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地质构造背景、岩溶条件、光弹模拟实验分析,对洪家渡水库可能存在的诱震条件进行研究。在归纳云贵岩溶地区水库地震诱震条件的基础上,用水库地震类比的方法,对洪家渡水库地震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认为,洪家渡水库在蓄水至设计水位的1—5年内可能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2.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回顾了水库诱发地震(RIS)研究的历史。从诱震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水库蓄水诱震机理的数学物理模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学、水库诱发地层危险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过程中各阶段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指出了目前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理论基础,重视库区岩体结构、水文地质结构研究以取得诱震环境模型的发展与创新,以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环境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为手段,以取得诱震机理认识的深化,是未来水库诱发地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重庆巴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对巴山水库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背景,区域应力场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诱震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与周边其它已建水库的地质条件进行类比,对巴山水库可能发震的地段、最高震级和烈度以及对工程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价.认为巴山水库诱发地震的上限震级为3.0级,相应诱发地震的烈度为VI度,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工程及民用建筑的影响可不考虑。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1962年河源新丰江发生6.1级地震后,对河源断裂活动特征、孕震条件及新丰江水库诱震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有的研究论文指出:岩体特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是水库发生地震的基础,蓄水是引起岩体中应变能集中与释放的直接原因。无疑,这对水库地震研究是一重要见解。但是,结论对于位于同一河源断裂带、地质构造及水坝特征都基本相似的龙川县枫树坝水库无震却难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岩溶地区尤其是构皮滩水库的上游水库——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乌江渡水库的诱震条件;另一方面考察研究构皮滩水库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岩溶条件,通过光弹模拟实验了解库区的初始应力状态,并且研究分析构皮滩水库地区可能存在的诱震条件。用水库地震类比法,对构皮滩电站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彭亮  汪海涛  王兆云 《内陆地震》2007,21(2):149-154
采用判别标志、对比判断方法,尤其是概率分析方法对喀腊塑克水库诱发地震进行了分析。概率分析方法是利用诱震水库和未发震水库的统计资料,考虑了库深、库容、构造应力环境、断层活动性及诱震区介质条件5个因素,再利用概率统计中的贝叶斯公式建立了预测水库能否诱震的概率模型,最终计算出结果。另外,从库区断层活动性及断裂所通过的位置、库水深度及岩石坚硬程度等方面,分析出可能产生诱发该水库地震的位置。结合工作中的体会,提出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步骤和方法。最终分析结果表明,喀腊塑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的认识仍存在很多盲区,水库地震事件不断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议。我国西部水能资源的大力开发面临一定水库诱发地震风险,需要对此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和判断。本文介绍了利用现代监测手段,结合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深入开展水库地震监测和监测资料分析,以科学地探索水库诱震机理,提炼水库诱震因素,揭示水库地震规律以及预测和识别水库诱发地震,为指导水库正确运行和灾后救援提供决策依据,是水电工程建设中急需开展的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8.
陈献程  胡平 《地震地质》1997,19(1):44-49
根据野外实地工作,进行水库诱发地震诱震条件的综合分析,并与其它发震水库进行对比,对江垭水电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作出初步评价。认为江垭水库蓄水后,在岩溶发育的峡谷地段存在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并对发震地段,最高震级和烈度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三江口水库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活动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构造类比法分析表明:蓄水后发生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概率预测法分析表明:库首段(新滩子—狮狸弯)发震概率较小,仅为0.02;库中段(狮狸弯—牛鼻子)岩溶不太发育,诱震可能性较小,不发震的概率为0.96;库尾段(牛鼻子—峡马口)有可能诱发微震,发震(M3.0)概率为0.10。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水库诱发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原章 《华南地震》1989,9(1):64-72
本文对中国13座水库诱发地震的分布、地质构造背景和诱发地震类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指出,中国的水库地震主要分布于少震区和弱震区,这些地区处于低应变状态,水库蓄水较易于改变其应力平衡状态。中国的震例还表明,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受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影响远远逊于库区的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诱发地震的水库可以成为窥测区域地震活动的“窗口”,可以根据大区域地震活动图象对水库诱发地震的衰减过程作出某种判断。最后,本文提出,水库诱发地震宜划分为“震群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它们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tlab的三峡水库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了SAC二进制数据读取、地震观测报告数据检验、频谱分析、地震数据的互相关计算和各种地震数据成图等项功能,并将它们运用于长江三峡水库地震加密台网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地震都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在仙女山断裂过江段、九湾溪断裂附近的地震属于断层因蓄水诱发的错动事件;巴东库区神龙溪两岸地震明显呈现出3条线性分布,这是由于水库蓄水后库水从神龙溪两岸等地下暗河渗入而诱发的地震;在长江三峡库区泄滩乡以西的两岸则存在着一些与蓄水相关的塌陷地震.  相似文献   

