藏羌塘地区出露大面积的浅变质岩,由于没有获得可靠化石等年代证据,地层的时代归属争议很大.笔者等在冈塘错以北的塔石山发现了头足类、海百合茎、笔石和竹节石等化石.经初步鉴定,头足化石有Sinoceras,Michelinoceras,Wennanoceas,Archigeisonoceras等;笔石主要是单笔石类.Sinoceras-Michelinoceras组合是中奥陶世宝塔期的标准化石,头足类化石主要反映中奥陶世的面貌.在含中奥陶世头足类化石的层位之下,有数十米不含化石的碎屑岩,可能是早奥陶世的沉积.羌南地区奥陶纪-泥盆纪生物和地层的发现,为与邻区地层划分对比和探讨羌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作者于绵竹汉旺、安县濉水和江油黄莲桥测制晚三迭世地层剖面(见表1)时,在卡尼克期汉旺组黄莲桥段的鲕状灰岩底部采得大量钙藻化石,经室内初步鉴定,主要为红藻类(Red algae)的管孔藻科(Solenoporaceae),其次是绿藻类(Green algae)的松藻科(Codiaceae)及兰藻类(Blue-Greenalgae)化石。  相似文献   

20.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