12.
鲁南地区地磁场近期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玉莲  佟瑞清 《地震研究》1997,20(3):286-291
本对鲁南地区15例流动地磁复测资料和周围有感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震例和近期地磁场的异常变化,讨论了该区未来地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永登5.8级地震序列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芳  陈玉华 《内陆地震》1998,12(4):327-336
对永登5.8 级地震序列及近10 年来永登—兰州地区的小震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永登5.8 级地震为孤立型,震前近10 年震区一直有小震活动,主震是在小震活动经历了一个增多—加剧—平静的过程后才发生的。历史地震活动资料及地质构造表明,永登地区存在中强地震孕育的背景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黄石水库诱发地震的形成条件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桃源县黄石水库库区,由于张扭性活断层和深部岩溶的存在,水库蓄水后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及水库区增强的岩石孔隙流体压力诱发了断层的断滑,使得库区应力集中区和岩溶发育区合二为一的地带发生构造型地震,从而在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空间规律,地震与库水位关系,震源深度、震情等方面表现出构造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冕宁大桥水库是目前国内唯一处于强震多发地区和地震高烈度区的大Ⅱ型水库。对该水库进行了有关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了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完成了水库地震对策研究。2002年3月3日大桥水库诱发Ms4.6级水库地震,根据所获得的水库地震监测资料,在这次水库地震的半年以前,我们认为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在库区及其邻区有可能发生4级左右的地震。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采矿诱发地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毓良  杨清源 《地震地质》1998,20(4):62-360
地震观测和实地调查表明,长江三峡工程周缘广泛存在采矿诱发地震。采矿诱发地震主要是由于矿山采空区的出现使浅部地壳差应力增大岩体失稳而产生的,它们不同于天然地震。水库蓄水前应对这些地震的背景进行详细研究。在进行区域地震震情分析和预报、区域应力场及活动断裂研究时应严格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7.
光耀华 《华南地震》1990,10(4):71-75
大化水库自1983年蓄水后出现频繁的微弱地震,延续时间达7年,最大震为Ms1.7级,地震系列属震群型,初步判断属水库诱发地震。由于库区有活动断层且岩溶发育,地震诱发机制可能为断层孔隙水压力效应或岩液塌陷。从地震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已处于衰减程过,预测今后不会有强震发生。  相似文献   

18.
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s (RIE) are caused by impoundment of reservoir,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magnitude and shallow focal depth,but they can also lead to not only economic loss,but also many serious secondary disasters,such as dam destruction,landslide,producing greater damages far more than the damages directly produced by earthquakes.So study on RIE is quite significant in the field of dam construction,thu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RIE.There are many factors to induce reservoir earthquakes,such as geological condition,rock mass mechanical index,state of crustal stress,pore pressure distribution,all of which ar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measur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any randomness;even if applying most advanced methods to measure them,the values fluctuate in great range,without a certain value in time and space.The great variety of these parameters gives rise to troubles to analyze RIE by deterministic approaches.How to handle the randomness of these factors has become vital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RIE research.In this study,based on probability theory,and taking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s stochastic variables,a new method to analyze probability of RIE was proposed by applying reliability theory.Firstly,the factors inducing reservoir earthquakes were analyzed,of which pore pressure in fault caused by water impounding of reservoir plays a vital role in triggering earthquakes.Then,taking these factors,including attitude,friction coefficient,cohesion of fault plane,stress state of fault plane and pore pressure in fault,as stochastic variables,performance function of triggering earthquakes was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Coulomb stress on the fault plane,and reliability theory was used to analyze probability of earthquake induced by main factors.A special case analysis showed that:(1) The probability of induced earthquakes dramatically increases as pore pressure in fault increases;under the condition of equal pore pressure at triggering earthquakes area,probability of induced earthquakes obviously rises with enlarging of variation of pore pressure;(2) those faults with strike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horizontal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 or with steep dip angle about more than 60° are prone to inducing earthquake;(3) as horizontal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increases,which has greater effect on induced earthquakes than horizontal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probability of induced earthquakes becomes lower and fault keeps in more stable condition;(4) probability of induced earthquakes gradual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hesion of fault plane;However,the effect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induced earthquakes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cohesion of fault plane.  相似文献   

19.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精定位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显  张晓东  周龙泉  张致伟 《地震》2010,30(2):10-19
利用双差定位法, 对紫坪铺水库台网8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0日的1569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 结果显示, 重新定位后的小震主要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中央北川—映秀断裂、 前山灌县-江油断裂和后山汶川—茂汶断裂上, 其中大部分地震位于北川—映秀断裂并收敛于紫坪铺水库的两端, 走向NE向; 震源深度集中在5~15 km范围内, 平均深度为7.8 km, 15~30 km也有少量地震发生。 水库区域小震活动频度与水库水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精定位后, 到时残差的均方根平均值为0.048 s, 震源位置的估算误差在水平方向上平均为0.63 km, 在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51 km。 文中还讨论了紫坪铺水库区震源分布和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